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晾衣机干衣模组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晾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机干衣模组。


背景技术:

2.在某些光照较少的地区或季节,衣服晾干速度比较慢,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能加快衣物的烘干速度。
3.晾衣机包括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下方的晾杆,烘干装置设于主机部件内,烘干装置包括风机、加热模块及出风口,风机产生气流经加热模块加热后从出风口吹出。
4.通常在出风口设置摆页,通过摆页的转动来改变气流的方向。现有的出风口内设置摆页的方式,仅仅能使出风口内的气流改变方向,气流所能覆盖的区域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晾衣机干衣模组,一个气流风道布置多个出风口,然后通过切换风门来关闭或选择其中特定的出风口出风,达到不同出风口出风的目的,以求气流能覆盖到更为宽广的区域。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晾衣机干衣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内的干衣模组,所述的干衣模组包括产生气流的风机、一个气流风道和至少两个出风口,所述的气流风道内布置有至少一个切换风门,所述的切换风门关闭其中一部分出风口,以使气流从选定的出风口排出。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切换风门受步进电机驱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干衣模组包括形成所述的气流风道的风道壳体,所述的风道壳体包括风道上盖和风道底盖,所述的出风口布置于所述的风道底盖上。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晾衣机干衣模组包括设于风道底盖上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切换风门设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第一状态下,切换风门盖住所述的第一出风口以使气流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第二状态下,切换风门以切断流向第二出风口的气流路径,以使气流从第一出风口流出。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切换风门的一侧设有转轴,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转轴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出风口上布置有使气流更均匀的分隔板,所述的切换风门上设有与所述的分隔板吻合的避空槽。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风机为离心风机。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风机与气流风道之间设有ptc发热模组。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风机与气流风道之间设有框架式绝缘支架,所述的ptc发热模组安装在所述的框架式绝缘支架内。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为:晾衣机,包括所述的晾衣机干衣模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干衣模组的气流风道内分布有多个出风口,切换风门关闭其中部分出风口,以使气流从另一部分出风口排出,即通过该切换风门以使干衣模组内的气流可以从不同角度出风,继而对用户选定区域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一方面得以调整出风角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气流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8.图1为干衣模组烘/干衣物时的整体示意图;
19.图2为第二出风口烘/干衣物时的示意图;
20.图3为第一出风口烘/干衣物时的示意图;
21.图4为干衣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2.图5为干衣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23.图6为干衣模组的内部结构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晾衣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用于晾置衣物的晾衣架,晾衣架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机部件下方,主机部件内部安装有干衣模组200,以对主机部件下方晾晒的衣物进行干衣处理,加快衣物干燥速度。本实施例主要对该干衣模组200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28.如图1、图4至图6所示,晾衣机干衣模组,包括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内的干衣模组200,干衣模组200包括产生气流的风机10、一个气流风道20和至少两个出风口30,气流风道20内布置有至少一个切换风门40,切换风门40关闭其中一部分出风口30,以使气流从选定的出风口30排出。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干衣模组200的气流风道20内分布有多个出风口,切换风门40关闭其中部分出风口30,以使气流从另一部分出风口30排出,即通过该切换风门
40以使干衣模组200内的气流可以从不同角度出风,继而对用户选定区域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一方面得以调整出风角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气流覆盖范围。
30.如图6所示,切换风门40受步进电机50驱动。具体地说,切换风门40的一侧设有转轴60,步进电机50的输出轴与转轴60连接。步进电机50启动后会带动转轴60按照既定的步进频率发生转动,继而得以控制切换风门40的开合角度。
31.如图6所示,步进电机50两侧部对称地布置有第一安装耳,风道壳体201的风道底盖02侧部对应地固定有两个第二安装耳,第一安装耳与第二安装耳通过螺钉组件固定安装,从而得以使步进电机50安装至风道壳体201上。
32.如图4至图5所示,干衣模组200包括形成气流风道20的风道壳体201,风道壳体201包括风道上盖01和风道底盖02,出风口30开设于风道底盖02上。
33.具体地说,晾衣机干衣模组100包括设于风道底盖02上的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切换风门40设于第一出风口31和第二出风口32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状态下,切换风门40盖住第一出风口31以使气流从第二出风口32流出,第二状态下,切换风门40以切断流向第二出风口32的气流路径,以使气流从第一出风口31流出。从而实现通过切换风门40调整出风口30的出风方向的效果,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切换风门40在步进电机50的作用下转动,以调整出风口30出风区域的过程中,每个出风口30之间相互较为独立,当切换风门40闭合整个第一出风口31时,第一出风口31不会分流正在出风的第二出风口32。
34.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仅需使第一出风口31出风时,切换风门40采取切断气流通道20的方式,来实现避免第二出风口32出风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采取完全遮盖住第二出风口32来实现避免其出风的效果。
35.如图5所示,风道底盖02的出风口30上布置有使气流更均匀的分隔板33,切换风门40上设有与分隔板33吻合的避空槽41。分隔板33使第一出风口31出风更为均匀,当切换风门40需要盖合第一出风口31时,需要在切换风门40的对应位置处开设避空槽41。同理,在第二出风口32处也可以安装多个间隔均匀排布的分隔板33。
3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干衣模组200上的风机10为离心风机,以使气流可以从离心方向上甩出,继而得以与风道壳体201内的气流风道20相互对应。离心风机包括离心电机和风轮,风轮中部开设有连接孔,离心电机上包括一输出轴,输出轴穿入连接孔,以使风轮安装至离心电机上。
3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风道壳体201内,风机10与气流风道20之间设有ptc发热模组70。当气流通过该ptc发热模组70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处理,继而提高气流烘干衣物的效率。
38.在实际安装时,如图6所示,风机10与气流风道20之间设有框架式绝缘支架71,ptc发热模组70安装在框架式绝缘支架71内。框架式绝缘支架71安装在风道壳体201的底壳02上。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联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晾衣机干衣模组及晾衣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