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4: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报警一种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工地施工现场经常存在单独作业的情况,单独作业时无人陪同,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及时发现,且在某些受伤的情况下伤者无法大声呼救,导致意外发生后长期无人发现,无法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援。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工地施工单独作业时发生意外,伤者不能及时救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包括:
6.警报器;
7.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片组以及绝缘阻隔板,所述弹片组与所述警报器电性连接,所述绝缘阻隔板与所述弹片组滑动连接,所述弹片组通过所述绝缘阻隔板的脱离而触发所述警报器。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组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组;
9.所述绝缘阻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绝缘阻隔板的脱离而相互抵靠。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连,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弹片背向所述绝缘阻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片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第二弹片闭合夹紧。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片相连,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弹片背向所述绝缘阻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第一弹片闭合夹紧。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阻隔板包括:
13.阻隔板本体,
14.以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连接在所述阻隔板本体上;
15.当所述阻隔板本体脱离于所述弹片组时,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阻隔板本体朝向所述弹片组的一端。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弹片的弧形凸起与所述第二弹片的弧形凸起相接,且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朝向所述阻隔板本体的一端形成有插入切口。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装置本体以及电源,所述装置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电源、
所述触发组件以及所述警报器;
18.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警报器相连接;
19.所述第一弹片上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片上连接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
20.所述绝缘阻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当所述绝缘阻隔板滑动至与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脱离时,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相互闭合相接;
21.当所述绝缘阻隔板滑动至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脱离断开。
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拉片,所述拉片与所述装置本体活动连接,且所述拉片上设置有所述绝缘阻隔板。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片上设置有凸筋,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筋配合连接的凹槽,或者所述拉片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的凸筋。
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设于工牌或者手环上。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拔掉触发组件的绝缘阻隔板,触发报警,使得警报器立刻发出警报,让伤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避免出现意外发生后长期无人发现,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可以帮助伤者在无法呼救的情况下进行警报呼救,可以代替人声呼救,节省伤者的体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发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发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的某一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电源330弹性件20警报器340插入切口30触发组件410拉片40装置本体411拉环310绝缘阻隔板412凸筋311插入部420凹槽320弹片组
ꢀꢀ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40、电源10、警报器20以及触发组件30;电源10、警报器20嵌设于装置本体40上;触发组件30设置于装置本体上,且触发组件30分别与电源10、警报器20相连接,触发组件30包括弹片组320以及绝缘阻隔板310,弹片组320分别与电源10以及警报器20电性连接,绝缘阻隔板310与弹片组320滑动连接,弹片组 320通过绝缘阻隔板310的脱离而触发所述警报器。
36.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绝缘阻隔板310滑动至与弹片组320脱离时,弹片组320的弹片相互闭合相接,此时电源10与警报器20形成闭合电路,触发警报;当绝缘阻隔板310 插入弹片组320时,绝缘阻隔板310使得弹片组320的弹片相互脱离断开,电源10与警报器20的电路断开,警报器20停止发出警报。
37.具体的,工地施工人员携带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后,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上的绝缘阻隔板310插入弹片组320时,绝缘阻隔板310使得弹片组320的弹片相互脱离断开,警报器20不会触发发出警报;若单独作业时,发生意外,伤者将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上的绝缘阻隔板310拔出,弹片组320的弹片相互闭合相接,即触发组件30被触发,并且触发组件30分别与警报器20以及电源10相连接,警报器20 立刻发出警报,使得伤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当遇到紧急事件时,可直接拔掉触发组件的绝缘阻隔板,触发报警,使得警报器立刻发出警报,让伤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避免出现意外发生后长期无人发现,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可以帮助伤者在无法呼救的情况下进行警报呼救,可以代替人声呼救,节省伤者的体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39.具体地,弹片组320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绝缘阻隔板 310设置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通过绝缘阻隔板310的脱离而相互抵靠。
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弹片组320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两者均具有弹性形变,当将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上的绝缘阻隔板310拔出,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均由于绝缘阻隔板310脱离恢复弹性形变,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由于上述的弹性形变相互靠拢直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抵,由此,电源10与警报器20形成闭合电路,警报器20发出警报。
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弹片组320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两者其中的某一个具有弹性形变,而另外一个将保持不变,当将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上的绝缘阻隔板310拔出,第一弹片由于绝缘阻隔板310拔出脱离板恢复弹性形变,而
第二弹片将保持不动,第一弹片由于上述的弹性形变向第二弹片靠拢直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抵;或者,当将便携式紧急报警装置上的绝缘阻隔板310拔出,第二弹片由于绝缘阻隔板310拔出脱离恢复弹性形变,而第一弹片将保持不动,第二弹片由于上述的弹性形变向第一弹片靠拢直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抵。
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弹片组320还包括弹性件330,即在弹片组320上设有与弹片连接且使得弹片组的弹片相互闭合夹紧的弹性件330。弹性件330能够加强弹片组320的弹片之间的闭合夹紧,避免绝缘阻隔板310由于重力或者其他外力的情况脱落,进而触发警报,避免假情报发生。当紧急情况下,伤者拔出绝缘阻隔板310,在弹性件330的作用下,弹片组320的弹片会更有效地相互挤压靠拢,从而触发警报,提示周围人员前往救援。因此,弹性件330能够减少触发组件30的故障率,提高触发组件30安全系数。
4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30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弹片相连,且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弹片背向绝缘阻隔板310的一侧,第一弹片通过第一弹性件向第二弹片闭合夹紧。
4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弹片相连,且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弹片背向绝缘阻隔板310的一侧,第二弹片通过第二弹性件向第一弹片闭合夹紧。
4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弹片组320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弹性件330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第一弹片与电源10相连接,第二弹片与警报器20相连接;第一弹片上连接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片上连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绝缘阻隔板310位于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
46.当工人遇到突发事故,工人将绝缘阻隔板310拔出,绝缘阻隔板 310从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滑动至与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脱离,第一弹片由于自身的弹性形变以及第一弹性件的挤压,第二弹片由于自身的弹性形变以及第二弹性件的挤压,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互靠拢闭合相接;此时触发组件30被触发,进而触发警报,提示周围人员前往救援。
47.当不需要发出警报时,将绝缘阻隔板310插入弹片组320,即将绝缘阻隔板310滑动至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使得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脱离断开,警报器20与电源10的电路断开,此时紧急报警装置停止发出警报。
48.较佳地,弹性件330为弹簧。应当理解的是,弹性件330并不限于上述的弹簧,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49.较佳地,电源10包括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其外形尺寸像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纽扣电池因体形较小,设于装置本体40内,相对来说占用空间小,能够减少报警装置的体积,进而方便携带。应当理解的是,电源10并不限于上述的包括纽扣电池,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50.较佳地,绝缘阻隔板310包括:阻隔板本体以及插入部311,插入部311连接在阻隔板本体上;
51.当阻隔板本体脱离于弹片组320时,插入部311位于阻隔板本体朝向弹片组的一端。为了方便绝缘阻隔板310的插入以及拔出,插入部311呈尖状设置。
52.较佳地,为了方便绝缘阻隔板310的插入以及拔出,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均呈弧形,且第一弹片的弧形凸起与第二弹片的弧形凸起相接,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朝向绝缘阻
隔板310的一端形成有插入切口340。优选的,插入切口340为“v”型的插入切口340。
53.较佳地,报警器20为声光报警器。当绝缘阻隔板310被拔出,警报器20被触发进而发出警报声以及醒目的红光,提示周围人员前往救援,声光报警器20能够快速定位,尤其是夜晚,警报声能够提示周围人员有紧急事故发生,醒目的红光能够让救援人员快速找到伤者。应当理解的是,报警器20并不限于上述的声光报警器,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5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拉片410,拉片410与装置本体40活动连接,且拉片410上设置有上述的绝缘阻隔板310,并且拉片410上设置有凸筋412,装置本体40上设置有与凸筋412配合连接的凹槽420,或者拉片410上设置有凹槽420,装置本体40上设置有与凹槽420配合连接的凸筋412。拉片410通过上述的凸筋412以及凹槽 420与装置本体40凹凸相接,能够加强拉片410与装置本体40的密封连接以及连接强度,能够防水防尘,减少紧急报警装置的故障率,提高紧急报警装置的安全系数。
5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拉片410上设置有凸筋412,装置本体40上设置有与凸筋412配合连接的凹槽420,且凸筋412围绕绝缘阻隔板310设置。将拉片410扣合在装置本体40上,由于凸筋412围绕绝缘阻隔板310设置,凸筋412与凹槽420卡扣相接,围绕绝缘阻隔板310形成密封的隔绝圈,对装置本体40内的警报器20、电源10以及触发组件30加以隔绝保护。
5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为了方便操作,拉片410上设置有拉环411,当需要拔掉绝缘阻隔板310时,拉环411能够极大方便使用,避免拉片410不易撕开的现象。
57.可选的,装置本体40设于工牌上,工人携带工牌进入施工场地,当遇到突发事故,便可拔掉工牌上的绝缘阻隔板310,进而触发警报,提示周围人员前往救援,装置本体40设于工牌上能够使得一物多用,节省设备成本,同时能够减少工人携带的设备,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地作业环境,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58.可选的,装置本体40设于手环上,工人携带手环进入施工场地,当遇到突发事故,伸手便可拔掉手环上的绝缘阻隔板310,进而触发警报,提示周围人员前往救援,装置本体设于手环上能够使得一物多用,节省设备成本,同时能够减少工人携带的设备,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地作业环境,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59.应当理解的是,装置本体40并不限于上述的设于工牌上或者手环上,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6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紧急报警装置通过设置触发组件与警报器相连,触发组件包括弹片组以及绝缘阻隔板,绝缘阻隔板与弹片组滑动连接,当遇到紧急事件时,可直接拔掉触发组件的绝缘阻隔板,触发报警,使得警报器立刻发出警报,让伤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避免出现意外发生后长期无人发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伤者在无法呼救的情况下进行警报呼救,可以代替人声呼救,节省伤者的体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6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