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立体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1: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2.立体种植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一个巨大进步,通过立体种植技术,真正实现了农产品种植的工业化生产。不仅改变了农业种植方式,节省了大量土地,并且通过人工光照,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生长效率。
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绿化、蔬菜安全和diy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需求改变和提高,很多家庭也在适当的空间里通过diy的方式开展了立体种植,也有了一些立体种植的设备供使用。
4.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现有种植设备一般还会设置一些灯带给植物提供人种辅助生长光源。但是现有种植设备的设计相对简单,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安装的灯带,人工操作立体种植装置(如需要采摘植物)时,固定灯带容易对人的动作产生阻碍,不方便使用。因此,现有立体种植装置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种植装置,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固定灯带对人的动作产生阻碍,从而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6.技术方案如下:
7.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架、种植塔和灯带,所述种植架的底部朝上设置有输液管,所述种植塔套设在所述输液管外且位于所述种植架内,所述种植塔的顶端与所述种植架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种植塔的底端与所述种植架的底部连接,所述灯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种植塔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灯带可绕着所述种植塔的轴心转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架的底部设置有种植台,所述输液管设置在所述种植台的台面上,所述种植塔的底端与所述种植台的台面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带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灯带可围绕所述种植塔的轴心展开或者收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灯带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种植塔间隔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组;其中,所述太阳能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种植架的上方,所述蓄电池组安装在所述种植台的下方,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灯带电性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支架和跟随电机,所述旋转支架设置于所述种植架的上方,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跟随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跟随电机与所述旋转支架配合使所述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可调。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种植塔的顶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
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种植架的顶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台的台面上设置有轴套,所述种植塔的底端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套设在所述轴套内,所述输液管位于所述空心轴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喷雾嘴,每排喷雾嘴围绕所述输液管的轴心间隔设置有多个喷雾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塔为中空的多面体,所述多面体的各个面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种植槽,每排种植槽包括毗邻分布的多个种植槽,所述多面体的任意两个相邻面上的种植槽错落排列。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台的台面上设置有多个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轴套的范围内,且贯穿所述种植台的台面。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安装在所述种植架的底部,所述种植台覆盖在所述储液箱上,所述回流孔与所述储液箱的开口相通。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供的立体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架、种植塔和灯带,种植架的底部朝上设置有输液管,种植塔套设在输液管外且位于种植架内,种植塔的顶端与种植架的顶部相连接,种植塔的底端与种植架的底部连接,灯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种植塔的顶端和底端,灯带可绕着种植塔的轴心转动,如此通过设置可回转灯带,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固定灯带对人的动作产生阻碍,从而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时灯带被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2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立体种植装置灯带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立体种植装置的剖面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立体种植装置灯带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液管和种植台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种植塔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种植架;101、万向轮;2、种植塔;201、旋转轴;202、种植槽;203、空心轴;3、灯带;4、输液管;401、喷雾嘴;5、种植台;501、轴套;502、回流孔;6、太阳能板;7、旋转支架;8、跟随电机;9、旋转电机;10、储液箱;11、输液泵;12、吸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3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
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3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32.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4.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35.毫无疑义,与本发明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3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立体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架1、种植塔2和灯带3,种植架1的底部朝上设置有输液管4,种植塔2套设在输液管4外且位于种植架1内,种植塔2的顶端与种植架1的顶部相连接,种植塔2的底端与种植架1的底部连接,灯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种植塔2的顶端和底端,灯带3可绕着种植塔2的轴心转动。
37.如图3所示,种植架1的底部和顶部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连接,当需要采摘植物或者对种植塔2进行操作时,可以将灯带3绕着种植塔2的轴心转动到种植架1的支撑杆的内侧,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固定灯带对人的动作产生阻碍,从而更加方便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时灯带被损坏的可能性。
38.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架1的底部设置有种植台5,输液管4设置在种植台5的台面上,种植塔2的底端与种植台5的台面连接。其中,优选地,输液管4竖直朝上设置。
39.需要说明的是,种植架1内种植塔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种植塔2间隔设置在种植台5的台面上。相应地,种植架1的底部朝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输液管4。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种植塔为例进行描述。
40.其中,针对每一个种植塔2分别设置灯带3,且每一个种植塔2的灯带3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灯带3可围绕种植塔2的轴心展开或者收拢,本实施例以每个种植塔设置三个灯带为例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当需要采摘植物或者对种植塔2进行操作时,可以将三个灯带3像灯笼收拢般地全部收回到种植架1的支撑杆的内侧,而当需要辅助生长照明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三个灯带3像灯笼展开般地任意布置在种植塔2的周围,通过灯带3发出植物生长需要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如此可以方便地针对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数量的灯带3展开,来调整人种辅助生长光源的亮度与强度。
41.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立体种植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件,灯带3设置在支撑件上,通过该支撑件的支撑作用,灯带3与种植塔2间隔设置,从而灯带3可以以最大程度地远离种植塔2,可以避免灯带3与种植塔2上的植物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影响植物生长,同时提高灯带3的光照效果。
4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支臂、支杆和下支臂,且灯带3从头到尾覆盖在上支臂、支杆和下支臂上,上支臂连接种植塔2的顶端,下支臂连接种植塔2的底端,支杆立于种植塔2的周围,上支臂与支杆之间圆弧过渡折弯形成不小于90度的夹角,下支臂与支杆之间圆弧过渡折弯形成不小于90度的夹角,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种植架内的空间。
4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的太阳能板6和蓄电池组;其中,太阳能板6可拆卸地安装于种植架1的上方,蓄电池组作为太阳能的蓄电池,可以安装在种植台5的下方,蓄电池组与灯带3电性连接。其中,太阳能板6白天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可以储存在蓄电池组内,在夜间用来点亮灯带3,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既节能又环保。
4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支架7和跟随电机8,旋转支架7设置于种植架1的上方,太阳能板6安装在旋转支架7上,跟随电机8设置在旋转支架7上,且位于太阳能板6的背部,跟随电机8与旋转支架7配合,可以调整太阳能板6的倾斜角度。具体地,可以根据种植地点的经纬度信息来确定日照角度信息,并根据日照角度信息预先设定跟随电机8的角度范围,在白天日照时间内跟随电机8则会按照设定好的角度范围使旋转支架7进行旋转,以调整太阳能板6的倾斜角度,使得太阳能板6可以跟随太阳的移动角度,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效率。
4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电机9,种植塔2的顶端设置有旋转轴201,旋转轴201与旋转电机9连接,旋转电机9固定安装在种植架1的顶部。
46.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塔2为中空的多面体,多面体包括至少四个面,各个面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种植槽202,每排种植槽包括毗邻分布的多个种植槽202,而且在种植塔2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种植槽202。在种植时,可以将种子或者幼苗通过种植泡沫种植在各个种植槽202中。其中,多面体的任意两个相邻面上的种植槽202错落排列,避免相邻面之间的植物同高度生长而互相干涉影响,为植物提供最大的生长空间。
47.其中,旋转电机9可以通过旋转轴201带动种植塔2缓慢旋转,使种植塔2上的植物可以一同旋转,保证在日照时间内,种植塔2各面上的植物可以均匀得到光照、均匀生长,避免了固定式种植塔朝阳面生长旺盛、背阴面生长迟缓的问题,也无需人工调整方向的繁琐体力劳动,可以节约人力成本。
48.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台5的台面上设置有轴套501,种植塔2的底端设置有空心轴203,空心轴203套设在轴套501内,输液管4位于空心轴203中。通过在种植台5的台面上设置轴套501,种植塔2的空心轴203套在轴套501内,与轴套501间隙配合转动,可以对种植塔2起到固定作用,以及减小种植塔2旋转时的摩擦损耗。
49.在本实施例中,输液管4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喷雾嘴401,每排喷雾嘴围绕输液管4的轴心间隔设置有多个喷雾嘴401,输液管4的顶端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喷雾嘴401。其中,喷雾嘴401可以用于喷出种植营养液,在种植塔2内形成气雾状的营养液气雾,这些营养液气雾会飘落在种植槽202内的种植泡沫上或者植物根系上,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50.其中,种植台5的台面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回流孔502,回流孔502位于轴套501的范围内,且贯穿种植台5的台面,从而那些没有飘落在种植泡沫和植物根系上的营养液气雾凝结成水滴后,可以在种植塔2内部沉降,滴落在种植塔2底部的种植台5上,并通过轴套501内
的回流孔502进行回流。
51.在本实施例中,在种植架1的底部还可以安装有储液箱10,具体安装在种植台5的下方,种植台5覆盖在储液箱10上,回流孔502与储液箱10的开口相通,那些没有飘落在种植泡沫和植物根系上的营养液气雾凝结成水滴后可以通过回流孔502回流到储液箱10内。优选地,储液箱10的开口向上。
52.本发明公开的立体种植装置还可以包括输液泵11和吸液管12;其中,输液泵11位于种植台5的下方,输液泵11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输液管4连接,输液泵11的进液口通过吸液管12与装有植物营养液的容器连接。
53.在本实施例中,输液泵11和吸液管12可以设置于储液箱10内,储液箱10内可以装有种植营养液,吸液管12可以位于输液泵11的下方,并伸入到种植营养液中,然后输液泵11通过吸液管12将种植营养液吸入后加压泵入输液管4内,在输液管4内建立起一个适当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种植营养液从输液管4上的多个喷雾嘴401中喷出。
54.其中,种植架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万向轮101,方便种植架1的移动。
55.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架1是一个有一定强度且上下对应的支架,底部和顶部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连接。因此可以以此为骨架,在种植架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通过磁吸或夹紧的方式设置透明的保温塑料膜,围绕整个种植架1,在种植架1内部形成一个如有塑料大棚效应的密闭空间,用来在低温季节对植物进行保暖,以实现常年生长。
56.在本实施例中,立体种植装置还可以设置有电子控制器和电子通信模块,从而可以通过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与电子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传输,及电子通信模块与电子控制器电性连接,可通过电子控制器对立体种植装置进行智能管理和远程管理,还可以在种植架上设置喷泉、水雾等装置来增加立体种植装置的易用性和观赏性。
57.可见,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种植装置,可以改善种植效果,提高植物生长效率,改善人机友好度,节能环保等,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58.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9.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