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大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


背景技术:

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3.目前,食用菌养殖一般在大棚内进行,现有的大棚通常采用搭设多种钢管支架的方式进行搭建,然而这种搭建方式十分繁琐,安全性差,同时,现有大棚固定横杆和竖杆通常采用固定卡和固定销配合的方式,由于固定卡需要分别放置,再由固定销将两片固定卡固定,如此安装非常麻烦,安装的效率低下,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食用菌大棚采用多种钢管支架的方式逐一进行搭建操作繁琐,安装性差,同时横杆和竖杆的固定方式繁琐,搭建效率低的技术性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包括:
6.支撑架,上表面开设有滑槽;
7.螺杆,由左至右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内腔顶端;
8.摇杆,安装在所述螺杆的左侧;
9.移动块,数量为两个,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的左右两侧,且一端分别内嵌在支撑架上表面开设的滑槽内腔;
10.第一支撑杆,数量为两个,且一侧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移动块的另一端;
11.固定杆,销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侧;
12.第二支撑杆,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左右两侧;
13.撑膜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
14.连接杆,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左右两侧;
15.第一固定块,由内向外插接于所述支撑架与连接杆的交叉位置;
16.限位槽,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四角处;
17.插孔,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
18.第二固定块,装配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
19.限位块,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壁上,且另一端插接在限位槽的内腔;
20.插杆,一端内嵌在所述限位块的内腔,且另一端插接在插孔的内腔;
21.弹簧,套接在所述插杆的外壁,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插杆的外壁和限位块的内壁上。
22.优选的,所述螺杆外壁左右两侧的螺纹呈相反方向设置。
23.优选的,所述摇杆的形状呈“l”字形设置。
24.优选的,所述撑膜架的外壁呈圆滑的弧形设置。
25.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壁后侧呈倾斜状设置。
2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通过支撑架可将设备整体安装于地面,通过支撑架、摇杆、螺杆和移动块的配合,可使第一支撑杆带动固定杆、第二支撑杆和撑膜架一同上升或下降,通过限位块、插杆和弹簧的配合,可使插杆插入进插孔的内腔,进而可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支撑架和连接杆的位置进行固定,该装置取代了传统将多种钢管逐一进行搭建的方式,采用固定组件分别等距排列再调高度的方式使大棚搭建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搭建效率,同时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配合可更加快速准确的将支撑架和连接杆进行固定,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主视剖面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支撑架,2、螺杆,3、摇杆,4、移动块,5、第一支撑杆,6、固定杆,7、第二支撑杆,8、撑膜架,9、连接杆,10、第一固定块,11、限位槽,12、插孔,13、第二固定块,14、限位块,15、插杆,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食用菌养殖大棚,包括支撑架1、螺杆2、摇杆3、移动块4、第一支撑杆5、固定杆6、第二支撑杆7、撑膜架8、连接杆9、第一固定块10、限位槽11、插孔12、第二固定块13、限位块14、插杆15和弹簧16,支撑架1上表面开设有滑槽,通过支撑架1可将设备整体安装于地面;螺杆2由左至右螺纹连接在支撑架1的内腔顶端;摇杆3安装在螺杆2的左侧,转动的摇杆3可带动螺杆2一同进行转动;移动块4数量为两个,分别螺纹连接在螺杆2的左右两侧,且一端分别内嵌在支撑架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内腔,转动的螺杆2可促使两个移动块4沿着支撑架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一同向内或向外侧移动;第一支撑杆5数量为两个,且一侧分别销轴连接在移动块4的另一端;固定杆
6销轴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杆5的另一侧;第二支撑杆7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的顶端左右两侧;撑膜架8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杆7的顶端,向内或向外侧移动的两个移动块4可促使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5带动固定杆6、第二支撑杆7和撑膜架8一同向上或向下移动,由此可实现对撑膜架8的高度进行调节;连接杆9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1的外壁左右两侧;第一固定块10由内向外插接于支撑架1与连接杆9的交叉位置;限位槽11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第一固定块10的外壁四角处;插孔12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限位槽11的内壁上;第二固定块13装配在第一固定块10的外侧;限位块14一端安装在第二固定块13的外壁上,且另一端插接在限位槽11的内腔,第二固定块13可带动限位块14一同向内侧移动;插杆15一端内嵌在限位块14的内腔,且另一端插接在插孔12的内腔,向内侧移动的限位块14可促使插杆15沿着限位槽11的内壁向内侧移动;弹簧16套接在插杆15的外壁,且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插杆15的外壁和限位块14的内壁上,弹簧16为螺旋弹簧,其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插杆15可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插入进插孔12的内腔,由此可将第二固定块13与第一固定块10的位置固定,即可实现支撑架1与连接杆9的位置固定。
3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螺杆2外壁左右两侧的螺纹呈相反方向设置,从而保证螺杆2转动时,两个移动块4可沿着支撑架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一同向内或向外侧移动。
3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摇杆3的形状呈“l”字形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3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撑膜架8的外壁呈圆滑的弧形设置,从而保证其可与塑料薄膜进行贴合的同时,避免刮破薄膜外壁。
3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插杆15的外壁后侧呈倾斜状设置,从而保证其可沿着限位槽11的内壁移动,同时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进入插孔12的内腔后位置得到固定。
3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3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由此可增加其与连接杆9和支撑架1之间的摩擦力,使之位置更加稳定。
39.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40.步骤一:将设备主体组装完毕后,使支撑架1的底端插入进地面以下,借助外力转动摇杆3,摇杆3将带动螺杆2一同进行转动,由于螺杆2与移动块4螺纹连接,因此转动的螺杆2将促使两个移动块4沿着支撑架1上表面开设的滑槽一同向内或向外侧移动,向内或向外侧移动的两个移动块4可促使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5带动固定杆6、第二支撑杆7和撑膜架8一同向上或向下移动,由此可先将塑料薄膜优先放置于撑膜架8的上表面,再通过调节撑膜架8的高度将塑料薄膜撑紧,避免人工登高将薄膜覆盖至钢架上造成的安全隐患;
41.步骤二:将连接杆9放置在垂直于支撑架1的合适位置,使第一固定块10由内向外插接在支撑架1与连接杆9的交叉位置,借助外力向内侧移动第二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3将带动限位块14一同向内侧移动,进而可促使插杆15沿着限位槽11的内壁向内侧移动,直至插杆15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插入进插孔12的内腔,与此同时,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3内侧的橡胶垫分别与连接杆9和支撑架1的外壁牢牢相抵,由此可将第二固定块13与第一固定块10的位置固定,即可实现支撑架1与连接杆9的位置固定;
42.该装置采用固定组件分别等距排列再调高度的方式使大棚搭建更加方便快捷,同
时第一固定块10与第二固定块13的配合可更加快速准确的将支撑架1和连接杆9进行固定,提高了搭建效率,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更加满足现有市场的使用需求。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