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井操作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操作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朝着寸土寸金形式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大中型城市建筑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电梯是高层建筑运营使用时上下通行的主要工具。现场电梯井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在电梯井内部设置模板,这就要求在电梯井内部搭设工作操作架以方便施工,目前现场施工往往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到操作面进行施工,该种方法在电梯井高度较低时施工方便,但是随着电梯井道施工高度的增加,电梯井内需搭设较大高度的脚手架,现场经验发现,双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50米,单排扣件式脚手架最大搭设高度为24米,因此该方法在目前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适用性较差,当电梯井高度超过50米时,现场往往采用搭设型钢悬挑架形式实现电梯井内部操作架的搭设,通过电梯洞口向电梯内部搭设悬挑支撑,在支撑上搭设操作架,同时为保证操作架稳定,脚手架需要做附着处理,该方法可以解决从地面搭设脚手架受电梯井高度的影响,但该方法安装、使用和拆除均存在较大危险性,且随着电梯井高度增加,危险系数越来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拆装便利、且使用安全的电梯井操作架。
4.一种电梯井操作架,包括:
5.附墙平台,所述附墙平台可拆卸固定于墙壁上;
6.保护围架,所述保护围架设于所述附墙平台上;以及
7.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用于吊升所述附墙平台
8.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起重装置沿墙壁将附墙平台吊起,保证附墙平台吊升时的垂直度,需要定位施工时,将附墙平台固定于墙壁上,当需要再次升降时,将附墙平台拆离墙壁即可,使用便利,再者,附墙平台上设有保护围架,极大提高电梯井内的施工作业安全性。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墙平台包括可折叠的平台板,所述保护围架设于所述平台板上。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墙平台还包括墙壁固定件,所述墙壁固定件与所述平台板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墙壁固定件包括钩部,所述平台板设有供所述钩部从底部穿入并固定的固定孔,所述钩部与所述起重装置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墙壁固定件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附墙平台边缘处。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包括若干横杆和若干竖杆,若干所述横杆和若干所
述竖杆于所述附墙平台上相交围设成保护框架。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还包括若干斜杆,若干所述斜杆中以两根所述斜杆为一组,每组内的两根所述斜杆交叉设于所述保护框架外表面。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还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与所述横杆和所述竖杆连接且位于所述保护框架中部。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杆包括外套杆和内置杆,所述外套杆与所述内置杆螺纹连接,且与所述横杆和所述竖杆连接。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杆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外套杆和所述内置杆的相对运动。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起重装置沿墙壁将附墙平台吊起,保证附墙平台吊升时的垂直度,需要定位施工时,将附墙平台固定于墙壁上,当需要再次升降时,将附墙平台拆离墙壁即可,使用便利,再者,附墙平台上设有保护围架,极大提高电梯井内的施工作业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结构简易且稳固、拆装简单且便于运输、使用安全性极高且生产成本低廉,能够被广泛应用。
1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的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安装于两个墙壁之间。
21.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的墙壁固定件的示意图。
22.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的水平杆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附墙平台;11、平台板;111、方铰;12、墙壁固定件;121、钩部;122、定位部;1221、穿墙螺栓;2、保护围架;21、横杆;22、竖杆;23、斜杆;24、水平杆;241、外套杆;242、内置杆;243、限位件;3、起重装置;31、固定杆;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5.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26.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7.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如图1

3所示,包括附墙平台1、保护围架2、以及起重装置3,所述附墙平台1可拆卸固定于墙壁上,所述保护围架2设于所述附墙平台1上,所述起
重装置3用于吊升所述附墙平台1。
28.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起重装置3沿墙壁将附墙平台1吊起,保证附墙平台1吊升时的垂直度,需要定位施工时,将附墙平台1固定于墙壁上,当需要再次升降时,将附墙平台1拆离墙壁即可,使用便利,再者,附墙平台1上设有保护围架2,极大提高电梯井内的施工作业安全性。
29.优选地,所述附墙平台1包括可折叠的平台板11,所述保护围架2设于所述平台板11上。
30.具体地,所述平台板11优选由两块钢板铰接而成。
31.更具体地,两块所述钢板通过方铰111铰接而成。
32.可折叠的平台板11便于运输,且利用平台板11作为保护围架2的底面,能够避免在保护围架2内的物品往下跌落。
33.优选地,所述附墙平台1还包括墙壁固定件12,所述墙壁固定件12与所述平台板11可拆卸连接。
34.通过墙壁固定件12实现平台板11与墙壁的固定和脱离,便于操作,降低平台板11与墙壁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磨损。
35.优选地,所述墙壁固定件12包括钩部121,所述平台板11设有供所述钩部121从底部穿入并固定的固定孔,所述钩部121与所述起重装置3通过连接件4可拆卸连接。
36.具体地,所述墙壁固定件12优选设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平台板11的四个角。
37.更具体地,所述起重装置3优选设有两个,具体为电动葫芦,且所述连接件4优选为钢丝绳。所述起重装置3通过固定杆31设于所述平台板11上方,且位于所述平台板11的相对两侧,所述起重装置3与所述平台板11上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墙壁固定件12通过所述连接件4连接,且呈等腰三角形。
38.利用起重装置3吊升附墙平台1和保护围架2,能够保证升降时的稳定性,钩部121的设置既实现了墙壁固定件12与平台板11的可拆卸连接,又实现平台板11与起重装置3的连接,结构巧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9.优选地,所述墙壁固定件12还包括定位部122,所述定位部122设于所述附墙平台1边缘处。
40.具体地,所述定位部122设有定位孔,供诸如穿墙螺栓1221的定位件穿入,以将墙壁固定件12固定于墙壁上。
41.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2包括若干横杆21和若干竖杆22,若干所述横杆21和若干所述竖杆22于所述附墙平台1上相交围设成保护框架。
42.具体地,所述保护框架的外形呈矩形状,其每一个面都呈“田”字型。
43.如此设置的横杆21和竖杆22能够全方位保护位于保护框架内的施工人员的安全,侧面和底面防止其跌落,顶面能够一定程度上遮挡上空跌落的东西。
44.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2还包括若干斜杆23,若干所述斜杆23中以两根所述斜杆23为一组,每组内的两根所述斜杆23相交设于所述保护框架的外表面上。
45.具体地,所述斜杆23优选仅设于所述保护围架2对应所述起重装置3的侧面上,没有设置所述斜杆23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在电梯井内作业。
46.优选地,所述保护围架2还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水平杆24,所述水平杆24与所述横杆
21和所述竖杆22连接且位于所述保护框架中部。
47.可以通过调节水平杆24的长度将其顶紧在电梯井内以进一步固定保护围架2,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在电梯井内的稳固性,有助于施工人员安心作业。
48.优选地,所述水平杆24包括外套杆241和内置杆242,所述外套杆241与所述内置杆242螺纹连接,且与所述横杆21和所述竖杆22连接。
49.具体地,一根所述水平杆24包括一根所述外套杆241和两根所述内置杆242,两根所述内置杆242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杆24的两端且与其螺纹连接。
50.旋转内置杆242即可调节水平杆24两端的长度,调节方式便利。
51.优选地,所述水平杆24还包括限位件243,所述限位件243用于限制所述外套杆241和所述内置杆242的相对运动。
52.具体地,所述限位件243优选为限位扣。
53.限位件243能够保证调节后的水平杆24的长度,以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在电梯井内的结构稳固性。
5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起重装置3沿墙壁将附墙平台1吊起,保证附墙平台1吊升时的垂直度,需要定位施工时,将附墙平台1固定于墙壁上,当需要再次升降时,将附墙平台1拆离墙壁即可,使用便利,再者,附墙平台1上设有保护围架2,极大提高电梯井内的施工作业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操作架,结构简易且稳固、拆装简单且便于运输、使用安全性极高且生产成本低廉,能够被广泛应用。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