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与流程

2021-11-09 23: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大豆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同一田块,第一年种植大豆,第二年种植非豆科作物,第三年种植的大豆称为迎茬大豆。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表现为百粒重下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据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调查结果,迎茬大豆百粒重比正茬大豆降低2.7%;重茬大豆百粒重比正茬大豆减少3.7%;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迎茬减产6.1%,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两年减产13.8%,重茬三年减产19.0%。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
3.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其中仅黑龙江省近20年来平均每年就有重、迎茬大豆200万公顷。如何有效减少重、迎茬大豆所造成的减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有效减少重、迎茬大豆所造成的减产。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起标准垄后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播种大豆;
8.(2)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种植玉米;
9.(3)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深耕还田,起大垄后镇压;
10.(4)在大垄上种植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起标准垄。
11.作为优选,所述标准垄的垄距为80~90cm,垄面宽度为50~55cm,垄高17~20cm;所述大垄的垄距为115~130cm,垄面宽度为75~85cm,垄高15~20cm。
12.作为优选,所述底肥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所述有机肥的使用量为1500~2000kg/亩,所述化肥的使用量为45~55kg/亩。
13.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标准垄上播种大豆采用双行种植的方式,行距为20~25cm,株距为30~35cm,步骤(4)所述大垄上种植大豆采用四行种植的方式,行距为15~18cm,株距为28~32cm。
14.作为优选,所述玉米采用免耕法播种。
15.作为优选,所述玉米播种后镇压覆土,覆土厚度为3~4cm,所述玉米的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
16.作为优选,所述大豆秸秆在还田时为全量秸秆还田,所述玉米秸秆的还田量为400~600kg/亩。
17.作为优选,所述深耕还田的还田深度为20~30cm。
18.作为优选,还包括在大豆三叶期或始花期进行追肥。
19.作为优选,所述追肥为追施尿素,所述尿素的追施量为2~4kg/亩。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起标准垄后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播种大豆;(2)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种植玉米;(3)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深耕还田,起大垄后镇压;(4)在大垄上种植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起标准垄。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以三年为一个种植周期,通过采用大豆和玉米轮作的方式,有效解决重、迎茬大豆造成的减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病虫害的影响,对于东北地区大豆的增产增收有显著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2.(1)起标准垄后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播种大豆;
23.(2)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种植玉米;
24.(3)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深耕还田,起大垄后镇压;
25.(4)在大垄上种植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起标准垄。
26.在本发明中,第一年播种大豆的时间优选为4月25日至5月10日,第二年播种玉米的时间优选为4月28日至5月5日,第三年播种大豆的时间优选为4月25日至5月10日。
27.在本发明中,所述标准垄的垄距优选为80~90cm,进一步优选为83~87cm,再进一步优选为85cm。
28.在本发明中,所述标准垄的垄面宽度优选为50~55cm,进一步优选为51~54cm,再进一步优选为52~53cm。
29.在本发明中,所述标准垄的垄高优选为17~20cm,进一步优选为18~19cm。
30.在本发明中,所述大垄的垄距优选为115~130cm,进一步优选为120~125cm。
31.在本发明中,所述大垄的垄面宽度优选为75~85cm,进一步优选为78~82cm,再进一步优选为80cm。
32.在本发明中,所述大垄的垄高优选为15~20cm,进一步优选为16~19cm,再进一步优选为17~18cm。
33.在本发明中,所述底肥优选包括有机肥和化肥。
34.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肥的使用量优选为1500~2000kg/亩,进一步优选为1600~1900kg/亩,再进一步优选为1700~1800kg/亩。
35.在本发明中,所述化肥的使用量优选为45~55kg/亩,进一步优选为48~52kg/亩,再进一步优选为50kg/亩。
36.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标准垄上播种大豆优选采用双行种植的方式。
37.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行种植时行距优选为20~25cm,进一步优选为21~24cm,再进一步优选为22~23cm。
38.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行种植时株距优选为30~35cm,进一步优选为31~34cm,再进一步优选为32~33cm。
39.在本发明中,步骤(4)所述大垄上种植大豆优选采用四行种植的方式。
40.在本发明中,所述四行种植时行距优选为15~18cm,进一步优选为16~17cm。
41.在本发明中,所述四行种植时株距优选为28~32cm,进一步优选为29~31cm,再进一步优选为30cm。
42.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优选采用免耕法播种。
43.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播种后镇压覆土。
44.在本发明中,所述覆土厚度优选为3~4cm。
45.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的种植密度优选为4500~5000株/亩,进一步优选为4600~4900株/亩,再进一步优选为4700~4800株/亩。
46.在本发明中,所述大豆秸秆在还田时优选为全量秸秆还田。
47.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秸秆的还田量优选为400~600kg/亩,进一步优选为450~550kg/亩,再进一步优选为500kg/亩。
48.在本发明中,所述深耕还田的还田深度优选为20~30cm,进一步优选为23~27cm,再进一步优选为25cm。
49.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在大豆三叶期或始花期进行追肥。
50.在本发明中,所述追肥优选为追施尿素。
51.在本发明中,所述尿素的追施量优选为2~4kg/亩,进一步优选为3kg/亩。
5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3.实施例1
54.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选择三块面积为1亩的试验田,在4月25日按照垄距80cm,垄面宽度50cm,垄高17cm的标准起标准垄,并按照有机肥2000kg/亩,化肥45kg/亩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采用双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20cm,株距为30cm;在大豆生长至三叶期,按照4kg/亩的标准追施尿素;
55.大豆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4月28日采用免耕法播种玉米,在玉米播种后镇压,并覆3cm的土,玉米出苗后将玉米密度调整至4500株/亩;待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玉米秸秆按照400kg/亩的标准深耕20cm还田;
56.玉米秸秆还田后,按照垄距115cm,垄面宽度75cm,垄高15cm的标准起大垄后镇压,在大垄上采用四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15cm,株距为28cm;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按照垄距80cm,垄面宽度50cm,垄高17cm的标准起标准垄。
57.结果:在试验的第二年,在嫩江县常规种植的连作玉米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和耕作成本,结果显示:连作玉米的平均亩产为390.1kg,每亩耕作成本为150元;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的产量和耕作成本,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玉米的平均亩产为431.5kg,每亩耕作成本为49.5元;在试验的第三年在嫩江县常规种植的迎茬大豆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结果显示: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59.4kg、百粒重16.81g、根腐病指数为37.1%;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77.1kg、百粒重17.19g、根腐病指数为24.3%。
58.实施例2
59.在黑龙江省巴彦县选择三块面积为1亩的试验田,在5月1日按照垄距85cm,垄面宽度52cm,垄高18cm的标准起标准垄,并按照有机肥1800kg/亩,化肥50kg/亩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采用双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23cm,株距为33cm;在大豆生长至三叶期,按照3kg/亩的标准追施尿素;
60.大豆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5月1日采用免耕法播种玉米,在玉米播种后镇压,并覆4cm的土,玉米出苗后将玉米密度调整至4800株/亩;待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玉米秸秆按照500kg/亩的标准深耕25cm还田;
61.玉米秸秆还田后,按照垄距125cm,垄面宽度80cm,垄高18cm的标准起大垄后镇压,在大垄上采用四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16cm,株距为30cm;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按照垄距85cm,垄面宽度52cm,垄高19cm的标准起标准垄。
62.结果:在试验的第二年,在巴彦县常规种植的连作玉米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和耕作成本,结果显示:连作玉米的平均亩产为387.6kg,每亩耕作成本为146元;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的产量和耕作成本,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玉米的平均亩产为427.4kg,每亩耕作成本为48元;在试验的第三年在巴彦县常规种植的迎茬大豆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结果显示: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58.1kg、百粒重16.53g、根腐病指数为36.2%;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75.7kg、百粒重17.07g、根腐病指数为23.8%。
63.实施例3
64.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选择三块面积为1亩的试验田,在5月10日按照垄距90cm,垄面宽度55cm,垄高20cm的标准起标准垄,并按照有机肥1500kg/亩,化肥55kg/亩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采用双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25cm,株距为35cm;在大豆生长至三叶期,按照2kg/亩的标准追施尿素;
65.大豆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5月5日采用免耕法播种玉米,在玉米播种后镇压,并覆3cm的土,玉米出苗后将玉米密度调整至5000株/亩;待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玉米秸秆按照400~600kg/亩的标准深耕20~30cm还田;
66.玉米秸秆还田后,按照垄距115~130cm,垄面宽度75~85cm,垄高15~20cm的标准起大垄后镇压,在大垄上采用四行种植的方法播种大豆,大豆行距为15~18cm,株距为28~32cm;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按照垄距80~90cm,垄面宽度50~55cm,垄高17~20cm的标准起标准垄。
67.结果:在试验的第二年,在海伦市常规种植的连作玉米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和耕作成本,结果显示:连作玉米的平均亩产为390.7kg,每亩耕作成本为153元;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的产量和耕作成本,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玉米的平均亩产为433.0kg,每亩耕作成本为50.4元;在试验的第三年在海伦市常规种植的迎茬大豆中随机选取50亩,统计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结果显示: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60.7kg、百粒重16.93g、根腐病指数为36.8%;同时,统计每一块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产量、百粒重和根腐病指数,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试验田中迎茬大豆的平均亩产为178.4kg、百粒重17.31g、根腐病指数为23.8%。
68.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轮换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起标准垄后施入底肥,在标准垄上播种大豆;(2)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次年种植玉米;(3)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粉碎,深耕还田,起大垄后镇压;(4)在大垄上种植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粉碎还田并起标准垄。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以三年为一个种植周期,通过采用大豆和玉米轮作的方式,有效解决重、迎茬大豆造成的减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病
虫害的影响,对于东北地区大豆的增产增收有显著的意义。
6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