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连作是常规的生产方式,土壤中害虫累积严重。现有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缺点是毒性大,抗性和残留问题比较突出。
3.氟吡菌酰胺的英文名称为fluopyram,化学名称为n

[2

[3


‑5‑
(三氟甲基)
‑2‑
吡啶]乙基]
‑2‑
(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分子式c
16
h
11
clf6n2o,相对分子量396.715,cas号:658066

35

4,结构式如下:
[0004][0005]
氟吡菌酰胺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杀线虫剂,除用于葡萄、梨树、香蕉、苹果、黄瓜、番茄等蔬菜及大田作物等上的斑点落叶病、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早疫病等的防控外,还可以在多种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多种线虫,是一种高效、绿色、低毒的杀线虫剂。
[0006]
氯虫苯甲酰胺的英文通用名称:chlorantraniliprole,化学名称:3



n

[4


‑2‑
甲基
‑6‑
(甲氨基甲酰基)苯]
‑1‑
(3

氯吡啶
‑2‑
基)

1h

吡唑
‑5‑
甲酰胺,分子式c
18
h
14
brcl2n5o2,相对分子量:483.15,cas号500008

45

7,其结构式如下:
[0007][0008]
氯虫苯甲酰胺是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防治多种作物的鳞翅目害虫,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控制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
[0009]
精甲霜灵的英文通用名称:metalaxyl

m,化学名称:n

(2,6

二甲苯基)

n

(甲氧基乙酰基)

d

丙胺酸甲酯,分子式c
15
h
21
no4,相对分子量:279.33,cas号70630

17

0,其结构式如下:
[0010][0011]
精甲霜灵是酰苯胺类杀菌剂,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腐霉病菌所致的蔬菜,果树,烟草,油料,棉花,粮食等作物病害具有高效。
[0012]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虫害混合发生的问题,在种子阶段会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虫害。
[0013]
寻找合适的农药组合物防治害虫,降低农药抗性产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方向。本技术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种含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三元组合物,对农业害虫具有协同增效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14]
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三元组合物,该组合物对植物害虫,特别是线虫和蛴螬具有协同增效的防治效果。
[0015]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其中,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1

5):(0.1

5)。
[0016]
组合物中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2

3.5):(0.4

3.5)。
[0017]
所述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助剂,所述助剂优选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粘结剂、消泡剂、壁材、调酸介质、调碱介质和固体惰性载体、成膜剂、警戒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
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80wt%,优选为5~40wt%,更优选为10~20wt%。
[0019]
农药组合物可以制成农药上合适的剂型,所述的剂型可以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悬乳剂、种子处理可湿性粉剂中一种。
[0020]
农药组合物可以通过种子处理防治农作物上的虫害,其中所述的农作物是指花生、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0021]
农药组合物主要可以防治苗期害虫,害虫为根腐线虫、蛴螬。
[0022]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0023]
本发明的种衣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氯虫苯甲酰胺、氟吡菌酰胺、双组分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增加了精甲霜灵,使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病害和虫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提高对环境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成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存在的活性成分或辅料。
[0026]
本发明中“重量比”等同于常规的“质量比”,本发明中“wt”表述重量。在本发明中“药种比”是指农药药剂产品用量与植物种子用量的重量和/或质量比,本发明种“药液比”是指农药剂和水的重量和/或质量比。
[0027]
申请人研究发现,如果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过大,即氟吡菌酰胺比例过小,则不能充分发挥氟吡菌酰胺对线虫类虫害的杀虫效果,影响药效;如果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过小,即氯虫苯甲酰胺比例过小,则不能发挥氯虫苯甲酰胺的对鳞翅目和非鳞翅目类虫害的杀虫效果,影响药效,因此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的配比要合适。在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复配的情况下,增加合适比例的精甲霜灵,可以有效的提高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虫效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28]
经过研究发现农药组合物中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1~5:0.1~5。优选1:(0.2

3.5):(0.4

3.5),最优选1:0.2:0.4,1:1.5:1.5,1:1.25:1.75,1:1.33:3,1:3:1.33,1:3.5:3.5,在上述比例范围内,农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效果。
[0029]
进一步地,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助剂,所述助剂优选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粘结剂、消泡剂、壁材、调酸介质、调碱介质和固体惰性载体、成膜剂、警戒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
可选的,分散剂选自磺酸盐类包括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乙烯醚类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磺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可选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茶枯、皂角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
可选的,乳化剂可以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用于液体制剂的乳化剂均可使用。优选情况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乙二醇脂肪酸酯、丁二酸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六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蜡衍生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单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甘油单硬脂酸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3]
可选的,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二甲苯、芳香烃溶剂油和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二氯甲烷、芳香烃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
可选的,助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n

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5]
可选的,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1,2

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乙二醇。
[0036]
可选的,粘结剂可以为淀粉、阿拉伯树胶、石膏、葡萄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淀粉。
[0037]
可选的,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硅酸铝镁、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硅酸铝镁、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8]
可选的,固体惰性载体可以为高岭土、粘土、二氧化硅、膨润土、硅藻土、蒙脱土、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9]
可选的,消泡剂选自有机硅类、脂肪醇类、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酰胺类、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有机硅类。
[0040]
可选的,壁材选自聚脲类、聚氨基甲酸乙酯、三聚氰胺树脂和混合的聚脲/聚酰胺、明胶/阿拉伯胶、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酰胺。
[0041]
可选的,调酸介质选自磷酸、盐酸、柠檬酸、甲酸、醋酸、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2]
可选的,调碱介质选自氢氧化钠、三乙醇胺、三乙胺、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3]
可选的,防腐剂选自苯甲酸钠。稳定剂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质,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0044]
可选的,成膜剂包括阿拉伯胶、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0045]
可选的,述色浆可以包括红色和蓝色的水溶性色浆中的至少一种。
[004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80wt%,优选为5~40wt%,更优选为10~20wt%。
[0047]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拌种。
[0048]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采用上述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制备得到的种衣剂的剂型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悬乳剂、种子处理可湿性粉剂。
[0049]
上述各剂型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及其含量以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配比,例如:
[0050]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一般含有5~50wt%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微囊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1~10wt%壁材、0.5~10wt%分散剂、0.5~5wt%润湿剂、3~15wt%乳化剂、0~20wt%溶剂、0.1~5wt%防冻剂、0.4~4%成膜剂、4~12%色浆、0~10wt%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调酸介质、调碱介质,余量为水。
[0051]
种子处理悬浮剂通常含有3~60wt%活性组分、1~10wt%分散剂、0.5~5wt%润湿剂、3~15wt%乳化剂、0.1~10wt%防冻剂、0.4~4%成膜剂、4~12%色浆、0~10wt%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余量为水。种子处理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0052]
种子处理悬乳剂一般含有3~70wt%活性成分、3~15wt%乳化剂、2~10wt%分散剂、0~20wt%溶剂、0.1~2wt%增稠剂、0.1~8wt%防冻剂、0.05~3wt%稳定剂、0.4~4%成膜剂、4~12%色浆、0.2~1wt%消泡剂,余量为水。
[0053]
种子处理可湿性粉剂通常含有3~95wt%活性组分、0.5~10wt%分散剂、0.5~5wt%润湿剂、0.4~4%成膜剂、4~12%色粉、0~10wt%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等,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如高岭土等。
[0054]
本发明中,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0055]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以制成种衣剂用于防治花生、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苗期上的虫害。
[0056]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种衣剂在用于防治花生、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苗期上的虫害处理的应用,例如防治金针虫、根腐线虫、蛴螬等虫害。
[0057]
在下文中,参考实例更详细示出本发明,然而,但这些实例不以任何含义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58]
(一)制剂例
[0059]
实施例1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2:4(即为1:0.2:0.4)。
[0060]
氯虫苯甲酰胺10wt%,精甲霜灵2wt%,氟吡菌酰胺4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4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61]
实施例2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4:6:6(即为1:1.5:1.5)。
[0062]
氯虫苯甲酰胺4wt%,精甲霜灵6wt%,氟吡菌酰胺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4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63]
实施例3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4:5:7(即为1:1.25:1.75)。
[0064]
氯虫苯甲酰胺4wt%,精甲霜灵5wt%,氟吡菌酰胺7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4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65]
实施例4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3:4:9(即为1:1.33:3)。
[0066]
氯虫苯甲酰胺3wt%,精甲霜灵4wt%,氟吡菌酰胺9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wt%,木质素磺酸钠盐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4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67]
实施例5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悬乳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3:9:4(即为1:3:1.33)。
[0068]
氯虫苯甲酰胺3wt%,精甲霜灵9wt%,氟吡菌酰胺4wt%,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wt%,木质素磺酸钠盐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芳香烃溶剂油10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4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69]
实施例6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可湿性粉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2:7:7(即为1:3.5:3.5)。
[0070]
氯虫苯甲酰胺2wt%,精甲霜灵7wt%,氟吡菌酰胺7wt%,烷基萘磺酸盐10wt%,十
二烷基硫酸钠5wt%,聚乙烯醇0.4%,红色色粉5%,高岭土添加至100wt%。
[0071]
对比例1 16%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0072]
氯虫苯甲酰胺1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73]
对比例2 16%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
[0074]
精甲霜灵1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解草酮1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75]
对比例3 16%氟吡菌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0076]
氟吡菌酰胺1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77]
对比例4 16%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6(即为1:0.6)
[0078]
氯虫苯甲酰胺10wt%,氟吡菌酰胺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79]
对比例5 16%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6(即为1:0.6)
[0080]
精甲霜灵10wt%,氟吡菌酰胺6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81]
对比例6 16%氯虫苯甲酰胺和精甲霜灵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和精甲霜灵的重量比为8:8(即为1:1)
[0082]
氯虫苯甲酰胺8wt%,精甲霜灵8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83]
对比例7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4.5:0.75:0.75(即为1:0.052:0.052)。
[0084]
氯虫苯甲酰胺14.5wt%,精甲霜灵0.75wt%,氟吡菌酰胺0.75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85]
对比例8 16%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
剂,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0.7:7.65:7.65(即为1:10.9:10.9)。
[0086]
氯虫苯甲酰胺0.7wt%,精甲霜灵7.65wt%,氟吡菌酰胺7.65wt%,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wt%,十二烷基硫酸钠2wt%,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5wt%,二氯甲烷10wt%,聚酰胺2wt%,黄原胶0.2wt%,硅酸镁铝0.5wt%,有机硅消泡剂0.2wt%,乙二醇5wt%,苯甲酸钠0.2wt%,聚乙烯醇0.4%,红色可溶性色浆12%,水添加至100wt%。
[0087]
实施例1~6和对比例1~8中活性成分的组成具体如表1所示:
[0088]
表1
[0089][0090][0091]
二)生测试验
[0092]
1、室内生测试验筛选
[0093]
根腐线虫室内毒理测定:
[0094]
(1)供试药剂:
[0095]
氯虫苯甲酰胺(购自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0096]
氟吡菌酰胺(购自拜耳股份公司)
[0097]
精甲霜灵(购自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
[0098]
(2)试验方法:挑取人工接种根腐线虫的玉米根,用组织捣碎机捣碎,依次用200目、300目、500目线虫标准筛过筛,用无菌水冲洗500目线虫筛上的虫卵,配置成卵悬浮液(10个卵/ml)。另置部分卵于无菌水中孵化,取第二天孵化出的幼虫(2龄幼虫)供测试,测试不同配比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与精甲霜灵对线虫幼虫或卵悬浮液(10头线虫/ml,或10个卵/ml,相对湿度80

90%,温度23

26℃条件下培养,以清水为对照,每处理设置三次重复)的毒力。
[0099]
(3)数据分析
[010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按照孙云沛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求出各种复配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并以ctc值评判混剂的增效作用。ctc显著大于100为增效作用,显著小于100为拮抗作用,接近100为相加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曾经一度认为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200则有显著增效作用。
[0101]
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d
50
/混合药剂ld
50
*100
[0102]
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ld
50
/供试药剂ld
50
*100
[0103]
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0104]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0105]
(4)结果与讨论
[0106]
表2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与精甲霜灵对根腐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0107]
表2
[0108][0109]
从表2中可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0.2:0.4,1:1.5:1.5,1:1.25:1.75,1:1.33:3,1:3:1.33,1:3.5:3.5时,组合物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0110]
2、田间试验效果
[0111]
2.1试验1
[0112]
本测试实施例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8中得到的最终产品作为样品对花生黄金线虫和金针虫的效果进行测试。
[0113]
试验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该地块肥力较好,管理精细,播种前拌种处理,200~250g药剂/100kg种子,药液比为1:5,晾干后播种,播种后正常管理。
[0114]
试验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8得到的最终产品中加入适量水后分别进行拌种,空白对照用等量清水拌种,各处理重复3次,共计种植45个小区,每小区66.7

,对小区进行随机排列。
[0115]
花生出苗后10d、30d、60d调查黄金线虫和金针虫发生情况,每个处理区采用随机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30株,挖苗深度30cm,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0天调查残虫数量,并计算防效。
[0116]
防效=(pt
虫口减退率

ck
虫口减退率
)/(100

ck
虫口减退率
)
×
100;
[0117]
式中:ck——空白对照区发病率;
[0118]
pt——处理区发病率。
[0119]
表3测试样品对花生黄金线虫和金针虫的防治效果
[0120]
表3
[0121][0122][0123]
2.2试验例2
[0124]
本测试实施例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8中得到的最终产品作为样品对玉米根腐线虫和蛴螬的效果进行测试。
[0125]
试验地点:黑龙江省绥化市。该地块肥力较好,管理精细,播种前拌种处理,200~250g药剂/100kg种子,药液比为1:5,播种后正常管理。
[0126]
试验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8得到的最终产品中加入适量水后分别进行拌种,空白对照用等量清水拌种,各处理重复3次,共计种植45个小区,每小区66.7

,对小区进行随机排列。
[0127]
玉米出苗后10d、30d、60d调查根腐线虫和蛴螬发生情况,每小区随机取5点调查,每点取100株,挖苗深度30cm,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0d、30d、60d调查残虫数量,并计算防效。
[0128]
防效=(pt
虫口减退率

ck
虫口减退率
)/(100

ck
虫口减退率
)
×
100;
[0129]
式中:ck——空白对照区发病率;
[0130]
pt——处理区发病率。
[0131]
表4测试样品对玉米上的根腐线虫和蛴螬的防治效果
[0132]
表4
[0133][0134][0135]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防治效果好,同时相对于双成分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吡菌酰胺、精甲霜灵和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扩大杀虫范围及增效作用。
[0136]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将实施例2~3分别与实施例4~6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精甲霜灵和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微囊悬浮

悬浮剂比其他剂型药效更好,更为优选。
[0137]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01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