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2: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平原新区位于郑州和新乡之间,区位上处于中原经济区“米字型”发展轴的交汇处,属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与紧密层的过渡区,是扼守黄河北部的据点;其发展定位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城乡一体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郑州大都市区的新兴增长中心,郑新产业走廊的重要支点,黄河文化特色宜居城市;然而平原新区黄河滩区防洪保安问题突出,生态退化、环境风险大,人水矛盾突出、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并存,已成为平原新区发展的主要短板和瓶颈;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黄河下游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下游滩区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河南、山东居民迁建规划实施后,仍有近百万人生活在洪水威胁中,要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等,为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选取典型区域,先行先试,破解黄河下游滩区当前突出矛盾,推动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实施迫在眉睫;目前黄河滩沙滩沼泽地较多,常用的灌溉设备在使用时移动困难,且灌溉的面积极为有限;为此设计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可在沙滩、沼泽地带移动,不受地形限制,且灌溉面积大,有限的解决了黄河滩沙滩沼泽地较多,常用的灌溉设备在使用时移动困难,且灌溉的面积极为有限等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外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表面中部分别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方板,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壁安装有可转动又可左右移动的主动直齿轮,所述控制箱前端内壁依次安装有与主动直齿轮相配合的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所述主动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时可构成外胎同步转动的结构,所述主动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时可构成外胎同步向外侧上端翻转的结构,所述主动直齿轮与第三直齿轮相啮合时可构成方板依次交替向下端后侧移动的结构;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前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喷嘴。
5.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固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控制箱内壁,所述主动直齿轮滑动连接在第一转轴外表面,所述主动直齿轮后端转动连接有u形滑板,所述u形滑板后端表面固接有第一滑销,所述控制箱底端内壁铰接有第一撬杆,所述控制箱上端表面滑动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内壁滑
动连接有卡销,所述卡销上端表面固接有第一手柄,所述卡销外表面下端套有与u形板相配合的第一弹簧,所述控制箱上端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相对应且与卡销相配合的卡槽,所述u形板后端表面固接有第二滑销,所述第一撬杆后端表面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一滑销、第二滑销相配合的键形通孔。
6.优选的,所述第一直齿轮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前端啮合有第二转向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五转向锥齿轮,所述第五转向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六转向锥齿轮,所述第六转向锥齿轮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所述底板上端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分布均匀且与第三带轮带连接的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小锥齿轮,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四角处分别铰接有异形撬杆,所述异形撬杆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小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小锥齿轮,所述第二小锥齿轮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小带轮,所述第一小带轮外侧分别带连接有第二小带轮,所述第二小带轮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三小锥齿轮,所述第三小锥齿轮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四小锥齿轮,所述第四小锥齿轮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三小带轮,所述第三小带轮下端分别带连接有第四小带轮,所述第四小带轮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宽齿轮,所述异形撬杆外侧下端表面分别固接有梯形箱,所述梯形箱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与宽带轮相啮合的内齿圈,所述外胎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内齿圈外表面。
7.优选的,所述第二直齿轮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向锥齿轮前端啮合有第四转向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向锥齿轮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七转向锥齿轮,所述第七转向锥齿轮前端啮合有第八转向锥齿轮,所述第八转向锥齿轮右端同轴固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端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外侧表面非圆心处分别固接有第三滑销,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长导杆,两个长导杆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长连杆,所述长连杆内侧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三滑销相配合的键形滑槽,所述长连杆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异形撬杆上。
8.优选的,所述第三直齿轮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前端带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左端同轴固接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前端带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支撑架,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中心对称的曲柄,所述曲柄另端分别铰接有活撬杆,所述支撑架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活撬杆中部,所述活撬杆另端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底板左右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两个有u形滑块,所述第三连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u形滑块内壁,所述方板分别固接在对应的第三连杆下端表面。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壁固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下端内壁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后端表面非圆心处固接有第四滑销,所述过滤箱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端表面左侧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过滤箱后端内壁下侧固接有第五滑销,所述第四连杆后端表面开设有与第四滑销、第五滑销相配合的长通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表面前侧固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后端固接有第五带轮、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同轴固接有不规则凸轮,所述不规则凸轮内壁啮合有长滑销,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表面中部
固接有加压桶,所述加压桶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左端表面固接有推杆,所述长滑销固接在推杆左端,所述加压桶右端内壁后侧管连接至过滤箱底端,所述加压桶右端内壁前侧管连接至喷嘴后端。
11.优选的,所述第五带轮上端带连接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前端同轴固接有曲轴,所述曲轴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球套,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前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异形套板,所述异形套板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方滑块,所述方滑块内壁开设有与球套相配合球槽,所述喷嘴安装在异形套板上端。
12.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启动第一电机,推动对应的第一手柄,使主动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可使对应的外胎同步转动,从而使装置移动,当遇到沙滩或沼泽地时,通过驱动第一手柄使主动直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依次啮合,可使对应的外胎同步向上端内侧翻转,此时会使方板接触到地面,再通过方板弧形轨迹线移动,可使对应的装置移动。
13.2、本发明当启动第三电机时,可驱动对应的不规则凸轮转动,使喷嘴的喷出水的射程也不断变化,从而加大喷嘴喷洒的面积,加大灌溉的面积;再通过可左右摆动的异形套板,可使对应的喷嘴左右摆动,进一步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工作效率,且通过转动第二手柄,还可控制对应的喷嘴左右摆动的幅度大小。
14.3、本发明当灌溉完毕装置闲置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会使对应的过滤板向右滑动,移出到过滤箱外,便于清理过滤后的杂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轴测图i。
16.图2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轴测图ii。
17.图3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底板上端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蜗杆安装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控制箱剖视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主动直齿轮安装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第一圆盘安装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长连杆安装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梯形箱安装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梯形箱剖视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第三连杆安装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支撑架安装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过滤箱安装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支撑座安装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过滤箱剖视图。
30.图16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加压桶剖视图。
31.图17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螺纹筒安装示意图。
32.图18为本发明的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的方滑块安装示意图。
33.图中标号:1

底板、2

第一支撑板、3

支撑柱、4

第一电机、5

控制箱、6

第一转轴、7

主动直齿轮、8

u形滑板、9

第一滑销、10

第一撬杆、11

第一手柄、12

u形板、13

卡销、14

第一弹簧、15

第二滑销、16

第一直齿轮、17

第二直齿轮、18

第三直齿轮、19

第一转向锥齿轮、20

第二转向锥齿轮、21

第三转向锥齿轮、22

第四转向锥齿轮、23

第一带轮、24

第五转向锥齿轮、25

第六转向锥齿轮、26

第三带轮、27

第四带轮、28

第一小锥齿轮、29

第二小锥齿轮、30

第一小带轮、31

第二小带轮、32

第三小锥齿轮、33

第四小锥齿轮、34

第三小带轮、35

第四小带轮、36

宽齿轮、37

内齿圈、38

外胎、39

第七转向锥齿轮、40

第八转向锥齿轮、41

蜗杆、42

蜗轮、43

第一圆盘、44

第三滑销、45

长连杆、46

长导杆、47

第一连杆、48

异形撬杆、49

梯形箱、50

第二带轮、51

主动带轮、52

从动带轮、53

支撑架、54

曲柄、55

活撬杆、56

第二连杆、57

第三连杆、58

方板、59

u形滑块、60

支撑座、61

过滤箱、62

第二电机、63

第二圆盘、64

第四滑销、65

第五滑销、66

第四连杆、67

过滤板、69

第三电机、70

第五带轮、71

第六带轮、72

第一锥齿轮、73

第二锥齿轮、74

不规则凸轮、75

长滑销、76

推杆、77

加压桶、78

活塞板、79

曲轴、80

方滑块、81

喷嘴、82

第二手柄、83

螺纹杆、84

螺纹筒、85

限位杆、86

异形套板、87

球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5.如图1

18所示,本发明提供黄河滩区新型灌溉系统,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外胎38,所述底板1左右两端表面中部分别安装有两个相互对应的方板58,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控制箱5,所述控制箱5内壁安装有可转动又可左右移动的主动直齿轮7,所述控制箱5前端内壁依次安装有与主动直齿轮7相配合的第一直齿轮16、第二直齿轮17、第三直齿轮18,所述主动直齿轮7与第一直齿轮16相啮合时可构成外胎38同步转动的结构,所述主动直齿轮7与第二直齿轮17相啮合时可构成外胎38同步向外侧上端翻转的结构,所述主动直齿轮7与第三直齿轮18相啮合时可构成方板58依次交替向下端后侧移动的结构;所述底板1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端前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喷嘴81。
36.如图1

2、17所示,底板1为整个装置的核心支撑板,本装置有两个移动模式,当在正常陆地时,通过控制主动直齿轮7与第一直齿轮16相啮合,可使对应的外胎38转动,从而实现装置移动;当遇到沼泽、沙滩地带时,通过控制主动直齿轮7与第二直齿轮17相啮合,可使对应的两个外胎38向上翻转,从而使外胎38与地面脱离接触,此时对应的方板58会接触地面,由于方板58的面积较大,即与沙滩、沼泽地接触的面积也较大,可防止装置下沉,所以方便驱动装置的移动;通过控制主动直齿轮7与第三直齿轮18相啮合,可使对应的方板58依次交替向下端后侧移动;从而在沙滩、沼泽地不影响其装置的移动;通过可左右摆动的喷嘴81,可加大灌溉面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底板1上端表面固接有四个支撑柱3,第一支撑板2固接在多个支撑柱3上端表面,支撑柱3起到对第一支撑板2的支撑作用。
37.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左端固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转动连接在控制箱5内壁,所述主动直齿轮7滑动连接在第一转轴6外表
面,所述主动直齿轮7后端转动连接有u形滑板8,所述u形滑板8后端表面固接有第一滑销9,所述控制箱5底端内壁铰接有第一撬杆10,所述控制箱5上端表面滑动连接有u形板12,所述u形板12内壁滑动连接有卡销13,所述卡销13上端表面固接有第一手柄11,所述卡销13外表面下端套有与u形板12相配合的第一弹簧14,所述控制箱5上端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一直齿轮16、第二直齿轮17、第三直齿轮18相对应且与卡销13相配合的卡槽,所述u形板12后端表面固接有第二滑销15,所述第一撬杆10后端表面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一滑销9、第二滑销15相配合的键形通孔。
38.如图4

6所示,第一电机4的作用是为装置提供动力,电机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第一转轴6贯穿控制箱5内壁,主动直齿轮7与第一转轴6属于花键连接,主动直齿轮7既能在第一转轴6外表面左右滑动,且当第一转轴6转动时又能跟随第一转轴6转动;第一撬杆10铰接在控制箱5底端内壁,u形板12、第一弹簧14、卡销13、卡槽、第一手柄11、第二滑销15安装和形状如图5所示,卡销13外表面下端固接有防脱垫,防脱垫的作用是阻挡第一弹簧14,从而使第一弹簧14推动防脱垫、卡销13,使卡销13始终有个向下的驱动力,防止与卡槽脱离啮合;当启动第一电机4时,会使对应的第一转轴6转动,第一转轴6转动则会使对应的主动直齿轮7转动,且当主动直齿轮7转动时,通过驱动第一手柄11,还可控制对应的主动直齿轮7左右移动,且不影响其转动,通过向上拉动对应的第一手柄11,使卡销13脱离对应的卡槽,此时再推动第一手柄11向左或向右移动,会使对应的u形板12、第二滑销15向左或向右移动,第二卡销13会驱动第一撬杆10向左或向右摆动,从而使第一撬杆10带动对应的第一滑销9、u形滑板8、主动直齿轮7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控制对应的主动直齿轮7与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6、第二直齿轮17、第三直齿轮18相啮合,且在第一撬杆10的铰接下,属于省力杠杆,便于操作员控制。
39.所述第一直齿轮16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19,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19前端啮合有第二转向锥齿轮20,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20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五转向锥齿轮24,所述第五转向锥齿轮24下端啮合有第六转向锥齿轮25,所述第六转向锥齿轮25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26,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分布均匀且与第三带轮26带连接的第四带轮27,所述第四带轮27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小锥齿轮28,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四角处分别铰接有异形撬杆48,所述异形撬杆48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小锥齿轮28相啮合的第二小锥齿轮29,所述第二小锥齿轮29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小带轮30,所述第一小带轮30外侧分别带连接有第二小带轮31,所述第二小带轮31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三小锥齿轮32,所述第三小锥齿轮32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四小锥齿轮33,所述第四小锥齿轮33外侧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三小带轮34,所述第三小带轮34下端分别带连接有第四小带轮35,所述第四小带轮35内侧分别同轴固接有宽齿轮36,所述异形撬杆48外侧下端表面分别固接有梯形箱49,所述梯形箱49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与宽带轮相啮合的内齿圈37,所述外胎38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内齿圈37外表面。
40.如图6

10所示,第一直齿轮16和第一转向锥齿轮19中心处、第二转向锥齿轮20和第五转向锥齿中心处、第六转向锥齿轮25和第三带轮26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控制箱5、底板1内壁,第一转向锥齿轮19、第二转向锥齿轮20、第五转向锥齿轮24、第六转向锥齿轮25分别起到对转动力的转向作用,不再赘述;第四带轮27和第一小锥齿轮28中心处、第二小锥齿轮29和第一小带轮30中心处、第二小带轮31和第三小锥齿
轮32中心处、第四小锥齿轮33和第三小带轮34中心处、第四小带轮35和宽齿轮36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底板1、异形撬杆48、梯形箱49内壁,如图9

10所示,安装第一小锥齿轮28、第二小锥齿轮29、第一小带轮30、第二小带轮31、第三小锥齿轮32、第四小锥齿轮33、第三小带轮34、第四小带轮35的作用是不仅起到传动作用,使传动力传输到宽齿轮36处,且当异形撬杆48翻转时,不影响其异形撬杆48上下翻转,且第一小锥齿轮28与第二小锥齿轮29始终处于啮合的状态,如图10所示,内齿圈37滑动连接在梯形箱49内壁,通过内齿圈37与宽齿轮36的啮合,可使对应的在梯形箱49内壁转动,梯形箱49起到支撑作用,当内齿圈37转动时则会使对应的外胎38转动,从而驱动对应的装置移动,梯形箱49如图10所示,两侧分别设有刮板,在行驶时可对外胎38沾有的淤泥进行清刮;当主动直齿轮7与第一直齿轮16相啮合时,主动直齿轮7转动则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以及带连接传动,可实现对应的第一直齿轮16、第一转向锥齿轮19、第二转向锥齿轮20、第五转向锥齿轮24、第六转向锥齿轮25、第三带轮26、第四带轮27、第一小锥齿轮28、第二小锥齿轮29、第一小带轮30、第二小带轮31、第三小锥齿轮32、第四小锥齿轮33、第三小带轮34、第四小带轮35、宽齿轮36、内齿圈37同步转动,实现对应的外胎38转动,从而实现装置移动。
41.所述第二直齿轮17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21,所述第三转向锥齿轮21前端啮合有第四转向锥齿轮22,所述第四转向锥齿轮22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七转向锥齿轮39,所述第七转向锥齿轮39前端啮合有第八转向锥齿轮40,所述第八转向锥齿轮40右端同轴固接有蜗杆41,所述蜗杆41上端啮合有蜗轮42,所述蜗轮42前后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43,所述第一圆盘43外侧表面非圆心处分别固接有第三滑销44,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长导杆46,两个长导杆46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长连杆45,所述长连杆45内侧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三滑销44相配合的键形滑槽,所述长连杆45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47,所述第一连杆47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异形撬杆48上。
42.如图4、6

8、10所示,长导杆46的作用限位对应的长连杆45只能上下移动,第二直齿轮17和第三转向锥齿轮21中心处、第四转向锥齿轮22和第七转向锥齿轮39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均转动连接在控制箱5内壁,蜗杆41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蜗轮42和两个第一圆盘43内壁转动连接有一个转轴,转轴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轴承座的作用是限位和支撑对应的蜗杆41、蜗轮42、第一圆盘43只能转动;当主动直齿轮7与第二直齿轮17啮合时,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会使对应的第二直齿轮17、第三转向锥齿轮21、第四转向锥齿轮22、第七转向锥齿轮39、第八转向锥齿轮40、蜗杆41、蜗轮42、第一圆盘43同步转动,当第一圆盘43转动时则会使对应的第三滑销44做圆周运动,第三滑销44做圆周运动通过与键形滑槽的啮合则会使对应的长连杆45向上或向下移动;当长连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杆47上端向上移动,第一连杆47下端则会拉动对应的异形撬杆48向上翻转,异形撬杆48向上翻转则会使对应的梯形箱49、外胎38同步向上翻转,从而实现外胎38向上翻转与地面脱离接触;当长连杆45向下移动时则会使对应的外胎38向下移动,再次与地面接触,周而复始可进行循环;且蜗轮42蜗杆41具有单向自锁功能,当蜗杆41不转动时对应对应的异形撬杆48位置固定。
43.所述第三直齿轮18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23,所述第一带轮23前端带连接有第二带轮50,所述第二带轮50左端同轴固接有主动带轮51,所述主动带轮51前端带连接有从
动带轮52,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支撑架53,主动带轮51、从动带轮52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中心对称的曲柄54,所述曲柄54另端分别铰接有活撬杆55,所述支撑架53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56,所述第二连杆56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活撬杆55中部,所述活撬杆55另端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57,所述底板1左右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两个有u形滑块59,所述第三连杆57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u形滑块59内壁,所述方板58分别固接在对应的第三连杆57下端表面。
44.如图6、11

12所示,第三直齿轮18和第一带轮23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控制箱5内壁;第二带轮50、主动带轮51和两个对应的曲柄54内壁固接有一个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53内壁;从动带轮52和两个对应的曲柄54内壁固接有一个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53内壁;支撑架53、曲柄54、活撬杆55、第二连杆56、第三连杆57、u形滑块59、方板58安装和形状如图11

12所示,u形滑块59在底板1内壁只能前后滑动,第三连杆57在u形滑块59内壁只能上下滑动;当主动直齿轮7与第三直齿轮18相啮合时,主动直齿轮7转动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以及带传动会使对应的第三直齿轮18、第三带轮26、第四带轮27、主动带轮51、从动带、曲柄54轮同步转动,当曲柄54转动时,会带动对应的活撬杆55下端做圆周转动,则活撬杆55另端在第二连杆56的限位下会带动对应的第三连杆57上端做往复的弧形轨迹线移动,由于第三连杆57在u形滑块59内壁只能上下滑动,u形滑块59在底板1内壁只能前后滑动,从而会使对应的第三连杆57整体做竖直的弧形轨迹线移动,当外胎38向上翻转时,使方板58接触到地面,则通过四个相互配合的方板58同步做弧形轨迹线移动,从而可使装置移动。
45.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支撑座60,所述支撑座60内壁固接有过滤箱61,所述过滤箱61下端内壁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二圆盘63,所述第二圆盘63后端表面非圆心处固接有第四滑销64,所述过滤箱61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有过滤板67,所述过滤板67下端表面左侧铰接有第四连杆66,所述过滤箱61后端内壁下侧固接有第五滑销65,所述第四连杆66后端表面开设有与第四滑销64、第五滑销65相配合的长通孔。
46.如图13

15所示,底板1上端表面固接有第二电机62,第二圆盘63固接在第二电机62后端,第二电机62的作用是为第二圆盘63提供转动力;如图14所示,过滤箱61右端表面开设有长方形通孔,过滤板67滑动连接在长方形通孔内壁,过滤箱61、过滤板67、第四连杆66如图14

15所示,过滤箱61上端内壁固接有弯头,弯头上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头,通过连接头与水泵连接,可把黄河区域内的河水抽取输送到过滤箱61内,过滤板67上端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滤孔,通过过滤孔的过滤,可把水内的杂质过滤掉,弯头、连接头水泵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当装置使用完毕后,通过启动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会带动对应的第二圆盘63转动,第二圆盘63转动则会使对应的第四滑销64做圆周转动,在第五滑销65的限位下,第四滑销64做圆周转动时则会使对应的第四连杆66在第五滑销65外表面向下滑动的同时,使过滤板67向右滑动,从而使过滤板67移出到过滤箱61内壁,便于清除过滤箱61过滤后的水内杂质,再次启动第二电机62时,即可实现过滤板67复位。
47.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端表面前侧固接有第三电机69,所述第三电机69后端固接有第五带轮70、第一锥齿轮72,所述第一锥齿轮72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73,所述第二锥齿轮73下端同轴固接有不规则凸轮74,所述不规则凸轮74内壁啮合有长滑销75,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端表面中部固接有加压桶77,所述加压桶77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78,所述活塞板78
左端表面固接有推杆76,所述长滑销75固接在推杆76左端,所述加压桶77右端内壁后侧管连接至过滤箱61底端,所述加压桶77右端内壁前侧管连接至喷嘴81后端。
48.如图16所示,第三电机69作用是为装置提供动力,不再赘述;第二锥齿轮73和不规则凸轮74内壁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上端内壁;第一支撑板2上端表面中部固接有弧形托板,加压桶77固接在弧形托板内壁;不规则凸轮74、加压桶77、长滑销75、推杆76、活塞板78安装和形状如图16所示,推杆76贯穿加压桶77左端表面且滑动连接在加压桶77内壁;加压桶77右端与过滤箱61的管连接处固接有进液单向阀,加压桶77右端与喷嘴81的管连接处固接有出液单向阀,单向阀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当活塞板78向左移动时,通过与单向阀的配合,可抽取过滤箱61内过滤后的水,使水抽取到加压桶77内,当活塞板78向右移动时,会使加压桶77内的水推送至喷嘴81内,从而使水在喷嘴81上喷出,安装不规则凸轮74的作用是实现在同时间内不断地改变活塞板78左右往复移动的距离,从而改变喷嘴81内喷出水的射程,由于活塞板78作用水的压力在不断的变化,所以通过改变活塞板78对水的压力,间接改变水的射程,从而加大喷嘴81喷洒的面积,加大灌溉的面积;当第三电机69启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五带轮70、第一锥齿轮72同步转动,当第一锥齿轮72转动时,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会带动对应的第二锥齿轮73、不规则凸轮74同步转动,当不规则凸轮74转动时通过与长滑销75的啮合,会使长滑销75往复的左右移动,又因为不规则凸轮74的形状特殊,会使长滑销75往复左右移动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使对应的推杆76、活塞板78往复左右移动的距离不断变化,使喷嘴81的喷出水的射程也不断变化。
49.所述第五带轮70上端带连接有第六带轮71,所述第六带轮71前端同轴固接有曲轴79,所述曲轴79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球套87,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端前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螺纹杆83,所述螺纹杆83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84,所述螺纹筒84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异形套板86,所述异形套板86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方滑块80,所述方滑块80内壁开设有与球套87相配合球槽,所述喷嘴81安装在异形套板86上端。
50.如图17

18所示,第一支撑板2上端表面固接有两个支撑板,螺纹杆83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内壁,曲轴79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内壁,两个支撑板下端内侧表面固接有一个限位杆85,螺纹筒84滑动连接在限位杆85外表面,其作用是防止螺纹筒84转动,只能前后移动;螺纹杆83前端表面固接有第二手柄82,第二手柄82的作用是便于驱动螺纹杆83转动,曲轴79、异形套板86、方滑块80、球套87安装和形状如图17

18所示,异形套板86上端表面固接有弧形卡座,喷嘴81卡在弧形卡座内壁,可实现喷嘴81拆卸;当第五带轮70转动时,会带动第六带轮71、曲轴79同步转动,当曲轴79转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球套87、方滑块80同步做圆周转动,此时方滑块80会在异形套板86内壁上下滑动,由于异形套板86在螺纹筒84的限位下只能左右翻转,从而使对应的异形套板86左右摆动,当转动对应的第二手柄82时,会带动螺纹杆83转动,由于螺纹筒84不能转动,只能前后移动,螺纹杆83转动则会使对应的螺纹筒84向前或向后移动,螺纹筒84向前或向后移动则会使对应的异形套板86向前或向后移动,异形套板86向前或向后移动则会使对应的方滑块80、球套87在曲轴79外表面前后滑动,从而可改变异形套板86、喷嘴81左右摆动幅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调节。
51.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4,推动对应的第一手柄11,使主动直齿轮7与第一直齿轮16相啮合,可使对应的外胎38同步转动,从而使装置移动,当遇到沙滩或沼泽地时,通过驱动第一手柄11使主动直齿轮7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直齿轮17、第三直齿轮18依次啮
合,可使对应的外胎38同步向上端内侧翻转,此时会使方板58接触到地面,再通过方板58弧形轨迹线移动,可使对应的装置移动;当启动第三电机69时,可驱动对应的不规则凸轮74转动,使喷嘴81的喷出水的射程也不断变化,从而加大喷嘴81喷洒的面积,加大灌溉的面积;再通过可左右摆动的异形套板86,可使对应的喷嘴81左右摆动,进一步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工作效率,且通过转动第二手柄82,还可控制对应的喷嘴81左右摆动的幅度大小;当灌溉完毕装置闲置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62,会使对应的过滤板67向右滑动,移出到过滤箱61外,便于清理过滤后的杂质。
52.由于黄河内含沙量较高,不能直接灌溉,通过把黄河水依次引取多个沉淀池内施行多级沉淀,最后实现灌溉;项目区内的黄河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滩区现状的种植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经济作物品种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组织化程度低,综合经济效益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项目区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种养产业整体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二产发展滞后,三产发展薄弱;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一二产业无联动,缺乏由当地特色农业延伸出来的加工业,没有区域性的农副产品品牌;第三产业无主题特色,现有的旅游业以观光、采摘桃子为主,淡旺季明显,可替代性强,缺失核心竞争力;通过修建沉沙池、调蓄池,并对附近范围内的灌溉渠道改建或恢复,形成以幸福干渠为主轴,干支渠、沉沙池、调蓄池相互连通的水系框架,为灌区的节水改造提供支撑;结合黄河下游灌区现有沉沙池的型式,本次拟采用沉沙条渠型式,根据平面形态的不同,沉沙条渠又可分成湖泊型、条带型和梭型;通过分析计算,结合黄河下游已建的沉沙池的型式,本次采取两级沉沙的条渠 湖泊型式,一级沉沙池为条带型,二级沉沙池为湖泊型。
5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