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隔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矿井采掘距离和矿井顺槽长度的不断提高,隔爆设施安装地点、数量也逐渐增多。隔爆设施常通过设置隔爆水槽达到隔爆的效果,但由于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风速大,采掘进、回风巷温度高,使得隔爆水槽内的水量因蒸发造成水位不断下降,如主要进风巷隔爆水槽,仅仅三天水位下降一半,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极大隐患。目前隔爆设施补水常采用人员进行,而人工在每处隔爆设施进行补水作业需较长时间,每年在隔爆设施补水上,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因隔爆设施通常离地面2m以上,补水作业时有发生高空摔落伤残事故的可能性,易造成人员伤残。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其通过控制器控制分流阀,以实现控制分水器将供水管路内的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水器,其用于将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
6.供水管路,其用于向第一分水器供水,所述供水管路与第一分水器相连;
7.以及控制器,其用于控制第一分水器内水流流向;
8.所述第一分水器包括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与供水管路相连;
9.第一分流支管,其设置有若干个,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均与不同的隔爆水槽相连,所述第一分流支管均固定于第一分流管上;
10.以及分流阀,其用于调节水流流速并控制第一分流支管内水流的通断,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上均设置有分流阀;
11.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分流阀实现控制第一分水器将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分流阀实现控制第一分水器将供水管路内的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实现对多个隔爆水槽的补水作业,节约了人力资源,且工人无需高空作业,提高了补水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13.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阀包括电磁阀,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为电磁控制器,用于定时控制电磁阀动作,以改变分水器内水流流向,所述电磁控制器控制多个电磁阀。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电磁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定时开启,实现对隔爆水槽的定时补水。
15.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阀还包括球阀,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上均设置有一个球阀,所述球阀常开且手动控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电磁阀失灵时,通过手动控制球阀调节第一分水器内水流流速并控制第一分流支管内水流的通断,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并为维修提供便利。
1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分水器,其用于将第一分水器内的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所述第二分水器设置多个,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均与不同的第二分水器相连,所述第二分水器包括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与第一分流支管相连;
18.第二分流支管,其设置有若干个,每一个第二分流支管均与不同的隔爆水槽相连,第二分流支管均固定于第二分流管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分流支管与多个第二分水器的连通,使得一个分流阀可以控制多个隔爆水槽的补水,使得对隔爆水槽的区片化补水得以实现。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流支管上设置有多个t型三通,所述第二分流支管与一个t型三通相连,多个t型三通依次相连,每一个t型三通连接一个不同的隔爆水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仅需增加t型三通的个数,即可实现对不断增加的隔爆水槽的补水。
2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t型三通之间设置有一个连接管,连接管将两个t型三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仅需在相邻t型三通之间增加连接管,即可实现对相隔距离较大的隔爆水槽的同时补水,无需额外架设补水装置,方便快捷。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置有水质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杂物。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水质过滤器,过滤水中杂物,避免管路堵塞。
26.有益效果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仅需要少量人工巡检,即可完成矿井所有隔爆设施补水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且工人无需高空作业,提高了补水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管道与阀门等部件拼装组成的,安装快速简单,且机动性强可实现跟随隔爆设施的挪移。
附图说明
28.图1是具体实施例中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二分水器的示意图;
30.图中:1、供水管路;2、第一分水器;21、第一分流管;22、第一分流支管;23、分流阀;231、电磁阀;232、球阀;3、第二分水器;31、第二分流管;32、第二分流支管;33、t型三通;34、连接管;4、控制器;5、水质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32.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包括分水器、供水管路1和控制器4,所述供水管路1与分水器相连,为分水器供水,所述分水器用于将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所述控制器4用于调控分水器内水流流向。补水作业时,仅需一个工人在地面操控控制器4,通过控制器4调控,将供水管路1内水流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实现多个水槽同时补水,节约了人力资源,且工人无需高空作业,提高了补水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33.本实施例中,分水器由一个第一分水器2和多个第二分水器3组成,第一分水器2将供水管路1内的水分流至多个第二分水器3,第二分水器3将第一分水器2内的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所述分水器主体结构为管道,本实施例中选用高压胶管,具体实施时可选用其他材质。
34.所述第一分水器2包括第一分流管21、第一分流支管22和分流阀23,所述第一分流管21与供水管路1相连;第一分流支管22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流支管32设置有四个,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22均与不同的第二分水器3相连,所述第一分流支管22均固定于第一分流管21上;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22上均设置有分流阀23;分流阀23用于调节水流流速并控制第一分流支管22内水流的通断。
35.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4控制分流阀23实现控制第一分水器2将供水管路1内的水分流至多个第二分水器3。
36.所述分流阀23包括电磁阀231,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22上均设置有一个电磁阀231;所述控制器4为电磁控制器,用于定时控制电磁阀231动作,以改变分水器内水流流向,电磁控制器电路上的触头为常开状态,达到调定时间时,电路方可转为常闭状态,此时电路通电,电磁阀231开启,水开始流动。就可以实现对隔爆水槽的定时补水。所述电磁控制器可控制多个电磁阀231,本实施例中一个电磁控制器控制两个电磁阀231。
37.所述分流阀23还包括球阀232,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22上均设置有一个球阀232,所述球阀232常开且手动控制,用于在电磁阀231失灵时调节水流流速并控制第一分流支管22内水流的通断。本实施例中,球阀232在第一分流管21上设置了一个作为总阀,球阀232在每一个第一分流支管22的近地面处设置了一个作为分流阀23,球阀232的存在既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又为后期的维修提供了便利。
38.所述第二分水器3包括第二分流管31和第二分流支管32。所述第二分流管31与第一分流支管22相连,所述第二分流支管32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九个,每一个第二分流支管32均与不同的隔爆水槽相连,第二分流支管32均固定于第二分流管31上。第二分水器3的存在使得一个分流阀23可以控制多个隔爆水槽的补水,使得对隔爆水槽的区片化补水得以实现。
39.所述第二分流支管32上设置有多个t型三通33,所述第二分流支管32与一个t型三通33相连,多个t型三通33依次相连,具体的t型三通33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个出口与第二分流支管32同轴,所述多个t型三通33将第二分流支管32内的水分流至多个隔爆水槽。对于
不断增加的隔爆水槽,本实用新型仅需增加t型三通33的个数即可应对对实时增加的隔爆水槽的补水。
40.相邻两个t型三通33之间设置有一个连接管34,连接管34将两个t型三通33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相隔距离较大的隔爆水槽,仅需在相邻t型三通33之间增加连接管34即可实现同时补水,无需额外架设补水装置,方便快捷。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4选用pvc管,成本低廉,具体实施时可选用其他材质。
41.所述第一分流管21上设置有水质过滤器5,用于过滤水中杂物,减少了管路堵塞的可能性。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隔爆设施定时补水装置,仅需要少量人工巡检,即可完成矿井所有隔爆设施补水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工人无需高空作业,提高了补水作业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且成本低廉、可循环使用、安装简单、维护方便,可实现跟随隔爆设施的挪移,机动性强。
43.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