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防缠绕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防缠绕搅拌器。


背景技术:

2.混料器(搅拌器)一般作为用于粉末状、颗粒物、液体等介质进行混合、以及物料的破碎,其种类分为立式及卧式两种,其中立式混料器(搅拌器)的混料罐往往是可以更换的,便于将物料连着混料罐一同转移,当混料罐转移后,混料器(搅拌器)的搅拌桨往往直接裸露在外,容易发生刮碰等情况,尤其是带破碎功能的混料器(搅拌器),其搅拌桨上的桨叶往往存有较为锋利的刃口,一旦发生意外,极容易伤及操作人员,同时其外露的桨叶也极容易与车间其它物品发生缠绕,影响安全生产,虽然现有的解决方式可以采用摆放塑料桶等方式将搅拌桨罩住,但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将现有的混料器(搅拌器)的搅拌桨设计成不改变原有搅拌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搅拌效果好,可有效防止磕碰刮擦叶片的安全防缠绕搅拌器。
5.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防缠绕搅拌器,包括机座及固定于机座上用于控制机座升降的液压缸,所述机座上设有电机及通过电机带动旋转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离心盘,所述离心盘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若干沿离心盘周向方向均布设置的离心桨叶,所述离心盘正面的离心桨叶顶端设有上护盘,所述离心盘背面的离心桨叶下端设有下护盘,所述上护盘、下护盘均为环形使其中心形成回料口,所述离心桨叶在离心盘上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面位于上护盘、下护盘的投影范围内。
6.上述结构中,在离心盘正反面的离心桨叶上分别设置上护盘及下护盘,在遇到刮擦时能通过上护盘、下护盘对离心桨叶进行隔离遮挡,上护盘、下护盘的回料口在搅拌桨转动时将物料吸入离心盘的正反面并从离心桨叶甩出实现物料循环混合,在保证混合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搅拌桨桨叶外露容易发生刮擦异物缠绕等情况的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护盘的回料口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抽料管。
8.上述结构中,抽料管在搅拌桨转动时靠近混料罐底部,有利于将混料罐底部位置的物料抽出进行循环。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下端的外壁往地面方向依次设有上挡肩及螺头,所述上挡肩直径大于搅拌杆直径,所述上挡肩朝向螺头的一端端面设有均布设置,往地面方向延伸的定位销;所述离心盘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四周设有在离心盘与上挡肩贴合时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螺头上设有用于锁紧离心盘的螺母。
10.上述结构中,定位销与定位孔适配,将搅拌杆的扭矩传递至传递离心盘。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与离心盘之间还设有套于螺头上的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面向离心盘的一面设有端面环槽。
12.上述结构中,定位销的长度大于离心盘厚度,以保证良好的扭矩传递,端面环槽用于容纳穿过定位孔后外露的定位销端部,从而保证离心盘的良好紧固。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座上还设有沿搅拌杆周方向均布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支撑盘,所述搅拌杆从支撑盘中心穿过。
14.上述结构中,支撑杆与支撑盘用于为搅拌杆提供辅助支撑,减少搅拌杆的悬臂梁效应,使其搅拌转动更为稳定。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盘中心设有与搅拌杆转动适配的轴套。
16.上述结构中,轴套用于增大支撑盘与搅拌杆之间的支撑面,使搅拌杆转动更为稳定并减少磨损。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桨叶朝向离心盘外缘方向的一侧往背向离心盘旋转的方向倾斜。
18.上述结构中,在搅拌桨转动时能提供更加的离心力。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桨叶朝向离心盘外缘方向的一侧及朝向离心盘中心方向的一侧均设有刃口。
20.上述结构中,在离心桨叶转动甩出物料的同时可用于粉碎物料中的颗粒物或纤维。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护盘、下护盘的投影轮廓均大于离心桨叶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环面。
22.上述结构中,上护盘、下护盘外径大于、内径小于离心桨叶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环面,对离心桨叶形成有效的保护。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离心盘正反面的离心桨叶上分别设置上护盘及下护盘,在遇到刮擦时能通过上护盘、下护盘对离心桨叶进行隔离遮挡,上护盘、下护盘的回料口在搅拌桨转动时将物料吸入离心盘的正反面并从离心桨叶甩出实现物料循环混合,在保证混合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搅拌桨桨叶外露容易发生刮擦异物缠绕等情况的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全剖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与搅拌杆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桨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含义:10

机座;11

液压缸;12

电机;13

搅拌杆;131

上挡肩;132

螺头;133

定位销;14

螺母;15

支撑垫片;151

端面环槽;16

支撑杆;161

支撑盘;162

轴套;20

搅拌桨;21

离心盘;211

离心桨叶;2111

刃口;212

通孔;213

定位孔;22

上护盘;23

下护盘;24

回料口;25

抽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安全防缠绕搅拌器,包括机座10及固定于机座10上用于控制机座10升降的液压缸11,所述机座10上设有电机12及通过电机12带动旋转的搅拌杆13,所述搅拌杆13下端设有搅拌桨20,所述搅拌桨20包括离心盘21,所述离心盘21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若干沿离心盘21周向方向均布设置的离心桨叶211,所述离心盘21正面的离心桨叶211顶端设有上护盘22,所述离心盘21背面的离心桨叶211下端设有下护盘23,所述上护盘22、下护盘23均为环形使其中心形成回料口24,所述离心桨叶211在离心盘21上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面位于上护盘22、下护盘23的投影范围内。
31.上述结构中,在离心盘21正反面的离心桨叶211上分别设置上护盘22及下护盘23,在遇到刮擦时能通过上护盘22、下护盘23对离心桨叶211进行隔离遮挡,上护盘22、下护盘23的回料口24在搅拌桨20转动时将物料吸入离心盘21的正反面并从离心桨叶211甩出实现物料循环混合,在保证混合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搅拌桨20桨叶外露容易发生刮擦异物缠绕等情况的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护盘23的回料口24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抽料管25。
33.上述结构中,抽料管25在搅拌桨20转动时靠近混料罐底部,有利于将混料罐底部位置的物料抽出进行循环。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13下端的外壁往地面方向依次设有上挡肩131及螺头132,所述上挡肩131直径大于搅拌杆13直径,所述上挡肩131朝向螺头132的一端端面设有均布设置,往地面方向延伸的定位销133;所述离心盘21中心设有通孔212,所述通孔212四周设有在离心盘21与上挡肩131贴合时与定位销133相适配的定位孔213,所述螺头132上设有用于锁紧离心盘21的螺母14。
35.上述结构中,定位销133与定位孔213适配,将搅拌杆13的扭矩传递至传递离心盘21。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14与离心盘21之间还设有套于螺头132上的支撑垫片15,所述支撑垫片15面向离心盘21的一面设有端面环槽151。
37.上述结构中,定位销133的长度大于离心盘21厚度,以保证良好的扭矩传递,端面环槽151用于容纳穿过定位孔213后外露的定位销133端部,从而保证离心盘21的良好紧固。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0上还设有沿搅拌杆13周方向均布设置向下延伸的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下端设有支撑盘161,所述搅拌杆13从支撑盘161中心穿过。
39.上述结构中,支撑杆16与支撑盘161用于为搅拌杆13提供辅助支撑,减少搅拌杆13的悬臂梁效应,使其搅拌转动更为稳定。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盘161中心设有与搅拌杆13转动适配的轴套162。
41.上述结构中,轴套162用于增大支撑盘161与搅拌杆13之间的支撑面,使搅拌杆13转动更为稳定并减少磨损。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桨叶211朝向离心盘21外缘方向的一侧往背向离心盘21旋转的方向倾斜。
43.上述结构中,在搅拌桨20转动时能提供更加的离心力。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桨叶211朝向离心盘21外缘方向的一侧及朝向离心盘21中心方向的一侧均设有刃口2111。
45.上述结构中,在离心桨叶211转动甩出物料的同时可用于粉碎物料中的颗粒物或纤维。
4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护盘22、下护盘23的投影轮廓均大于离心桨叶211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环面。
47.上述结构中,上护盘22、下护盘23外径大于、内径小于离心桨叶211回转所形成的虚拟投影环面,对离心桨叶211形成有效的保护。
4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离心盘21正反面的离心桨叶211上分别设置上护盘22及下护盘23,在遇到刮擦时能通过上护盘22、下护盘23对离心桨叶211进行隔离遮挡,上护盘22、下护盘23的回料口24在搅拌桨20转动时将物料吸入离心盘21的正反面并从离心桨叶211甩出实现物料循环混合,在保证混合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搅拌桨20桨叶外露容易发生刮擦异物缠绕等情况的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