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活血袪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2: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活血袪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疱疖、脓肿、腰椎病、颈椎病、肩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半月扳撕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都有瘀青、红肿、灼痛等病兆,患者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很多患者用了一些药物,治疗时间长,但疗效不佳,复发性又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患者们的病痛,克服大多数患者用药疗效不明显,且易复发的难题,提供一种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及制备方法。
4.本发明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包括以下组分:
5.食用油,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姜半夏,五倍子,牛蒡子,防风,水蛭,自然铜,三棱,狼毒,黑附子,鬼箭羽,乳香,川芎,没药,桃仁,秦艽,姜黄,刺猬皮,王不留行,鸡血藤,苏木,皂角刺,川牛膝,刘寄奴,马钱子,威灵仙,木鳖子,僵蚕,蟾皮,乌梢蛇,泽漆,蚤休,血竭,全蝎,蜈蚣,广丹。
6.进一步地,以重量份计,各组分原料药用量如下:
7.食用油5000份,
8.制川乌45~55份,
9.制草乌45~55份,
10.胆南星45~55份,
11.姜半夏45~55份,
12.五倍子45~55份,
13.牛蒡子45~55份,
14.防风35~45份,
15.水蛭15~25份,
16.自然铜45~55份,
17.三棱45~55份,
18.狼毒35~45份,
19.黑附子45~55份,
20.鬼箭羽45~55份,
21.乳香25~35份,
22.川芎45~55份,
23.没药25~35份,
24.桃仁45~55份,
25.秦艽45~55份,
26.姜黄35~45份,
27.刺猬皮35~45份,
28.王不留行45~55份,
29.鸡血藤45~55份,
30.苏木45~55份,
31.皂角刺45~55份,
32.川牛膝45~55份,
33.刘寄奴45~55份,
34.马钱子35~45份,
35.威灵仙45~55份,
36.木鳖子35~45份,
37.僵蚕25~35份,
38.蟾皮35~45份,
39.乌梢蛇35~45份,
40.泽漆45~55份,
41.蚤休45~55份,
42.血竭25~35份,
43.全蝎15~25份,
44.蜈蚣20~30份,
45.广丹2000~3500份。
4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s1:按照药方配比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48.s2:将上述称取好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姜半夏、五倍子、牛蒡子、防风、水蛭、自然铜、三棱、狼毒、黑附子、鬼箭羽、川芎、桃仁、秦艽、姜黄、刺猬皮、王不留行、鸡血藤、苏木、皂角刺、川牛膝、刘寄奴、马钱子、威灵仙、木鳖子、僵蚕、蟾皮、乌梢蛇、泽漆、蚤休和广丹33种原料药,投入到无污染的生铁铁锅中,再将食用油倒入锅内,让原料药完全浸泡在食用油中制成药油,浸泡时间不少于7天;
49.s3:将剩余的乳香、没药、全虫、蜈蚣和血竭这5种原料药进行研磨,过200目筛备用;
50.s4:先将锅内浸泡好的药油上炉灶用猛火烧开,然后改文火慢熬至所有药材成炭,然后用漏勺捞出药渣,将药油过滤无尘埃后将药油再放炉灶上煎熬成滴水成珠状后,将药油锅离火;
51.s5:一边搅拌药油,一边将广丹下入锅内,让广丹完全溶于药油内;
52.s6:待油温下降至80℃时,将备好的乳香、没药、全虫、蜈蚣和血蝎的药粉撒入药油锅内,搅拌均匀,冷却成膏;
53.s7:将凉水注入膏药锅内,没过膏药面30公分,静置3天除去火毒;
54.s8:清除膏药锅内的水,用毛巾擦尽余水,将膏药锅上炉灶文火加温溶化后,均匀涂在牛皮纸或者棉布上,制得本发明的黑膏药药片。
55.本发明黑膏药的药理:
56.活血化瘀药:水蛭、自然铜、三棱、狼毒、鬼箭羽、乳香、川芎、没药、桃仁、刺猬皮、苏木、川牛膝、泽漆、蚤休、血竭;
57.祛风除湿药:制川乌、制草乌、防风、黑附子、川牛膝、秦艽、威灵仙、木鳖子、僵蚕、乌梢蛇;
58.通络止痛药:防风乳香、川芎、秦艽、姜黄、王不留行、鸡血藤、马钱子、刘寄奴、威灵仙、乌梢蛇、全蝎、蜈蚣;
59.拔毒消肿药:鬼箭羽、皂角刺、半夏、木鳖子、牛蒡子、蟾皮、蚤休、五倍子;
60.托脓生肌药:皂角刺、广丹、血竭、乳香、没药。
61.功效:活血、化瘀、通经、通痹、止痛、解毒、消肿、散结、拔脓、生肌、镇静,镇痛。
62.适应症:有瘀青、红肿、灼痛及化脓性病兆的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疱疖、脓肿、腰椎病、颈椎病、肩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半月扳撕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淋巴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
63.用法:清洗患处皮肤后,视患处大小及患处病状程度,选用大小合适膏药药药片,在发热器上(除明火外)将黑膏药完全烤化变软,产生粘性后,将膏药背面先放在实施者手背试试温度,在有温度而不烫手背皮肤的情况下才能将膏药面贴敷于患处,用手按压布面至完全贴紧;
64.一贴膏药敷贴三天(即72小时),中途如果洗澡或其它原因需暂时揭脱后,再按上述方法重新敷贴原处;
65.再者,化脓性疱疖在敷贴中途有脓液外溢,可先揭开膏药,可用生理盐水将患处清洗干净后,按上述实施方法更换膏药,至患处完全生肌愈合。
66.本发明的黑膏药各组分药物相辅相成,经过配伍熬制后,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服药,通过肌肤直达病兆,敷贴至患处或穴位处20~30分钟起效,能够迅速清除淤青红肿灼痛,对长疱长疖可在短时间内散结,如有化脓者能将脓液拔出,自然生肌,起到托脓生肌的效果。
6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68.1、纯中药制剂,标本兼治,作用范围广,疗效可靠,快而持久,不宜复发,副作用小;
69.2、本发明的黑膏药功效协调,治疗效果好,透气性强,无过敏现象,填补了市场膏药领域的空白,与市面上的类似膏药相比较其功能更好、更全,制作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适合相当规模化制作生产。
70.该发明黑膏药已经过张氏六代人传承,数十万例病人临床应用,不断革新创新,克服了市面上传统的橡皮膏剂,透气性不良,舒适度差,贴后易产生过敏反映,患处出现丘疹红肿,瘙痒溃破等较严重的副作用,通过肌肤直达病兆、无需打针服药,敷贴至患处或穴位处20~30分钟内起效,能够迅速清除淤青红肿灼痛,对长疱长疖可在短时间内散结,如有化脓者能将脓液拔出,自然生肌,起到托脓生肌的效果,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映,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有较好的推广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7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72.实施例1
73.药方:食用油5000g,制川乌45g,制草乌45g,胆南星45g,姜半夏45g,五倍子45g,牛蒡子45g,防风35g,水蛭15g,自然铜45g,三棱45g,狼毒35g,黑附子45g,鬼箭羽45g,乳香25g,川芎45g,没药25g,桃仁45g,秦艽45g,姜黄35g,刺猬皮35g,王不留行45g,鸡血藤45g,苏木45g,皂角刺45g,川牛膝45g,刘寄奴45g,马钱子35g,威灵仙45g,木鳖子35g,僵蚕25g,蟾皮35g,乌梢蛇35g,泽漆45g,蚤休45g,血竭25g,全蝎15g,蜈蚣20g,广丹2000g;
74.制备工艺:
75.s1:按照药方配比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76.s2:将称取好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姜半夏、五倍子、牛蒡子、防风、水蛭、自然铜、三棱、狼毒、黑附子、鬼箭羽、川芎、桃仁、秦艽、姜黄、刺猬皮、王不留行、鸡血藤、苏木、皂角刺、川牛膝、刘寄奴、马钱子、威灵仙、木鳖子、僵蚕、蟾皮、乌梢蛇、泽漆、蚤休和广丹33种原料药,投入到无污染的生铁铁锅中,再将食用油倒入锅内,让原料药完全浸泡在食用油中制成药油,浸泡7天;
77.s3:将剩余的乳香、没药、全虫、蜈蚣和血竭这5种原料药进行研磨,过200目筛备用;
78.s4:先将锅内浸泡好的药油上炉灶用猛火烧开,然后改文火慢熬至所有药材成炭,然后用漏勺捞出药渣,将药油过滤无尘埃后将药油再放炉灶上煎熬成滴水成珠状后,将药油锅离火;
79.s5:一边搅拌药油,一边将广丹下入锅内,让广丹完全溶于药油内;
80.s6:待油温下降至80℃时,将备好的乳香、没药、全虫、蜈蚣和血蝎的药粉撒入药油锅内,搅拌均匀,冷却成膏;
81.s7:将凉水注入膏药锅内,没过膏药面30公分,静置3天除去火毒;
82.s8:清除膏药锅内的水,用毛巾擦尽余水,将膏药锅上炉灶文火加温溶化后,均匀涂在牛皮纸或者棉布上,制得本发明的黑膏药药片。
83.实施例2
84.药方:食用油5000g,制川乌50g,制草乌50g,胆南星50g,姜半夏50g,五倍子50g,牛蒡子50g,防风40g,水蛭20g,自然铜50g,三棱50g,狼毒40g,黑附子50g,鬼箭羽50g,乳香30g,川芎50g,没药30g,桃仁50g,秦艽50g,姜黄40g,刺猬皮40g,王不留行50g,鸡血藤50g,苏木50g,皂角刺50g,川牛膝50g,刘寄奴50g,马钱子40g,威灵仙50g,木鳖子40g,僵蚕30g,蟾皮40g,乌梢蛇40g,泽漆50g,蚤休50g,血竭30g,全蝎20g,蜈蚣25g,广丹3000g;
85.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86.实施例3
87.药方:食用油5000g,制川乌55g,制草乌55g,胆南星55g,姜半夏55g,五倍子55g,牛蒡子55g,防风45g,水蛭25g,自然铜55g,三棱55g,狼毒45g,黑附子55g,鬼箭羽55g,乳香35g,川芎55g,没药35g,桃仁55g,秦艽55g,姜黄45g,刺猬皮45g,王不留行55g,鸡血藤55g,
苏木55g,皂角刺55g,川牛膝55g,刘寄奴55g,马钱子45g,威灵仙55g,木鳖子45g,僵蚕35g,蟾皮45g,乌梢蛇45g,泽漆55g,蚤休55g,血竭35g,全蝎25g,蜈蚣30g,广丹3500g;
88.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89.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托脓生肌的黑膏药的疗效观察:
90.近年来,随机对多家门诊的70例病人应用本发明黑膏药治疗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其结果报告如下:
91.1、一般资料
92.70例病人中,男性41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风湿骨病者10人,化脓性疱疖脓肿6人,腰椎骨质增生者10人,颈椎综合症者10人,肩关节周围炎者10人,软组织损伤者5人,膝关节半月扳撕裂者5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人,急性淋巴炎4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4人。
93.2、治疗方法
94.采用本发明的黑膏药贴敷于患处部位,用发热器烤化让膏药变软,一贴贴三天,三贴为一疗程。
95.3、治疗标准
96.病患者自觉所有症状消失为治愈;
97.患者自觉症状缓解为有效;
98.患者自觉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为无效。
99.4、治疗结果
100.4.1贴九天观察:
101.治愈39人,为55.7%;
102.有效28人,为40%;
103.无效3人,为4.29%;
104.总有效率为为95.7%。
105.4.2贴十五天观察:
106.治愈68人,为97.14%;
107.有效1人,为1.43%;
108.无效1人,为1.47%;
109.总有效率为98.5%。
110.5、典型病例
111.例一
112.龚某秀,女,57岁,清洁工退休。
113.由于长期浸泡在凉水里,右肩关节及右肘关节痛,红肿难忍,靠吃止痛药维持多年,用本发明黑膏药在患处各用一贴后,疼痛减轻很多。继续使用本发明的黑膏药,一个疗程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又续贴一个疗程次后痊愈,至今未发。
114.例二
115.齐某平,男,25岁,工人。
116.患者右大腿根部有一处4公分左右大小的硬块红肿,疼痛难忍,门诊诊断为肌肉深部化脓性疱块,采用一贴八公分见方的本发明黑膏药30分钟后,患者就感觉症状减轻,换第
二贴时,明显观察到红肿缩小了一半,并在药片中央有脓性分泌物出现,连续用贴一个疗程,痊愈。
117.例三
118.卿某雄,男,54岁,公务员。
119.因长时间加班,劳累着凉后,右腿僵硬,右脚麻木,腰也直不起来,只能慢慢跋行。经磁共振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本发明膏药,贴于腰椎3~5椎各用一贴,右腿足三里穴用一贴,半小时后,患者即可行走自如,症状减轻,又续贴两贴,即用本发明的黑膏药一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至今未复发。
120.例四
121.车某国,男,67岁,公安退休干部。
122.颈部疼痛月余,近一周疼痛加剧,向头、肩臂及手指等部位放散有触电、发凉、沉重感觉,肩关节活动不灵活,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有时象刀割,有时烧灼难受。采用一贴六公分见方的本发明黑膏药在患者4至7上大椎穴处,又在左右二肩用同等的膏药各用一贴,三天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在原处连续更换四贴(即十二天)后症状完全消失,连续用贴两个疗程后痊愈。
123.例五
124.王某琴,女,62岁,公安退休干部。
125.患者主诉:双小腿多个点状不同程度溃疡,疮口下陷,脓汁清稀,脓液恶臭不秽,腐肉覆满疮面,肉芽组织灰白,患者在当地医院住院二月,病情未能被控制,当时患者左足跟部有一个1.5mm大小的创面,还有大小不等的4个0.5mm至0.3mm的创面,均已化脓溃疡,右小腿部位与左腿等同。
126.先用生理盐水给患处清创洗净,用大小不等的本发明黑膏药贴敷于各患处,一个疗程后,脓液完全拔出,并且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均长出有新的肉芽,开始有新鲜血液流出;
127.又继续用贴一个疗程后创面已经完全恢复,长出了新的嫩皮;
128.三个疗程后痊愈。
1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