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4: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母线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


背景技术:

2.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母线槽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同时母线槽的使用需求越来越高,且旧式母线槽越来越多的被新母线槽所取代,母线槽将会获得广大的发展机遇,母线槽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具有日益广大的市场空间。好的母线槽的设计将会为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已普及,在我国的广东广州,凡12层以上楼宇配电房出线,即引至楼层的主干线90%以上使用母线槽,630kva变压器至配电柜要使用母线槽,目前,母线槽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粘粘空气中漂浮的脏物。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母线槽装置:
4.(1)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原因,现有的母线槽无法过滤空气中漂浮的脏物;
5.(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或者工作的原因,现有的母线槽防震性差。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便于散热的母线槽,存在防震性差和无法过滤脏物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阻尼弹簧,所述第一框架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框架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板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框架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板相适配的第二卡槽;
12.所述第一框架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板相适配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框架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板相适配的第四卡槽,所述第二框架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插板,两个所述插板以第二框架为中心对称,两个所述插板与第二框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框架上连接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过滤网,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上均开设有与插板相适配的插槽;
13.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风孔,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孔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多的第二通风孔,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孔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内部均连接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一框架上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固定块,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软垫,多个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一凹槽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阻尼弹簧;
14.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固定块,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软垫,多个所述第二软垫和第二凹槽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三阻尼弹簧,多个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之间均设置有导体。
15.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固定有第三软垫,所述第三软垫与第二阻尼弹簧和第一软垫之间留有间隔,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均固定有第四软垫,所述第四软垫与第三阻尼弹簧和第二软垫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底板的底部与防滑垫的顶部相固定。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均开设有冷凝槽,两个所述冷凝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凝液。
17.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部与第二框架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与插板的顶部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均位于第二卡槽和第四卡槽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以第一框架为中心对称,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均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插板与第二过滤网的插槽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底部均与第一框架的顶部相固定。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外侧面与第一通风孔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外侧面与第二通风孔的内壁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均与第一框架的顶部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弹簧之间留有间隔,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弹簧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底壁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弹簧的另一段按均与第一软垫的底部相固定。
1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均与第二框架的底部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三阻尼弹簧之间留有间隔,两个所述第三阻尼弹簧的一端均与第二凹槽的内顶壁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三阻尼弹簧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软垫的顶部相固定,所述导体的顶部与第二软垫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导体的底部与第一软垫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导体与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留有间隔。
2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弹簧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弹簧的一端均与底板的顶部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弹簧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框架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框架的第一卡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框架的第二卡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框架的第三卡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框架的第四卡槽活动连接。
21.(三)有益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散热的母线槽:
23.(1)通过底板底部固定的防滑垫,加强底板的防滑性能,通过底板和第一框架之间设置的第一阻尼弹簧,加强第一框架的减震性能,通过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固定的第三软垫,第二凹槽上固定的第四软垫,对导体进行防护。
24.(2)通过第一通风孔上固定的第三过滤网、第二通风孔上固定的第四过滤网,第一框架上固定第二过滤网,第二框架上固定的第一过滤网,达到了对导体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第一过滤网上固定的插板,第二过滤网上开设的插槽,使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相连接防止漏口飘进脏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导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三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四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一框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散热的母线槽的第二框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3.图中:底板1,防滑垫2,第一框架3,第二框架4,第一阻尼弹簧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第三卡槽8,第四卡槽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第一过滤网12,插板13,第二过滤网14,插槽15,第二过滤网16,第一通风孔17,第三过滤网18,第二通风孔19,第四过滤网20,第一固定块21,第一凹槽22,第二阻尼弹簧23,第一软垫24,第二凹槽25,第三阻尼弹簧26,第二软垫27,冷凝槽28,冷凝液29,导体30,第二固定块31,第三软垫32,第四软垫33。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

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母线槽;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连接有防滑垫2,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框架3,第一框架3 和底板1之间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阻尼弹簧5,第一框架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框架4,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第一框架3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板10相适配的第一卡槽6,第二框架4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板10相适配的第二卡槽7;
36.第一框架3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板11相适配的第三卡槽8,第二框架4 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板11相适配的第四卡槽9,第二框架4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插板13,两个插板13以第二框架4为中心对称,两个插板 13与第二框架4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2,第一框架3上连接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过滤网14,两个第二过滤网14上均开设有与插板13相适配的插槽15;
37.第一连接板10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风孔17,多个第一通风孔17两两
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第一通风孔17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三过滤网18,第二连接板11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多的第二通风孔19,多个第二通风孔 19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第二通风孔19的内部均连接有第四过滤网20,第一框架3上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固定块21,多个第一固定块21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22,多个第一凹槽22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软垫24,多个第一软垫24和第一凹槽22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阻尼弹簧23;
38.第二框架4的底部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固定块31,多个第二固定块31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25,多个第二凹槽25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软垫 27,多个第二软垫27和第二凹槽25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第三阻尼弹簧26,多个第一软垫24和第二软垫27之间均设置有导体30;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凹槽22的内壁上均固定有第三软垫32,第三软垫32与第二阻尼弹簧23和第一软垫24之间留有间隔,多个第二凹槽25的内壁上均固定有第四软垫33,第四软垫33与第三阻尼弹簧26和第二软垫27之间留有间隔,底板1的底部与防滑垫2的顶部相固定,通过第三软垫32和第四软垫33的配合,防止导体30受到刮痕;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上均开设有冷凝槽28,两个冷凝槽28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凝液29,可加强导体30的散热性能;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12的顶部与第二框架 4的底部相固定,第一过滤网12的底部与插板13的顶部相固定,两个第一过滤网12均位于第二卡槽7和第四卡槽9之间,两个第二过滤网14以第一框架3为中心对称,两个第二过滤网14均位于第一卡槽6和第三卡槽8之间,第一过滤网12的插板13与第二过滤网14的插槽15活动连接,两个第二过滤网14的底部均与第一框架3的顶部相固定,通过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4,防止空气中的脏物粘粘在导体30上;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三过滤网18的外侧面与第一通风孔17的内壁相固定,第四过滤网20的外侧面与第二通风孔19的内壁相固定,多个第一固定块21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第一固定块21的底部均与第一框架3的顶部相固定,两个第二阻尼弹簧23之间留有间隔,两个第二阻尼弹簧23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22的内底壁相固定,两个第二阻尼弹簧23的另一段按均与第一软垫24的底部相固定,通过第一通风孔17和第二通风孔 19的配合,加强导体30散热性能;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固定块31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第二固定块31的顶部均与第二框架4的底部相固定,两个第三阻尼弹簧26之间留有间隔,两个第三阻尼弹簧26的一端均与第二凹槽25的内顶壁相固定,两个第三阻尼弹簧26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软垫27的顶部相固定,导体30的顶部与第二软垫27的底部活动连接,导体30的底部与第一软垫24 的顶部活动连接,导体30与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4之间留有间隔,通过第二软垫27和第一软垫24,加强对导体30的夹持性能;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第一阻尼弹簧5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第一阻尼弹簧5的一端均与底板1的顶部相固定,多个第一阻尼弹簧5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框架3的底部相固定,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之间留有间隔,第一连接板10的一端与第一框架3的第一卡槽6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10的另一端与第二框架4的第二卡槽7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11的一端与第一框架3的第三卡槽8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与第
二框架4的第四卡槽9活动连接,通过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第三卡槽8和第四卡槽9的配合,达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
4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散热的母线槽时,如1

4所示,将第一连接板10插接在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7内,第二连接板11插接在第三卡槽8和第四卡槽9内,第一阻尼弹簧5降低底板1的晃动性;
46.如图5

8和图1所示,该装置使用时,将插板插接在插槽内,把导体30 放置在第一软垫24和第二软垫27之间进行夹持,导体30位于两个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4之间,软垫可以对导体30进行防护,冷凝槽28、冷凝液29和通风孔,加快导体30的降温,过滤网对导体进行过滤空气中的脏物,防止导体30粘粘脏物而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行,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