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1: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


背景技术:

2.施工场地由于粉尘较多,导致扬尘严重,一般需要进行现场洒水以进行湿式作业,同时对施工场地的绿化进行养护,绿植的养护以提高施工场地的环境。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内陆地区大多离大海、湖泊距离较远,在内陆地区进行施工建造时,建筑施工用水的成本较高,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缺水地区的建筑施工用水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在施工场地中选择位置,挖设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试验用水回收池与施工试验用水排放管连接;s2、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侧壁设置第一吸附材料层,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内设置有沉淀过滤层;s3、施工污水和生活与办公洗涤用水的回收处理方式与施工试验用水的回收处理方式一致;s4、施工污水和生活与办公洗涤用水经沉淀过滤与吸附后作为第一中水进行使用;施工试验用水经沉淀过滤与吸附后作为第二中水进行使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回收的水进行吸附过滤,令不同情况下的回收水起到不同的再次利用的效果,减少缺水地区的建筑施工用水成本;现场设置绿化井用于绿化、湿式作业、现场洒水用水、现场清洗运输车辆、降低施工扬尘。
7.可选的,所述第一吸附材料层由活性炭和纳米材料混合涂覆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内侧壁上形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附,起净化作用;纳米材料的基本构成决定了它超强的吸附能力,污水中通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悬浮物,泥沙,铁锈,异味污染物,细菌,病毒等。
9.可选的,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设置的沉淀过滤层由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构成,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池高由高到低依次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入第一沉淀池后,在第一沉淀池内缓慢沉淀,上层
清液从第一沉淀池的顶壁溢出至第二沉淀池内,水流在第二沉淀池内缓慢沉淀,上层清液从第二沉淀池的顶壁溢出至第三沉淀池内,水流在第三沉淀池内缓慢沉淀,最终排出;经过多级沉淀对回收水进行沉淀过滤,减少了回收水中的杂质,提高回收处理后的水的质量。
11.可选的,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处设置有保护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施工场地中的车辆、行人较多,光线昏暗的情况下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难以被发现,从而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安全隐患较大,通过保护组件的设置,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13.可选的,所述保护组件为盖设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池口的盖板或围绕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四周的防护栏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将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池口封闭,直接减少了行人或者车辆掉落至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中的情况发生;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可直观的为行人或者车辆提供警示,告知行人和车辆具体情况。
15.可选的,在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施工场地中选择位置设置地下雨水回收池和若干与雨水回收池相连通的集水坑,地下雨水回收池内侧壁第二吸附材料层,地下雨水回收池与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设置的过滤沉淀层一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雨水进行沉淀吸附过滤,令雨水可作为回收后的水进行利用,雨水为天然水,回收后利用进一步减少缺水地区建筑施工场地的用水成本。
17.可选的,第二吸附材料层由活性炭制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附,起净化作用。
19.可选的,所述施工场地的硬化场所设置有与集水坑内侧壁连接的导向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坡的设置具有导向作用,雨水在导向坡的导向作用下,顺利流至集水坑内,加速了雨水回收的进程。
21.可选的,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内设置有沉淀处理组件,所述沉淀处理组件包括底板、底网和若干拉绳;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处均开设有拉孔,所述拉绳的一端通过拉孔绕设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拉绳远离底板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绳绕设固定在拉环上,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顶壁上设置有供拉环套设的拉杆,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顶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拉绳的导辊;所述底网放置在底板上,所述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拉动拉绳的驱动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时,操作人员将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拉动拉绳,拉绳将底板从池底拉出,当底板移动至池口时,操作人员将底网和位于底网上的沉淀物取出清理,通过底网将沉积物的水分过滤,残留在底网上的都是水分较少的沉积物,操作人员将底网抬出清理干净即可。
2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绳,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绳的一端绕设固定在驱动电机上,所述驱动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可与拉环钩连。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时,操作人员将拉环从拉杆上取下,并令拉钩
与拉环钩连,拉绳搭设在导辊上,此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带动驱动绳绕设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此时驱动绳拉动拉绳,拉绳将底板从池底拉出,当底板移动至池口时,操作人员将底网和位于底网上的沉淀物取出清理。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需要回收的水进行吸附过滤,令不同情况下的回收水起到不同的再次利用的效果,减少缺水地区的建筑施工用水成本;现场设置绿化井用于绿化、湿式作业、现场洒水用水、现场清洗运输车辆、降低施工扬尘;2.由于施工场地中的车辆、行人较多,光线昏暗的情况下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难以被发现,从而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安全隐患较大,通过保护组件的设置,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3.当需要清理时,操作人员将拉环从拉杆上取下,并令拉钩与拉环钩连,拉绳搭设在导辊上,此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带动驱动绳绕设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此时驱动绳拉动拉绳,拉绳将底板从池底拉出,当底板移动至池口时,操作人员将底网和位于底网上的沉淀物取出清理。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中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中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部分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沉淀处理组件;11、底板;111、拉孔;12、底网;13、拉绳;131、拉环;2、驱动组件;21、驱动电机;22、驱动绳;221、拉钩;3、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1、拉杆;32、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参照图1,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现场适当位置挖设收地一定容量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处设置有保护组件,即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上方加盖预钢筋混凝盖板或在雨水回收池四周设置防护栏杆,试验用水回收池与施工试验用水排放管连接;在施工现场适当位置设置收地一定容量的地下雨水回收池,地下雨水水回收池上方加盖预钢筋混凝盖板或在雨水回收池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在地下雨水水回收池四周设置管道通向排水设施及集水坑内;在硬化场地(包括办公场所、生活场所、运输通道、车辆停放场地)四周设置排水设施,并场地硬化时,并场地设置一定的导向坡便于雨水流入到四周排水设施,通过管道雨水回收地下雨水回收池内;临时建筑(包括办公、生活用房)通过屋面雨水通道及与雨水管道相连接的地下管道,将雨水回收到地下雨水回收池内。
33.s2、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侧壁设置第一吸附材料层,第一吸附材料层为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内侧壁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将由活性炭和纳米材料涂覆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内侧壁上,此时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凝固后,由活性炭和纳米材料混合物也凝固在混凝土上,以形成第一吸附材料层,纳米材料为纳米tio;地下雨水回收池内侧壁第二吸附材料层,第二吸附材料层为地下雨水回收池内侧壁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将活性炭涂覆在地下雨水回收池内侧壁上,此时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凝固后,活性炭也凝固在混凝土上,以形式第二吸附材料层;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内设置有沉淀过滤层,地下雨水回收池与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设置的过滤沉淀层一致;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设置的沉淀过滤层由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构成,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依次连通,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池高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流通入第一沉淀池后,在第一沉淀池内缓慢沉淀,上层清液从第一沉淀池的顶壁溢出至第二沉淀池内,水流在第二沉淀池内缓慢沉淀,上层清液从第二沉淀池的顶壁溢出至第三沉淀池内,水流在第三沉淀池内缓慢沉淀,最终排出。
34.s3、施工污水和生活与办公洗涤用水的回收处理方式与施工试验用水的回收处理方式一致;s4、施工污水和生活与办公洗涤用水经沉淀过滤与吸附后作为第一中水进行使用,第一中水可用作除饮用水之外的其他用水;施工试验用水经沉淀过滤与吸附后作为第二中水进行使用,第二中水可作为饮用水。
35.参照图1和图2,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内设置有沉淀处理组件1,沉淀处理组件1包括底板11、底网12和若干拉绳13,底板11放置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池底。
36.参照图3和图4,底板11的四个角上开设有拉孔111,拉绳13的一端通过拉孔111绕设打结固定在底板11上;拉绳13远离底板11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拉环131,拉绳13绕设打结固定在拉环131上,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顶壁上混凝土浇筑有拉杆31,拉环131可套设在拉杆31上;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顶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拉绳13的导辊32,导辊32通过架子转动连接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的顶壁上。
37.参照图2和图4,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拉动拉绳13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和驱动绳22,驱动电机21通过螺栓固定在施工试验用水回收池3的外侧壁上,驱动绳22的一端绕设固定在驱动电机21上,驱动绳22的另一端设置有拉钩221,驱动绳22通过绕设打结固定在拉钩221上,述拉钩221可与拉环131钩连;当需要清理时,操作人员将拉环131从拉杆31上取下,并令拉钩221与拉环131钩连,拉绳13搭设在导辊32上,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驱动轴转动带动驱动绳22绕设在驱动电机21的驱动轴上,此时驱动绳22拉动拉绳13,拉绳13将底板11从池底拉出,当底板11移动至池口时,操作人员将底网12和位于底网12上的沉淀物取出清理。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缺水地区建筑施工节水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将需要回收的水进行吸附过滤,令不同情况下的回收水起到不同的再次利用的效果,减少缺水地区的建筑施工用水成本;现场设置绿化井用于绿化、湿式作业、现场洒水用水、现场清洗运输车辆、降低施工扬尘。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