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窗框齐平铰链及其窗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框齐平铰链及其窗。


背景技术:

2.目前,平开内倒窗是可以通过旋转窗子的把手,带动窗子内部的连动五金机构,而使窗处于锁紧(把手垂直向下)、平开(把手水平)、内倒(把手垂直向上)三种不同位置的窗子。而在内开倒窗平开时,由于铰链与内窗框的抵接限制,其内窗框一般只能开到与外窗框呈 90度,此时内窗框伸入室内或者室外的占据空间较大,容易对行人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窗框齐平铰链,其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上具有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可避让内窗框的边沿,使内窗框开合角度更大。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窗,其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上具有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可避让内窗框的边沿,使内窗框开合角度更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窗框齐平铰链,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所述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片交叉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片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上并形成为第一铰接端,第一铰接片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上并形成为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二铰接片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上并形成为第三铰接端,所述第二铰接片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上并形成为第四铰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四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的外侧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二避让槽用于在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朝外转动后上下贯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让槽由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共同围成,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的开口;所述第一槽壁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二槽壁倾斜。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端上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一引导弧面与第一槽壁衔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避让槽由第三槽壁、第四槽壁以及第二底壁共同围成,第三槽壁以及第四槽壁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的开口,所述第三槽壁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四槽壁倾斜;所述第三槽壁与第一槽壁的倾斜角度一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与第三槽壁、第四槽壁以及第二底壁在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朝外转动后平齐衔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铰接端设有第二引导弧面,第二引导弧面与第三槽壁衔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铰接端铰接有第三铰接片,所述第三铰接片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
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4.窗,包括内窗框、外窗框以及所述的窗框齐平铰链,所述第一铰接座安装于所述外窗框上,所述第二铰接座安装于内窗框,所述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用于在内窗框朝外转动时供内窗框的边沿嵌入。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装配时,第一铰接座安装在外窗框上,而第二铰接在内窗框上,此后内窗框朝外转动,联动第一铰接片以及第二铰接片朝外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铰接片上的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铰接片上的第二避让槽可供内窗框嵌入,因而内窗框的边沿不会在转动过程中造成干扰,使得内窗框的开合角度更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窗框齐平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铰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第一铰接座;20、第二铰接座;30、第一铰接片;31、第一铰接端;32、第一避让槽;40、第二铰接片;41、第三铰接端; 42、第二避让槽;421、第三槽壁;422、第四槽壁;423、第二底壁; 421、第二引导弧面;50、第三铰接片;60、外窗框;70、内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1,
24.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窗框齐平铰链,包括第一铰接座10、第二铰接座20、第一铰接片30以及第二铰接片40,将第一铰接片30 与第二铰接片40交叉铰接,将第一铰接片3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0上,第一铰接片30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一铰接端31。而第一铰接片3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第一铰接片30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二铰接端。
25.同样的,第二铰接片4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0上,第二铰接片40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三铰接端41,第二铰接片4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第二铰接片40铰接在第二铰接座2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四铰接端,将第一铰接端31和第三铰接端41间隔设置。
26.具体在第二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一避让槽32,而第四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二避让槽42,第一避让槽32以及第二避让槽42的外侧均设有开口,第一避让槽32以及第二避让槽42可在第一铰接片30 以及第二铰接片40朝外转动后上下贯通。
27.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窗框齐平铰链时,在装配时,将第一铰接座10安装在外窗框60上,而第二铰接在内窗框70 上,推动内窗框70,使内窗框70朝外转动,联动第一铰接片30以及第二铰接片40朝外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铰接片30上的第一避让槽32和第二铰接片40上的第二避让槽42可上下贯通,可供内窗框70的边沿嵌入,因而内窗框70的边沿不会在转动过程中造成干扰,使得内窗框70的开合角度更大。
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避让槽32由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共同围成,上述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32的开口,且第一槽壁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二槽壁倾斜。如此,在内窗框70朝外推开时,内窗框70朝外转动,此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相对第一铰接片30朝内转动,第一槽壁可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进入第一避让槽32内,而第一避让槽32的开口相对加大,则使内窗框70顺利进入。
29.还可在在第二铰接端上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一引导弧面与第一槽壁衔接,即在内窗框70的边沿相对第一铰接片30朝内转动时,可先与第一引导弧面滑动,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滑入第一避让槽32内,开窗更加顺畅。
30.进一步地,第二避让槽42由第三槽壁421、第四槽壁422以及第二底壁423共同围成,第三槽壁421以及第四槽壁422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42的开口,该第三槽壁421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四槽壁422 倾斜,而第三槽壁421与第一槽壁的倾斜角度一致,同样的,在内窗框70朝外推开时,内窗框70朝外转动,此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相对第二铰接片40朝内转动,第三槽壁421可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进入第二避让槽42内,而第二避让槽42的开口相对加大,则使内窗框 70顺利进入。此外,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倾斜角度一致,在转动到位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平齐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防止出现不平的情况。
31.更具体的是,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与第三槽壁421、第四槽壁422以及第二底壁423在第一铰接片30以及第二铰接片40 朝外转动后平齐衔接,在转动到位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平齐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同时也可平齐于第二槽壁和第四槽壁422,防止出现不平的情况。
32.进一步地,第四铰接端设有第二引导弧面421,第二引导弧面421 与第三槽壁421衔接,即在内窗框70的边沿相对第二铰接片40朝内转动时,可先与第二引导弧面421滑动,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滑入第二避让槽42内,开窗更加顺畅。
33.进一步地,第四铰接端铰接有第三铰接片50,该第三铰接片50 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如此,第二铰接片40可通过第三铰接片50与内窗框70铰接,形成的开合角度更大。
34.实施例2,
35.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窗,包括内窗框70、外窗框60以及的窗框齐平铰链,窗框齐平铰链包括第一铰接座10、第二铰接座 20、第一铰接片30以及第二铰接片40,将第一铰接片30与第二铰接片40交叉铰接,将第一铰接片3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0上,第一铰接片30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一铰接端31。而第一铰接片3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第一铰接片30 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二铰接端。
36.同样的,第二铰接片4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10上,第二铰接片40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三铰接端41,第二铰接片40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上,第二铰接片40铰接在第二铰接座20上的端部形成为第四铰接端,将第一铰接端31和第三铰
接端41间隔设置。
37.具体在第二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一避让槽32,而第四铰接端的外侧设有第二避让槽42,第一避让槽32以及第二避让槽42的外侧均设有开口,第一避让槽32以及第二避让槽42可在第一铰接片30 以及第二铰接片40朝外转动后上下贯通。
38.将上述第一铰接座10安装于外窗框60上,第二铰接座20安装于内窗框70,第一避让槽32、第二避让槽42用于在内窗框70朝外转动时供内窗框70的边沿嵌入。
39.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窗时,在装配时,将第一铰接座10安装在外窗框60上,而第二铰接在内窗框70上,在开窗时,此后推动内窗框70,使内窗框70朝外转动,联动第一铰接片30 以及第二铰接片40朝外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铰接片30上的第一避让槽32和第二铰接片40上的第二避让槽42可上下贯通,可供内窗框70的边沿嵌入,因而内窗框70的边沿不会在转动过程中造成干扰,使得内窗框70的开合角度更大。
4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避让槽32由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共同围成,上述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32的开口,且第一槽壁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二槽壁倾斜。如此,在内窗框70朝外推开时,内窗框70朝外转动,此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相对第一铰接片30朝内转动,第一槽壁可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进入第一避让槽32内,而第一避让槽32的开口相对加大,则使内窗框70顺利进入。
41.还可在在第二铰接端上设有第一引导弧面,第一引导弧面与第一槽壁衔接,即在内窗框70的边沿相对第一铰接片30朝内转动时,可先与第一引导弧面滑动,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滑入第一避让槽32内,开窗更加顺畅。
42.进一步地,第二避让槽42由第三槽壁421、第四槽壁422以及第二底壁423共同围成,第三槽壁421以及第四槽壁422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42的开口,该第三槽壁421由外至内逐渐朝向第四槽壁422 倾斜,而第三槽壁421与第一槽壁的倾斜角度一致,同样的,在内窗框70朝外推开时,内窗框70朝外转动,此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相对第二铰接片40朝内转动,第三槽壁421可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进入第二避让槽42内,而第二避让槽42的开口相对加大,则使内窗框 70顺利进入。此外,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倾斜角度一致,在转动到位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平齐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防止出现不平的情况。
43.更具体的是,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一底壁与第三槽壁421、第四槽壁422以及第二底壁423在第一铰接片30以及第二铰接片40 朝外转动后平齐衔接,在转动到位时,内窗框70的边沿可平齐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421、同时也可平齐于第二槽壁和第四槽壁422,防止出现不平的情况。
44.进一步地,第四铰接端设有第二引导弧面421,第二引导弧面421 与第三槽壁421衔接,即在内窗框70的边沿相对第二铰接片40朝内转动时,可先与第二引导弧面421滑动,引导内窗框70的边沿滑入第二避让槽42内,开窗更加顺畅。
45.进一步地,第四铰接端铰接有第三铰接片50,该第三铰接片50 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20,如此,第二铰接片40可通过第三铰接片50与内窗框70铰接,形成的开合角度更大。
46.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