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支撑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支撑架或者举升架等,都是利用u型结构的架体,其端部设置两个轮胎。而将摩托车举升后,其轮胎虽然与地面接触,但是架体的另一端也与地面接触,所以造成举升后无法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能对摩托车举升支撑后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包括u型结构的架体,所述架体的开口端向上弯折,在架体开口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套管,在固定套管内部设置有一根连接轴,在架体的u型结构内侧的连接轴端部设置有一个连接架,在连接架上间隔设置有两根托杆,所述托杆平行设置,在向上弯折部分的架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轮架,在轮架上设置有一个万向轮,在远离开口端的架体上设置有连接横杆,在连接横杆的下表面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万向轮。
5.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托杆对摩托车进行支撑,然后架体的端部向下压,则架体开口端的弯折区域会向上顶,从而将摩托车进行举升支撑,而完全抬起后,所述架体与地面不接触,全部由万向轮与地面接触。此时该架体将摩托车举升后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从而能提升支撑架的作用及使用效果。
6.所述固定套管内部的中空截面呈矩形,所述连接轴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在连接轴内设置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固定套管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紧固,所述连接架固定在转轴的端部。该结构的设计,可以根据摩托车的尺寸型号等调节架体两侧的托杆之间的距离,而且在举升的过程中,连接架可以保持不动,不会跟随架体进行转动,从而确保了举升支撑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所述连接架与托杆的整体重心位于转轴与连接架连接处的正下方。该结构的设计,自然状态下,所述的两个托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平行,而且在架体插入摩托车的过程中,无论架体的角度如何,两个托杆均可以处于水平状态,以便于对摩托车的连接固定。
8.在设置有轮架处的架体上固定有连接块,在连接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在轮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该结构的设计,能实现轮架与架体之间可以实现拆卸,便于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包装尺寸更小。
9.在连接块的上下两端的不同高度设置有三组第一通孔,每一组第一通孔均可与轮架上的第二通孔相对应配合。该结构可以调节轮架与连接块的连接位置,从而最终调节轮架和托杆之间的相对高度,最终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摩托车使用。
10.所述的架体包括u型的平面部和位于u型的平面部端部的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插接在平面部的端部,所述平面部与弯折部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该结构的设计,可以在包装的时候将架体进行拆卸,平面部和弯折部拆卸后的包装尺寸更小,便于运输及降低运输成本。
11.所述万向轮均带有锁定机构。带有锁定机构的万向轮为现有技术的应用,能便于对摩托车支撑过程中的限位,避免在倾斜路面上发生自发性移动而产生危险。
12.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能实现对摩托车支撑过程中的全方位任意方向的移动,而拆卸后其整体体积较小,便于包装及运输。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果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与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6.实施例1:
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包括u型结构的架体1,所述架体1的开口端向上弯折,在架体1开口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套管2,在固定套管2内部设置有一根连接轴3,在架体1的u型结构内侧的连接轴3端部设置有一个连接架4,在连接架4上间隔设置有两根托杆5,所述托杆5平行设置,在向上弯折部1

2分的架体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轮架8,在轮架8上设置有一个万向轮9,在远离开口端的架体1上设置有连接横杆10,在连接横杆10的下表面也设置有一个万向轮9。所述万向轮9均带有锁定机构。
18.所述固定套管2内部的中空截面呈矩形,所述连接轴3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在连接轴3内设置有一根转轴6,所述转轴6与连接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与固定套管2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紧固,所述连接架4固定在转轴6的端部。所述连接架4与托杆5的整体重心位于转轴6与连接架4连接处的正下方。
19.在设置有轮架8处的架体1上固定有连接块7,在连接块7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3,在轮架8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与第一通孔13相对应,在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2内穿设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20.在连接块7的上下两端的不同高度设置有三组第一通孔13,每一组第一通孔13均可与轮架8上的第二通孔12相对应配合。
21.所述的架体1包括u型的平面部1

1和位于u型的平面部1

1端部的两个弯折部1

2,所述弯折部1

2插接在平面部1

1的端部,所述平面部1

1与弯折部1

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1固定连接。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包括u型结构的架体,所述架体的开口端向上弯折,在架体开口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套管,在固定套管内部设置有一根连接轴,在架体的u型结构内侧的连接轴端部设置有一个连接架,在连接架上间隔设置有两根托杆,所述托杆平行设置,在向上弯折部分的架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轮架,在轮架上设置有一个万向轮,在远离开口端的架体上设置有连接横杆,在连接横杆的下表面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万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套管内部的中空截面呈矩形,所述连接轴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在连接轴内设置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固定套管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紧固,所述连接架固定在转轴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架与托杆的整体重心位于转轴与连接架连接处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在设置有轮架处的架体上固定有连接块,在连接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在轮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螺栓进行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在连接块的上下两端的不同高度设置有三组第一通孔,每一组第一通孔均可与轮架上的第二通孔相对应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包括u型的平面部和位于u型的平面部端部的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插接在平面部的端部,所述平面部与弯折部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万向轮均带有锁定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支撑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包括U型结构的架体,所述架体的开口端向上弯折,在架体开口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套管,在固定套管内部设置有一根连接轴,在架体的U型结构内侧的连接轴端部设置有一个连接架,在连接架上间隔设置有两根托杆,所述托杆平行设置,在向上弯折部分的架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轮架,在轮架上设置有一个万向轮,在远离开口端的架体上设置有连接横杆,在连接横杆的下表面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全向可移动摩托车支撑架,其能实现对摩托车支撑过程中的全方位任意方向的移动,而拆卸后其整体体积较小,便于包装及运输。便于包装及运输。便于包装及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友力建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