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报文控制方法、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1-03 12: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报文控制方法、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虚拟私有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在各大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被广泛使用。vpn中包括多个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该多个pe设备互相连接。用户边缘(customer edge,ce)设备可以连接该vpn内的pe设备,以接入该vpn。
3.目前,为了提升可靠性,往往使用双归双活方案。具体地,接入侧网络包括ce1设备、pe1设备和pe2设备,ce1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pe1设备和pe2设备。pe1设备和pe2设备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网络侧的ce2设备转发ce1设备的上行流量,且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ce1设备转发ce2设备的下行流量。
4.然而,上述双归双活方案中,难以实现对ce1设备的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假设要将ce1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限制到100兆比特每秒(mbps)。若pe1设备和pe2设备的限速值均设置为100mbps,则ce1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最大可能达到200mbps,将远超限速值。若pe1设备和pe2设备的限速值均设置为50mbps,则ce1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很有可能达不到100mbps,将影响报文的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第一pe设备、第一ce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接入侧网络,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一c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该聚合接口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和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一ce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一上行链路向第一pe设备的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二上行链路向第二pe设备的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
7.在该方法中,第一pe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之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属性信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
8.需要说明的是,从接入侧网络至网络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也即,从第一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方向是上行方向,从第一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
方向也是上行方向。上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上行流量。从网络侧至接入侧网络的方向为下行方向。也即,从第二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是下行方向,从第二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也是下行方向。下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下行流量。
9.另外,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周期性地发送lacp报文,来交换双方的聚合信息,以对整个链路聚合的认识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第一消息可以为lacp报文,该lacp报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lacpdu)报文等。
10.在本技术中,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如此,在保证流量正常传输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11.可选地,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或者,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12.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一pe设备可以正常转发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一pe设备在配置第一属性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接口限速信息进行配置,以便后续可以根据该接口限速信息对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流量进行限速。该接口限速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报文发送速率限制等。
13.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一pe设备可以丢弃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一pe设备在配置第一属性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预留用于流量转发的带宽,以便后续在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升级为主用接口之后可以使用此带宽来正常转发流量。
14.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然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5.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络侧链路故障包括第一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和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即第一pe设备出现双点故障,其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报文传输路径故障,此时第一pe设备无法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
16.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7.在本技术中,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时,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如此,可以尽可能避免第一ce设备再通过第一pe设备来发送流量。
18.进一步地,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之后,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
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9.在本技术中,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时,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可以便于第一ce设备通过第一pe设备正常发送流量。
20.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21.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故障包括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第二上行接口故障、第二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中的至少一个,该网络侧链路故障包括第二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和第二pe设备与第一p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后,第一ce设备无法通过第二pe设备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
22.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23.在本技术中,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时,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可以便于第一ce设备通过第一pe设备正常发送流量。
24.进一步地,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25.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如此,第一消息可以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双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将相同的流量同时通过其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均会接收到第一ce设备发送的相同的流量。如此,当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的一个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并被另一个pe设备感知到后,另一个pe设备可以直接转发从其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流量正常传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通信故障时的收敛性能。
26.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模式信息,第二模式消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选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如此,第一消息可以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选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将流量仅通过其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发送,而不通过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与此主用接口对
应的pe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而与此备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不会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可以节省传输资源。
27.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接入侧网络,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一用户边缘c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该聚合接口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和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一ce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一上行链路向第一pe设备的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二上行链路向第二pe设备的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
28.在该方法中,第一ce设备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二属性信息是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然后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之后,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
29.需要说明的是,从接入侧网络至网络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也即,从第一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方向是上行方向,从第一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方向也是上行方向。上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上行流量。从网络侧至接入侧网络的方向为下行方向。也即,从第二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是下行方向,从第二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也是下行方向。下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下行流量。
30.另外,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lacp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周期性地发送lacp报文,来交换双方的聚合信息,以对整个链路聚合的认识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第一消息可以为lacp报文,该lacp报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acpdu报文等。
31.再者,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或者,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32.在本技术中,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如此,在保证流量正常传输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33.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一ce设备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时发送的;第一ce设备根据第二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34.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一ce设备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是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时发送的;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三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
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35.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双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36.在本技术中,第一ce设备将相同的流量同时通过其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均会接收到第一ce设备发送的相同的流量。如此,当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的一个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并被另一个pe设备感知到后,另一个pe设备可以直接转发从其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流量正常传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通信故障时的收敛性能。
37.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选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38.在本技术中,第一ce设备将流量仅通过其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发送,而不通过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与此主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而与此备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不会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可以节省传输资源。
39.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报文控制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所述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
40.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41.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
42.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
43.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44.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ce设备,所述第一ce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报文控制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第一ce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模块,所述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
45.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所述通信
总线用于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46.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
47.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报文控制方法。
48.上述第七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和第十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二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4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
5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5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5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5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5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5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示意图;
5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双发模式的示意图;
5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选发模式的示意图;
5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c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62.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63.在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6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参见图1,该网络包括接入侧网络和网络侧。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网络侧包括第二ce设备、用于实现第二ce设备与第一pe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三pe设备以及用于实现第二c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通信的第四pe设备。第三pe设备和第四pe设备可以是同一pe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pe设备。
65.其中,从接入侧网络至网络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也即,从第一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方向是上行方向,从第一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二ce设备的方向也是上行方向。上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上行流量。从网络侧至接入侧网络的方向为下行方向。也即,从第二ce设备经第一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是下行方向,从第二ce设备经第二pe设备至第一ce设备的方向也是下行方向。下行方向上的流量可以称为下行流量。
66.为了提升可靠性,往往采用双归双活方案来进行流量转发。具体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二ce设备转发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且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第二ce设备的下行流量。也就是说,对于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第一ce设备将上行流量中的一部分经由第一pe设备发送给第二ce设备,将另一部分经由第二pe设备发送给第二ce设备;对于第二ce设备的下行流量,第二ce设备将下行流量中的一部分经由第一pe设备发送给第一ce设备,将另一部分经由第二pe设备发送给第一ce设备。
67.这种双归双活方案中,会出现如下两个问题:
68.一个问题是难以实现对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假设要将第一ce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限制到100mbps。若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的限速值均设置为100mbps,则第一ce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最大可能达到200mbps,将远超限速值。若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的限速值均设置为50mbps,则第一ce设备的报文发送速率很有可能达不到100mbps,将影响报文的正常传输。
69.另一个问题是在第一pe设备出现双点故障(即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链路故障以及第一pe设备与第三pe设备之间链路故障)时,第一ce设备无法快速感知。目前,第一pe设备在检测到自身与第二pe设备和第三pe设备之间均出现链路故障时,将自身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关闭,如此第一ce设备会重新选择报文发送路径。整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3秒左右),收敛性能很差。
70.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进一步还可以提高双点故障时的收敛性能。
7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接入侧网络,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ce设备、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该聚合接口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和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一ce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一上行链路向第一pe设备的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即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第一上行链路和第一上行接口是用于承载上行流量的。第一ce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二上行链路向第二pe设备的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即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二上行链路和第二上行接口也是用于承载上行流量的。
72.下面对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7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4.步骤201:第一pe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
75.需要说明的是,接入侧网络的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其聚合接口向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中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与第一pe设备中的第一上行接口对应。对于第一ce设备需要发送至第二ce设备的流量,若第一ce设备将此流量通过第一上行成员
接口发出,则此流量会被传输至第一上行接口。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能够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向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
76.另外,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即第一上行接口在接收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时的角色由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即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在发送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时的角色由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
77.例如,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或者,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78.具体地,第一pe设备可以配置第一属性信息。在第一pe设备配置好第一属性信息后,由于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可以相应地确定第二属性信息。
79.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一pe设备可以正常转发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一pe设备在配置第一属性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接口限速信息进行配置,以便后续可以根据该接口限速信息对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流量进行限速。该接口限速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报文发送速率限制等。
80.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一pe设备可以丢弃从第一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一pe设备在配置第一属性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预留用于流量转发的带宽,以便后续在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升级为主用接口之后可以使用此带宽来正常转发流量。
81.步骤202: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属性信息。
8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83.另外,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lacp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第一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周期性地发送lacp报文,来交换双方的聚合信息,以对整个链路聚合的认识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第一消息可以为lacp报文,该lacp报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acpdu报文等。
84.步骤203: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
85.由于第一消息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所以第一ce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
86.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进一步地,第一ce设备还可以确定该聚合接口中除第一上行成员接口之外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87.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进一步地,第一ce设备还可以确定该聚合接口中除第一上行成员接口之外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88.步骤204: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
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89.第一ce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对其聚合接口中的上行成员接口进行主备角色区分,即确定该聚合接口中的哪些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为主用接口、哪些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在通过该聚合接口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就可以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是以主备的方式发送。
9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也就是说,第二ce设备的下行流量是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发送。
9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如此,在保证流量正常传输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92.下面对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9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4.步骤301:第二pe设备根据第二上行接口的第三属性信息确定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第四属性信息。
95.需要说明的是,接入侧网络的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其聚合接口向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中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与第二pe设备中的第二上行接口对应。对于第一ce设备需要发送至第二ce设备的流量,若第一ce设备将此流量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发出,则此流量会被传输至第二上行接口。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能够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向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
96.另外,第三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即第二上行接口在接收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时的角色由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四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即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在发送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时的角色由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三属性信息与第四属性信息一致。
97.例如,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或者,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98.具体地,第二pe设备可以配置第三属性信息。在第二pe设备配置好第三属性信息后,由于第三属性信息与第四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二pe设备可以相应地确定第四属性信息。
99.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二pe设备可以正常转发从第二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二pe设备在配置第三属性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接口限速信息进行配置,以便后续可以根据该接口限速信息对从第二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流量进行限速。该接口限速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报文发送速率限制等。
100.若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二pe设备可以丢弃从第二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这种情况下,第二pe设备在配置第三属性
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预留用于流量转发的带宽,以便后续在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升级为主用接口之后可以使用此带宽来正常转发流量。
101.另外,第一属性信息可以与第三属性信息相反。即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若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由于第二属性信息与第一属性信息一致,第四属性信息与第三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三属性信息相反时,第二属性信息与第四属性信息相反,从而第一ce设备的聚合接口中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与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相反。即若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若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的聚合接口中的上行成员接口就进行了主备角色区分。
102.步骤302:第二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四属性信息。
103.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104.另外,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lacp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可以周期性地发送lacp报文,来交换双方的聚合信息,以对整个链路聚合的认识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第四消息可以为lacp报文,该lacp报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acpdu报文等。
105.步骤303: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时,根据第四消息确定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
106.由于第四消息中的第四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所以第一ce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消息中的第四属性信息确定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
107.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可以确定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进一步地,第一ce设备还可以确定该聚合接口中除第二上行成员接口之外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108.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可以确定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进一步地,第一ce设备还可以确定该聚合接口中除第二上行成员接口之外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109.步骤304:第一ce设备根据第四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110.第一ce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消息对其聚合接口中的上行成员接口进行主备角色区分,即确定该聚合接口中的哪些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为主用接口、哪些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在通过该聚合接口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就可以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的上行流量是以主备的方式发送。
111.值得注意的是,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也就是说,第二ce设备的下行流量是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发送。
1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
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如此,在保证流量正常传输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113.下面对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的主备切换过程进行说明:
1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流程图。该主备切换过程应用于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的情况下。参见图4,该主备切换过程包括如下步骤401-步骤404:
115.步骤401: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1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包括第一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和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即第一pe设备出现双点故障,其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报文传输路径故障,此时第一pe设备无法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因而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17.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18.步骤402: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11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此时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120.进一步地,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时,根据第二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在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会优先选择主用接口来发送流量,而尽可能的不使用备用接口(即第一上行成员接口)来发送流量,从而可以在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时保证流量的正常发送。
121.值得注意的是,第二pe设备可以感知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当第二pe设备确定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时,第二pe设备可以将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此时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之后,第二pe设备可以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可以使用主用接口(即第二上行成员接口)正常向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122.例如,如图5中的a所示,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出现链路故障1,第一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出现链路故障2,则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如此,可以尽可能避免第一ce设备再通过第一pe设备来发送流量。
123.同时,第二pe设备感知到链路故障1与链路故障2后,可以将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五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第二pe设备正
常发送流量。
124.步骤403: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2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后,第一pe设备可以正常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因而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26.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27.步骤404: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128.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此时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129.进一步地,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时,根据第三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在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使用主用接口(即第一上行成员接口)正常向第一pe设备发送流量。
130.值得注意的是,第二pe设备可以感知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当第二pe设备确定第一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恢复时,第二pe设备可以将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此时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之后,第二pe设备可以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31.例如,如图5中的b所示,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1恢复,第一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2恢复,则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可以便于第一ce设备通过第一pe设备正常发送流量。
132.同时,第二pe设备感知到链路故障1与链路故障2均恢复后,可以将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六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切换过程的流程图。该主备切换过程应用于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的情况下。参见图6,该主备切换过程包括如下步骤601-步骤604:
134.步骤601: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3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可以包括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第二上行接口故障、第二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可以包括第二pe设备与第二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和第二pe设备与第一
p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后,第一ce设备无法通过第二pe设备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因而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以便第一ce设备可以通过第一pe设备正常向第二ce设备发送流量。
136.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137.其中,第一pe设备可以感知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建立检测会话。若第一pe设备在检测周期内未接收到第二pe设备发送的检测报文,则确定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当然,第一pe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感知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38.需要说明的是,该检测会话用于在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之间周期性地发送检测报文。例如,该检测会话可以是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会话等。
139.该检测会话在第二pe设备检测到第二上行接口关闭或故障时被中断,和/或,该检测会话在第二pe设备与所有邻居pe设备之间的路由缺失时被中断。示例地,第二pe设备在与第一ce设备之间链路故障时,会关闭第二上行接口,然后主动将该检测会话中断,即不再向第一pe设备发送检测报文。或者,第二pe设备在第二上行接口故障时,会主动将该检测会话中断,即不再向第一pe设备发送检测报文。或者,在第二pe设备的网络侧链路故障时,第二pe设备的路由表中会缺失与第一pe设备之间的路由,因而其检测报文将无法发送至第一pe设备。
140.也就是说,该检测会话是一种故障检测机制。第二pe设备正常时,可以周期性地向第一pe设备发送检测报文,而在出现通信故障时,检测报文的发送将会中断。因而第一pe设备若在检测周期内未接收到第二pe设备发送的检测报文,则可以确定第二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
141.步骤602: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1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此时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143.进一步地,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时,根据第三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第一ce设备在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使用主用接口(即第一上行成员接口)正常向第一pe设备发送流量。
144.例如,如图7中的a所示,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出现链路故障3,则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如此,可以便于第一ce设备通过第一pe设备正常发送流量。
145.步骤603: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4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后,第二pe设备可以正常向第二ce设
备发送流量,因而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47.另外,由于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一致,所以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后,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也会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48.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第二pe设备而言,其在自身的通信故障恢复后,可以重新配置第三属性信息,此时第三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pe设备可以根据第三属性信息确定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然后向第一ce设备发送携带有第四属性信息的第四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设为主用接口。
149.其中,当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时,第一pe设备可以在预设时长后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50.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预设时长可以是第二pe设备在通信故障恢复后完成其相应配置所需要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第三属性信息配置、协议配置、接口限速信息配置等。
151.其中,第一pe设备可以感知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一pe设备与第二pe设备建立了检测会话,则第一pe设备可以当在检测周期内接收到第二pe设备发送的检测报文时,确定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当然,第一pe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感知第二pe设备的通信故障恢复,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52.步骤604: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15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此时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154.进一步地,当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时,根据第二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155.例如,如图7中的b所示,第二pe设备与第一ce设备之间的链路故障3恢复,则第一pe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然后再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二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同时,第二pe设备重新配置第二上行接口的角色为主用接口,并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四消息以指示第一ce设备将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设为主用接口。如此,可以便于第一ce设备通过第二pe设备正常发送流量。
156.以上对第一pe设备上的主备切换过程进行了说明,第二pe设备上的主备切换过程与第一pe设备上的主备切换过程类似,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157.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仅可以对接口角色进行设置,还可以对聚合模式进行设置,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158.聚合模式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发送流量时具体使用的接口。聚合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主备双发模式,即通过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同时发送相同的流量。第二模式为主备选发模式,即仅通过主用接口发送流量,不通过备用接口发送流量。
159.可选地,第一消息中除了第二属性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
式信息。
160.若第一消息中包括第一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则在上述步骤203中,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双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161.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将相同的流量同时通过该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均会接收到第一ce设备发送的相同的流量。如此,当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的一个pe设备出现通信故障并被另一个pe设备感知到后,另一个pe设备可以直接转发从其上行接口接收到的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流量正常传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通信故障时的收敛性能。
162.例如,如图8所示,若第一ce设备需要发送流量1,在主备双发模式下,第一ce设备可以将流量1通过该聚合接口中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至第一pe设备,且将流量1通过该聚合接口中的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发送至第二pe设备。
163.若第一消息中包括第二模式信息,第二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选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则在上述步骤203中,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时,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选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164.也就是说,第一ce设备将流量仅通过该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发送,而不通过备用接口发送。此时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中与此主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而与此备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不会接收到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如此,可以节省传输资源。
165.例如,如图9所示,若第一ce设备需要发送流量1,且第一ce设备中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是主用接口、第二上行成员接口是备用接口。在主备选发模式下,第一ce设备可以将流量1通过该聚合接口中的主用接口(即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至第一pe设备,而不通过备用接口(即第二上行成员接口)发送。
166.以上对在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式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在第二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中携带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式信息,具体过程与在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式信息的过程类似,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167.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是,若第一ce设备同时接收到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且第一消息包括的模式信息与第四消息包括的模式信息不同(如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模式信息且第四消息包括第二模式信息,或第一消息包括第二模式信息且第四消息包括第一模式信息),则第一ce设备可以以主用接口对应的pe设备发送的模式信息为准。例如,若第一消息包括的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为主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根据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模式信息来进行流量发送;或者,若第四消息包括的第四属性信息指示第二上行成员接口为主用接口,则第一ce设备根据第四消息中包括的模式信息来进行流量发送。
168.值得注意的第二点是,第一ce设备的默认聚合模式可以为主备选发模式。也就是说,若第一ce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后,未接收到过第一pe设备或第二pe设
备发送的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式信息,则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选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也就是说,在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都一直未指示第一ce设备所需采用的聚合模式之前,第一ce设备可以以默认聚合模式(即主备选发模式)来进行流量发送。
169.值得注意的第三点是,现有的lacp报文的格式可以如下表1所示:
170.表1
171.172.[0173][0174]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仅以上表1为例对lacp报文的格式进行说明,上表1并不对本技术实施例构成限定。
[0175]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均可以为lacp报文,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lacp报文可以是对现有lacp报文进行扩展得到。具体可以在lacp报文中的tlv_type字段扩展增加一个0x04代表mode_type,表示此lacp报文是扩展的lacp报文。并在此lacp报文中添加如下表2所示的字段:
[0176]
表2
[0177]
[0178][0179]
其中,role字段为属性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二属性信息或第四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中的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还是备用接口。mode为模式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一模式信息或第二模式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是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还是采用主备选发模式来发送流量。
[018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pe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之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属性信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0181]
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或第一ce设备。参见图10,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信总线1002、存储器10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4。
[0182]
处理器1001可以是微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0183]
通信总线1002可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0184]
存储器10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光盘(包括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压缩光盘、激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蓝光光盘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003可以是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总线1002与处理器1001相连接。存储器1003也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
[0185]
通信接口10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
[0186]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如图10中所示的cpu0和cpu1。
[0187]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图10中所示
的处理器1001和处理器10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0188]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006和输入设备1007。输出设备1006和处理器1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00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1007和处理器10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007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0189]
其中,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1010,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1010。该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3中的程序代码1010,来实现上文实施例提供的报文控制方法。
[0190]
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一c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聚合接口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和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一ce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一上行链路向第一pe设备的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二上行链路向第二pe设备的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参见图11,第一pe设备包括:
[0191]
确定模块1101,用于执行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201;
[0192]
第一发送模块1102,用于执行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202。
[0193]
可选地,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0194]
可选地,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0195]
可选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
[0196]
可选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模式信息,第二模式消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选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
[0197]
可选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0198]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401;
[0199]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402。
[0200]
可选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0201]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403;
[0202]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执行图4实施例中的步骤404。
[0203]
可选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0204]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执行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1;
[0205]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执行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2。
[0206]
可选地,第一pe设备还包括:
[0207]
第四切换模块,用于执行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3;
[0208]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执行图6实施例中的步骤604。
[0209]
可选地,第一消息为lacp报文。
[021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pe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之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属性信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0211]
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c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接入侧网络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第一ce设备,第一ce设备通过聚合接口双归属连接到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聚合接口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和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第一ce设备用于通过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一上行链路向第一pe设备的第一上行接口发送流量,第一ce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二上行成员接口经由第二上行链路向第二pe设备的第二上行接口发送流量。参见图12,第一ce设备包括:
[0212]
第一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二属性信息是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的,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
[0213]
第一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
[0214]
第二确定模块1203,用于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
[0215]
可选地,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主用接口。
[0216]
可选地,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是备用接口。
[0217]
可选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第二确定模块1203用于:
[0218]
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双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0219]
可选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模式信息,第一模式信息用于指示采用主备双发模式进行流量发送,第二确定模块1203用于:
[0220]
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选发模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
[0221]
可选地,第一ce设备还包括:
[0222]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时发送的;
[0223]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主用接口切换为备用接口。
[0224]
可选地,第一ce设备还包括:
[0225]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pe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是第一pe设备将第一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时发送的;
[0226]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消息确定将第二属性信息指示的、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由备用接口切换为主用接口。
[0227]
可选地,第一消息为lacp报文。
[022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pe设备根据第一上行接口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第二属性信息,第一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接口接收来自第一ce设备的流量的角色,第二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成员接口发送流量的角色,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一致。之后,第一pe设备向第一ce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二属性信息。第一ce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上行成员接口的角色,然后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一ce设备以主备的方式向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发送流量。其中,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用于以负载分担的方式向第一ce设备转发来自网络侧的第二ce设备的流量。如此,上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主备的方式,下行流量的发送方式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对上行流量的精准限速。
[022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pe设备或第一ce设备在报文控制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第一pe设备或第一ce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pe设备或第一ce设备与报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30]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0231]
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