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饲喂设备和饲喂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动物饲养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饲喂设备和饲喂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猪养殖等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养殖场可能同时养殖上万头猪,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管理。为了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大规模饲养的养殖场采用饲喂设备等设备以提高养殖效率。然而,由于自动化的饲喂设备的结构复杂,容易导致饲料积累在通道拐角、缝隙等,由于无法及时清理,可能发霉污染饲料,甚至堵塞下料的通道造成下料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饲喂设备和饲喂系统。
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包括外壳和储料组件。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下料口及与所述下料口连接的第一下料通道;所述储料组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储料组件用于存储饲料,所述储料组件包括第二下料口和与所述第二下料口连接的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二下料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内,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配合以使得所述饲料从所述第二下料通道进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下料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结合,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内壁接触。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设备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三下料通道,所述第二下料通道位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下料通道内,所述第三下料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内,所述第三下料通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内壁结合。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环绕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并密封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外壁和所述第三下料通道内壁之间的缝隙。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设备还包括了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转动轴、环绕所述转动轴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动叶片及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驱动件,所述转动轴穿设所述储料组件的底壁,所述转动叶片位于所述底壁,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储料组件的外部,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叶片转动时,所述转动叶片将位于所述底壁的饲料推到所述第二下料口。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储料组件之间,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上。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设备还包括工控组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外壳的底部围成安装空间,所述工控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设备还包括进料组件和称重组件,所述进料组件用
于将饲料输送到所述储料组件的储料空间内,所述称重组件用于对所述储料空间内的饲料进行称重,所述工控组件与所述进料组件、所述称重组件及所述下料组件电连接,所述工控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进料组件、所述称重组件及所述下料组件配合工作,以输出预设质量的饲料到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内。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设备还包括输料管和喂料管,所述输料管连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喂料管,所述第一下料通道输出的饲料经过所述输料管及所述喂料管后,进入料槽。
1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系统包括料线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所述饲喂设备设置在所述料线上。所述料线用于将饲料输送向所述饲喂设备。
1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和饲喂系统中,外壳的第一下料通道的内壁和储料组件的第二下料通道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使得第一下料通道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的内壁不存在拐角和缝隙,使得储料组件内的饲料通过第二下料通道和第一下料通道进行出料时,饲料不易在第二下料通道和第一下料通道内积累,从而防止饲料积累导致的饲料污染和通道堵塞问题。
1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和料槽的平面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的饲喂设备沿iii

iii线的截面示意图;及
20.图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饲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2.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100包括外壳10和储料组件20。外壳10开设有第一下料口11和第一下料通道12,第一下料通道12与第一下料口11连接;储料组件20设置在外壳10内,储料组件20形成储料空间21,储料空间21用于存储饲料,储料组件20包括第二下料口2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二下料口22连接,第二下料通
道23与储料空间21连通,第二下料口22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下料口11在水平面的投影内,第二下料通道23与第一下料通道12对应设置,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配合以使得饲料从第二下料通道23进入第一下料通道12。
25.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100中,外壳10的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储料组件20的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使得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不存在拐角和缝隙,在储料组件20内的饲料通过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一下料通道12进行出料时,饲料不易在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一下料通道12内积累,从而防止饲料积累导致的饲料污染和通道堵塞问题。
26.请参阅图1和图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系统1000包括送料设备400、料线300、饲喂设备100和料槽200。料线300的首部和尾部均与送料设备400连接,送料设备400用于将饲料从料线300的首部输入,然后饲料经过料线300运输后,未被使用的饲料重新由尾部被送料设备400回收,防止饲料浪费。
27.饲喂设备100设置在料线300上,料线300沿着多个被养殖物所在的养殖空间500设置,饲喂设备100设置的位置与养殖空间500对应,饲喂设备100用于将料线300上运输的饲料输送到养殖空间500中的料槽200内。
28.其中,被养殖物可以是动物或者植物,如猪只、牛、羊、水稻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养殖空间500即为被养殖物所在的空间。
29.请参阅图1至图3,饲喂设备100包括外壳10、进料组件30、称重组件40、储料组件20、下料组件50、密封组件60、喂料组件70和工控组件80。
30.外壳10、进料组件30、称重组件40、储料组件20、下料组件50、密封组件60、喂料组件70和工控组件80之间均为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需要对外壳10、进料组件30、称重组件40、储料组件20、下料组件50、密封组件60、喂料组件70和工控组件8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更换或者维护时,拆装十分方便,降低了饲喂设备100的使用成本。
31.进料组件30、称重组件40、储料组件20、下料组件50、密封组件60、喂料组件70和工控组件80均设置在外壳10内,外壳10对进料组件30、称重组件40、储料组件20、下料组件50、密封组件60、喂料组件70和工控组件80起到保护作用。
32.料线300穿设外壳10,进料组件30与料线300连接,进料组件30可选择性的将料线300中的饲料输送到储料组件20的储料空间21内,进料组件30与工控组件80连接,工控组件80能够控制进料组件30的进料速度。
33.在饲料进入储料空间21后,称重组件40能够实时对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进行称重,工控组件80与称重组件40连接以获取称重数据,在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的重量达到预设质量后,工控组件80即控制进料组件30停止进料,预设质量根据当前养殖空间500(图4示)养殖的被养殖物的数量及每个被养殖物所需的进食量确定。
34.储料组件20包括相背的第一端24和第二端25,第一端24与称重组件40连接,第二端25与下料组件50连接。
35.第一端24开设有进料口241、环绕进料口241的环形侧壁242以及自环形侧壁242向垂直环形侧壁242的方向延伸的凸台243。凸台243可为一个并可以呈环形环绕环形侧壁242设置;凸台243还可为多个,围绕环形侧壁243的中心均匀分布。称重组件40包括承载环41和
固定在承载环41和外壳10之间的称重传感器42,承载环41呈环形,凸台243承载在承载环41上,称重传感器42用于检测通过凸台243承载在承载环41上的储料组件20的重量。称重传感器42可以为一个,呈环形以与承载环41对应设置,称重传感器42还可以为多个,多个称重传感器42围绕承载环41的中心均匀设置,通过多个称重传感器42检测的数据可判断不同称重传感器42是否受力均匀,在受力均匀时(如任意两个称重传感器42检测的重量的差值小于预定值)确定得到的称重数据为有效称重数据。如此,由于称重组件40通过承载环41承载环形的凸台243或者围绕环形侧壁243的中心均匀分布的多个凸台243,并使得称重传感器42不同区域或不同称重传感器42受力均匀,从而提高称重组件40的检测准确性。
36.储料组件20形成储料空间21,储料空间21可以用于存储饲料,使得饲料不易被外界的水汽、细菌等污染,使得饲料可以保存较长时间。饲料可以为流体饲料、颗粒状饲料、粉末状饲料、块状饲料等类型的饲料,在此不限制饲料的具体形态。储料组件20可以是由铁、塑料、硅胶、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37.外壳10开设有第一下料口11及与第一下料口11连接的第一下料通道12,第一下料口11和第一下料通道12均位于储料组件20的第二端25。
38.储料组件20的第二端25开设有与进料口241配合的第二下料口22,与第一下料通道12配合的第二下料通道23。第二下料口22和第一下料口11的配合关系为:在饲喂设备100竖直(即,垂直水平面)设置在料线3009(图4示)上后,第二下料口22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下料口11在水平面的投影内;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配合关系可以是:第二下料通道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下料通道12内,并与第一下料通道12结合,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接触。
39.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均为圆筒状结构,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接触,也即是说,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径等于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径,从而使得两者刚好套在一起,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结合后基本没有缝隙,密封性较好。当然,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配合关系还可以是:第二下料通道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下料通道12内,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不接触,此时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虽然存在一定封系,但饲料从第二下料通道23出来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会直接进入第一下料通道12,基本不会进入到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如此,由于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均为圆筒状,内部没有拐角和缝隙,饲料不易在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内积累从而导致的饲料污染和通道堵塞问题。
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相较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不垂直水平面,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和通道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附着到通道内,造成饲料积累而言,饲料基本不会与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少了饲料附着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的几率,进一步防止饲料在通道内积累。
41.进一步地,外壳10和储料组件20的透光率可大于65%,以便于可以观察到储料组件20内饲料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和储料组件20可以由透光率较高的塑料制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塑料,以便于可以较直观的观察储料
组件20内饲料是否存在发霉、结块、潮湿、长虫等情况;另外,塑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使得储料组件20长期使用也不易被腐蚀,较高程度的保证了饲料的安全性。
42.更进一步地,储料组件20可以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可以使储料组件20的厚度较薄,进而使得储料组件20的透明度更高,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储料组件20内的饲料的情况。同时,储料组件20为单层结构,还可以降低储料组件20的制造成本。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料组件20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上设置有刻度值,可以根据刻度值直观地了解储料组件20内饲料的体积,使得在饲料不足时可以及时补充饲料。
44.密封组件60包括第一密封件61和第二密封件62。
45.第一密封件61与外壳10连接。第一密封件61形成有第三下料通道611,第三下料通道61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下料通道12,第三下料通道611位于第一下料通道12的部分的外壁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结合,也即是说,第三下料通道611位于第一下料通道12的部分的外径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径相同,使得第三下料通道611和第一下料通道12之间不存在缝隙。
46.第二密封件62设置在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三下料通道611之间且与第一密封件61连接,第二下料通道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三下料通道611内,第二密封件62密封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三下料通道611之间的缝隙。
47.第一密封件61与外壳10围成安装空间91(下称第一安装空间91),在饲料从第二下料通道23出来后,饲料无法从第一下料通道12和第三下料通道61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一安装空间91内,第一密封件61、第二密封件62和储料组件20围成第二安装空间92,下料组件50设置在第二安装空间92内,在饲料从第二下料通道23出来后,饲料无法从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三下料通道61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二安装空间92内,从而使得饲料只能依次经过、第二下料通道23、第三下料通道611和第一下料通道12后,从第一下料通道12输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61和第二密封件62可均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下料通道611也为圆筒形,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径和第三下料通道611的内径相同,从而无需设置第二密封件62,即可使得第三下料通道611和第二下料通道23之间不存在缝隙。
49.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下料通道611不是圆筒形,第三下料通道611包括圆台形的第一密封部612和圆筒形的第二密封部613,第一密封部612和第二密封部613连接。第二下料通道2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密封部612内,第一密封部6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之间存在缝隙,第二密封件62设置在第一密封部6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壁之间以密封该缝隙。第一密封部612的最小内径等于第二密封部613的内径,第二下料通道23的外径可设置的较大(如大于第二密封部613的内径)也能够设置在第一密封部612内,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输出的饲料量,提高下料速度。
50.下料组件50包括转动轴51、转动叶片52及驱动件53,转动轴51穿设储料组件20的底壁26,转动叶片52环绕转动轴51并与转动轴51固定连接,转动叶片52位于底壁26,驱动件53与转动轴51连接。驱动件53位于储料组件20中与底壁26对应的位置并位于第二安装空间92内,驱动件53固定设置在第一密封件61上。
51.在驱动件53驱动转动轴51转动时,转动轴51带动转动叶片52转动,转动叶片52可将位于底壁26的饲料推到第二下料口22,从而使得饲料从第二下料口22输出。
52.工控组件80包括与称重组件40及进料组件30连接的第一工控件81、和与下料组件50连接的第二工控件82。第一工控件81设置在进料组件30和外壳10围成的第三安装空间93内,第二工控件82设置在第一安装空间91内。第一工控件81和第二工控件82还可通过外壳10内部走线进行连接。
53.工控组件80还包括连接器83和显示器84,连接器83设置在外壳10上,连接器8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831。可以理解,连接端83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更多数量。如图3所示的例子中,两个连接端831分别与第一工控件81连接和显示器84连接,以实现第一工控件81和显示器84的通信,第一工控件81可获取称重组件40测得的饲料重量,并控制显示器84进行显示,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实时看到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量,显示器84显示时可以实际的质量进行显示,也可以储料空间21内的剩余饲料量占最大饲料量的百分比进行显示。
54.喂料组件70包括输料管71和喂料管72。喂料组件70与外壳10的第一下料通道12连接。
55.输料管71密封连接第一下料通道12和喂料管72,可防止第一下料通道12的开口直接暴露在外界,从而使得养殖空间500内的各种昆虫从第一下料通道12的开口进入储料组件20,污染饲料。输料管71可以为塑料软管,成本较低,且方便连接输料管71和喂料管72。喂料管72设置在养殖空间500的料槽200上。
56.在工作时,第一工控件81控制进料组件30进行进料,然后实时从称重组件40获取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量并显示在显示器84上,在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量达到预设质量时,第一工控件81控制进料组件30停止进料。在进料组件30进料时,第一工控件81发送下料信号给第二工控件82,第二工控件82控制下料组件50同时进行下料,也即是说,下料组件50可在进料的同时即进行下料,从而提高下料效率;下料组件50还可在在进料组件30停止进料,即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量达到预设质量时,再进行下料,此时下料组件50的转动叶片52转动时推到第二下料口22的饲料量更多,单位时间的下料量增加,从而减小下料组件50的工作时长,减少功耗。下面以下料组件50在储料空间21内的饲料量达到预设质量时,再进行下料为例进行说明。
57.在下料时,称重组件40实时检测剩余饲料量,第一下料通道12输出的饲料经过输料管71及喂料管72后,饲料即可进入喂料管72对应的料槽200内,以实现对被养殖物的喂养。在剩余饲料量为0时,说明预设质量的饲料已被下完,此时即可视为完成下料。
58.综上,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饲喂设备100和饲喂系统1000中,外壳10的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均垂直水平面且为圆筒形,使得第一下料通道12的内壁和第二下料通道23的内壁不存在拐角和缝隙,使得储料组件20内的饲料通过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一下料通道12进行出料时,饲料不易在第二下料通道23和第一下料通道12内积累,从而防止饲料积累导致的饲料污染和通道堵塞问题。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
式结合。
6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