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3: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垃圾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常用于液态药物或疫苗的注射,而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在尺寸和针头位置上有一定差异,并且注射器属于一次性医疗用具,在使用完后需要及时进行回收销毁处理,而其构造主要为注射器和针头,其中针头属于损伤性废物,注射器属于感染性废物,需要在使用后及时进行分离和毁型以避免再次流入市场。
3.目前,现有技术主要分为人工分离和半机械化分离,其中人工分离是由护士或专业人将注射器进行手动拔出并进行毁型,然后投入不同的回收箱内,此过程中尖锐的针头易将分离人员的手刺破造成感染,而半机械化分离,则是借助分离器,不需要接触针头,但还是需要手动将注射器针头卡入分离器,进行手动拔出,然后再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此两种方法都需要人工分离,分离过程中易被刺伤感染,且现在的大型医院和防疫注射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注射器,若采用人工分离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而防疫注射往往会在学校公司等人口密集但非医院场地进行,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设备,在注射过程中由于注射量过大,往往会在注射后不会及时进行分离,而直接投入回收箱,不便于后续分离。
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主要分为人工分离和半机械化分离,其中人工分离是由护士或专业人将注射器进行手动拔出并进行毁型,然后投入不同的回收箱内,此过程中尖锐的针头易将分离人员的手刺破造成感染,而半机械化分离,则是借助分离器,不需要接触针头,但还是需要手动将注射器针头卡入分离器,进行手动拔出,然后再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此两种方法都需要人工分离,分离过程中易被刺伤感染,且现在的大型医院和防疫注射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注射器,若采用人工分离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而防疫注射往往会在学校公司等人口密集但非医院场地进行,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设备,在注射过程中由于注射量过大,往往会在注射后不会及时进行分离,而直接投入回收箱,不便于后续分离。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包括有隔板、蓄电池箱、注射器排出管、外壳、运行控制屏、针头归拢槽、夹持毁型机构和针头分离机构;隔板与蓄电池箱进行螺栓连接;隔板与注射器排出管进行螺栓连接;隔板与外壳进行螺栓连接;隔板与针头归拢槽进行螺栓连接;针头分离机构安装于隔板上方;外壳与运行控制屏进行螺栓连接;针头归拢槽将注射器针头归拢至中央;夹持毁型机构将针头已被归拢至中央的注射器夹紧以便分离针头,并在分离针头后进一步夹紧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并将其置入回收桶内;针头分离机构对已被夹紧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分离并进行收集。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夹持毁型机构包括有存放筒盖、存放筒管、收紧机构保护壳、电机箱壳、第一减速电机、第一平齿轮、开槽齿环、滑柱、第一转轴杆、环刀和存放筒座;存放筒盖安装于链条传送机构上方;存放筒盖与存放筒管进行螺栓连接;存放筒管与收紧机构保护壳进行螺栓连接;存放筒管底端与第一转轴杆进行旋接;收紧机构保护壳与电机箱壳进行螺栓连接;收紧机构保护壳与存放筒座进行螺栓连接;收紧机构保护壳与链条传送机构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减速电机与电机箱壳电机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减速电机输出轴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与开槽齿环进行啮合;开槽齿环与滑柱进行滑动连接;开槽齿环与存放筒座进行转动连接;滑柱与环刀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与环刀进行转动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链条传送机构,链条传送机构包括有第一滑轨架、第二滑轨架、第三滑轨架、转轴筒、第二减速电机、第一链轮、长轴链条、第二链轮和第二转轴杆;第一滑轨架与隔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轨架与存放筒盖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架与收紧机构保护壳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架与存放筒盖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架分别与转轴筒和第二转轴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滑轨架与收紧机构保护壳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架分别与转轴筒和第二转轴杆进行螺栓连接;转轴筒与第二减速电机进行螺栓连接;转轴筒与第一链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链轮进行固接;第一链轮与长轴链条进行啮合;长轴链条与第二链轮进行啮合;第二链轮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长轴链条的长轴与存放筒盖进行转动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针头分离机构包括有支撑架、针头收集盒、第三减速电机、第三转轴杆、第四转轴杆、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第五转轴杆、第六转轴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支撑架与隔板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架与第三减速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架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与第四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与第五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与第六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针头收集盒与支撑架和隔板进行插接;第三减速电机输出轴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平齿轮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与第一滚轮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六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与第二滚轮进行固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针头归拢槽内侧面为向外倾斜的斜面,靠近针头分离机构一端沿针头运动方向槽逐渐收缩至针头恰好能贴合其两个内侧面通过。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柱、第一转轴杆和环刀为一组,其共设置有四组,并且其等角度间距分布于开槽齿环上方。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链条传送机构,链条传送机构中长轴链条上销轴分为长轴和短轴,并且沿链条交替分布,其多枚长轴分别与多组夹持毁型机构进行转动连接,且多组夹持毁型机构可沿第一滑轨架、第二滑轨架和第三滑轨架所组成滑轨同方向滑动。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侧面分布有竖直突出条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1)、为解决现有技术主要分为人工分离和半机械化分离,其中人工分离是由护士或专业人将注射器进行手动拔出并进行毁型,然后投入不同的回收箱内,此过程中尖锐的针头易将分离人员的手刺破造成感染,而半机械化分离,则是借助分离器,不需要接触针头,但还是需要手动将注射器针头卡入分离器,进行手动拔出,然后再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此两种方法都需要人工分离,分离过程中易被刺伤感染,且现在的大型医院和防疫注射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注射器,若采用人工分离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成本,而防疫注射往往会在学校公司等人口密集但非医院场地进行,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设备,在注射过程中由于注射量过大,往往会在注射后不会及时进行分离,而直接投入回收箱,不便于后续分离的问题;(2)、设计了针头归拢槽,夹持毁型机构,链条传送机构,针头分离机构,通过链条传送机构对夹持毁型机构和注射器进行传输,并通过针头归拢槽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归拢,并通过夹持毁型机构和针头分离机构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分离毁型和回收处理;(3)、实现了对一次性注射器的全自动分离毁型和回收处理,避免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因其他原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而流出医疗机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被再次使用而造成感染,同时自动化的分离装置使医护工作人员不必在通过手动对其进行针头分离和针管毁型,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避免了在人工分离时因不慎操作使得尖锐针头刺伤分离人员从而对其造成感染的风险,并且装置可通过外接蓄电池独立工作,又由于其体积较小,因而其具有较高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针头归拢槽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夹持毁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夹持毁型机构立体结构爆炸图;图6为本发明的夹持毁型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夹持毁型机构部分立体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链条传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链条传送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针头分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针头分离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记为:1

隔板,2

蓄电池箱,3

注射器排出管,4

外壳,5

运行控制屏,6

针头归拢槽,701

存放筒盖,702

存放筒管,703

收紧机构保护壳,704

电机箱壳,705

第一减速电机,706

第一平齿轮,707

开槽齿环,708

滑柱,709

第一转轴杆,710

环刀,711

存放筒座,801

第一滑轨架,802

第二滑轨架,803

第三滑轨架,804

转轴筒,805

第二减速电机,806

第一链轮,807

长轴链条,808

第二链轮,809

第二转轴杆,901

支撑架,902

针头收集盒,903

第三减速电机,904

第三转轴杆,905

第四转轴杆,906

第二平齿轮,907

第三平齿轮,908

第五转轴杆,909

第六转轴杆,910

第一传动轮,911

第二传动轮,912

第三传动轮,913

第四传动轮,914

第一滚轮,915

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18.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注射器针头分离毁型回收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有隔板1、蓄电池箱2、注射器排出管3、外壳4、运行控制屏5、针头归拢槽6、夹持毁型机构和针头分离机构;隔板1与蓄电池箱2进行螺栓连接;隔板1与注射器排出管3进行螺栓连接;隔板1与外壳4进行螺栓连接;隔板1与针头归拢槽6进行螺栓连接;针头分离机构安装于隔板1上方;外壳4与运行控制屏5进行螺栓连接;针头归拢槽6将注射器针头归拢至中央;夹持毁型机构将针头已被归拢至中央的注射器夹紧以便分离针头,并在分离针头后进一步夹紧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并将其置入回收桶内;针头分离机构对已被夹紧的注射器的针头进行分离并进行收集。
19.首先将装置摆放至桌面并固定装置,然后连接蓄电池箱2内蓄电池,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5控制启动装置,将注射器回收桶置于注射器排出管3下方,待注射器使用完后通过外壳4上开口将注射器针头朝下置入夹持毁型机构中,然后控制链条传送机构将夹持毁型机构连同注射器一同输送至针头分离机构进行针头分离,此过程中不同规格的注射器针头在针头归拢槽6的作用下移动至滑槽中央并沿中央滑入针头分离机构,同时夹持毁型机构收紧将注射器进行夹紧,然后控制针头分离机构将注射器针头进行分离,然后针头落入针头分离机构内,而注射器随夹持毁型机构继续移动,同时夹持毁型机构继续收紧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待其移动到注射器排出管3上方时夹持毁型机构松开使注射器沿注射器排出管3落入回收桶内,然后夹持毁型机构继续移动至外壳4开口处,进而继续进行注射器的分离毁型处理,实现了对一次性注射器的全自动分离毁型和回收处理,避免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因其他原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而流出医疗机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被再次使用而造成感染,同时自动化的分离装置使医护工作人员不必在通过手动对其进行针头分离和针管毁型,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避免了在人工分离时因不慎操作使得尖锐针头刺伤分离人员从而对其造成感染的风险,并且装置可通过外接蓄电池独立工作,又由于其体积较小,因而其具有较高的便携性。
20.如图4

7所示,夹持毁型机构包括有存放筒盖701、存放筒管702、收紧机构保护壳703、电机箱壳704、第一减速电机705、第一平齿轮706、开槽齿环707、滑柱708、第一转轴杆709、环刀710和存放筒座711;存放筒盖701安装于链条传送机构上方;存放筒盖701与存放筒管702进行螺栓连接;存放筒管702与收紧机构保护壳703进行螺栓连接;存放筒管702底端与第一转轴杆709进行旋接;收紧机构保护壳703与电机箱壳704进行螺栓连接;收紧机构保护壳703与存放筒座711进行螺栓连接;收紧机构保护壳703与链条传送机构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减速电机705与电机箱壳704电机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减速电机705输出轴与第一平齿轮706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706与开槽齿环707进行啮合;开槽齿环707与滑柱708进行滑动连接;开槽齿环707与存放筒座711进行转动连接;滑柱708与环刀710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709与环刀710进行转动连接。
21.将使用后的注射器置入夹持毁型机构后首先控制第一减速电机705转动,进而第一减速电机705转动带动第一平齿轮706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706转动带动开槽齿环707转
动,进而开槽齿环707转动带动四个滑柱708开槽滑动,从而使得四个环刀710绕第一转轴杆709转动,此时环刀710同步收紧将注射器归拢至中央,然后控制链条传送机构将夹持毁型机构同注射器一起传输至针头分离机构,此过程中不同规格的注射器针头在针头归拢槽6的作用下移动至滑槽中央并沿中央滑入针头分离机构,同时再次控制环刀710同步收紧将注射器夹紧,待针头分离机构将针头分离后环刀710继续同步收紧对注射器进行毁型处理,待其运动至注射器排出管3上方时,第一减速电机705反转,进而沿上述传动轨迹带动四个环刀710复位,从而松开注射器,使其沿注射器排出管3落入回收桶内,然后夹持毁型机构继续移动至外壳4开口处,进而继续进行注射器的分离毁型处理,完成了对注射器的夹持和毁型处理。
22.如图8

9所示,还包括有链条传送机构,链条传送机构包括有第一滑轨架801、第二滑轨架802、第三滑轨架803、转轴筒804、第二减速电机805、第一链轮806、长轴链条807、第二链轮808和第二转轴杆809;第一滑轨架801与隔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轨架801与存放筒盖70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架801与收紧机构保护壳7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架802与存放筒盖70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架802分别与转轴筒804和第二转轴杆8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滑轨架803与收紧机构保护壳7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架803分别与转轴筒804和第二转轴杆809进行螺栓连接;转轴筒804与第二减速电机805进行螺栓连接;转轴筒804与第一链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减速电机805输出轴与第一链轮806进行固接;第一链轮806与长轴链条807进行啮合;长轴链条807与第二链轮808进行啮合;第二链轮808与第二转轴杆809进行转动连接;长轴链条807的长轴与存放筒盖701进行转动连接。
23.首先连接蓄电池,并启动装置,然后控制第二减速电机805转动,进而第二减速电机805转动带动第一链轮806转动,进而第一链轮806转动带动长轴链条807转动,进而长轴链条807转动带动第二链轮808转动,同时长轴链条807的突出轴带动夹持毁型机构沿第一滑轨架801、第二滑轨架802和第三滑轨架803所组成的轨道滑动,完成了对夹持毁型机构的支撑和传输。
24.如图10

11所示,针头分离机构包括有支撑架901、针头收集盒902、第三减速电机903、第三转轴杆904、第四转轴杆905、第二平齿轮906、第三平齿轮907、第五转轴杆908、第六转轴杆909、第一传动轮910、第二传动轮911、第三传动轮912、第四传动轮913、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支撑架901与隔板1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架901与第三减速电机903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架901与第三转轴杆904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901与第四转轴杆905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901与第五转轴杆908进行转动连接;支撑架901与第六转轴杆909进行转动连接;针头收集盒902与支撑架901和隔板1进行插接;第三减速电机903输出轴与第三转轴杆904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904与第二平齿轮906进行固接;第二平齿轮906与第三平齿轮907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907与第四转轴杆905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904与第一传动轮910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9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9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912与第五转轴杆908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908与第一滚轮914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905与第二传动轮91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9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91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913与第六转轴杆909进行固接;第六转轴杆909与第二滚轮915进行固接。
25.首先,夹持毁型机构夹紧被针头归拢槽6归拢好针头的注射器通过支撑架901中心槽移动至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中间,同时控制第三减速电机903转动带动第三转轴
杆904转动,进而第三转轴杆904转动带动第二平齿轮906和第一传动轮910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906转动带动第三平齿轮907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910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传动轮912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912转动带动第五转轴杆908转动,进而第五转轴杆908转动带动第一滚轮914转动,同时第三平齿轮907转动带动第四转轴杆905转动,进而第四转轴杆905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911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911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913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913转动带动第六转轴杆909转动,进而第六转轴杆909转动带动第二滚轮915转动,并通过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的同步转动夹紧针头并相对注射器向下移动使其从注射器上分离,由于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转动轴线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因而针头在脱离注射器后会沿原方向继续移动进而落入针头收集盒902内,完成了对注射器针头的分离。
26.如图3所示,针头归拢槽6内侧面为向外倾斜的斜面,靠近针头分离机构一端沿针头运动方向槽逐渐收缩至针头恰好能贴合其两个内侧面通过。
27.以便于将部分针头未分布在中央的注射器的针头归拢至中央,使其能沿尾端进入针头分离机构的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之间。
28.如图6

7所示,滑柱708、第一转轴杆709和环刀710为一组,其共设置有四组,并且其等角度间距分布于开槽齿环707上方。
29.以便于在开槽齿环707转动时通过四个滑柱708带动四个环刀710同步绕轴转动,进而使四个环刀710向内收缩夹紧注射器同时将注射器归拢至中央,以便针头归拢槽6进一步将针头归拢至中央,并在针头分离后使环刀710进一步收缩使刀刃嵌入注射器,对其进行毁型处理。
30.如图8

9所示,还包括有链条传送机构,链条传送机构中长轴链条807上销轴分为长轴和短轴,并且沿链条交替分布,其多枚长轴分别与多组夹持毁型机构进行转动连接,且多组夹持毁型机构可沿第一滑轨架801、第二滑轨架802和第三滑轨架803所组成滑轨同方向滑动。
31.以便于同时存储多枚注射器,以及持续对多枚注射器进行分离毁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32.如图11所示,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侧面分布有竖直突出条纹。
33.以便于增加第一滚轮914和第二滚轮915与针头间摩擦力,使其能更好的夹紧并分离注射器针头。
34.尽管已经仅相对于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