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绕线的定子线圈绕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绕线的定子线圈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2.定子是电动机或发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进而产生(输出)电流,定子线圈是铜线由扁状铜线绕设而成。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用于定子线圈的绕线结构不方便使用,而且在绕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铜线跑偏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绕线的定子线圈绕线结构,具有由于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均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上方位置,因此当铜线经由进线限位块穿出后,需要向上一段的距离才能进行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之间继续进行向右侧移动,通过过渡块的设置,用于对此段距离的限位,进而避免铜线的跑偏,通过左端输线限位块与右端输线限位块的设置,用于进一步限制铜线的移动,进而保障铜线水平方向的移动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绕线的定子线圈绕线结构,包括主体工作台、铜线卷、进线底端罩、绕线电机,所述主体工作台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进线底端罩的上端设置有进线限位块,所述主体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过渡块,所述主体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一号传动锟支架,所述一号传动锟支架的内侧设置有一号主传动锟,所述一号传动锟支架的内侧设置有一号副传动锟,所述主体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左端输线限位块,所述主体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二号传动锟支架,所述二号传动锟支架的内侧设置有二号主传动锟,所述二号传动锟支架的内侧设置有二号副传动锟,所述主体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右端输线限位块。
5.其中,所述铜线卷的内圈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线卷转轴,线卷转轴右端的外圈设置有线卷支撑架,线卷支撑架的底端与主体工作台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铜线卷的左侧设置有放线电机,放线电机的外侧设置有放线电机保护架,放线电机地输出端与线卷转轴的左端相连接,放线电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当通过控制开关开启放线电机的运行后,放线电机带动线卷转轴的转动,进而带动铜线卷的转动,从而实现对铜线卷缠绕铜线的放线。
6.其中,所述进线底端罩的垂直剖面为梯形结构设置,进线底端罩的内侧设置有底端罩进线孔,底端罩进线孔为圆锥形结构设置;当需要进行绕线时,先将铜线卷缠绕的铜线从底端罩进线孔的下端穿入,然后穿过进线底端罩进入进线限位块,圆锥形结构设置的底端罩进线孔可以更加方便铜线的穿进。
7.其中,所述进线限位块为圆柱形结构设置,进线限位块贯穿主体工作台并与主体工作台的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进线限位块的下端与进线底端罩的上端固定连通连
接,进线限位块的直径与进线底端罩上端的直径相同,进线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进线孔;当铜线穿过进线底端罩后,由于进线限位块与进线底端罩相互连通,铜线经由限位块进线孔进入,然后穿出进线限位块。
8.其中,所述过渡块与主体工作台固定连接,过渡块的左端与一号主传动锟的左端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且过渡块的上端与一号副传动锟永不相切,过渡块的内侧设置有过渡槽,过渡槽的宽度与限位块进线孔的直径相同;由于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均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上方位置,因此当铜线经由进线限位块穿出后,需要向上一段的距离才能进行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之间继续进行向右侧移动,通过过渡块的设置,用于对此段距离的限位,进而避免铜线的跑偏。
9.其中,所述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直径相同,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转动方向相反,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之间的距离与铜线的直径相匹配,一号主传动锟的内侧设置有一号主传动轴,一号副传动锟的内侧设置有一号副传动轴,一号主传动轴与一号副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均伸入一号传动锟支架内侧一端长度;通过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进线限位块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转动可以辅助铜线的移动。
10.其中,所述左端输线限位块与右端输线限位块的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左端输线限位块的高度与右端输线限位块的高度相同,左端输线限位块的宽度为右端输线限位块宽度的二分之一,左端输线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左端限位孔,右端输线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右端限位孔,左端限位孔与右端限位孔均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左端限位孔与右端限位孔的直径相同,且左端限位孔与右端限位孔的尺寸均与限位块进线孔的尺寸相同;通过左端输线限位块与右端输线限位块的设置,用于进一步限制铜线的移动,进而保障铜线水平方向的移动。
11.其中,所述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直径相同,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转动方向相反,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之间的距离与铜线的直径相匹配,二号主传动锟的内侧设置有二号主传动轴,二号副传动锟的内侧设置有二号副传动轴,二号主传动轴与二号副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均伸入二号传动锟支架内侧一端长度;通过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左端输线限位块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转动可以辅助铜线的移动。
12.其中,所述绕线电机地输出端设置有绕线模块,绕线电机的下端设置有绕线电机支架,绕线电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绕线电机的转速与放线电机的转速始终相同;当铜线经由右端输线限位块穿出后缠绕于绕线模块上,通过绕线电机的转速与放线电机的转速始终相同,保障铜线的放线与绕线始终保持一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进行绕线时,先将铜线卷缠绕的铜线从底端罩进线孔的下端穿入,然后穿过进线底端罩进入进线限位块,圆锥形结构设置的底端罩进线孔可以更加方便铜线的穿进,由于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均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上方位置,因此当铜线经由进线限位块穿出后,需要向上一段的距离才能进行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之间继续进行向右侧移动,通过过渡块的设置,用于对此段距离的限位,进而避免铜线的跑偏,通过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进线限位块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一号主传动锟与一号副传动锟的转动可以
辅助铜线的移动,通过左端输线限位块与右端输线限位块的设置,用于进一步限制铜线的移动,进而保障铜线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左端输线限位块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二号主传动锟与二号副传动锟的转动可以辅助铜线的移动。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进线底端罩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线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主体工作台;11、控制开关;2、铜线卷;21、线卷转轴;22、线卷支撑架;23、放线电机;231、放线电机保护架;3、进线底端罩;31、底端罩进线孔;4、进线限位块;41、限位块进线孔;5、过渡块;51、过渡槽;6、一号传动锟支架;61、一号主传动锟;611、一号主传动轴;62、一号副传动锟;621、一号副传动轴;7、左端输线限位块;701、左端限位孔;71、右端输线限位块;711、右端限位孔;8、二号传动锟支架;81、二号主传动锟;811、二号主传动轴;82、二号副传动锟;821、二号副传动轴;9、绕线电机;91、绕线模块;92、绕线电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工作台1、铜线卷2、进线底端罩3、绕线电机9,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开关11,所述进线底端罩3的上端设置有进线限位块4,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过渡块5,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传动锟支架6,所述一号传动锟支架6的内侧设置有一号主传动锟61,所述一号传动锟支架6的内侧设置有一号副传动锟62,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左端输线限位块7,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二号传动锟支架8,所述二号传动锟支架8的内侧设置有二号主传动锟81,所述二号传动锟支架8的内侧设置有二号副传动锟82,所述主体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右端输线限位块71。
24.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铜线卷2的内圈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线卷转轴21,线卷转轴21右端的外圈设置有线卷支撑架22,线卷支撑架22的底端与主体工作台1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铜线卷2的左侧设置有放线电机23,放线电机23的外侧设置有放线电机保护架231,放线电机23地输出端与线卷转轴21的左端相连接,放线电机23与控制开关11电性连接;当通过控制开关11开启放线电机23的运行后,放线电机23带动线卷转轴21的转动,进而带动铜线卷2的转动,从而实现对铜线卷2缠绕铜线的放线。
25.所述进线底端罩3的垂直剖面为梯形结构设置,进线底端罩3的内侧设置有底端罩进线孔31,底端罩进线孔31为圆锥形结构设置;当需要进行绕线时,先将铜线卷2缠绕的铜线从底端罩进线孔31的下端穿入,然后穿过进线底端罩3进入进线限位块4,圆锥形结构设
置的底端罩进线孔31可以更加方便铜线的穿进。
26.所述进线限位块4为圆柱形结构设置,进线限位块4贯穿主体工作台1并与主体工作台1的最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进线限位块4的下端与进线底端罩3的上端固定连通连接,进线限位块4的直径与进线底端罩3上端的直径相同,进线限位块4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块进线孔41;当铜线穿过进线底端罩3后,由于进线限位块4与进线底端罩3相互连通,铜线经由限位块进线孔41进入,然后穿出进线限位块4。
27.所述过渡块5与主体工作台1固定连接,过渡块5的左端与一号主传动锟61的左端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且过渡块5的上端与一号副传动锟62永不相切,过渡块5的内侧设置有过渡槽51,过渡槽51的宽度与限位块进线孔41的直径相同;由于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均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上方位置,因此当铜线经由进线限位块4穿出后,需要向上一段的距离才能进行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之间继续进行向右侧移动,通过过渡块5的设置,用于对此段距离的限位,进而避免铜线的跑偏。
28.所述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的直径相同,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的转动方向相反,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之间的距离与铜线的直径相匹配,一号主传动锟61的内侧设置有一号主传动轴611,一号副传动锟62的内侧设置有一号副传动轴621,一号主传动轴611与一号副传动轴621的前、后两端均伸入一号传动锟支架6内侧一端长度;通过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进线限位块4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的转动可以辅助铜线的移动。
29.所述左端输线限位块7与右端输线限位块71的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左端输线限位块7的高度与右端输线限位块71的高度相同,左端输线限位块7的宽度为右端输线限位块71宽度的二分之一,左端输线限位块7的内侧设置有左端限位孔701,右端输线限位块71的内侧设置有右端限位孔711,左端限位孔701与右端限位孔711均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左端限位孔701与右端限位孔711的直径相同,且左端限位孔701与右端限位孔711的尺寸均与限位块进线孔41的尺寸相同;通过左端输线限位块7与右端输线限位块71的设置,用于进一步限制铜线的移动,进而保障铜线水平方向的移动。
30.所述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的直径相同,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的转动方向相反,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之间的距离与铜线的直径相匹配,二号主传动锟81的内侧设置有二号主传动轴811,二号副传动锟82的内侧设置有二号副传动轴821,二号主传动轴811与二号副传动轴821的前、后两端均伸入二号传动锟支架8内侧一端长度;通过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的设置,用于对铜线在经由左端输线限位块7穿出后,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的限位,同时通过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的转动可以辅助铜线的移动。
31.所述绕线电机9地输出端设置有绕线模块91,绕线电机9的下端设置有绕线电机支架92,绕线电机9与控制开关11电性连接,绕线电机9的转速与放线电机23的转速始终相同;当铜线经由右端输线限位块71穿出后缠绕于绕线模块91上,通过绕线电机9的转速与放线电机23的转速始终相同,保障铜线的放线与绕线始终保持一致。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进线底端罩3、进线限位块4、过渡块5、一号主传动锟61、一号副传动锟62、左端输线限位块7、右端输线限位块71、二号主传
动锟81、二号副传动锟82均为非金属材料,进线底端罩3优先橡胶材质,进线限位块4、过渡块5、左端输线限位块7、右端输线限位块71优先木质材料,一号主传动锟61、一号副传动锟62二号主传动锟81、二号副传动锟82优先塑料材质,通过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减少对铜线的磨损,使用时,先将铜线卷2缠绕的铜线从底端罩进线孔31的下端穿入,然后穿过进线底端罩3进入进线限位块4,圆锥形结构设置的底端罩进线孔31可以更加方便铜线的穿进,当铜线穿过进线底端罩3后,由于进线限位块4与进线底端罩3相互连通,铜线经由限位块进线孔41进入,然后穿出进线限位块4,然后经由过渡块5进入一号主传动锟61与一号副传动锟62之间继续进行向右侧移动,然后通过左端限位孔701穿出左端输线限位块7,然后再通过二号主传动锟81与二号副传动锟82之后进入右端输线限位块71,当铜线经由右端输线限位块71穿出后缠绕于绕线模块91上,然后通过控制开关11开启放线电机23与绕线电机9的运行,然后开始对绕线模块91的绕线,通过绕线电机9的转速与放线电机23的转速始终相同,保障铜线的放线与绕线始终保持一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