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控制器(1)和台车(2);所述波形控制器(1)包括一对镜像布设于所述台车(2)行进方向两侧的台座(11),所述台座(11)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台座(11)用于面向所述台车(2)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上支撑座(12),且所述上支撑座(12)下方安装有上摩擦板(13);所述台车(2)沿行进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侧翼(21);所述侧翼(21)上表面能够与所述上摩擦板(13)下表面发生摩擦以降低车速从而模拟产生碰撞波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12)与所述上摩擦板(13)间通过沿所述行进方向交替分布的下顶螺栓(31)和上提螺栓(32)连接;所述下顶螺栓(31)尾部穿过所述上支撑座(12)后抵接所述上摩擦板(13),所述下顶螺栓(31)能够将所述上摩擦板(13)推离所述上支撑座(12);所述上摩擦板(13)下表面形成有沉头槽,所述上提螺栓(32)头部嵌入所述沉头槽中、尾部穿过所述上支撑座(12),所述上提螺栓(32)能够将所述上摩擦板(13)拉近所述上支撑座(12);通过改变所述下顶螺栓(31)和所述上提螺栓(32)的伸入长度,能够改变所述上摩擦板(13)与所述侧翼(21)的压强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11)用于面向所述台车(2)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下支撑座(14),且所述下支撑座(14)上方安装有下摩擦板(15);所述侧翼(21)下表面能够与所述下摩擦板(15)上表面发生摩擦以降低车速从而模拟产生碰撞波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14)与下摩擦板(15)间通过沿所述行进方向交替分布的下顶螺栓(31)和上提螺栓(32)连接;所述下顶螺栓(31)尾部穿过所述下支撑座(14)后抵接所述下摩擦板(15),所述下顶螺栓(31)能够将所述下摩擦板(15)推离所述下支撑座(14);所述下摩擦板(15)上表面形成有沉头槽,所述上提螺栓(32)头部嵌入所述沉头槽中、尾部穿过所述下支撑座(14),所述上提螺栓(32)能够将所述下摩擦板(15)拉近所述下支撑座(14);通过改变所述下顶螺栓(31)和所述上提螺栓(32)的伸入长度,能够改变所述下摩擦板(15)与所述侧翼(21)的压强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21)由两块垂直板构成,其中一块所述垂直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台车(2)车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块所述垂直板的顶面或/和底面通过沉埋螺栓安装有磨耗板(211),所述磨耗板(211)用于与所述上摩擦板(13)或/和下摩擦板(15)发生摩擦。7.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21)沿所述行进方向前端设置有锥形导向板(212)。8.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控制器(1)沿所述行进方向前端设置有吸能模块;所述吸能模块包括竖向设置用于抵御所述侧翼(21)冲击的匀力板(161)和用于吸收所述匀力板冲击动能的吸能构件(162)。
9.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控制器(1)由若干单元模块沿所述行进方向依次拼接组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列车碰撞试验波形模拟系统,其包括:波形控制器和台车;波形控制器包括一对镜像布设于台车行进方向两侧的台座,台座与地基固定连接;台座用于面向台车的一侧设置有沿行进方向延伸的上支撑座,且上支撑座下方安装有上摩擦板;台车沿行进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侧翼;侧翼上表面能够与上摩擦板下表面发生摩擦以降低车速从而模拟产生碰撞波形。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液压控制装置和控制缓冲装置同步配合,本发明仅采用摩擦的方式就能实现模拟碰撞的效果,本发明在结构上较现有技术更为简单,且极大地降低了实施难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试验成本并提升试验的可靠性。地控制试验成本并提升试验的可靠性。地控制试验成本并提升试验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 邓功勋 胡正晟 许拓 王鑫 姚松 汪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1/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