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跨骑式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跨骑式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跨骑式车辆,已知有将马达作为驱动源的跨骑式电动车辆。作为这样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二轮车中,公开了马达与枢转支承轴(枢轴)同轴地配置的结构。在这样马达保持于车架的结构中,在从同样保持于车架的蓄电池向马达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与将马达配置于摆臂或后轮的情况相比,其优点是容易布设直径较大且难以布设的高压线,并且也减轻了重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65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将马达保持于车架的结构中,为了将马达的动力向后轮传输,需要链条等动力传输部件,存在需要维护动力传输部件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即使当马达保持于车架时,也能够使动力传输部件的维护周期更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具备:

蓄电池;

马达,其从该蓄电池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

马达控制装置,其控制该马达;

车架,其保持所述蓄电池、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

摆臂,其将所述后轮以相对于所述车架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其将所述马达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配置在所述摆臂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动力传输部件设置在摆臂内并浸入油中,因此能够延长动力传输部件的维护周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式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搭载于图1的跨骑式车辆的马达和摆臂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马达和摆臂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马达和摆臂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马达和摆臂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马达和摆臂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变形例的马达和摆臂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马达和摆臂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电动车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跨骑式电动车辆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跨骑式电动车辆,例示电动二轮车。在各附图中,将电动二轮车的前方表示为前,将后方表示为后,将上方表示为上,将下方表示为下,将左方表示为左,将右方表示为右。

<第一实施方式>

(车身构成)

如图1所示,跨骑式电动车辆1具备:前轮3,其由把手2转向;以及后轮4,其由作为驱动源的马达30驱动。跨骑式电动车辆1是轻小型(scooter)的车辆,在左右两侧具有踏板9,该踏板9供坐在座椅8上的乘员放脚。

包括把手2和前轮3的转向系统部件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枢转支承于车架11的前端的头管12。车架11的外周被车身罩5覆盖。在图1中,附图标记6表示前叉。

车架11具备:头管12,其位于车架11的前端部;左右一对上框架13,它们从头管12向斜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行框架14,其从头管12的下部以比左右上框架13更大的倾斜度向斜后下方延伸,从其下端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后,从其后端向斜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后上框架15,它们从左右上框架13的上下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并与左右下行框架14的后上端连结,并且从其连结部向斜后上方延伸;以及后下框架16,其从下行框架14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并且与后上框架15的后部连结。

后轮4经由朝向车架11的后方延伸的摆臂40而被支承为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并且,马达30的动力由架设于驱动链轮16f和从动链轮16r的动力传输部件18传输。动力传输部件18是链、带等。

如图2至图4所示,摆臂40具有:臂部41,其从摆臂40的前端部朝向后轮4的左侧方延伸;以及横臂部42,其从臂部41的前部向右侧延伸。在臂部41的前部形成有供枢轴17穿过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是支承枢轴17的左端部的枢轴部44。另外,在横臂部42也形成有供枢轴17穿过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是支承枢轴17的右端部的枢轴部44。

在臂部41的内部,设置有收纳动力传输部件18的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和位于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的前下方的张紧器收纳部41b。

在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中收纳以相对于枢轴17旋转的方式与枢轴17同轴安装的驱动链轮16f、以与后轮车轴4a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后轮车轴4a上的从动链轮16r、以及架设于驱动链轮16f和从动链轮16r的动力传输部件18,并且封入作为润滑油的油。这样,由于能够将动力传输部件18设置在摆臂40内并浸入油中,因此能够延长动力传输部件18的维护周期,提高便利性。

张紧器收纳部41b中设置有对动力传输部件18施加适当的张力的张紧器(未图示),与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连通。

马达30的中心轴37与将摆臂40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并且马达30配置于枢轴部44之间。通过将马达30的中心轴37与枢轴17同轴地配置,从而马达30的重心相对于枢轴17没有偏移,因此能够将行驶时的振动等对马达30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限度。

如图5所示,在车宽方向上,在马达30与摆臂40之间设置有减速器50。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0和减速器50单元化而构成驱动单元10,马达30的旋转由减速器50减速,经由设置于摆臂40内的动力传输部件18传输至后轮车轴4a,由此支承于后轮车轴4a的后轮4进行驱动而使车辆行驶。即,在马达30与后轮4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50。

在马达30的下方配置有马达控制装置31。马达控制装置31是对从蓄电池100供给的电力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器(例如逆变器),通过经由母线32(参照图3)与马达30连结而一体化。由此,不需要将马达30和马达控制装置31连接的露出的高压线,能够使跨骑式电动车辆1轻量化,并且提高组装性。

将摆臂40支承于车架11的悬架19连接于悬架连接部40u,该悬架连接部40u位于摆臂40的上表面,且位于比枢轴17与后轮车轴4a之间的中央靠枢轴17侧的位置。换言之,悬架19的一端部与设置于横臂部42的上表面的悬架连接部40u连接。悬架19的另一端部如下横梁连接,该横梁将后上框架15间连接。通过在靠近马达30的位置配置悬架19,能够使包括悬架19的摆臂40的周边结构紧凑。

返回图1,向马达3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0由两个蓄电池模块构成,在座椅8的下方固定于车架11。如上所述,马达30与马达控制装置31一体化,马达控制装置31配置于马达30的下方,由此能够扩大在马达30的前方的空间内配置蓄电池100的空间,能够搭载更多的蓄电池100。需要说明的是,马达控制装置31配置于马达30的下方,由此,位于马达30的后方的摆臂40的组装作业也变得容易。

接着,参照图5对驱动单元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驱动单元10具备单元壳体20,该单元壳体20在枢轴17上与摆臂40相邻地配置。单元壳体20的内部由隔壁21划分为马达室20m和减速器室20t,减速器室20t被配置成夹在马达室20m和摆臂40之间。内转子型马达30配置于马达室20m,转子34以与转子轴3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固定于单元壳体20的定子33的内周部。转子轴35配置成以围绕枢轴17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枢轴17旋转自如。

在减速器室20t设置有构成减速器50的行星齿轮机构60。行星齿轮机构60具备:太阳齿轮61,其与转子轴35一体形成;齿圈62,其固定于减速器室20t,并配置于太阳齿轮61的外周部;多个行星齿轮63,它们与太阳齿轮61及齿圈62啮合;以及行星架64,其以能够自转且能够公转的方式保持多个行星齿轮63,并且安装成与配置于摆臂40的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的驱动链轮16f一体旋转。

在这样构成的驱动单元10中,马达30的动力经由行星齿轮机构60、驱动链轮16f、动力传输部件18、从动链轮16r传输至后轮车轴4a。即,马达30的旋转由行星齿轮机构60减速并传输至后轮车轴4a。在驱动单元10中,马达30和行星齿轮机构60与将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使重物集中在枢轴17周围,提高行驶性能。另外,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体。

在此,马达室20m的内部空间由设置于单元壳体20的密封部件S1、S2密封。另一方面,减速器室20t和摆臂40的内部空间由密封部件S3、S4密封以免受到外部的影响,由设置于单元壳体20的隔壁21的密封部件S1切断减速器室20t和摆臂40与马达室20m的连通。因此,封入摆臂40的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的油润滑动力传输部件18并且润滑行星齿轮机构60,并且能够共享动力传输部件18的油和减速器的油。另外,通过将马达室20m与减速器室20t隔离,能够分别进行有助于动力传输的部件的温度管理与马达30的温度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减速器50不限于上述的行星齿轮机构60。以下,对两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一变形例)

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设有在枢轴17上与摆臂40相邻地配置的马达壳体36。内转子型马达30配置于马达壳体36,转子34以与转子轴3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固定于马达壳体36的定子33的内周部。转子轴35配置成以围绕枢轴17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枢轴17旋转自如。

减速器50由多级变速机构70构成,与马达30相邻地配置在摆臂40的内部。多级变速机构70具备:输出齿轮71,其与转子轴35一体形成;末端齿轮72,其与枢轴17同轴地配置,并且安装成与配置于摆臂40的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的驱动链轮16f一体旋转;怠速轴73,其与枢轴17平行地延伸,且没置于枢轴17的前下方;以及两级齿轮76,其设置于怠速轴73,一体形成有与输出齿轮71啮合的第一齿轮74和与末端齿轮72啮合的第二齿轮75。

在这样构成的多级变速机构70中,马达30的动力经由输出齿轮71、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末端齿轮72、驱动链轮16f、动力传输部件18、从动链轮16r传输至后轮车轴4a。即,马达30的旋转由多级变速机构70减速并传输至后轮车轴4a。在第一变形例中,马达30和向驱动链轮16f传输动力的末端齿轮72与将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使重物集中在枢轴17周围,提高行驶性能。另外,减速器50也配置在摆臂40内,由此能够共享动力传输部件18的油和减速器50的油,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第二变形例)

在第二变形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设有在枢轴17上与摆臂40相邻地配置的马达壳体36。内转子型马达30配置于马达壳体36,转子34以与转子轴35一体地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固定于马达壳体36的定子33的内周部。转子轴35配置成以围绕枢轴17的外周部的方式相对于枢轴17旋转自如。在转子轴35上,以与转子轴35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驱动链轮16f,该驱动链轮16f与枢轴17同轴地配置,并且配置于摆臂40的动力传输部件收纳部41a。

减速器50由多级变速机构80构成,与后轮4相邻地配置在摆臂40的内部。多级变速机构80具备:第一轴81,其位于后轮车轴4a的前上方,且与后轮车轴4a平行地延伸;第二轴82,其设置于后轮车轴4a的前方且设置于第一轴81的下方;第一齿轮83,其设置于第一轴81,且设置为与从动链轮16r一体旋转;以及两级齿轮86,其设置于第二轴82,且一体形成有与第一齿轮83啮合的第二齿轮84和与设置于后轮车轴4a的末端齿轮86啮合的第三齿轮85。

在这样构成的多级变速机构80中,马达30的动力经由驱动链轮16f、动力传输部件18、从动链轮16r、第一齿轮83、第二齿轮84、第三齿轮85、末端齿轮86传输至后轮车轴4a。即,马达30的旋转由多级变速机构80减速并传输至后轮车轴4a。在第二变形例中,由于末端齿轮86与后轮车轴4a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以后轮车轴4a为中心任意地调整从动链轮16r的配置位置。因此,通过调整从动链轮16r的配置位置,能够设定任意的抗后沉(anti-squat)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跨骑式电动车辆1。

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式电动车辆1是街车型(naked)的跨骑式车辆,马达30与枢轴17同轴地配置,在摆臂40的前方设置有蓄电池100。需要说明的是,马达30和摆臂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也可以应用第一和第二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跨骑式电动车辆,例示了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二轮车,但也可以是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车),也可以是以马达和发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型的跨骑式电动车辆。

此外,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括号内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具备:蓄电池(蓄电池100);

马达(马达30),其从该蓄电池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后轮4);

马达控制装置(马达控制装置31),其控制该马达;

车架(车架11),其保持所述蓄电池、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

摆臂(摆臂40),其将所述后轮以相对于所述车架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动力传输部件18),其将所述马达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配置在所述摆臂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根据(1),蓄电池、马达以及马达控制装置被保持于车架,因此与马达控制装置保持于车架并且马达绕后轮配置的情况相比,将马达与马达控制装置连接的露出的高压线变短,或者不再需要高压线,能够轻量化,并且提高组装性。另外,由于能够将动力传输部件设置在摆臂内并浸入油中,因此能够延长动力传输部件的维护周期,提高便利性。

(2)根据(1)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马达的中心轴(中心轴37)与将所述摆臂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枢轴17)同轴地配置。

根据(2),通过将马达的中心轴与枢轴同轴地配置,马达的重心相对于枢轴没有偏移,因此能够将行驶时的振动等对马达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限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后轮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配置在所述摆臂的内部。

根据(3),减速器也配置在摆臂内,由此能够共享动力传输部件的油和减速器的油。另外,能够提高组装性。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式电动车辆还具备悬架(悬架19),所述悬架将所述摆臂支承于所述车架,

所述悬架连接于悬架连接部(悬架连接部40u),所述悬架连接部位于所述摆臂的上表面,且位于比将所述摆臂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枢轴17)与所述后轮的车轴(后轮车轴4a)之间的中央靠所述枢轴侧的位置。

根据(4),通过在靠近马达的位置配置悬架,能够使包括悬架的摆臂的周边结构紧凑。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马达控制装置与所述马达经由母线(母线32)连结而一体化。

根据(5),通过使马达与马达控制装置一体化,从而不需要露出的高压线,并且能够轻量化。

(6)根据(5)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马达控制装置配置在所述马达的下方。

根据(6),能够确保马达的前方的空间,因此能够扩大蓄电池等其他部件的配置空间。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位于马达的后方的摆臂的组装作业。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后轮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60),

所述马达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与将所述摆臂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枢轴17)同轴地配置。

根据(7),马达和减速器绕枢轴配置,因此能够使重物集中在枢轴周围,提高行驶性能。另外,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体。

(8)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后轮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具有多级变速机构(多级变速机构70),

所述马达及向驱动链轮(驱动链轮16f)传输动力的齿轮(末端齿轮72)与将所述摆臂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枢轴17)同轴地配置。

根据(8),马达和减速器绕枢轴配置,因此能够使重物集中在枢轴周围,提高行驶性能。另外,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体。

(9)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其中,

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后轮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具有多级变速机构(多级变速机构80),

末端齿轮(末端齿轮86)与所述后轮的车轴同轴地配置。

根据(9),由于能够以后轮的车轴为中心任意地调整从动链轮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设定任意的抗后沉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9-058886),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 跨骑式电动车辆

4 后轮

4a 后轮车轴

11 车架

16f 驱动链轮

17 枢轴

18 动力传输部件

19 悬架

30 马达

31 马达控制装置

32 母线

37 中心轴

40 摆臂

40u 悬架连接部

50 减速器

60 行星齿轮机构

70 多级变速机构

72 末端齿轮

80 多级变速机构

86 末端齿轮

100 蓄电池。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具备:

蓄电池(100);

马达(30),其从该蓄电池(100)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4);

马达控制装置(31),其控制该马达(30);

车架(11),其保持所述蓄电池(100)、所述马达(30)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

摆臂(40),其将所述后轮(4)以相对于所述车架(11)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11);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18),其将所述马达(30)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4),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18)配置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与所述马达(30)经由母线(32)连结而一体化,

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配置在所述马达(30)的下方。

2.(修改后)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具备:

蓄电池(100);

马达(30),其从该蓄电池(100)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4);

马达控制装置(31),其控制该马达(30);

车架(11),其保持所述蓄电池(100)、所述马达(30)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

摆臂(40),其将所述后轮(4)以相对于所述车架(11)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11);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18),其将所述马达(30)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4),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18)配置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在所述马达(30)与所述后轮(4)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50)具有行星齿轮机构(60),

所述马达(3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60)与将所述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

3.(修改后)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具备:

蓄电池(100);

马达(30),其从该蓄电池(100)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4);

马达控制装置(31),其控制该马达(30);

车架(11),其保持所述蓄电池(100)、所述马达(30)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

摆臂(40),其将所述后轮(4)以相对于所述车架(11)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11);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18),其将所述马达(30)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4),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18)配置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在所述马达(30)与所述后轮(4)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50)具有多级变速机构(70),

所述马达(30)及向驱动链轮(16f)传输动力的齿轮(72)与将所述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

4.(修改后)一种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具备:

蓄电池(100);

马达(30),其从该蓄电池(100)接收电力而驱动后轮(4);

马达控制装置(31),其控制该马达(30);

车架(11),其保持所述蓄电池(100)、所述马达(30)以及所述马达控制装置(31);

摆臂(40),其将所述后轮(4)以相对于所述车架(11)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车架(11);以及

动力传输部件(18),其将所述马达(30)的动力传输至所述后轮(4),其中,

所述动力传输部件(18)配置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

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油,

在所述马达(30)与所述后轮(4)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50)具有多级变速机构(80),

末端齿轮(86)与所述后轮(4)的车轴(4a)同轴地配置。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中,

所述马达(30)的中心轴与将所述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同轴地配置。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中,

在所述马达(30)与所述后轮(4)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上设置有减速器(50),

所述减速器(50)配置在所述摆臂(40)的内部。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辆(1),其中,

所述跨骑式电动车辆(1)还具备悬架(19),所述悬架(19)将所述摆臂(40)支承于所述车架(11),

所述悬架(19)连接于悬架连接部(40u),所述悬架连接部(40u)位于所述摆臂(40)的上表面,且位于比将所述摆臂(40)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枢轴(17)与所述后轮(4)的车轴(4a)之间的中央靠所述枢轴(17)侧的位置。

8.(删除)

9.(删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