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动物驱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


背景技术:

2.电子动物驱赶器是一种通过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来驱赶动物的工具,它采用微电子科技,同时间歇交替地产生极低频电磁波、超声波,作用于动物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驱赶动物。因电子驱赶器本身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安全性高,受到广泛的运用,被广泛应用于农场、果园、风力发电厂和军民用机场等一切防止有害动物等侵入自己领地,从而避免危害自己劳动成果或设备安全。现有市面上的电子动物驱赶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电线,在远离市电网络的地区则难以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使用十分不方便,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尤为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即插即用,无需布线,且使用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动物驱赶效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电路、超声波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电源电路与单片机电路连接,单片机电路分别与超声波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有太阳能板、电池、二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单片机电路包括有单片机、晶体振荡器、第三电容、第四电容,超声波驱动电路包括有超声波传感器、电感、第一三极管和第一电阻,马达驱动电路由马达、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组成,开关电路包括有开关和第四电阻,太阳能板两端接有电池和二极管的串联电路,电池与二极管之间的节点接入单片机的1脚,单片机的1脚为3.3v直流电,单片机的1脚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并联电路至地端,单片机的2脚和3脚之间接有晶体振荡器,单片机的2脚、3脚分别连接第三电容、第四电容至地端,单片机的4脚连接开关至地端,单片机的4脚还连接第四电阻至3.3v电源;单片机的5脚连接第一电阻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感至3.3v电源,电感两端并接超声波传感器;单片机的6脚连接第二电阻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第三电阻、马达至3.3v电源。
5.作为优选,所述的单片机采用单片机ft60f011a。
6.作为优选,所述的太阳能板和开关集成安装在驱赶器本体的表面。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安装简单,即插即用,无需布线,且使用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动物驱赶效果,使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3.参照图1

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包括电源电路1、单片机电路2、超声波驱动电路3、马达驱动电路4和开关电路5,电源电路1与单片机电路2连接,单片机电路2分别与超声波驱动电路2、马达驱动电路3和开关电路4连接;所述的电源电路1包括有太阳能板sun、电池bt、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单片机电路2包括有单片机u1、晶体振荡器y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超声波驱动电路3包括有超声波传感器sp、电感l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马达驱动电路4由马达mg1、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组成,开关电路5包括有开关s1和第四电阻r4,太阳能板sun两端接有电池bt和二极管d1的串联电路,电池bt与二极管d1之间的节点接入单片机u1的1脚,单片机u1的1脚为3.3v直流电,单片机u1的1脚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并联电路至地端,单片机u1的2脚和3脚之间接有晶体振荡器y1,单片机u1的2脚、3脚分别连接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至地端,单片机u1的4脚连接开关s1至地端,单片机u1的4脚还连接第四电阻r4至3.3v电源;单片机u1的5脚连接第一电阻r1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感l1至3.3v电源,电感l1两端并接超声波传感器sp;单片机u1的6脚连接第二电阻r2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第三电阻r3、马达mg1至3.3v电源。
1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单片机ft60f011a;所述的太阳能板sun和开关s1集成安装在驱赶器本体6的表面,开关s1为功能选择按键。
1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按压开关s1一下,单片机u1的5脚通过第一电阻r1驱动第一三极管q1工作,第一三极管q1导通,驱动超声波传感器sp工作,超声波传感器sp产生超声波,循环工作,驱赶动物;按压开关s1两下,单片机u1的6脚通过第二电阻r2驱动第二三极管q2工作,第二三极管q2导通,驱动马达mg1工作,马达mg1产生震动,循环工作,驱赶动物;按压开关s1三下,单片机u1同时驱动超声波传感器sp和马达mg1,超声波传感器sp、马达mg1循环工作,协同驱赶动物;按压开关s1四下关机。
1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太阳能板sun为整个驱赶器提供电力,太阳能充电,插在有阳光的地方就会为电池bt自动充电,从而为电路提供电能。驱赶器不用布线,即插即用,使用更便捷,且由于摆脱了电缆电线的束缚,所以扩大了该电子驱赶器的使用范围,可安装在家中、花园、庭院内的任何地方,如酒店、别墅、公园、农场、稻田、养殖场等均可使用,驱赶器通过发出超声波,模拟刺激老鼠中枢神经的声波及震动在地下发射传播,引起动物的不适感及恐慌不安,使其不愿接近,进而达到驱赶老鼠、蛇、蚂蚁等动物的目的,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危害,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1)、单片机电路(2)、超声波驱动电路(3)、马达驱动电路(4)和开关电路(5),电源电路(1)与单片机电路(2)连接,单片机电路(2)分别与超声波驱动电路(2)、马达驱动电路(3)和开关电路(4)连接;所述的电源电路(1)包括有太阳能板(sun)、电池(bt)、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单片机电路(2)包括有单片机(u1)、晶体振荡器(y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超声波驱动电路(3)包括有超声波传感器(sp)、电感(l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马达驱动电路(4)由马达(mg1)、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组成,开关电路(5)包括有开关(s1)和第四电阻(r4),太阳能板(sun)两端接有电池(bt)和二极管(d1)的串联电路,电池(bt)与二极管(d1)之间的节点接入单片机(u1)的1脚,单片机(u1)的1脚为3.3v直流电,单片机(u1)的1脚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并联电路至地端,单片机(u1)的2脚和3脚之间接有晶体振荡器(y1),单片机(u1)的2脚、3脚分别连接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至地端,单片机(u1)的4脚连接开关(s1)至地端,单片机(u1)的4脚还连接第四电阻(r4)至3.3v电源;单片机(u1)的5脚连接第一电阻(r1)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感(l1)至3.3v电源,电感(l1)两端并接超声波传感器(sp);单片机(u1)的6脚连接第二电阻(r2)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第三电阻(r3)、马达(mg1)至3.3v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单片机ft60f011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sun)和开关(s1)集成安装在驱赶器本体(6)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地式太阳能电子驱赶器,它涉及动物驱赶器技术领域。太阳能板两端接有电池和二极管的串联电路,电池与二极管之间的节点接入单片机的1脚,单片机的1脚为3.3V直流电,单片机的2脚和3脚之间接有晶体振荡器,单片机的4脚连接开关至地端,单片机的5脚连接第一电阻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感至3.3V电源,电感两端并接超声波传感器;单片机的6脚连接第二电阻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第三电阻、马达至3.3V电源。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即插即用,无需布线,且使用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动物驱赶效果,使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阔。阔。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马士佳顺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1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