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溶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固定在发热元件底部的固定座,发热组件通过固定座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外壳实现固定连接,以使发热元件位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收容腔内。现有发热组件的固定座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具有一腔体,固定座的下端敞开,上端开设与腔体连通的通孔,发热元件由固定座的下端穿入直至上端从通孔伸出,且发热元件的下端位于腔体内,然后通过在腔体内填充熔融的绝缘材料(例如陶瓷),待熔融的绝缘材料冷却后即可使发热元件和固定座相互固定。如此方式需要在固定座上开设腔体,并且发热元件与固定座装配固定时需要进行填充,导致组装麻烦且较为费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包括:
5.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包括插入部和固定部;
6.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相互配合固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将所述发热元件的所述固定部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7.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
8.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壁以及形成于所述顶壁底面的侧壁,所述顶壁中开设有可供所述插入部穿过的贯穿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侧壁相互配合;所述发热元件的所述插入部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中,所述第二壳体固定于所述侧壁上以将所述固定部夹持固定。
9.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
10.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侧壁方向凸出形成的两个限位块、以及形成于所述侧壁上并与两个所述限位块位置对应的两个限位槽,所述发热元件的所述固定部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
11.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可在所述限位槽中滑动,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二壳体滑动方向的位置开设有一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所述侧壁滑动至上端伸入所述卡槽中。
12.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螺栓固定于所述侧壁上,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上。
13.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为片状结构,其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凸出形成有定位电极,所述第二壳体对应两个所述定位电极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缺口,所述定位电极的末端通过所述
缺口伸出于所述固定座至外。
14.优选地,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小于固定部的横截面,且所述固定部的上端封堵于所述贯穿孔中。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采用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热塑性材料制成。
16.优选地,所述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热塑性材料的收缩率满足:0.8%≤收缩率≤3%。
17.优选地,所述非晶态或半结晶态的热塑性材料为peek(聚醚醚酮)材料、pekk(聚醚酮酮)材料、改性peek复合材料或者改性pekk复合材料。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
19.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中的固定座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在发热元件的固定部两侧,然后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固定在一起,以牢牢地将固定部夹持固定,达到发热元件与固定座相互紧密固定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无需采用填充的方式即可实现密封的装配固定,装配更加快捷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供电电源、控制器和发热组件,其中壳体的一端开口形成用于接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收容腔,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和发热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供电电源给发热组件进行供电;发热组件的发热元件位于收容腔中,当气溶胶形成基质从开口插入到收容腔时,发热元件插设入气溶胶形成基质内部,通过控制器可使供电电源为发热组件供电,以使发热元件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产生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10和固定座20,发热元件10包括插入部11和固定部12;固定座2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通过紧固件23或者卡扣相互固定,以将发热元件10的固定部12夹持固定于固定座20中。
27.其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均采用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热塑性材料制成,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热塑性材料的收缩率满足:0.8%≤收缩率≤3%,较佳为:1%≤收缩率≤2%,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热塑性材料可采用例如peek(聚醚醚酮)材料、pekk(聚醚酮酮)材料、碳纤维等改性的peek复合材料或者碳纤维等改性的pekk复合材料。因此,固定座的成型过程中,使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非晶态/半晶态材料转变成晶态,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整体收缩,从而可将固定座20与发热元件10更加紧固在一起,使固定座20与发热元件10之间的间隙更小,以达到防止漏油的目的。
28.根据本实施例的发热组件,固定座20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对接在发热元件10的固定部12两侧,然后通过紧固件23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连接固定在一起,以牢牢地将固定部12夹持固定,达到发热元件10与固定座20相互紧密固定的目的,其结构简单,无需采用填充的方式即可实现密封的装配固定,装配更加快捷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发明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还可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固定。
2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包括顶壁211以及形成于顶壁211底面的侧壁212,顶壁211中开设有可供插入部11穿过的贯穿孔213,第二壳体22与侧壁212相互配合;发热元件10的插入部11穿设于贯穿孔213中,第二壳体22固定于侧壁212上以将固定部12夹持固定。
30.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精确装配,第二壳体22和侧壁212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由第二壳体22朝向侧壁212方向凸出形成的两个限位块221、以及形成于侧壁212上并与两个限位块221位置对应的两个限位槽214,发热元件10的固定部12位于两个限位块221之间。
31.也就是说,两个限位块221之间的间距与固定部12的宽度相适配,通过该限位结构可使得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更加方便快捷的相互对接配合。
32.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相互连接固定的稳定性,限位块221可在限位槽214中滑动,即第二壳体22装配在侧壁212上时可相对侧壁212上下滑动,并在顶壁211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壳体22滑动方向的位置开设有一卡槽215,第二壳体22可相对侧壁212滑动至上端伸入卡槽215中。当第二壳体22的上端滑入至卡槽215中后,再通过紧固件23将第二壳体22固定在侧壁212上,从而提高了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紧固稳定性。
33.较佳地,在第二壳体22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孔223,侧壁21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螺孔216,当第二壳体22的上端滑入至卡槽215中后,第一螺孔223和第二螺孔216相互对应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23为螺栓,此时即可将螺栓旋入到第一螺孔223和第二螺孔216中,以将第二壳体22牢牢紧固在侧壁212上,从而实现对固定部12的夹持固定。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元件10为片状结构,其固定部12的两侧分别凸出形成有定位电极14,第二壳体22对应两个定位电极1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缺口222,定位电极14的末端通过缺口222伸出于固定座20至外。
35.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10采用整体导电陶瓷材料制成,并设有贯通其正面和背
面的贯通槽13,贯通槽13沿发热元件10的轴向延伸,且贯通槽13的一端延伸出固定部12,另一端靠近插入部11远离固定部12的一端。而定位电极14的伸出末端分别连接有引脚15,两个定位电极14分别通过该引脚15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使供电电源依次经控制器、引脚15以及定位电极14来为发热元件10进行供电。
36.另外,插入部11的横截面小于固定部12的横截面,且固定部12的上端封堵于贯穿孔213中。当发热元件10的插入部11从顶壁211的贯穿孔213穿过时,通过定位电极14的止挡作用,使固定部12的上端恰好封堵于贯穿孔213内,并利用发热组件制备过程中第一壳体21从非晶态/半晶态转变成晶态过程中收缩的作用,使得固定部12完全密封贯穿孔213,达到防止漏油的目的。
3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8.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