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6: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全面屏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极致屏占比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设计大大压缩了天线排布空间。在这种天线排布紧张的环境,传统天线很难满足多通信频段的性能需求。此外,在手机天线设计中,还要关注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电磁波被人体吸收的能量用电磁波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来量化。sar值小代表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小。故而,如何在手机上实现多个谐振模式同时满足低sar值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天线可以激励出多个谐振模式,且每个谐振模式均能够满足低sar值的要求。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后盖、电路板、支架、射频收发电路、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电路板与射频收发电路位于后盖的同一侧,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后盖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支架可以固定于电路板,也可以固定于后盖。
5.其中,第一天线包括第一条形导体。第一条形导体固定于支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支架内。
6.另外,第一条形导体包括第一接地部分、第二接地部分及馈电部分。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二接地部分分别为第一条形导体的两个端部。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二接地部分均通过电路板接地。馈电部分位于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二接地部分之间,且电连接于射频收发电路。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一条形导体之间形成第一天线的净空区域。
7.其中,第二天线包括第二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固定于后盖,或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后盖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后盖内。第二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支架内。
8.另外,第二条形导体包括第一端部及远离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未接地,也即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为开放端。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二条形导体之间形成第二天线的净空区域。
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能够激励出一个差模模式的天线模式。第一天线激励的差模模式的电流主要分布呈如下:第一条形导体上自第一接地部分向馈电部分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向馈电部分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一条形导体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第一电流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能够实现大致相同,此时,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能够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第一天线激
励的差模模式的sar值比较低。
10.另外,第二天线能够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电流主要分布呈如下:第二条形导体上自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三电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能够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11.另外,本实现方式通过设计一种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能够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从而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的sar值较低,且第一天线的谐振模式能够产生两个sar热点。
12.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直馈。可以理解的是,直馈指的是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射频信号经第一接地部分直接馈至第二条形导体。
13.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间接耦合馈电。
14.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5毫米的范围内。
15.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2.5毫米的范围内。
16.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0.12λ。λ是该天线辐射的信号的波长。
17.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0.06λ。λ是该天线辐射的信号的波长。
18.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5毫米的范围内。
19.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2.5毫米的范围内。
20.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0.12λ。λ是该天线辐射的信号的波长。
21.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接地部分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至0.06λ。λ是该天线辐射的信号的波长。
22.一种实现方式中,馈电部分与第一接地部分的中心距离为第一值。馈电部分与第二接地部分的中心距离为第二值。第一值与第二值的比值在0.8至1.2的范围内。
23.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值与第二值的比值在0.8至1.2的范围内时,第一条形导体的整体对称性较佳。此时,在第一天线激励的差模模式的电流分布上,第一条形导体上的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大致相同。这样,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第一天线所激励的差模模式的sar值比较低。
24.在其他可实现方式中,第一值与第二值的比值也可以不在0.8至1.2的范围内。第一条形导体的整体对称性较差。此时,可通过第一天线的匹配电路来补偿这种结构上的不
对称,从而在第一天线激励的差模模式的电流分布上,第一条形导体上的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能够达到大致相同,进而保证第一天线所激励的差模模式的sar值比较低。
25.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尺寸下,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性较佳。此时,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从而使得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26.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三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固定于后盖,或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后盖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后盖内。第三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支架内。
27.第三条形导体包括第一端部及远离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未接地,也即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为开放端。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三条形导体之间形成第二天线的净空区域。
2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三条形导体,并通过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三条形导体也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该共模模式的电流主要分布呈如下:第三条形导体上自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四电流。
29.一种情况下,当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不相等时,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第二条形导体激励的共模模式和第三条形导体激励的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出三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30.此外,对于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三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也较低。
31.另一种情况下,当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相等时,第二天线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32.此外,对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强度能够实现大致相同,此时,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该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33.另外,对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
式的sar值也较低。
34.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直馈。可以理解的是,直馈指的是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射频信号经第二接地部分直接馈至第二条形导体。
35.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间接耦合馈电。
36.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三投影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尺寸下,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性较佳。此时,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从而使得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37.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与第一投影的夹角为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三投影与第一投影的夹角为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
38.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角度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时,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39.另外,当第二角度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时,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40.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等于180
°
。第二条形导体的长度等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
41.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等于180
°
,且第二条形导体的长度等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时,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关于馈电部分对称。此时,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相等。第二天线能够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激励两个天线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42.此外,对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强度实现大致相同,此时,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该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43.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等于180
°
。第二条形导体的长度小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
44.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等于180
°
,且第二条形导体的长度小于
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时,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未关于馈电部分对称。此时,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不相等。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激励的共模模式和第三条形导体激励的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三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45.另外,对于第三条形导体激励出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三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46.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三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固定于后盖,或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后盖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后盖内。第三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支架内。
47.第三条形导体包括第一端部及远离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未接地,也即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为开放端。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三条形导体之间形成第二天线的净空区域。
4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并通过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天线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49.此外,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主要分布呈如下:第二条形导体上自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三电流,以及第三条形导体上自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四电流。此时,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与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的方向能够实现相反,电流强度能够实现大致相同,此时,第三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之间的磁场的幅度能够被抵消,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第二天线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sar值比较低。
50.另外,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经第一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进一步地降低。
51.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直馈。可以理解的是,直馈指的是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射频信号经第一接地部分直接馈至第二条形导体。
52.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间接耦合馈电。
53.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第二投影及第三投影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尺寸下,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
性较佳。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一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性较佳。此时,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第三条形导体上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从而使得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54.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二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与第一投影的夹角为第一角度。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三投影与第一投影的夹角为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等于90
°

55.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角度等于90
°
时,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56.另外,当第二角度等于90
°
时,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三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57.另外,当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等于90
°
时,对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上电流方向相反。此时,第三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之间的磁场的幅度能够实现被抵消,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第二天线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sar值降低。
58.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的长度等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此时,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关于第一接地部分对称。此时,对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一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上电流强度相同。此时,第三条形导体与第二条形导体之间的磁场的幅度被抵消,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第二天线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sar值降低。
59.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包括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均固定于后盖,或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后盖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后盖内。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可以固定于支架的表面,也可以内嵌于支架内。
60.另外,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四条形导体之间形成第二天线的净空区域。电路板朝向后盖的板面与第五条形导体形成第二天线的净空区域。
61.第四条形导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五条形导体的一端。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的连接端共同电连接于第二接地部分。第四条形导体远离第五条形导体的一端与第五条形导体远离第四条形导体的一端均未接地,也即第四条形导体远离第五条形导体的一端与第五条形导体远离第四条形导体的一端均为开放端。
6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并通过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的连接端与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的天线模式。该共模模式的电流主要分布呈如下:第四条形导体上自第四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四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中
自第五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向第五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流动的第六电流。
63.一种情况下,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不相等时,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三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64.此外,对于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四条形导体上的第五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第六条形导体上的第六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65.另一种情况下,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相等时,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一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66.此外,对于第二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的第四电流方向能够实现相反,电流强度能够实现大致相同,第四条形导体上的第五电流与第五条形导体的第六电流方向能够实现相反,电流强度能够实现大致相同,此时,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该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67.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的连接端与第二接地部分直馈。
68.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的连接端与第二接地部分间接耦合馈电。
69.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四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第五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五投影。第一投影、第四投影及第五投影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尺寸下,第四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性较佳。第五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条形导体的第二接地部分电连接的稳定性较佳。此时,第四条形导体上的第五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第五条形导体上的第六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较好地流入电路板,从而使得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70.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第四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等于90
°
。第五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五投影。第五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等于90
°

71.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等于90
°
时,第四条形导体的第四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四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一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
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72.另外,当第五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等于90
°
时,第五条形导体的第五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一条形导体的方向设置。此时,当第五条形导体收发电磁波信号时,第五条形导体与第一条形导体不容易相互干扰和相互影响,从而保证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具有较佳的辐射性能。
73.另外,当第四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与第五投影与第一投影之间的夹角均等于90
°
时,对于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上电流方向相反。此时,第四条形导体与第五条形导体之间的磁场的幅度能够实现被抵消,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第二天线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sar值降低。
74.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的长度与第五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
75.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条形导体的长度与第五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时,第二条形导体及第三条形导体能够关于馈电部分与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对称。此时,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相等,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一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一个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76.此外,对于第二条形导体、第三条形导体、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电流,第二条形导体上的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三条形导体的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能够实现相同,第四条形导体上的第五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五条形导体的第六电流的电流强度能够实现相同,此时,馈电部分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在馈电部分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该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77.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的长度与第五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的长度之和。
7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及第三条形导体关于馈电部分与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未对称。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谐振频率不相等,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两个共模模式的谐振模式:第二条形导体与第三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的共模模式。这样,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能够激励三个谐振模式,有利于天线实现宽频覆盖设置。
79.此外,对于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共同激励出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第四条形导体上的第五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第六条形导体上的第六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流入电路板,这样,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四条形导体及第五条形导体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第二天线激励的共模模式的sar值较低
80.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产生多个谐振模式,且第一天线的谐振模
式产生两个sar热点。
81.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的谐振模式的sar值小于0.5。
82.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产生多个谐振模式,且每个谐振模式的sar值均小于1。
83.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激励出的电流包括自所述第一接地部分流向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一电流,以及自所述第二接地部分流向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二电流。
84.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激励出的电流包括自所述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流向所述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的电流。
附图说明
8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86.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87.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m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88.图4a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槽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89.图4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槽天线差模模式的电流分布图;
90.图5a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线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91.图5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线天线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图;
92.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93.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n-n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94.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95.图9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96.图9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后盖、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的结构示意图;
97.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
98.图11a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99.图11b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00.图11c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01.图11d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02.图11e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03.图11f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
104.图11g是图11f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05.图11h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
106.图11i是图11h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07.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08.图1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n-n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109.图14a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10.图14b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11.图14c是图12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12.图14d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13.图14e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14.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15.图16a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16.图16b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17.图16c是图15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18.图16d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19.图16e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20.图16f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21.图16g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22.图1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23.图18a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24.图18b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25.图18c是图17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26.图18d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27.图18e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28.图1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29.图20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0.图21是图19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投影示意图;
131.图22a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32.图22b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33.图22c是图19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34.图22d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35.图22e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36.图2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7.图24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8.图25是图23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投影示意图;
139.图26a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40.图26b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41.图26c是图23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42.图26d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43.图26e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44.图2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5.图28a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
146.图28b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47.图28c是图27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48.图28d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149.图28e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50.图28f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151.图28g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
15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tab let persona 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 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 l d igita l ass i 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 l 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 rtua l rea l ity,vr)眼镜、vr头盔或者能够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其他形态的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
154.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屏幕20及电路板30。可以理解的是,图1及图2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及图2限定。
155.其中,壳体10可用于支撑屏幕20以及电子设备100的相关器件。壳体10包括后盖11及边框12。后盖11与屏幕20相对设置。后盖11与屏幕20安装于边框12的相背两侧,此时,后盖11、边框12与屏幕20共同围设出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可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例如电池、扬声器、麦克风或者听筒。
15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盖11可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边框12上。
157.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盖11与边框1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后盖11与边框12为一个整体。
158.其中,屏幕20安装于壳体10。结合附图1所示,附图1示意了屏幕20与壳体10围成大致呈长方体的结构。此外,屏幕20可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
159.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20包括保护盖板21和显示屏22。保护盖板21层叠于显示屏22。保护盖板21可以紧贴显示屏22设置,可主要用于对显示屏22起到保护防尘作用。保护盖板2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显示屏22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 ive-matr ix 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 n i 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 ight emitt ing d iodes,qled)显示屏。
160.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所示,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m线处的部分剖面图。电路板30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且电路板30与后盖11间隔设置,也即电路板30与后盖11之间存在一空间。
161.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还包括中板13。中板13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且中板13连接于边框12的内侧。电路板30与屏幕20的显示屏22分别固定于中板13的相背两侧。电路板30朝向后盖11。此时,中板13既能够用于承载屏幕20,也能够用于承载电路板30。
162.在其他实施方式,壳体10也可以不包括中板13。此时,电路板30可以直接固定于屏幕20上。
163.此外,电路板30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元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 l process ing un it,cpu)、电池管理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另外,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电路板3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也可以采用rogers和fr-4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164.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多个天线。在本技术中,“多个”是指至少两个。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天线,以利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与网络或其他设备通信。其中,通信技术包括蓝牙(b l uetooth,bt)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 l pos it ion ing system,gps)通信技术、无线保真(wi re lessfide l ity,wi-fi)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 l system for mobi le commun icat ions,gsm)通信技术、宽频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 ivi s ion mu lt ip le access,wcdma)通信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 l ut ion,lte)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sub-6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其他通信技术等。
165.另外,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天线与其他设备(例如,手机、手表、平板电脑或者能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其他形态设备)实现移动数据流量共享或无线网络共享。举例而言,当其他设备开启数据流量共享网络时,电子设备100能够通过接收其他设备的天线信号,以接入其他设备的数据流量共享网络。这样,电子设备100不会因自身流量不够或者流量已经停止使用而影响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体验性。
166.此外,为了给用户带来更为舒适的视觉感受,电子设备100可以采用全面屏工业设计(industry des ign,i d)。全面屏意味着极大的屏占比(通常在90%以上)。全面屏的边框12宽度大幅缩减,需要对电子设备100内部器件,如前置摄像头、受话器、指纹识别器、天线等,进行重新布局。尤其对于天线设计来说,净空区域缩减,天线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天线的尺寸、带宽、效率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减小天线尺寸(空间),天线的效率带宽积(efficiency-bandwidth product)势必减小。再者,在手机天线设计中,还要关注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当电磁波被人体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越大。
167.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一种槽天线和线天线组成的复合天线,从而在天线排布紧张的环境下,电子设备100的复合天线既能够产生多个谐振模式,以实现宽频覆盖,又能够保证多个谐振模式均满足低sar值的要求,以降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68.首先,介绍本技术涉及两个天线模式。
169.1.槽天线差模(d ifferent ia l mode,dm)模式
170.如图4a所示,图4a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槽天线的结构示意图。槽天线可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及电路板30。第一条形导体41与电路板30间隔设置。电路板30的板面33以及第一条形导体4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411形成第一缝隙42。第一条形导体41的两个端部分别电连接于电路板30的接地层,第一条形导体41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第一接地部分b和第二
接地部分c。第一条形导体41包括馈电部分a。馈电部分a位于第一接地部分b和第二接地部分c之间。其中,馈电部分a为第一条形导体41中信号馈入的部分。图4a通过箭头示意了射频信号馈入的位置。
171.请参阅图4b,图4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槽天线差模模式的电流分布图。图4b示出了槽天线的电流分布。如图4b所示,电流在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部分a两侧呈现反向分布。图4a中示出的这种馈电结构可以称为对称馈电结构。图4b所示的这种槽天线模式可以称为槽天线差模模式。图4b所示的电流分布称为槽天线差模模式的电流。
172.2.线天线共模(commonmode,cm)模式
173.如图5a所示,图5a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线天线的结构示意图。线天线可包括第二条形导体51及电路板30。第二条形导体42与电路板30间隔设置。电路板30的板面33以及第二条形导体5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519形成第二缝隙31。第二条形导体51的中部形成馈电部分a。馈电部分a为第二条形导体51中的射频信号馈入的部分。图5a通过箭头示意了射频信号馈入的位置。此外,第二条形导体51的两端为开放端,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的两端未接地。
174.如图5b所示,图5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线天线共模模式的电流分布图。电流在第二条形导体51的馈电部分a两侧呈现反向分布。图5a中示出的这种馈电结构可以称为对称馈电结构。图5b所示的这种线天线模式可以称为线天线共模模式。图5b所示的电流分布称为线天线共模模式的电流。
175.可以理解的是,槽天线与线天线组成的复合天线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几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组成的复合天线的设置方式。
176.第一种实施方式,首先结合相关附图介绍一下槽天线的具体结构:
177.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n-n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附图6也示意了图1所示意的n-n线,也即图7剖面图的位置。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第一条形导体4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铜、金、银或者石墨烯。第一条形导体41为槽天线的辐射体,也即第一条形导体41能够根据射频信号辐射电磁波信号。另外,第一条形导体41也能够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将电磁波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附图6及图7示意了第一条形导体41沿y轴的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41也可以沿x轴的方向延伸。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不做限定。
178.另外,第一条形导体41位于后盖11与电路板30之间,或者固定于后盖11。附图7示意了第一条形导体41位于后盖11与电路板30之间。此时,在z轴方向上,第一条形导体41与电路板30存在高度差。在z轴方向上,第一条形导体41与电路板30之间形成第一缝隙42。第一缝隙42为槽天线的净空区域。此外,附图7也示意了电路板30固定于中板13背向屏幕20的显示屏22的一侧。
17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条形导体41的形成方式及设置位置具有多种方式:
180.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架50。支架5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支架50呈框状结构。支架50固定于电路板30朝向后盖11的一侧,且支架50与电路板30围设出一镂空区域。此时,通过激光镭射成型技术(l aser d i rectstructur ing,lds)在支架50朝向后盖1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条形导体41。这时,第一条形导体41位于支架50与后盖11之间。在后续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均以本实施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18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印刷直接成型技术在支架50朝向后盖1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条形导体41。
18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lds或者印刷直接成型技术在支架50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形成第一条形导体41,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位于支架50与电路板30围成的镂空区域内。
18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在支架50的内部注塑出第一条形导体41。
18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50的材质也可以部分为绝缘材料,部分为金属材料。部分绝缘材料形成绝缘部。部分金属材料形成金属部。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形成在支架50的绝缘部上。具体的形成方式可参阅上述各个实施方式。
185.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50也可以为板状或者块状。此时,支架50不再与电路板30围出一镂空区域。支架5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第一条形导体41固定于支架50朝向后盖11的表面。
186.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支架50。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可以固定于后盖11。例如,第一条形导体41固定于后盖1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或者第一条形导体41嵌设于后盖11的内部,或者固定于后盖11背向电路板30的表面。
187.请再次参阅图7,第一条形导体41包括馈电部分a。可以理解的是,馈电部分a指的是第一条形导体41中射频信号馈入的部分。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弹片43。第一弹片固定于电路板30,且第一弹片弹性接触于第一条形导体41。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一弹片43的部分为馈电部分a。可以理解的是,附图7仅示意性地给出了馈电部分a。但馈电部分a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和实际构造不受图7以及下列各图限定。
188.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射频收发电路46。可以理解的是,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射频收发电路46,射频收发电路46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和实际构造不受图7限定。射频收发电路46安装于电路板30。射频收发电路46电连接于第一弹片43。这样,当射频收发电路46发射射频信号时,射频信号通过第一弹片43传输至第一条形导体41。第一条形导体41根据射频信号辐射电磁波信号。此外,当第一条形导体41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之后,射频信号经第一弹片43传输至射频收发电路46。
189.一种实施方式中,射频收发电路46包括射频收发芯片(图未示)以及第一匹配电路(图未示)。其中,射频收发芯片、第一匹配电路、第一弹片43依次电连接。换言之,第一匹配电路电连接于射频收发芯片与第一弹片43之间。射频收发芯片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第一匹配电路可以用于调整槽天线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频段,或者用于槽天线的阻抗匹配。第一匹配电路包括天线开关、电容、电感或者电阻等电子器件。
19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射频收发电路46也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器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也即第一弹片43替换成第一电连接器。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一电连接器的部分为馈电部分a。
191.请再次参阅图7,第一条形导体41包括第一接地部分b以及第二接地部分c。第一接地部分b以及第二接地部分c分别位于馈电部分a的两侧,且第一接地部分b以及第二接地部分c分别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两个端部。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二接地部分c指的是第一条形导体41的接地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二接地部分c也可以对调。换言之,
第一接地部分b也可以位于馈电部分a的右侧。第二接地部分c也可以位于馈电部分a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附图7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二接地部分c。但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二接地部分c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和实际构造不受图7以及下列各图限定。
192.请再次参阅图7,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弹片44及第三弹片45。第二弹片44及第三弹片45均固定于电路板30。第二弹片44与第三弹片45均弹性接触于第一条形导体41。此外,第二弹片44及第三弹片45均电连接于电路板30的接地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二弹片44的部分为第一接地部分b。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三弹片45的部分为第二接地部分c。
19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匹配电路(图未示)。第二匹配电路电连接于第二弹片44与电路板30的接地层之间。第二匹配电路包括电感、电容、电阻或者天线开关。第二匹配电路用于调谐槽天线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信号的频段。第二匹配电路还可以用于天线的阻抗匹配。
194.此外,电路板30还包括第三匹配电路。第三匹配电路电连接于第三弹片45与电路板30的接地层之间。第三匹配电路包括电感、电容、电阻或者天线开关。第三匹配电路用于调谐槽天线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信号的频段。第三匹配电路还可以用于天线的阻抗匹配。
19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41也可以分别通过第二电连接器以及第三电连接器接地。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二电连接器的部分为第一接地部分b。第一条形导体41接触于第三电连接器的部分为第二接地部分c。
196.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部分b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一值d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地部分b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指的是第一接地部分b的中心与馈电部分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197.此外,第二接地部分c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值d2。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比值在0.8至1.2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比值为1。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条形导体41关于馈电部分a呈对称图形。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比值也可以为0.8、0.88、0.9、1.1或者1.2。
19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比值也可以不在0.8至1.2的范围内。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的整体对称性较低,可以调整第一匹配电路等来补偿这种结构上的不平衡。
19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二接地部分c分别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两个端面平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也可以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未平齐。第二接地部分c也可以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未平齐。请参阅图9a,图9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3在0至5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3等于0.1毫米、0.8毫米、1.9毫米、3.8毫米、4.1毫米以及5毫米。第二接地部分c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4在0至5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3等于0.1毫米、0.8毫米、1.9毫米、3.8毫米、4.1毫米以及5毫米。
200.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3在0至2.5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3等于0.5毫米、0.8毫米、1.6毫米、1.8毫米、2.1毫米以及2.5毫米。第二接地部分c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4在0至2.5毫米的范围内。例如,
d4等于0.5毫米、0.8毫米、1.6毫米、1.8毫米、2.1毫米以及2.5毫米。
20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3在0至0.12λ。第二接地部分c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4在0至0.12λ。λ是该天线辐射的信号的波长。例如,天线可产生3.0ghz频率的谐振,其中波长λ是指天线辐射3.0ghz频率的信号的波长。应理解的是,辐射信号在空气中的波长可以如下计算:波长=光速/频率,其中频率为辐射信号的频率。辐射信号在介质中的波长可以如下计算:
202.其中,ε为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频率为辐射信号的频率。
20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3在0至0.06λ。第二接地部分c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d4在0至0.06λ。
204.下文结合相关附图介绍一下线天线的结构。
205.请参阅图9b,并结合图7所示,图9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后盖、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b也示意了图1所示意的n-n线,也即图7剖面图的位置。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2。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材质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铜、金、银或者石墨烯。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为线天线的辐射体,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能够根据射频信号辐射电磁波信号。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能够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将电磁波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传输至射频收发电路46。
206.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固定于后盖11,具体的,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固定于后盖1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位于第一条形导体41背向电路板30的一侧,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此外,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与电路板30之间形成第二缝隙31。第三条形导体52与电路板30之间形成第三缝隙32。第二缝隙31与第三缝隙32形成线天线的净空区域。
20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可以均内嵌于后盖11内,或者均固定连接于后盖11背向电路板30的表面。
20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条形导体41固定于支架50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可以均固定于支架50朝向后盖11的表面,或者均内嵌于支架50内,或者均固定于后盖1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或者均内嵌于后盖11的内部,或者均固定于后盖11背向电路板30的表面。
20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条形导体41固定于后盖1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可以均内嵌于后盖11的内部,或者均固定于后盖11背向电路板30的表面。
2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可以与第一条形导体41同层设置。此时,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与第一条形导体41不存在高度差。
211.请再次参阅图8,第二条形导体51包括第一端部511及远离第一端部511设置的第二端部512。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包
括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一条形导体41间隔设置,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在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处通过磁场耦合馈电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第二种方式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一条形导体41同层设置,且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此时,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馈电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进行描述。关于第二种方式将在下文结合相关附图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212.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为开放端,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二端部512未接地。
2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为开放端,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未接地。
214.请再次参阅图8,第三条形导体52包括第一端部521及远离第一端部521的第二端部522。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包括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三条形导体52与第一条形导体41间隔设置,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三条形导体52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在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处通过磁场耦合馈电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第二种方式是,第三条形导体52与第一条形导体41同层设置,且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此时,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馈电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进行描述。关于第二种方式将在下文结合相关附图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215.另外,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为开放端,也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未接地。
21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为开放端,也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未接地。
21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连接位置,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连接位置可以对调。具体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
218.请再次参阅图8,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l1。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等于第二长度l2。可以理解的是,当考虑到公差与误差的存在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第一长度l1可以略大于第二长度l2,或者略小于第二长度l2。换言之第一长度l1大致等于第二长度l2。
21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长度l2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一长度l1。具体的,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
220.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7所示,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第一条形导体41在电路板30的板面
的投影为第一投影s1。第二条形导体51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s2。第二投影s2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α。本实施方式中,α等于18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α也可以等于40
°
、90
°
、100
°
、125
°
、152
°
、200
°
、270
°
或者300
°

221.一种实施方式中,α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与第二条形导体51在收发电磁波信号时,不容易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222.此外,第三条形导体52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s3。第三投影s3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β。本实施方式中,β等于18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β也可以等于40
°
、90
°
、100
°
、125
°
、150
°
、200
°
、270
°
或者300
°

223.一种实施方式中,β在90
°
至270
°
的范围内。此时,第一条形导体4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在收发电磁波信号时,不容易相互干扰,相互影响。
22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馈电部分a呈对称图形。
225.请再次参阅图10,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例如重合区域r1的面积为0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或者12毫米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0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叠区域r1为长方形。但当第一条形导体41与第二条形导体51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叠区域r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不规则图形,或者梯形等。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在x轴方向并不局限于附图10所示意的重合,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在x轴方向也可以部分错开。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在y轴方向也并不局限于附图10所示意的重合,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在y轴方向也可以部分错开。
2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也可以不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
227.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例如重合区域r2的面积为0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或者16毫米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叠区域为长方形。但当第一条形导体4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叠区域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不规则图形,或者梯形等。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在x轴方向并不局限于附图10所示意的重合,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在x轴方向也可以部分错开。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在y轴方向也并不局限于附图10所示意的重合,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在y轴方向也可以部分错开。
22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也可以不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
22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230.请参阅图11a,图11a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也即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73ghz)和谐振“2”(4.78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11a中示出的3.73ghz、4.78ghz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
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或者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来设置。
231.以下结合图11b和图11c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73ghz)和谐振“2”(4.78ghz)的电流分布。图11b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11c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232.请参阅图11b,谐振“1”(3.73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73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73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233.请参阅图11c,谐振“2”(4.7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4.7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谐振“2”(4.78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234.请参阅图11d,图11d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1d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73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1d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可以理解的是,sar热点指的是一个区域内的sar值的平均值与该区域周边的sar值的平均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此时,该区域称为sar热点。或者说,在一个sar值分布区域内,出现了sar值的最大值。此时,围绕最大sar值分布的sar值区域称为sar热点。此时,在附图11d中,sar热点相较于周边的sar分布的区域较为突出。
235.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条形导体的对称性越好,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这样,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谐振“1”(3.73ghz)的sar值比较低。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时,谐振“1”(3.73ghz)的sar值越低。
236.请参阅图11e,图11e是图8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1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4.78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1e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
237.复合天线在谐振“2”(4.78ghz)下,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
52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馈电部分a呈对称结构,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对称性越好,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谐振“2”(4.78ghz)的sar值较低。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谐振“2”(4.78ghz)的sar值越低。
23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第二条形导体51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稳定性较佳。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另外,由于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第三条形导体52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稳定性较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4.78ghz)的sar值较低。
239.另外,表1a示出了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240.表1a
[0241][0242]
表1a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考虑到谐振“1”与谐振“2”的天线效率不一致,通过将谐振“1”与谐振“2”进行归一化,以使谐振“1”与谐振“2”的天线效率相一致。此时,在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5。
[024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均能够出现两个sar热点,且两个模式的sar值较低。
[0244]
扩展实施方式一,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1f,图11f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
[0245]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扩展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246]
请参阅图11g,图11g是图11f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78ghz)和谐振“2”(4.95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
[0247]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3.78ghz)的电流分布,以及在谐振“2”(4.95ghz)的电流分布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3.73ghz)的电流分布,以及在谐振“2”(4.78ghz)的电流分布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248]
另外,对于谐振“1”(3.78ghz),复合天线在后盖11的5mm处,也能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对于谐振“2”(4.95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
[0249]
另外,表1b示出了采用扩展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250]
表1b
[0251][0252]
表1b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扩展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在效率归一化到-5db时,扩展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5。
[0253]
扩展实施方式二,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1h,图11h是图7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投影示意图。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为16平方毫米。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为16平方毫米。
[0254]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扩展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255]
请参阅图11i,图11i是图11h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68ghz)和谐振“2”(4.65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
[0256]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3.68ghz)的电流分布,以及在谐振“2”(4.65ghz)的电流分布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3.73ghz)的电流分布,以及在谐振“2”(4.78ghz)的电流分布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257]
另外,对于谐振“1”(3.68ghz),复合天线在后盖11的5mm处,也能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对于谐振“2”(4.65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
[0258]
另外,表1c示出了采用扩展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259]
表1c
[0260][0261]
表1c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扩展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在效率归一化到-5db时,扩展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
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5。
[0262]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扩展实施方式一以及扩展实施方式二,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以及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对谐振“1”产生的sar值的影响较小。
[0263]
另外,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以及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对谐振“2”产生的sar值的影响较大。当第一投影s1与第二投影s2的重合区域r1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以及第一投影s1与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r2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时,谐振“2”产生的sar值较小。
[0264]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b。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接地。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馈电至第二条形导体51。
[0265]
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为开放端,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未接地。
[0266]
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c。此时,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接地。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馈电至第三条形导体52。
[0267]
另外,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为开放端,也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未接地。
[0268]
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12所示,图1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n-n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同层设置。附图13示意了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固定在支架50朝向后盖11的表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也可以均固定在支架50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或者均嵌设在支架50内,或者固定在后盖11朝向电路板30的表面,或者内嵌于后盖11内,或者固定于后盖11背向电路板30的表面。
[0269]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270]
请参阅图14a,图14a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57ghz)和谐振“2”(4.46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14a中示出的3.57ghz、4.46ghz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或者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来设置。
[0271]
以下结合图14b和图14c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57ghz)和谐振“2”(4.46ghz)的电流分布。图14b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14c是图12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272]
请参阅图14b,谐振“1”(3.57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
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57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57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273]
请参阅图14c,谐振“2”(4.46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4.46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谐振“2”(4.46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274]
请参阅图14d,图14d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4d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57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4d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
[0275]
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谐振“1”(3.57ghz)的sar值比较低。
[0276]
请参阅图14e,图14e是图12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1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4.46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4e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
[0277]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馈电部分a呈对称结构,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谐振“2”(4.46ghz)的sar值比较低。
[0278]
此外,由于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b,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经第一接地部分b流入电路板30。另外,由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c,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经第二接地部分c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4.46ghz)的sar值较低。
[0279]
另外,表2示出了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280]
表2
[0281][0282]
表2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5。
[028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均能够出现两个sar热点,且两个模式的sar值均较低。
[0284]
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l1小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l2。
[0285]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286]
请参阅图16a,图16a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三个谐振,谐振“1”(3.86ghz)、谐振“2”(4.46ghz)和谐振“3”(5.08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和谐振“3”均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16a中示出的3.86ghz、4.46ghz以及5.08ghz的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或者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来设置。
[0287]
以下结合图16b、图16c和图16d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三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86ghz)、谐振“2”(4.46ghz)和谐振“3”(5.08ghz)的电流分布。图16b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16c是图15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16d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288]
请参阅图16b,谐振“1”(3.86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86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86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289]
请参阅图16c,谐振“2”(4.46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
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与第二条形导体51均小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4.46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谐振“2”(4.46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290]
请参阅图16d,谐振“3”(5.0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一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与第三条形导体52均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3”(5.0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的电流。谐振“3”(5.08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291]
请参阅图16e,图16e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6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86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6e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所以谐振“1”(3.86ghz)的sar值比较低。
[0292]
请参阅图16f,图16f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6f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4.46ghz),在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16f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一个sar热点)。另外,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三条形导体52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4.46ghz)的sar值较低。故而,虽然谐振“2”(4.46ghz)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2”(4.46ghz)的sar值也较低。
[0293]
请参阅图16g,图16g是图15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6g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3”(5.08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16g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一个sar热点)。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第二条形导体51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3”(5.08ghz)的sar值较低。故而,虽然谐振“3”(5.08ghz)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3”(5.08ghz)的sar值也较低。
[0294]
另外,表3示出了采用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295]
表3
[0296][0297]
表3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以及谐振“3”,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以及谐振“3”,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9。
[029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三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三个模式的sar值较低,且其中一个谐振模式能够产生两个sar热点。
[0299]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00]
第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二条形导体51。电子设备100不再包括第三条形导体52。第二条形导体51的形成方式及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导体51的形成方式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01]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302]
请参阅图18a,图18a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68ghz)和谐振“2”(4.76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18a中示出的3.68ghz、4.76ghz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与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来设置。
[0303]
以下结合图18b和图18c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68ghz)和谐振“2”(4.76ghz)的电流分布。图18b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18c是图17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304]
请参阅图18b,谐振“1”(3.6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6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68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305]
请参阅图18c,谐振“2”(4.76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
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4.76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的电流。谐振“2”(4.76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306]
请参阅图18d,图18d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8d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68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18d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所以谐振“1”(3.68ghz)的sar值比较低。
[0307]
请参阅图18e,图18e是图1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18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4.76ghz),在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18e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该sar热点)。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4.76ghz)的sar值较低。故而,虽然谐振“2”(4.76ghz)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2”(4.76ghz)的sar值也较低。
[0308]
另外,表4示出了采用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309]
表4
[0310][0311]
表4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8。
[03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的sar值较低,且其中一个谐振模式能够产生两个sar热点。
[0313]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14]
第五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2。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及
第三条形导体52的形成方式及设置方式均可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形成方式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15]
请参阅图20,图20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条形导体51包括第一端部511及远离第一端部511设置的第二端部512。第三条形导体52包括第一端部521及远离第一端部521的第二端部522。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连接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
[0316]
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共同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共同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分b包括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共同与第一接地部分b间隔设置,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第三条形导体52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在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处通过磁场耦合馈电至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第二种方式是,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共同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一接地部分b,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与第一条形导体41同层设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馈电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0317]
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为开放端,也即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未接地。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为开放端,也即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未接地。
[0318]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共同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
[031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和第二接地部分c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可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关系。
[0320]
请再次参阅图20,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l1等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l2。可以理解的是,当考虑到公差与误差的存在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l1略大于或者略小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l2。
[032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l1大于或者小于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l2。
[0322]
请参阅图21,并结合图20所示,图21是图19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投影示意图。第一条形导体41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s1。第二条形导体51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s2。第二投影s2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α。在本实施方式中,α等于9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α也可以等于10
°
、60
°
、125
°
、150
°
或者200
°

[0323]
一种实施方式中,α在0
°
至180
°
的范围内。
[0324]
此外,第三条形导体52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s3。第三投影s3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β。在本实施方式中,β等于9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β也可以等于30
°
、60
°
、125
°
、150
°
或者200
°

[0325]
一种实施方式中,β也可以在0
°
至180
°
的范围内。
[032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第一接地部分b呈对称图形。
[0327]
另外,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例如0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或者12毫米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可以理解的是,附图21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叠区域为长方形。但当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叠区域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不规则图形,或者梯形等。
[0328]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也可以不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
[0329]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330]
请参阅图22a,图22a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78ghz)和谐振“2”(5.34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22a中示出的3.78ghz、5.34ghz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或者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来设置。
[0331]
以下结合图22b和图22c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78ghz)和谐振“2”(5.34ghz)的电流分布。图22b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22c是图19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332]
请参阅图22b,谐振“1”(3.7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7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78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333]
请参阅图22c,谐振“2”(5.34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5.34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谐振“2”(5.34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334]
请参阅图22d,图22d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2d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78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22d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
点)。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所以谐振“1”(3.78ghz)的sar值比较低。
[0335]
请参阅图22e,图22e是图19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2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5.34ghz),在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22e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该sar热点)。
[0336]
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第一接地部分b呈对称结构,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对称性越好,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此时,第一接地部分b的两侧的磁场相互减弱,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故而,虽然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2”(4.78ghz)的sar值也较低。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越接近,谐振“2”(4.78ghz)的sar值越低。
[03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第二条形导体51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第三条形导体52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第四电流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5.34ghz)的sar值较低。
[0338]
另外,表5示出了采用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339]
表5
[0340][0341]
表5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7。
[03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的sar值较低,且其中一个谐振模式能够产生两个sar热点。
[0343]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44]
第六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23,图2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第四条形导体53位于馈电部分a背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一侧。第五条形导体54位于馈电部分a背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一侧。
[0345]
请参阅图24,图24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第四条形导体53包括第一端部531及远离第一端部531的第二端部532。此外,第五条形导体54包括第一端部541及远离第一端部541的第二端部542。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连接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
[0346]
另外,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共同电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共同电连接于第二接地部分c包括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共同与第二接地部分c间隔设置,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四条形导体53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第五条形导体54与第一条形导体41存在高度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在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处通过磁场耦合馈电至至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第二种方式是,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共同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分c,也即在z轴方向上,第四条形导体53、第五条形导体54与第一条形导体41同层设置。此时,射频信号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馈电至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进行描述。
[0347]
另外,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为开放端,也即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未接地。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为开放端,也即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未接地。
[034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分b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和第二接地部分c与馈电部分a之间的中心距离可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值d1与第二值d2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0349]
此外,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l1。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等于第二长度l2。可以理解的是,当考虑到公差与误差的存在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第一长度l1可以略大于第二长度l2,或者略小于第二长度l2。换言之第一长度l1大致等于第二长度l2。
[0350]
此外,第四条形导体53的长度为第三长度l3。第五条形导体54的长度为第四长度l4。第三长度l3等于第四长度l4。可以理解的是,当考虑到公差与误差的存在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第三长度l3可以略大于第四长度l4,或者略小于第四长度l4。换言之第三长度l3大致等于第四长度l4。
[035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之和等于第三长度l3与第四长度l4之和。
[0352]
请参阅图25,并结合图24所示,图25是图23所示的第一条形导体、第二条形导体以及第三条形导体在电路板的投影示意图。第一条形导体41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s1、第
二条形导体51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s2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s3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53]
另外,第四条形导体53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四投影s4。第四投影s4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γ。在本实施方式中,γ等于9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γ也可以等于30
°
、60
°
、125
°
、150
°
或者200
°

[0354]
一种实施方式中,γ在0
°
至180
°
的范围内。
[0355]
此外,第五条形导体54在电路板30的板面的投影为第五投影s5。第五投影s5与第一投影s1之间的夹角为δ。在本实施方式中,δ等于90
°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δ也可以在0
°
至180
°
的范围内。例如:δ也可以等于30
°
、60
°
、125
°
、150
°
或者170
°

[0356]
一种实施方式中,δ在0
°
至180
°
的范围内。
[035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关于第二接地部分c呈对称图形。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馈电部分a与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呈对称图形。
[0358]
另外,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例如重合区域的面积为0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或者12毫米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可以理解的是,附图25仅示意性地给出了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叠区域为长方形。但当第一条形导体41、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叠区域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不规则图形,或者梯形等。
[0359]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也可以不在0-16平方毫米的范围内。
[0360]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六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361]
请参阅图26a,图26a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两个谐振,谐振“1”(3.68ghz)和谐振“2”(5.38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26a中示出的3.68ghz、5.38ghz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或者调整第四条形导体53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五条形导体54的尺寸,或者调整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的尺寸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尺寸来设置。
[0362]
以下结合图26b和图26c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68ghz)和谐振“2”(5.38ghz)的电流分布。图26b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26c是图23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363]
请参阅图26b,谐振“1”(3.6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
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四条形导体53上自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向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54中自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向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流动的第六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6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68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364]
请参阅图26c,谐振“2”(5.38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四条形导体53上自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向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54中自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向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流动的第六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5.38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谐振“2”(5.38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365]
请参阅图26d,图26d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6d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68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26d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
[0366]
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这样,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所以谐振“1”(3.68ghz)的sar值比较低。
[0367]
请参阅图26e,图26e是图23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6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5.38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26e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
[0368]
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与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方向相反,第四条形导体53上的第五电流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六电流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4关于第一接地部分b呈对称图形,第三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四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另外,由于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关于第二接地部分c呈对称图形,第五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六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另外,第二条形导体51及第三条形导体52关于馈电部分a与第四条形导体53及第五条形导体54呈对称图形,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谐振“2”(5.38ghz)的sar值也较低。
[0369]
此外,第一投影s1、第二投影s2以及第三投影s3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第二条形导体51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第三条形导体52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此时,第三电流与第四电流均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另外,第一投影s1、第四投影s4以及第五投影s5的重合区域的面积为8平方毫米,第四条形导体53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第五条形导体54通过第一条形导体41的馈电较佳。此时,第五电流与第六电流均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较好地流入电路板。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谐振“2”(5.38ghz)的sar值也较低。
[0370]
另外,表6示出了采用第六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371]
表6
[0372][0373]
表1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六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六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5。
[037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两个模式均能够出现两个sar热点,且两个模式的sar值较低。
[0375]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条形导体51的设置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三条形导体52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0376]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c。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连接于第一条形导体41的第二接地部c。
[0377]
第七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复合天线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二条形导体5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l1。第三条形导体52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等于第二长度l2。第四条形导体53的长度为第三长度l3。第五条形导体54的长度为第四长度l4。第三长度l3等于第四长度l4。此外,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之和小于第三长度l3与第四长度l4之和。
[0378]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第七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仿真。
[0379]
请参阅图28a,图28a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频段为3至6ghz的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图。复合天线在3至6ghz可以产生三个谐振,谐振“1”(3.62ghz)、谐振“2”(4.95ghz)和谐振“3”(5.75ghz)。谐振“1”是复合天线的槽天线差模产生的。谐振“2”和谐振“3”均是复合天线的线天线共模产生的。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图28a中示出的3.62ghz、4.95ghz以及
5.75ghz的频段,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天线还可以产生其他频段(例如:0ghz至3ghz,6ghz至8ghz,或者8ghz至11ghz)的谐振,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二条形导体51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三条形导体52的尺寸,或者调整第四条形导体53的尺寸,或者调整第五条形导体54的尺寸,或者调整同时调整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的尺寸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尺寸来设置。
[0380]
以下结合图28b、图28c和图28d来具体描述一下复合天线的两个谐振的电流:谐振“1”(3.62ghz)、谐振“2”(4.95ghz)和谐振“3”(5.75ghz)的电流分布。图28b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28c是图27所示的天线在谐振“2”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图28d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电流的流向示意图。
[0381]
请参阅图28b,谐振“1”(3.62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的第一端部511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流动的第四电流、第四条形导体53上自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向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54中自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向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流动的第六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强度大于第二条形导体51、第三条形导体52、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1”(3.62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一条形导体41的电流。此外,谐振“1”(3.62ghz)的电流为槽天线差模的电流。
[0382]
请参阅图28c,谐振“2”(4.95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四条形导体53上自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向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54中自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向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流动的第六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小于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2”(4.95ghz)的电流主要为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谐振“2”(4.95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383]
请参阅图28d,谐振“3”(5.75ghz)的电流分布包括第一条形导体41上自第一接地部分b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一电流以及自第二接地部分c向馈电部分a流动的第二电流、第二条形导体51上自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二端部512向第二条形导体51的第一端部511流动的第三电流、第三条形导体52上自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二端部522向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一端部521流动的第四电流、第四条形导体53上自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二端部532向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一端部531流动的第五电流、第五条形导体54中自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二端部542向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一端部541流动的第六电流。第一条形导体41、第四条形导体53以及第五条形导体54的电流强度小于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强度。这样,谐振“3”(5.75ghz)的电流主要为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电流。谐振“3”(5.75ghz)的电流为线天线共模的电流。
[0384]
请参阅图28e,图28e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8e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1”(3.62ghz),后盖11的5mm处,出现了两个sar热点(附图28e通过箭头1和箭头2简单地示意出了两个sar热点)。可以理解的是,复合天线在谐振“1”下,第一条形导体41上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另外,由于第一条形导体41呈对称图形,使得第一电流的电流强度与第二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同。此时,馈电部分a处的磁场的相位相反,磁场的幅度大致被抵消。这样,磁场主要分布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在馈电部分a的两侧形成两个sar热点。此时,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为分散,所以谐振“1”(3.62ghz)的sar值比较低。
[0385]
请参阅图28f,图28f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2”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8f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2”(4.95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28f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一个sar热点)。但是,第四条形导体53的第五电流与第五条形导体54的第六电流均能够经第二接地部分c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四条形导体53与第五条形导体54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四条形导体53与第五条形导体54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此时,虽然谐振“2”(4.95ghz)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2”的sar值也较低。
[0386]
请参阅图28g,图28g是图27所示的复合天线在谐振“3”下的sar热点分布示意图。图28g示意了在人体组织距离后盖11的5mm处测量到的sar值。对于谐振“3”(5.75ghz),在后盖11的5mm处,也出现了一个sar热点(附图28g通过箭头1简单地示意出了一个sar热点)。但是,第二条形导体51上的第三电流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的第四电流均能够经第一接地部分b较好地流入电路板30,这样,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上的电流强度较大程度被减弱。此时,第二条形导体51以及第三条形导体52产生的磁场强度也较小。此时,虽然谐振“3”(5.75ghz)出现了一个sar热点,但是谐振“3”(5.75ghz)的sar值较低。
[0387]
另外,表7示出了采用第七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的sar值。
[0388]
表7
[0389][0390]
表7中示出的是10g标准的sar值。可以看出,在输出功率都为24dbm时,采用第七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的电子设备100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以及谐振“3”,整体均较低。当效率归一化到-5db时,第七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天线在低sar值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不管在谐振“1”,还是谐振“2”以及谐振“3”,在距离后盖5mm的sar值均小于0.7。
[039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一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的复合天线,从而在馈电下,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三个谐振模式(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三个模式的sar值较低,且其中一个谐振模式能够产生两个sar热点。
[0392]
上文具体介绍了七种槽天线与线天线组合的复合天线的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均能够实现,复合天线分别激励出多个谐振模式(包括槽天线差模和线天线共模),在实现宽频覆盖的同时,还可实现多个模式的sar值较低。
[039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