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移位装置,用于病患在室内不同场景的移送;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设于所述移动底座上的坐椅、以及设于所述坐椅上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坐椅包括椅面部、靠背部和脚托部,所述椅面部位于所述靠背部和脚托部之间,且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椅面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椅面部与所述靠背部之间,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使所述靠背部相对于所述椅面部旋转;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椅面部与所述脚托部之间,并通过驱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使所述脚托部相对于所述椅面部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椅面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靠背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且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枢轴装配到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锁紧构件,并通过所述锁紧构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装设到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具有以所述第一枢轴为圆心的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且所述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轮齿;所述锁紧构件包括卡钩组件,所述锁紧构件通过将卡钩组件嵌入所述第一轮齿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轴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组件包括第一卡钩、第一弹性件、第二枢轴、第二卡钩、第二弹性件及第三枢轴;所述第一卡钩通过第二枢轴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卡钩在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嵌入所述第一轮齿,并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杆绕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卡钩通过第三枢轴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二卡钩在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嵌入所述第一轮齿,并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杆绕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操作手柄、第一拉绳、第二操作手柄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卡钩和第一操作手柄,第二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卡钩和第二操作手柄,且所述第一操作手柄通过拉动所述第一拉绳使所述第一卡钩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脱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轮齿,所述第二操作手柄通过拉动所述第二拉绳使所述第二卡钩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脱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轮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装设到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具有以所述第一枢轴为圆心的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且所述凸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一轮齿;所述锁紧构件包括齿轮座和第三弹性件,所述齿轮座包括与所述凸圆弧形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凹圆弧形的外周面,且所述凹圆弧形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第二轮齿;所述齿轮座以滑动方式装配到所述固定座,且所述第三弹性件装配在所述固定座和齿轮座之间,并通过弹性回复力推动所述齿轮座,使所述第二轮齿与第一轮齿啮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轴旋转;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操作手柄、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座和第三操作手柄,且所述第三操作手柄通过拉动所述第三拉绳使所述齿轮座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移动,并使所述齿轮座的第二轮齿脱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轮齿。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棘轮机构、固定在所述椅面部的连接构件、以及首端与所述连接构件枢接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且所述脚托部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及连接构件与所述椅面部连接;所述棘轮机构设于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并由所述棘轮机构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杆朝远离所述椅面部的顶面的方向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首端的棘轮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连接构件上的棘爪构件和压缩弹簧,且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棘爪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之间;所述棘爪构件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构件枢接固定,且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接到所述棘轮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朝远离所述椅面部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卡接到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所述棘爪构件的爪部的背面为斜面,且在所述第二连接杆朝向所述椅面部的顶面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抵推所述斜面,以驱动所述棘爪构件挤压所述压缩弹簧,并带动所述爪部脱离所述棘轮构件的齿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椅还包括颈托部,所述颈托部位于所述靠背部远离所述椅面部的一端;所述移位装置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位于所述颈托部与所述靠背部之间,并通过驱动所述第三调节组件使所述颈托部相对于所述靠背部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颈托部的枢接主体、以及装配到所述靠背部上的两个枢接构件,且所述枢接主体装配在两个所述枢接构件之间,并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枢接构件枢接固定;所述枢接主体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枢接构件的内侧面相贴近;每一所述枢接构件的内侧面设有半圆形突起,所述枢接主体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绕所述销轴的中心线分布的多个限位孔,并在所述枢接主体装配到两个所述枢接构件之间时,每一所述枢接构件的内侧面的半圆形突起卡入到所述枢接主体的侧面的一个限位孔内,且所述枢接主体通过绕所述销轴旋转使所述半圆形突起卡入到不同的限位孔内,以调整所述颈托部与所述靠背部之间的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还包括基座和升降装置,且所述基座和坐椅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两端,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调节所述坐椅相对于所述基座的高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驱动组件,并通过以第一方式按压所述驱动组件调整所述升降组件内的压强,以驱动所述坐椅上升,通过以第二方式按压所述驱动组件调整所述升降组件内的压强,以驱动所述坐椅下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位装置,用于病患在室内不同场景的移送;所述移位装置包括移动底座、设于移动底座上的坐椅和设于坐椅上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坐椅包括椅面部、靠背部和脚托部,且所述移动底座与椅面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位于椅面部与靠背部之间,并通过驱动第一调节组件使靠背部相对于椅面部旋转;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位于椅面部与脚托部之间,并通过驱动第二调节组件使脚托部相对于椅面部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可调整靠背部及脚托部与椅面部之间的角度,适配于病患的身体伸展角度,既提高了舒适性,又避免病患长时间使用而造成的身体关节压迫,防止了血液循环不良等现象的发生。象的发生。象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田 廖家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莱恩凯尔(昆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