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控制电力系统用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6: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电力系统用转接器。


背景技术:

2.对于经常需要移动的电力设备,特别是弱电控制类电力设备,会经常移动;电力设备与固定插座的连接往往需要转接器(插头)来实现对接,很多时候插座一般安装为五孔插座,只能插接一个两孔和一个三孔的接孔,有时需要在五孔插座上插接两个只有两片水平导电片的转接器时,为了保护重要电力设备的安全,往往是不允许外接插座,此时,要么将两片转接器的导电片强行掰斜,实现与三孔的接孔插接,但这样会改变导电片的本身电阻值,降低了导电片导电的安全性,两片的斜度很难与三孔中的导电两孔斜度一致,并且,再想与两孔插接时,还得重新将导电片强行掰正;要么重新安装七孔的插座,导致电力设备不能及时工作;总之,使得电力设备上的转接器与五孔插座的插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电力系统用转接器。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控制电力系统用转接器,包括:罩体、两个导电片,两个导电片间隔可转动贯穿在罩体上;导电片一端位于罩体的中空内部,导电片另一端从罩体上的通孔贯穿后本身可转动;驱动旋转体,驱动旋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变形后两端带动两个导电片在罩体上旋转呈现斜度。
6.所述驱动旋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相对内和\或外侧面的上边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为圆弧状的可弹性变形体,弧长长度大于与两个导电片连接的直线距离,按驱动旋转体驱动两个导电片旋转。
7.所述驱动旋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相对内和\或外侧面的下边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为可弹性变形的直线体,使得驱动旋转体变形驱动两个导电片旋转。
8.所述驱动旋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行间隔导电片固定连接后,驱动旋转体处于非变形状态,在驱动旋转体在本身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常态时,保证两个导电片处于平行间隔状态;避免人工对导电片校正出现磨损的情况。
9.还包括按块、延伸块,按块安装于罩体上设置的通孔a内;延伸块与按块固定连接,延伸块位于驱动旋转体的正上方,通孔a与驱动旋转体错位有距离;按块为可变形压缩体,按块变形紧密与通孔a内面配合;由于手握罩体操作时会有汗水等导电的流体,按块变形紧密与通孔a内面配合,对导电流体起到第一次阻流的作用,即使漏水,由于通孔a与驱动旋转体错位有距离,阻流也不会从通孔a顺着驱动旋转体流到两个导电片上,对导电流体起到第二次阻流的作用,避免两个导电片出现短路的情况。
10.按压按块,使得延伸块按压驱动旋转体,驱动两个导电片在罩体上旋转;而后,驱动旋转体弹力对按块进行复位,便于对驱动旋转体的按压进行操作。按压按块、延伸块可以为绝缘弹性橡胶。
11.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两端分别与按块、罩体中空底面接触或固定连接,复位件在按块按压驱动旋转体时弹性变形,而后,复位件弹力对按块进行复位,避免依靠驱动旋转体的弹力对按块进行复位,导致驱动旋转体弹性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驱动旋转体的使用寿命。复位件可以为绝缘的弹簧或弹性橡胶棒。
12.还包括两个旋转基块,旋转基块底端与罩体中空底面固定连接,旋转基块顶端设有凹槽,两个导电片后端均为可旋转形状,导电片后端安装于旋转基块顶端凹槽内,避免导电片左右位移;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导电片后端并为一体;当两个导电片被驱动旋转体驱动旋转至与斜接孔斜度一致时,限位块与旋转基块顶部端面接触,对导电片进行限位,实现快速按压驱动旋转体驱动导电片旋转;驱动旋转体变形使得两个导电片的后端始终与旋转基块顶端凹槽接触,保证了导电片与旋转基块在旋转时发生脱离。
13.所述旋转基块底端与罩体下端固定为一体;两个导电片后端为圆柱体;所述旋转基块的顶端半圆凹槽只包裹导电片后端圆柱体的一半,使得旋转基块顶端面刚刚处于导电片后端圆柱体上下对称的中心线上;旋转基块顶端也可设有通孔,但是由于旋转基块与罩体为一体注塑成型,在模具脱膜中,若旋转基块顶端设有通孔,在脱膜后,需要对旋转基块顶端的通孔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旋转基块钻孔时,旋转基块底端容易发生断裂,导致产品损坏。
14.所述导电片后端的圆柱体位于中部,圆柱体的后端与侧面向切;使得导电片后端非圆柱体端与旋转基块接触,在驱动旋转体与罩体接触下,将导电片限制在旋转基块与罩体中空内面之间;避免了导电片在旋转时,发生前后位移。
15.所述罩体包括可拆装固定连接的上罩和下罩,上罩和下罩可以采用螺钉、过盈配合、粘接、捆绑等现有任何的可拆装固定连接方式,形成可拆装固定连接;所述上罩和下罩上设有半圆形凹槽,上罩、下罩的半圆形凹槽组成两个整圆通槽;上罩上设有通孔a;复位件两端分别与按块、下罩底面接触或固定连接;两个导电片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圆柱的旋转体,旋转体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旋转体间隙为0.1mm~0.26mm可旋转的安装于上罩、下罩的整圆通槽内;旋转体的外表面、上罩和下罩的半圆形凹槽内面粗糙度需达为0.32~0.63;当驱动旋转体;旋转体的两端面与上罩、下罩内、外端面平齐;驱动旋转体侧边与下罩内面接触对导电片限位,参照图,避免导电片上下位移,使得导电片只能在旋转基块上的凹槽内旋转运动。
16.还包括两个压片、卡套,所述两个导电片上均设有通孔b,压片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b后侧边与导电片为一体,通孔b大于压片;卡套中部的中空通孔可滑动套装在导电片上并位于压片与通孔b连接的后端;导线束从罩体的后端孔进入后,导线束正、负极线分别贯穿于卡套与导电片接触面后从压片活动端卡伸入通孔b内,卡套向前滑动,正、负极导线束被压片弹性变形压在通孔b
内;当导线束受到拉力时,导线束拉动压片顶端,使得卡套与压片压的更紧,形成自锁,参见图;当需要拆掉导线束时,手动压压片,卡套轻松向后滑动;解决目前多数采用螺钉将导线束与导电片连接,受拉连接不稳以及没有工具拆卸不便的问题。压片为导电体,压片为可弹性变形的绝缘体,例如绝缘橡胶。
17.两个压片与两个导电片上的通孔b后侧边固定连接后,两个压片位于两个导电片的左右外侧,避免两个压片位于内侧出现接触短路的情况发生。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按压驱动旋转体,驱动两个导电片在罩体上旋转,当两个导电片倾斜至能与三孔的两个斜接孔配合时进行插接,此时,在驱动旋转体本身弹性变形复位力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导电片与插座接孔内的金属导电片紧密贴合;解决了目前两片水平导电片的转接器需要强行掰斜与三孔的接孔插接,或者是电力设备不能及时工作的问题,实现了电力设备上的转接器与五孔插座的便利插接。
19.2、导线束从罩体的后端孔进入后,导线束正、负极线分别贯穿于卡套与导电片接触面后从压片活动端卡伸入通孔b内,卡套向前滑动,正、负极导线束被压片弹性变形压在通孔b内;当导线束受到拉力时,导线束拉动压片顶端,使得卡套与压片压的更紧,形成自锁,参见图;当需要拆掉导线束时,手动压压片,卡套轻松向后滑动;解决目前多数采用螺钉将导线束与导电片连接,受拉连接不稳以及没有工具拆卸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左前视角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使用状态下的右后视角未安装上罩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以图2为基础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以图1为基础的后视剖面图。
21.图中:1-罩体;11-上罩;12-下罩;21-导电片;22-旋转体;23-按块;24-延伸块;25-复位件;26-旋转基块;27-限位块;28-压片;29-卡套;31-驱动旋转体;6-导线束;101-通孔a;211-通孔b。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3.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4所示。
24.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控制电力系统用转接器,包括:可拆成两瓣的罩体1、两个导电片21,两个导电片21平行间隔可转动间隙贯穿在罩体1上;导电片21一端位于罩体1的中空内部,导电片21另一端从罩体1上的通孔贯穿后本身可转动;罩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驱动旋转体31,驱动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21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31变形后两端带动两个导电片21在罩体1上旋转呈现斜度。
25.工作原理:当需要将两个导电片21呈现倾斜与三孔的两个斜接孔插接时,按压驱动旋转体31,驱动两个导电片21在罩体1上旋转,当两个导电片21倾斜至能与三孔的两个斜接孔配合时进行插接,此时,在驱动旋转体31本身弹性变形复位力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导电
片21与插座接孔内的金属导电片紧密贴合;解决了目前两片水平导电片的转接器需要强行掰斜与三孔的接孔插接,或者是电力设备不能及时工作的问题,实现了电力设备上的转接器与五孔插座的便利插接。
26.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所述驱动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21相对内和\或外侧面的上边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31为圆弧状的可弹性变形体,弧长长度大于与两个导电片21连接的直线距离;参见图1,驱动旋转体31圆弧内凹面向下,下按驱动旋转体31驱动两个导电片21旋转。
27.驱动旋转体3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当驱动旋转体3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时,驱动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经绝缘胶与两个导电片21相对内面的上侧边粘接。
28.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所述驱动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片21相对内和\或外侧面的下边固定连接;驱动旋转体31为可弹性变形体,驱动旋转体31为直线体,参见图1,驱动旋转体31下按或上拉,均能实现驱动旋转体31驱动两个导电片21旋转。
29.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2或3,所述驱动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行间隔导电片21固定连接后,驱动旋转体31处于非变形状态,在驱动旋转体31在本身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常态时,保证两个导电片21处于平行间隔状态;避免人工对导电片21校正出现磨损的情况。
30.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4,还包括按块23、延伸块24,按块23安装于罩体1上设置的通孔a101内;延伸块24与按块23固定连接为一体,延伸块24位于驱动旋转体31的正上方,通孔a101与驱动旋转体31错位有距离;按块23为可变形压缩体,按块23变形紧密与通孔a101内面配合;由于手握罩体1操作时会有汗水等导电的流体,按块23变形紧密与通孔a101内面配合,对导电流体起到第一次阻流的作用,即使漏水,由于通孔a101与驱动旋转体31错位有距离,阻流也不会从通孔a101顺着驱动旋转体31流到两个导电片21上,对导电流体起到第二次阻流的作用,避免两个导电片21出现短路的情况;延伸块24延伸于罩体1下,对按块23的复位位置进行限定,避免按块23被驱动旋转体31复位弹力弹出通孔a101内。
31.按压按块23,使得延伸块24按压驱动旋转体31,驱动两个导电片21在罩体1上旋转;而后,驱动旋转体31弹力对按块23进行复位,便于对驱动旋转体31的按压进行操作。按压按块23、延伸块24可以为绝缘弹性橡胶。
32.实施例6基于实施例5,还包括复位件25,复位件25两端分别与按块23、罩体1中空底面接触或固定连接,复位件25在按块23按压驱动旋转体31时弹性变形,而后,复位件25弹力对按块23进行复位,避免依靠驱动旋转体31的弹力对按块23进行复位,导致驱动旋转体31弹性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驱动旋转体31的使用寿命。复位件25可以为绝缘的弹簧或弹性橡胶棒。
33.实施例7基于实施例4,还包括两个旋转基块26,旋转基块26底端与罩体1中空底面固定连接,旋转基块26顶端设有凹槽,两个导电片21后端均为可旋转形状,导电片21后端安装于
旋转基块26顶端凹槽内,参见图1,避免导电片21左右位移;两个限位块27,两个限位块27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导电片21后端并为一体;当两个导电片21被驱动旋转体31驱动旋转至与斜接孔斜度一致时,限位块27与旋转基块26顶部端面接触,对导电片21进行限位,实现快速按压驱动旋转体31驱动导电片21旋转;驱动旋转体31变形使得两个导电片21的后端始终与旋转基块26顶端凹槽接触,保证了导电片21与旋转基块26在旋转时发生脱离。
34.实施例8基于实施例7,所述旋转基块26底端与罩体1下端固定为一体;两个导电片21后端为圆柱体;所述旋转基块26的顶端半圆凹槽只包裹导电片21后端圆柱体的一半,使得旋转基块26顶端面刚刚处于导电片21后端圆柱体上下对称的中心线上;旋转基块26顶端也可设有通孔,但是由于旋转基块26与罩体1为一体注塑成型,在模具脱膜中,若旋转基块26顶端设有通孔,在脱膜后,需要对旋转基块26顶端的通孔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旋转基块26钻孔时,旋转基块26底端容易发生断裂,导致产品损坏。
35.实施例9基于实施例8,所述导电片21后端的圆柱体位于中部,圆柱体的后端与侧面向切;使得导电片21后端非圆柱体端与旋转基块26接触,在驱动旋转体31与罩体1接触下,将导电片21限制在旋转基块26与罩体1中空内面之间;避免了导电片21在旋转时,参照图1,发生前后位移。
36.实施例10基于实施例9,所述罩体1包括可拆装固定连接的上罩11和下罩12,上罩11和下罩12可以采用螺钉、过盈配合、粘接、捆绑等现有任何的可拆装固定连接方式,形成可拆装固定连接;所述上罩11和下罩12上设有半圆形凹槽,上罩11、下罩12的半圆形凹槽组成两个整圆通槽;上罩11上设有通孔a101;复位件25两端分别与按块23、下罩12底面接触或固定连接;两个导电片21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圆柱的旋转体22,旋转体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旋转体22间隙为0.1mm~0.26mm可旋转的安装于上罩11、下罩12的整圆通槽内;旋转体22的外表面、上罩11和下罩12的半圆形凹槽内面粗糙度需达为0.32~0.63;当驱动旋转体31;旋转体22的两端面与上罩11、下罩12内、外端面平齐;驱动旋转体31侧边与下罩12内面接触对导电片21限位,参照图1,避免导电片21上下位移,使得导电片21只能在旋转基块26上的凹槽内旋转运动。
37.实施例11基于实施例1或2或3,还包括两个压片28、卡套29,所述两个导电片21上均设有通孔b211,压片28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b211后侧边与导电片21为一体,通孔b211大于压片28,参见图1;卡套29中部的中空通孔可滑动套装在导电片21上并位于压片28与通孔b211连接的后端,参见图1;参见图1,工作原理,导线束6从罩体1的后端孔进入后,导线束6正、负极线分别贯穿于卡套29与导电片21接触面后从压片28活动端卡伸入通孔b211内,卡套29向前滑动,正、负极导线束6被压片28弹性变形压在通孔b211内;当导线束6受到拉力时,导线束6拉动压片28顶端,使得卡套29与压片28压的更紧,形成自锁,参见图4;当需要拆掉导线束6时,手动压压片28,卡套29轻松向后滑动;解决目前多数采用螺钉将导线束6与导电片21连接,受拉连接不稳以及没有工具拆卸不便的问题。
38.压片28为导电体,压片28为可弹性变形的绝缘体,例如绝缘橡胶。
39.实施例12基于实施例11,两个压片28与两个导电片21上的通孔b211后侧边固定连接后,两个压片28位于两个导电片21的左右外侧,避免两个压片28位于内侧出现接触短路的情况发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