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机架(1)、夹持机构和弯折机构,所述机架(1)设置在所述底座(9)上端,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部下方用于夹持待测挠性线路板下端,所述弯折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部上方;所述弯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盘(2)、弯折板(3)和限位装置(14),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盘(2)的中心固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2)转动,所述弯折板(3)的一端与所述转盘(2)的边沿固接,所述弯折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测挠性线路板上端的固定装置,所述限位装置(14)与所述转盘(2)的圆心处固接,所述限位装置(14)包括限位座(14.1)和两根限位柱(14.2),两根所述限位柱(14.2)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座(14.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压紧装置和缓冲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6)和压板(12),所述第一气缸(8)竖直设置且第一气缸(8)的第一输出轴(8.1)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气缸(6)与所述第一输出轴(8.1)上端通过连接板(7)固接,所述第二气缸(6)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气缸(6)的第二输出轴(11)指向所述缓冲装置设置,所述压板(12)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1)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靠近所述缓冲装置的一面嵌设有第一压力感应片(1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缓冲板(13)和安装板(17),所述缓冲板(13)和安装板(17)之间均匀间隔设置有缓冲器(16),所述安装板(17)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机架(1)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16)包括内管(16.1)、外管(16.2)和压缩弹簧(16.5),所述外管(16.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伸缩槽(16.4),所述内管(16.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伸缩槽(16.4)中,所述内管(16.1)位于所述伸缩槽(16.4)中的一端固接有限位板(16.3),所述压缩弹簧(16.5)设置在所述伸缩槽(16.4)中,所述压缩弹簧(16.5)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16.3)固接,所述压缩弹簧(16.5)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槽(16.4)远离所述限位板(16.3)的一侧内壁固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和弯折机构之间设置有导向柱(15),所述导向柱(15)开设有导向槽(15.1),所述导向槽(15.1)内对称设置有第二压力感应片(15.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8)、圆形压片(19)、螺栓(21)和安装块(20),所述固定板(18)和安装块(20)分别与所述弯折板(3)固接,所述螺栓(21)贯穿所述安装块(20)设置并与所述安装块(20)螺纹连接,所述圆形压片(19)靠近所述固定板(18)设置并与所述螺栓(21)固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机构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上表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机构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械计数器(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下端均布设置有支撑脚杯(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属于电路板检测技术领域。该挠性线路板的静态弯折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机架、夹持机构和弯折机构,机架设置在底座上端,夹持机构设置在机架内部下方,弯折机构设置在机架内部上方;弯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盘、弯折板和限位装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盘的中心固接,弯折板的一端与转盘的边沿固接,弯折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限位装置与转盘的圆心处固接,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座和两根限位柱,两根限位柱对称设置在限位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盘转动,使得弯折板摆动从而实现对待测挠性线路板的弯折,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正反转,实现了将待测挠性线路板向两侧弯折的检测。弯折的检测。弯折的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芦丁丁 孙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