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重复利用污水的市政污水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污水的市政污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市政污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淋浴、洗衣等的废水以及冲洗厕所等的污水,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这些污水排放量较大,如果能够加以处理后再次利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3.目前很多城市在处理污水时都采用过滤、沉降等工序,在进行过滤时通常会采用将污水从过滤网上方灌入的方式,这样过滤后的杂质会堆积在过滤网上容易造成网孔的堵塞,而且通常只采用一级过滤,这样过滤是不够充分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污水的市政污水回用装置,可将污水中杂质过滤,泥水分离后可分别回收利用。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污水的市政污水回用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分离罐、加药罐、超滤罐和反渗透罐,
7.分离罐外在顶部中间处安装有转动轴伸入分离罐内且固定有刮板的第一搅拌电机,分离罐内在刮板下方固定有第一滤网,分离罐在第一滤网上侧开设第一排泥口并通过第一排泥管与压滤罐连接;
8.加药罐顶部连接混凝剂管,加药罐外在顶部中间处安装有转动轴伸入加药罐内且固定有刮板的第二搅拌电机,加药罐内在刮板下方固定有第二滤网,加药罐在第二滤网上侧开设第二排泥口并通过第二排泥管与压滤罐连接;
9.压滤罐内部固定有压座,压座上凹设压槽,第一排泥管的端部和第二排泥管的端部均延伸至压槽上方,压滤罐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正对压槽的压盘,压座内竖向贯穿设有流道,且压槽与流道连接处设置有挡泥网;
10.压滤罐的排水口以及超滤罐和反渗透罐的浓水端均通过一回流管与分离罐连接,回流管上安装提升泵。
11.本方案通过分离罐进行初步泥水分离,利用第一搅拌电机配合刮板送入压滤罐内,加药罐内加入絮凝剂反应后的污泥通过第二搅拌电机配合刮板送入压滤管内,对污泥进行压滤,加药反应后的污水通过超滤罐和反渗透罐后将大分子物质过滤从产水端排出,浓水端的浓水与压滤管污泥压滤后的滤液经回流管配合提升本送回分离罐进行再分离,实现了污水的过滤分离和净化,以及泥水分离,方便分别回收利用。
12.进一步的,分离罐之前还通过安装阀门的输水管连接有除油罐,除油罐的顶部固
定有鼓风机和水泵,除油罐的底面通过支撑块固定有气室,气室顶部均匀开设有通气孔,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导气管与气室连通,除油罐内部设有浮板,浮板的顶部横向固定有一集油管,浮板内部均匀贯穿有吸油管,吸油管的顶部与集油管的底部连通,集油管通过伸缩管与水泵连接,水泵输出端连接有回收管。
13.利用油水的密度不同,将漂浮在污水上层的油污通过水泵配合吸油管和集油管吸出除油罐,利用回收管进行回收,鼓风机鼓风可加速污水中的油分快速聚合与污水快速分层。
14.进一步的,超滤罐上连接有膜处理剂添加装置,反渗透罐内至少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反渗透元件。
15.超滤罐上的膜处理剂添加剂可为多种根据需要进行添加,用于去除污水中大分子物质,反渗透罐内的反渗透元件一般为ro膜滤芯,通过平行设置加大净化效率,多组同时净化。
16.进一步的,压滤罐的底部在压座下方设有第三滤网,压滤管的排水口与第三滤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过滤填充料层。
17.过滤填充料层为碎石层,通过过滤填充料层配合滤网可滤出污泥中的水分,减少污水中污泥含量。
18.进一步的,分离罐和加药罐内壁分别在刮板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心通过轴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19.支撑杆为十字形结构,支撑杆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与第一搅拌电机和第二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通过支撑杆对转动轴加强固定。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分离罐对污水中的泥污进行过滤,并通过刮板转动将泥污排入压滤罐,加药罐内通过絮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状,以进行分离,配合刮板排入压滤罐内,压滤罐对污泥进行压滤,滤液随超滤罐和反渗透罐的浓液端经回流管送回分离罐进行再次分离,实现了污水的浓缩处理,以及泥水分离,方便分别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实用性。
22.在过滤处理前,通过对污水进行除油,通过鼓风气流加速污水的活跃度,使得污水中的油快速聚合,提高了除油效率,同时便于油的清理回收,也有利于污水的下一步加工处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定期从压滤罐内回收污泥滤饼,便于回收使用,污水净化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浮板与集油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所示:
27.1、分离罐,2、加药罐,3、超滤罐,4、反渗透罐,5、第一搅拌电机,6、支撑杆,7、刮板,8、第一滤网,9、压滤罐,10、液压杆,11、第一排泥管,12、压槽,13、流道,14、压座,15、第二排泥管,16、压盘,17、第二滤网,18、转动轴,19、混凝剂管,20、第二搅拌电机,21、回流管,22、提升泵,23、气室,24、支撑块,25、导气管,26、浮板,27、伸缩管,28、鼓风机,29、回收管,30、
水泵,31、集油管,32、阀门,33、除油罐,34、吸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9.一种可重复利用污水的市政污水回用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分离罐1、加药罐2、超滤罐3和反渗透罐4。超滤罐3上连接有膜处理剂添加装置,反渗透罐4内至少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反渗透元件。
30.分离罐1外在顶部中间处安装有转动轴伸入分离罐1内且固定有刮板7的第一搅拌电机5,分离罐1内在刮板7下方固定有第一滤网8,分离罐1在第一滤网8上侧开设第一排泥口并通过第一排泥管11与压滤罐9连接。
31.加药罐2顶部连接混凝剂管19,加药罐2外在顶部中间处安装有转动轴18伸入加药罐2内且固定有刮板7的第二搅拌电机20,加药罐2内在刮板7下方固定有第二滤网17,加药罐2在第二滤网17上侧开设第二排泥口并通过第二排泥管15与压滤罐9连接。
32.其中:分离罐1和加药罐2内壁分别在刮板7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中心通过轴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33.压滤罐9内部固定有压座14,压座14上凹设压槽12,第一排泥管11的端部和第二排泥管15的端部均延伸至压槽12上方,压滤罐9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正对压槽12的压盘16,驱动装置可以为液压杆10,用于驱动压盘16上下往复移动,压座14内竖向贯穿设有流道13,且压槽12与流道13连接处设置有挡泥网。
34.压滤罐9的排水口以及超滤罐3和反渗透罐4的浓水端均通过一回流管21与分离罐1连接,回流管21上安装提升泵22。压滤罐9的底部在压座14下方设有第三滤网,压滤罐9的排水口与第三滤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过滤填充料层。
35.分离罐1之前还通过安装阀门32的输水管连接有除油罐33,除油罐33的顶部固定有鼓风机28和水泵30,除油罐33的底面通过支撑块24固定有气室23,气室23顶部均匀开设有通气孔,鼓风机28的出风端通过导气管25与气室23连通,除油罐33内部设有浮板26,浮板26的顶部横向固定有一集油管31,浮板26内部均匀贯穿有吸油管,吸油管的顶部与集油管31的底部连通,集油管31通过伸缩管27与水泵30连接,水泵30输出端连接有回收管29。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37.污水首先经过除油罐33,经除油罐33上的加水口进入内部,此时关闭除油罐33与分离罐1之间输水管上的阀门32,启动鼓风机28,气流通过导气管25进入气室23内,然后通过通气孔扩散至除油罐33内腔,污水在气流的搅动下加快污水中的油分聚合,由于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此时油会漂浮在水的上层,启动水泵30,利用浮板31浮于油层上,在伸缩管27、集油管31和吸油管的作用下,将油进行抽出,通过回收管29收集。对污水进行除油后,然后打开阀门32,将污水排入分离罐1中。
38.通过第一滤网8对污水中的泥污进行过滤,并通过第一搅拌电机5带动刮板7转动,将泥污经第一排泥管11排入压滤罐9内,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加药罐2内,通过混凝剂管19加入混凝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在颗粒之间起链接架桥作用,使细颗粒形成比较大的絮团,并且加快了沉淀的速度,反应产生的污泥通过第二滤网17进行过滤,配合第二搅拌电机20的刮板将污泥排入压滤罐9内,
39.压滤罐9内起到液压杆10驱动压盘上下往复移动,使压盘16下压将压槽12内的污泥进行挤压,挤压污泥内的污水经流道流入过滤填充料层进一步过滤后从压滤罐9的排水口排入回流管21,长期挤压产生的滤饼可从压滤罐9内取出,回收利用。
40.经过加药罐2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依次进入超滤罐3和反渗透罐4内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处理,超滤罐3内通过超滤膜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过滤掉,超滤罐3内中的含有较多杂质的浓水进入回流管21,回收到分离罐1内,经反渗透罐4处理后,完成污水的净化,在净化后的水可能硬度太高,可以排入软化池,加入沸石、人造沸石、离子交换剂,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被吸附。
41.本实用新型对污水实现科学化处理,可实现泥水分离,便于分别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实用性。
42.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