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冷却式风机房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冷却式风机房。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性问题,噪声污染治理成了企业必然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3.传统的风机房通常需要设置多台风机和多台消声器,以对风机房进行通风散热和噪声控制,不但成本较高,而且会占用较多空间,不利于风机房结构的优化。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冷却式风机房,以至少部分的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冷却式风机房,所述自冷却式风机房包括:
7.引风机房,所述引风机房包括进气通道;
8.鼓风机房,所述鼓风机房内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包括鼓风机进风口;
9.公用墙体,所述公用墙体用于连接所述引风机房和所述鼓风机房,且包括通风通道,
10.其中,所述公用墙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通风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鼓风机进风口,所述进气通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所述通风通道相对,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通风通道。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却式风机房,根据引风机房和鼓风机房内的设备排布、鼓风机进风口以及公用墙体的延伸方向,将公用墙体的通风通道设置为沿公用墙体延伸的第一方向远离鼓风机进风口,将引风机房的进气通道设置为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通风通道相对,且沿第一方向远离通风通道,能够同时优化引风机房和鼓风机房内的气体流通路径,有效利用鼓风机自身的进风实现对引风机房内设备以及鼓风机房内设备的冷却,进而能够减少风机等散热设备的数量,也能够相应减少诸如消声器等的其它设备的使用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
12.可选地,所述鼓风机进风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13.可选地,所述引风机房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或垂直。
14.可选地,所述自冷却式风机房还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处。
15.可选地,所述引风机房包括第一检修门,所述鼓风机房包括第二检修门,所述第一检修门和所述第二检修门均构造成隔音门。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检修门设置在所述引风机房的与所述公用墙体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二检修门设置在所述鼓风机房的与所述公用墙体相对的位置。
17.可选地,所述引风机房的第一墙体的内侧设置第一吸隔音层。
18.可选地,所述鼓风机房的第二墙体的内侧设置第二吸隔音层。
19.可选地,所述公用墙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吸隔音层。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1.附图中:
2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冷却式风机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23.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冷却式风机房的噪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风机房
ꢀꢀꢀꢀꢀꢀꢀꢀꢀꢀꢀꢀꢀꢀꢀꢀꢀꢀꢀꢀ
100:引风机房
26.110:引风机
ꢀꢀꢀꢀꢀꢀꢀꢀꢀꢀꢀꢀꢀꢀꢀꢀꢀꢀꢀ
111:引风机进风口
27.112:引风机排风口
ꢀꢀꢀꢀꢀꢀꢀꢀꢀꢀꢀꢀꢀ
120:第一墙体
28.121:第一吸隔音层
ꢀꢀꢀꢀꢀꢀꢀꢀꢀꢀꢀꢀꢀ
130:消声器
29.140:第一检修门
ꢀꢀꢀꢀꢀꢀꢀꢀꢀꢀꢀꢀꢀꢀꢀ
150:进气通道
30.200:鼓风机房
ꢀꢀꢀꢀꢀꢀꢀꢀꢀꢀꢀꢀꢀꢀꢀꢀꢀ
210:鼓风机
31.211:鼓风机进风口
ꢀꢀꢀꢀꢀꢀꢀꢀꢀꢀꢀꢀꢀ
212:鼓风机排风口
32.220:第二墙体
ꢀꢀꢀꢀꢀꢀꢀꢀꢀꢀꢀꢀꢀꢀꢀꢀꢀ
221:第二吸隔音层
33.230:第二检修门
ꢀꢀꢀꢀꢀꢀꢀꢀꢀꢀꢀꢀꢀꢀꢀ
300:公用墙体
34.310:通风通道
ꢀꢀꢀꢀꢀꢀꢀꢀꢀꢀꢀꢀꢀꢀꢀꢀꢀ
320:第三吸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6.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却式风机房。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于自冷却式风机房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3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冷却式风机房10包括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连接在一起,二者具有公用墙体300。其中公用墙体300沿第一方向d1延伸。
39.引风机房100内通常设置有引风机110,引风机110的引风机排风口112与其他设备连通,风从引风机110的引风机进风口111进入引风机110后,通过引风机排风口112进入其它设备,以为其它设备工作提供所需要的风量。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引风机110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d1平行。也就是引风机110的中心线与公用墙体300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理解,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引风机110的布置方式,使得引风机110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d1垂直。
40.引风机房100内除了引风机110,通常还需要设置用于维持引风机房100正常工作的其它设备。引风机110与这些设备在工作时都需要进行通风散热。为了提高引风机房100所在厂区内的声环境质量,也需要对引风机110及其通风系统进行噪声治理,以有效降低厂区内的噪声值。
41.鼓风机房200内通常设置有鼓风机210,用于为其它设备工作提供所需要的风量。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鼓风机210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d1平行。也就是鼓风机210的中心线与公用墙体300的延伸方向平行。
42.鼓风机房200内除了鼓风机210,通常还需要设置用于维持鼓风机房200正常工作的其它设备。鼓风机210与这些设备在工作时都需要进行通风散热。为了提高鼓风机房200所在厂区内的声环境质量,也需要对鼓风机210及其通风系统进行噪声治理,以有效降低厂区内的噪声值。
43.为了对诸如图示实施方式中的包括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的风机房10进行通风散热,在引风机房100的第一墙体120上设置有进气通道150,以为引风机房100提供冷却空气的入口。在公用墙体300上设置有通风通道310,以为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提供冷却空气流通的连通口。
44.根据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排布以及鼓风机210的鼓风机进风口211,优选地将通风通道310设置在公用墙体300的沿第一方向d1远离鼓风机进风口211的位置。如此,冷却空气通过通风通道310由引风机房100进入鼓风机房200后,先流经鼓风机房200内的其它设备,然后从鼓风机进风口211进入鼓风机210,经鼓风机210加压后,从鼓风机排风口212进入其它用风设备,能够有效增加鼓风机房200内的冷却空气的流通路径,使得冷却空气能够充分流经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实现利用鼓风机210自身的进风对鼓风机210本身以及鼓风机房200内其它设备进行冷却的目的,进而能够减少鼓风机210内风机等散热设备的数量,有效降低成本。
45.引风机房100的进气通道150的位置具体的可以根据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排布和公用墙体300的通风通道310的位置进行设置。优选地将进气通道150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第一墙体120上,使得进气通道150沿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与通风通道310相对。且更优选地,进气通道150沿第一方向d1远离通风通道310。如此,冷却空气通过进气通道150进入引风机房100内后,会先流经引风机房100内的引风机110和其它设备,能够有效增加引风机房100内的冷却空气的流通路径,以实现对引风机房100的充分冷却。然后冷却空气从通风通
道310进入鼓风机房200,以继续对鼓风机房200进行冷却。
46.在采用上述的进气通道150和通风通道310的位置设置方式实现利用鼓风机210自身的进风对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同时进行冷却之前,通常需要先判断鼓风机210的额定风量能否满足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散热所需的总风量q1,具体地参考图2。
47.在s1中,计算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散热所需的总风量q1时,具体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48.q1=p/(ρ
·
c
p
·
δt)
49.其中:p为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和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的总散热量(w),通常按照引风机110和鼓风机210的总额定功率的5%~10%进行计算;ρ为空气的密度(kg/m3);c
p
为空气的比热(j/kg
·
℃);δt为鼓风机210的鼓风机排风口212的空气与进气通道150的空气的温差(℃),通常按照10~20℃进行选取。
50.在计算获得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散热所需的总风量q1后,即可进行s2,判断q1与鼓风机210的额定风量q2的大小。
51.之后进行s3:若q1不小于q2,则说明鼓风机210的额定风量q2不能满足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内设备散热所需的总风量q1,难以利用鼓风机210自身的进风同时实现对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和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的冷却,需要考虑采用其它方法;若q1小于q2,则说明能够利用鼓风机210自身的进风同时实现对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和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的冷却,此时可以根据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排布以及鼓风机210的鼓风机进风口211,确定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的公用墙体300的通风通道310的位置,也就是执行s4,即将通风通道310设置在公用墙体300的远离鼓风机进风口211的位置,也就是沿第一方向d1,通风通道310远离鼓风机进风口211,以为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提供冷却空气流通的连通口。
52.通风通道310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能够满足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所需冷却空气的总风量q1为准。
53.在确定了通风通道310的位置之后,再根据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排布和公用墙体300的通风通道310的位置,确定引风机房100的进气通道150的位置,也就是执行s5,即将进气通道150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第一墙体120上,并设置在上述第一墙体120的远离通风通道310的位置,以使得进气通道150沿第二方向d2与通风通道310相对,并沿第一方向d1远离通风通道310。
54.进气通道150的位置确定以后,可以根据q1确定进气通道150的大小,如确定进气通道150的长度和宽度等,即执行s5,以为风机房10提供所需的冷却空气。
55.为了有效降低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的噪声,提高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所在厂区内的声环境质量,通常需要设置消声器130。消声器130优选地设置在进气通道150处,以降低引风机房100的冷却空气入口的噪声,进而降低风机房10的噪声。消声器130与进气通道150优选地采用膨胀螺栓连接,以方便安装及检修。
56.消声器130的大小可以根据进气通道150的大小进行设置,具体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设置为片式消声器或矩阵消声器。可以理解,消声器130的种类不局限上述两种形式。
57.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引风机110和鼓风机210的数量为2台,可以理解,引风机
110和鼓风机2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设置成1台或更多台。
58.引风机房100设置有第一检修门140,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引风机房100内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检修门140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设置在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第一墙体120上。可以理解,第一检修门14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其他位置,如设置在引风机房1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邻的第一墙体120上。
59.为了进一步降低引风机房100的噪声,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优选地将引风机房100的第一检修门140设置成隔音门,以提高第一检修门140的隔声量。
60.鼓风机房200设置有第二检修门230,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鼓风机房200内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检修门230设置在鼓风机房2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位置,也就是设置在与公用墙体300相对的第二墙体220上。可以理解,第二检修门23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鼓风机房200的其他位置,如设置在鼓风机房200的与公用墙体300相邻的第二墙体220上。
61.同样地,为了进一步降低鼓风机房200的噪声,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优选地将鼓风机房200的第二检修门230设置成隔音门,以提高第二检修门230的隔声量。
62.在引风机房100的第一墙体120的内壁上优选地设置有第一吸隔音层121,用以消除引风机房100内的混响,进而达到进一步降引风机房100的噪声的目的。
63.同样地,在鼓风机房200的第二墙体220的内壁上优选地设置有第二吸隔音层221,用以消除鼓风机房200内的混响,进而达到进一步降低鼓风机房200的噪声的目的。
64.在引风机房100和鼓风机房200的公用墙体3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吸隔音层320,以达到进一步降低风机房10的噪声的目的。
6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66.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