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往往是商业的核心,对其进行操作常常需要进行认证,在诸多认证方法中,生物特征的识别认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采用,但是传统的生物特征的识别认证存在识别方式单一,不同适应于不同特殊情况的操作人员,如选择虹膜识别,则不适于盲人进行认证,如选择声纹识别,则不适于聋哑人,且单一的识别方式仍然存在安全性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
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包括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及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登入验证接口连接的生物特征认证系统,所述生物特征认证系统还具有参数配置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单元、生物特征值处理单元和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其中:
6.所述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全部种类配置对应的支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根据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配置注册时需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以及配置任意累加认证时需要对比的生物特征信息种类的数量;其中,支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为集合a,注册时需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为集合b,集合b为集合a的子集,集合b的元素数量为l个,任意累加认证时判定为认证成功所需要的生物特征值匹配成功的种类最小数量为m个,且m小于等于l并大于等于2;
7.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包括实际配置的用于对应采集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该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从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中选择进行配置;在注册时,提取参数配置模块中配置的集合b,根据集合b中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采集全部对应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在任意累加认证时,通过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采集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数量为n个,且n大于等于m小于等于l;
8.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单元包括注册信息管理模块、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和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其中:
9.所述注册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在注册时录入基本信息;
10.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在注册时,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并生成对应各种类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将各种类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传输
给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进行存储;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并生成对应各种类的认证用生物特征值,分别从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中提取与认证用生物特征值的种类对应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将认证用生物特征值与注册用生物特征值进行比对,判断认证用生物特征值与注册用生物特征值是否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传输给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
11.所述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用于将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与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关联后存储;
12.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匹配结果,若匹配结果中匹配成功的数量大于等于m个,则输出认证成功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若匹配结果中匹配成功的数量小于m个,则输出认证失败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
13.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认证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登入验证接口进行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包括虹膜采集模块、面部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掌纹采集模块、血管形状采集模块以及声纹采集模块,即集合a的元素包括虹膜、面部、指纹、掌纹、血管形状以及声纹。
15.优选的,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单元根据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按照随机顺序对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依次进行采集。
16.优选的,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依次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对匹配中匹配成功的数量进行累加,若收到的匹配结果的数量小于l个、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小于m个且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来的新的匹配结果,则提示继续采集新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若收到的匹配结果的数量等于l个且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小于m个则输出认证失败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若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等于m个,则输出认证成功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并停止接收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匹配结果。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可自由配置多模态生物识别的种类进行组合,并配置认证成功所需要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的种类数量形成不同的认证组合搭配,认证方式更为灵活,满足不同操作人员实际的认证需求,且通过任意累加认证的方式提高了认证安全等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20.附图标记:1、大数据分析系统,2、生物特征认证系统,3、参数配置模块,4、生物特征采集单元,5、生物特征采集模块,6、生物特征值处理单元,7、注册信息管理模块,8、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9、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10、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2.实施例
23.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的大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包括大数据分析系
统以及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登入验证接口连接的生物特征认证系统,所述生物特征认证系统还具有参数配置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单元、生物特征值处理单元和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其中:
24.所述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全部种类配置对应的支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根据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配置注册时需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以及配置任意累加认证时需要对比的生物特征信息种类的数量;其中,支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为集合a,注册时需要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集合为集合b,集合b为集合a的子集,集合b的元素数量为l个,任意累加认证时判定为认证成功所需要的生物特征值匹配成功的种类最小数量为m个,且m小于等于l并大于等于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来说,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配置为虹膜采集模块、面部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掌纹采集模块、血管形状采集模块以及声纹采集模块,即集合a为{虹膜,面部,指纹,掌纹,血管形状,声纹},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从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形成不同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可实际配置虹膜采集模块、面部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掌纹采集模块以及血管形状采集模块,即集合b为{虹膜,面部,指纹,掌纹,血管形状},l为5,m可为3;
25.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单元,包括实际配置的用于对应采集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该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从可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中选择进行配置;在注册时,提取参数配置模块中配置的集合b,根据集合b中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采集全部对应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在任意累加认证时,通过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采集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数量为n个,且n大于等于m小于等于l,即需要采集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数量为3~5个,而实际采集时的数量视匹配的进行而定;
26.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单元包括注册信息管理模块、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和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其中:
27.所述注册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在注册时录入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常规的包括操作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诸如操作人员的职务、职位等其它相关的信息;
28.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在注册时,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并生成对应各种类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将各种类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传输给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进行存储;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并生成对应各种类的认证用生物特征值,分别从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中提取与认证用生物特征值的种类对应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将认证用生物特征值与注册用生物特征值进行比对,判断认证用生物特征值与注册用生物特征值是否匹配,并将匹配结果传输给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
29.所述生物特征值存储模块,用于将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注册用生物特征值与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关联后存储;
30.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用于接收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匹配结果,若匹配结果中匹配成功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则输出认证成功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若匹配结果中匹配成功的数量小于3个,则输出认证失败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
31.具体的,所述生物特征认证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登入验证接口进行连接。
32.具体的,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单元根据实际配置的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的种类,按照随机顺序对不同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依次进行采集。
33.具体的,在任意累加认证时,所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依次提取生物特征采集单元采集的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输出单元对匹配中匹配成功的数量进行累加,若收到的匹配结果的数量小于5个、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小于3个且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来的新的匹配结果,则提示继续采集新的种类的生物特征信息,若收到的匹配结果的数量等于5个且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小于3个则输出认证失败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若匹配成功的累加数量等于3个,则输出认证成功的信息至登入验证接口,并停止接收生物特征值处理模块传输的匹配结果。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