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6: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制造使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


背景技术:

2.装载机属于运输机械类,其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装载机铲掘和装卸作业是通过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由铲斗、拉杆、摇臂、动臂及液压系统组成,装载机工作装置性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机的工作状态,由于装载机工作环境多变,需要铲斗具有较大的翻转力,以适应不同工况,装载机的作业过程承受多种载荷作用,因此需要装载机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需要良好的平动性。
3.目前,装载机工作装置已不再采用单一的“z”型连杆结构,其工作中装置种类的增加,提高了装载机的承载能力与可靠性,但仍具有以下的缺点和缺陷:装载机驾驶室的视野不够开阔,不易实现装载机的实时控制;工作装置的承载能力差,翻转力不足,工作效率低;装载机工作时动作缓慢,动力不足,能耗大,中国专利cn202954379u 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装载机工作装置,能够方便快速的更换各种属具,适应多种工况,但其存在承载能力差的缺点,并且该专利只能实现单臂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包括车架、动臂、举升油缸、铲斗、摇臂、起重臂、转斗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动臂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d点,所述动臂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j点;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a点,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摇臂铰接于k点;所述摇臂的后端与所述起重臂的前端铰接于i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b点;所述起重臂的后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缸套端铰接于c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动臂铰接于h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e点;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动臂铰接于g点,所述举升油缸的缸套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f点;所述动臂与所述车架、所述连杆以及起重臂之间的四个铰接点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转斗油缸与所述起重臂以及所述摇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举升油缸与所述机架、所述动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7.所述动臂与所述摇臂通过所述起重臂连接。
8.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斗油缸以及摇臂与起重臂均可布置为单结构。
9.所述举升油缸与转斗油缸的缸套与活塞杆的位置可以互换。
10.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转斗油缸与起重臂和摇臂铰接的布置形式,有效提高了转斗液压缸的可操作性,加强了铲斗的翻转能力;转斗油缸对称布置的形式,使铲斗具有较强的装载能力,并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2.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本发明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不对称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一:
16.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所示,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包括车架6、动臂4、举升油缸7、铲斗1、摇臂8、起重臂2、转斗油缸3、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9,所述动臂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d点,所述动臂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j点;所述连杆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a点,所述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摇臂铰接于k点;所述摇臂的后端与所述起重臂的前端铰接于i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b点;所述起重臂的后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缸套端铰接于c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动臂铰接于h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e点;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动臂铰接于g点,所述举升油缸的缸套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f点;所述动臂与所述车架、所述第二连杆以及起重臂之间的四个铰接点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转斗油缸与所述起重臂以及所述摇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举升油缸与所述机架、所述动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17.所述动臂与所述摇臂通过所述起重臂连接。
18.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斗油缸以及摇臂与起重臂均可布置为单结构。
19.所述举升油缸与转斗油缸的缸套与活塞杆的位置可以互换;
20.实施例二:
21.进一步地,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一种采用非对称式的装载机结构,如图4所示,将工作装置中的转斗油缸3、举升油缸7、摇臂2、起重臂 8、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9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增强装载机在工作时的抗载荷能力,增加机构平稳性,其中将所述转斗油缸、举升油缸、摇臂、起重臂和两个连杆单个布置,工作装置中机构布置灵活,使装载机可以应用于多种工况。
22.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带来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23.1、本工作装置采用转斗油缸与起重臂和摇臂铰接的布置形式,改善了现有装载机工作装置遮挡操作者的工作视野的现象,易于实现装载机的实时控制,有效增强了铲斗液压缸的可操作性,降低了能耗。
24.2、转斗油缸、起重臂与摇臂构成三角形结构,实现小行程大移距,增强了转斗的翻转能力。
25.2、本工作装置为对称布置结构,机构的承载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也可替换为非对称工作装置,适用于多种工况。
26.3、采用一对转斗油缸与举升油缸,装载机的工作能力增强,增强了装载机铲斗的翻转能力与承载能力,提高了装载机工作效率。
27.4、所述装载机工作装置,只要保证杆件数目和杆件之间连接关系不变,各杆件的
尺寸和形状以及杆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动臂、举升油缸、铲斗、摇臂、起重臂、转斗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动臂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d点,所述动臂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j点;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铲斗铰接于a点,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摇臂铰接于k点;所述摇臂的后端与所述起重臂的前端铰接于i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于b点;所述起重臂的后端与所述转斗油缸的缸套端铰接于c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动臂铰接于h点,所述起重臂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e点;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动臂铰接于g点,所述举升油缸的缸套端与所述车架铰接于f点;所述转斗油缸与所述起重臂以及所述摇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举升油缸与所述机架、所述动臂铰接,构成三角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点b、铰接点c设置在所述转斗油缸的两端,且所述铰接点c凸出于车架的外表面最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与所述摇臂通过所述起重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斗油缸以及摇臂与起重臂均可布置为单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油缸与转斗油缸的缸套与活塞杆的位置可以互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强铲斗翻转力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包括动臂、起重臂、连杆、摇臂、举升油缸和转斗油缸,动臂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和铲斗铰接;一个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铲斗和摇臂铰接;摇臂的其他部位分别与与起重臂和转斗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转斗油缸的缸套端与起重臂的后端铰接;起重臂分别与动臂和另一个连杆铰接;另一个连杆与机架铰接;举升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动臂和机架铰接;本发明采用转斗油缸与起重臂和摇臂铰接的布置形式,有效提高了转斗液压缸的可操作性,加强了铲斗的翻转能力;转斗油缸对称布置的形式,使铲斗具有较强的装载能力,并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稳定性与承载能力。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稳定性与承载能力。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 刘婷婷 孙德谦 赵玉倩 周秩同 王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