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管桩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2.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3.管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两根以上的管桩连接起来使用,相关技术中管桩的连接普遍采用在上桩体和下桩体的端头埋设金属连接件,采用金属连接板焊接在上下桩体的金属连接件上实现固定连接。但是,该连接构造操作不便,而且每次连接耗费时间多,连接的牢固度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焊接工艺的好坏,需要多年的熟练工才能操作,因此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管桩的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一端的插接头和设置在桩体另一端的承接头;
7.所述插接头包括浇筑在桩体上的连接座和同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8.所述承接头中间沿轴向设置有承接孔,所述承接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头插入到承接孔并螺纹连接,将两个桩体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管桩在连接时,一个管桩的连接头插入到另一个管桩的承接头中,通过转动连接头,使连接头逐渐旋进承接孔中,两个管桩的距离逐渐靠近,直至连接头和承接头抵接在一起,连接头不能继续旋转为止,将两个管桩完成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使两个管桩连接更牢固,同时连接工程中,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管桩的连接效率。
10.可选的,所述连接头包括与连接座连接的转动连接部、位于连接座外部的转动控制部以及与转动控制部连接的螺纹连接部,两个桩体连接时,所述转动控制部位于承接头和连接座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头利用转动连接部与连接座连接,防止二者脱离,利用转动控制部来控制连接头的转动,最后再利用螺纹连接部使连接头逐渐旋进承接孔。
12.可选的,所述转动控制部设置为直径与桩体外径相同的圆柱体,所述转动控制部的外壁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控制孔,所述控制孔内可插入扳动杆控制连接头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控制部上设置控制孔,可以用扳动杆插入到控制孔中,来旋转连接头,使连接头的转动更方便,转动控制部直径与桩体外径相同,使两个管桩连接处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隐藏,管桩的整体性更好。
14.可选的,所述转动连接部与转动控制部连接的一端外径尺寸小于其远离转动控制部一端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座设置有与转动连接部外形尺寸适配的转动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部能够卡在连接座上,不会影响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能够防止转动连接部与连接座脱离,两个管桩连接之后不易脱节。
16.可选的,所述螺纹连接部包括光杆段和螺杆段,所述光杆段设置在螺杆段远离转动控制部的一端,所述光杆段的直径小于螺杆段的直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部通过螺杆段与承接头连接,光杆段则穿过承接头伸入到管桩的内部,增加了连接头伸入到管桩中的长度,增大了两个管桩连接处的预应力,管桩连接处的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18.可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露出桩体表面的外盘以及浇筑在桩体内的内盘,所述外盘和内盘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所述外盘外径大于内盘外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座通过内盘预埋在管桩中,使连接座与桩体连接更牢固,同时也使连接座和桩体结合得更紧密,连接套内部则能够形成转动腔。
20.可选的,所述承接头露出桩体表面的外环以及浇筑在桩体内的内环,所述外环外径大于内环外径,所述外环和内环之间通过螺纹套连接,内螺纹设置在螺纹套内壁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头通过内环预埋在管桩中,使承接头与桩体连接更牢固,使承接头与整体结合更紧密,螺纹套既能起到连接内环和外环的作用,也能够起到连接连接头的作用。
22.可选的,所述桩体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纵筋和环筋,纵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盘和内环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的纵筋两端分别与内盘和内环连接,进一步增强了桩体与插接头和承接头的连接强度,使混凝土的桩体和金属的插接头与承接头连接更牢固。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两个管桩在连接时,一个管桩的连接头插入到另一个管桩的承接头中,通过转动连接头,使连接头逐渐旋进承接孔中,两个管桩的距离逐渐靠近,直至连接头和承接头抵接在一起,连接头不能继续旋转为止,将两个管桩完成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使两个管桩连接更牢固,同时连接工程中,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管桩的连接效率。
26.2.转动控制部上设置控制孔,可以用扳动杆插入到控制孔中,来旋转连接头,使连接头的转动更方便,转动控制部直径与桩体外径相同,使两个管桩连接处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隐藏,管桩的整体性更好。
27.3.桩体内钢筋笼的纵筋两端分别与内盘和内环连接,进一步增强了桩体与插接头和承接头的连接强度,使混凝土的桩体和金属的插接头与承接头连接更牢固。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桩体;11、钢筋笼;2、插接头;21、连接座;211、外盘;212、内盘;213、连接套;22、转动连接部;23、转动控制部;231、控制孔;24、螺纹连接部;3、承接头;31、承接孔;32、外环;33、内环;34、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参照图1,管桩包括桩体1、设置在桩体1一端的插接头2和设置在桩体1另一端的承接头3,桩体1设置为混凝土管,内部设置有钢筋笼11,钢筋笼11包括围成一圈的若干个纵筋和将纵筋圈起来的若干个环筋,环筋位于纵筋外圈,并焊接固定,纵筋延伸至桩体1的两端。
33.插接头2包括连接座21和连接头,其中连接座21浇筑固定在桩体1的一端,连接头转动连接在连接座21上,并向远离桩体1的一端伸出。连接座21整体为金属套,包括露出在桩体1端部表面的外盘211和浇筑在桩体1内的内盘212,外盘211和内盘212同轴且均设置为金属环形板,外盘211的外径大于内盘212的外径,外盘211的内径小于内盘212的内径,外盘211和内盘212之间通过连接套213固定连接,连接套213的内径从外盘211向内盘212的方向逐渐增大,连接套213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外盘211和内盘212的内圈位置,连接套213的内部空间形成转动腔。
34.连接座21在与桩体1连接时,内盘212和连接套213均浇筑在桩体1中,内盘212和连接套213的外径小于桩体1的外径,被隐藏在了桩体1中,外盘211的外径与桩体1的外径相同,被固定在了桩体1的端面上;内盘212上开设有一圈孔,孔的轴向与内盘212的轴向平行,钢筋笼11的纵筋均从孔内穿过,延伸到外盘211和内盘212之间,并与内盘212焊接固定,这样能够增强钢筋笼11与连接座21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也使连接座21和桩体1结合得更紧密。
35.连接头也设置为金属结构,包括转动连接部22、转动控制部23和螺纹连接部24。转动连接部22设置为圆台形,直径逐渐增大,转动连接部22较细的一端与转动控制部23同轴固定,转动连接部22的外轮廓形状与连接套213内部的转动腔形状相适配,转动连接部22转动连接在转动腔中,将连接头与连接座21连接在一起,防止二者脱离,为了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转动连接部22的外表面和连接套213的内表面均做抛光处理。
36.转动控制部23设置为圆柱体,并且其直径与桩体1的外径相同,转动控制部23的外壁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控制孔231,控制孔231内能够插入扳动杆,可以通过扳动扳动杆控制连接头转动;转动控制部23的一个侧面与外盘211的侧面贴合,为了降低转动控制部23与外盘211之间的摩擦阻力,转动控制部23和外盘211接触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37.螺纹连接部24设置为圆杆,同轴连接在转动控制部23远离转动连接部22的侧面上,螺纹连接部24包括光杆段和螺杆段,螺杆段与转动控制部23固定连接,光杆段向远离转动控制部23的一端延伸,螺杆段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光杆段的直径小于螺杆段的直径,使光杆段不会影响螺杆段的连接。
38.承接头3设置为金属套,包括露出在桩体1端部表面的外环32以及浇筑在桩体1内
的内环33,外环32和内环33同轴且均设置为金属环形板,外环32的外径大于内环33的外径,二者的内径相同,外环32和内环33之间通过螺纹套34固定连接,螺纹套34的内径不变,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螺纹套3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外环32和内环33的内圈位置,螺纹套34的内部空间形成承接孔31。
39.承接头3在与桩体1连接时,内环33和螺纹套34均浇筑在桩体1中,内环33和螺纹套34的外径小于桩体1的外径,被隐藏在了桩体1中,外环32的外径与桩体1的外径相同,被固定在了桩体1的端面上;内环33上开设有一圈孔,孔的轴向与内环33的轴向平行,钢筋笼11的纵筋均从孔内穿过,延伸到外环32和内环33之间,并与内环33焊接固定,这样能够增强钢筋笼11与承接头3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也使承接头31和桩体1结合得更紧密。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方便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原理为:参照图1和2,两个管桩在连接时,采用插接头2插入到承接头3中的连接方式。具体为,将一个管桩固定,另一个管桩平移至固定管桩的一端,二者保持轴向相对,然后平移移动管桩逐渐靠近固定管桩,使固定管桩的连接头逐渐插入到移动管桩的承接孔31中,连接头的外螺纹和承接孔31内的内螺纹接触;将扳动杆插入到固定管桩连接头的控制孔231中,逐渐转动连接头,使连接头旋进移动管桩的承接头3中,移动管桩继续向固定管桩靠近,直至连接头不能转动为止,此时移动管桩的承接头3抵接在固定管桩的转动控制部23端面上,转动控制部23位于两个管桩之间并外露。为了将两个管桩连接更牢固,可将转动控制部23分别与固定管桩的连接座21和移动管桩的承接头3进行焊接,防止两个管桩发生相对转动。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