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5: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


背景技术:

2.从事水上活动常采用救生设备保障其安全性,救生圈是救生设备中的一个主要种类,通常是作为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
3.现有技术中便于充放气救生圈主要通过气体发生器和充气管向救生圈本体内输入压力气体,以完成对救生圈的快速充气。但充气管与救生圈的进气孔之间多为直接穿插相连,在使用时,充气管易从救生圈的进气孔中脱离,无法维持对救生圈的正常充气。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便于充放气救生圈的充气管与救生圈的进气孔之间连接不够牢固,影响正常充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救生圈本体上的排气组件和充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救生圈本体上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用于封堵其的旋塞;
6.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供一压力气体输入,另一端则套接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所述救生圈本体上的套环;
7.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圈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充气管插入的管插槽以及连通所述管插槽与所述救生圈本体圈体内的进气槽;所述管插槽与所述进气槽的连接处设置有阀槽;所述进气槽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过流孔,所述支撑块面向所述管插槽的一侧弹性连接有与所述阀槽密封配合的阀珠。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环面向所述救生圈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圈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对接块插入的对接槽。
9.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块上开设有与其插入方向相垂直的珠槽,所述珠槽内弹性连接有顶珠,所述对接槽内开设有与所述顶珠挤压配合的顶槽。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珠与所述珠槽之间通过弹簧二连接;当所述弹簧二未处于形变状态下时,所述顶珠的珠心与所述珠槽的槽口相齐平。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插入所述管插槽的一端封闭,所述充气管靠近其封闭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用于输出所述压力气体。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的封闭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内凹陷,以形成与所述阀珠表面相匹配的压接槽。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圈本体上设置有套袋,所述套袋内插置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充气管远离所述管插槽的一端连接。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珠与所述支撑块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
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圈本体整体呈c字形,所述救生圈本体的两
端均设置有绑带。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管上套设有与所述管插槽槽壁密封挤压的密封环。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的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通过进气管与救生圈之间设置的充气组件、对接块以及顶珠等部件,不仅使充气管在救生圈上的连接更加牢固,以有效维持充气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便于在使用后的充气管在救生圈上的拆除,稳定可靠。
19.通过设置的阀槽、弹簧一、阀珠支撑块等结构,可在充气后,自动实现管插槽与进气槽之间的阻断,避免救生圈内的压力气体的流失,安全实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充气管与救生圈本体圈壁处于连接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充气管与救生圈本体圈壁未处于连接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5.主要符号说明:
26.1、救生圈本体;2、气体发生器;3、套袋;4、充气管;5、套环;6、管插槽;7、阀槽;8、进气槽;9、阀珠;10、支撑块;11、弹簧一;12、过流孔;13、密封环;14、对接块;15、对接槽;16、珠槽;17、顶珠;18、弹簧二;19、顶槽;20、出气孔;21、压接槽;22、绑带;23、旋塞。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结合图1至图5,便于充放气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排气组件和充气组件。救生圈本体1采用优质高弹性橡胶制成。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排气孔(图未示),排气孔上设置有用于封堵其的旋塞23。通过旋拧的方式可实现旋塞23在排气孔上的拆装,以便于通过排气孔将救生圈本体1内气体的排出。
29.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管4,充气管4的一端供一压力气体输入,另一端则套接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套环5。
30.救生圈本体1的圈壁上开设有供充气管4插入的管插槽6以及连通管插槽6与救生圈本体1圈体内的进气槽8。本实施例中管插槽6的槽径可以大于进气槽8的槽径。管插槽6与进气槽8的连接处设置有阀槽7。进气槽8内设置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的两侧均开设有过流孔12,支撑块10面向管插槽6的一侧弹性连接有与阀槽7密封配合的阀珠9。阀槽7整体呈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当阀珠9未受压时,阀珠9在弹簧一11弹力作用下完全进入阀槽7内,并与阀槽7之间相互挤压配合,以完成对管插槽6的封堵,阻止管插槽6与进气槽8之间的连通。
31.套环5面向救生圈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对接块14,救生圈本体1的圈壁上开设有供对接块14插入的对接槽15。通过对接块14与对接槽15可使套环5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初步固
定。
32.对接块14上开设有与其插入方向相垂直的珠槽16,珠槽16内弹性连接有顶珠17,对接槽15内开设有与顶珠17挤压配合的顶槽19。通过顶珠17与顶槽19之间的挤压卡接,使对接块14与对接槽15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以实现充气管4通过套环5完成在救生圈本体1上的有效固定。
33.顶珠17与珠槽16之间通过弹簧二18连接。当弹簧二18未处于形变状态下时,顶珠17的珠心与珠槽16的槽口相齐平。当顶珠17刚进入对接槽15时会受到来对接槽15槽壁的挤压,并在受压后缩入珠槽16内同时使弹簧二8压缩,当对接块14完全插入对接槽15时,顶珠17与顶槽19之间的位置正对,弹簧二8的弹力释放将顶珠17推入顶槽19内,以完成对接块14在对接槽15内的锁紧固定。
34.充气管4插入管插槽6的一端封闭,充气管4靠近其封闭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20。出气孔20用于输出压力气体。本实施例中,当充气管4插入管插槽时,充气管4的封闭端会挤压阀珠9,使阀珠9挤压弹簧一11朝着进气槽8方向移动,迫使阀珠9与阀槽7分离,实现管插槽6与进气槽8之间相互连通,且此时充气管4的封闭端会同步进入进气槽8内,以使其管侧壁上出气孔20输出的压力气体可快速输送至进气槽8,以完成对救生圈本体1的充气。
35.充气管4的封闭端沿其轴线方向向内凹陷,以形成与阀珠9表面相匹配的压接槽21,压接槽21可与阀珠9相贴合,以使充气管4接触阀球9的过程更加平稳。
36.救生圈本体1上设置有套袋3,套袋3内插置有气体发生器2,气体发生器2的出气端与充气管4远离管插槽6的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发生器2采用压缩空气或压缩二氧化碳。套袋3与救生圈本体1之间可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套袋3可方便对气体发生器2的插装固定。
37.阀珠9与支撑块10之间通过弹簧一11连接。
38.救生圈本体1整体呈c字形,救生圈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绑带22。通过绑带22可方便使用者将救生圈本体1系在自身胸前,以方便对救生圈本体1的使用。
39.充气管4上套设有与管插槽6槽壁密封挤压的密封环13,通过密封环13在充气管4插入管插槽6时,对充气管4与管插槽6之前的间隙进行密封,避免压力气体流出管插槽6。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