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速仪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速测量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风速仪。


背景技术:

2.风速仪,又名风速计,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风速计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根细的金属丝放在流体中,通电流加热金属丝,使其温度高于流体的温度,因此将金属丝风速计称为“热线”,当流体沿垂直方向流过金属丝时,将带走金属丝的一部分热量,使金属丝温度下降,根据强迫对流热交换理论,可导出热线散失的热量q与流体的速度v之间存在关系式,标准的热线探头由两根支架张紧一根短而细的金属丝组成,金属丝通常用铂、铑、钨等熔点高、延展性好的金属制成。
3.现有的热线风速仪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操作者两只手分别手持风速仪本体和风速探头,当对多个检测点进行检测时,需要手持风速仪本体和风速探头进行走动,有些热线风速仪为了便于对高处的位置进行风速检测,通常将风速探头设置成可伸缩式结构,并将风速仪本体与风速探头之间的传感线长度设置较长,这样的话,会使得每个检测点检测完成之后,需要先对传感线进行收纳,再行走至下一个检测点,会导致整个检测过程相对繁琐,此外,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需要一直手持风速仪本体和风速探头,当对多个检测点进行检测时,由于检测时间变长,手也会比较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无需手持风速仪本体,可实现实时对传感线进行收线,当移动至下个检测位置时,可先对风速探头进行放置,无需再对传感线进行收纳整理,简化操作,方便直接移动三脚架,轻松省力的一种风速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速仪,包括风速仪本体,风速仪本体通过传感线与风速探头相连接,还包括可调节高度的三脚架,风速仪本体通过卡接组件与三脚架上的转动座可拆卸的连接,三脚架的三个支腿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滚轮,三脚架的上伸缩杆上部通过锁紧盖可拆卸的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面固定设有放置座,风速探头通过磁吸组件可分离的设于放置座上,支撑座上还设有用于实时对传感线进行收线的收线组件。
6.进一步的,卡接组件包括卡块和卡槽,转动座上端面向内凹陷并形成有贯穿前侧端面的卡槽,卡槽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卡块与卡槽相适配,卡块可分离的嵌设于卡槽内,卡块固定连接于风速仪本体上。
7.进一步的,卡槽内底面还固定设有弹性硅胶垫。
8.进一步的,锁紧盖与支撑座之间形成有与上伸缩杆相适配的连接孔,锁紧盖与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组件进行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磁吸组件包括磁铁和铁环,铁环固定套设于风速探头上,放置座上端面
向内凹陷并形成有贯穿前后两侧的放置槽,放置槽内固定设有磁铁。
10.进一步的,收线组件包括限位块、第一滑轮、光轴和坠重轮组件,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条形槽,第一滑轮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条形槽的正上方两侧,第一滑轮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的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两端均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支撑座上端面,限位块上设有限位孔,限位块通过限位孔可移动的套设于传感线上,传感线上还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环,限位块为两个并均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限位环的外径大于限位孔的内径,两个限位块均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座上端面上并分别位于条形槽的两侧,支撑座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光轴,坠重轮组件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光轴上,两个限位块之间的传感线穿过条形槽并绕在坠重轮组件和两个第一滑轮上且呈u字型布置,坠重轮组件始终保持对传感线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11.进一步的,坠重轮组件包括固定架、滑套、第二滑轮和配重块,固定架内固定安装有滑套,滑套可移动的套设于光轴上并与光轴滑动配合,固定架一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二转轴,第二滑轮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设于第二转轴上,配重块为多个并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
12.进一步的,限位块下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螺杆,支撑座上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通孔,第一螺杆穿过通孔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13.进一步的,光轴上端固定设有第二螺杆,支撑座下端面设有与第二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14.进一步的,配重块的数量为2

4个。
15.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速仪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可方便将风速仪本体安装于三脚架上,并将风速探头放置于放置座上,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无需手持风速仪本体,也可方便观看风速仪本体上的检测数值,只需拿起风速探头进行检测,在这过程中,坠重轮组件可始终保持拉紧传感线,实现对传感线的收线效果,避免混乱,当需要到下个检测位置进行检测时,可先将风速探头重新放置于放置座上,由于坠重轮组件可实时保持拉紧传感线,当需要移动至下个检测位置时,无需再对传感线进行收纳,简化操作,通过滚轮的设置,可直接推动三脚架至下个检测位置,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速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速仪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6为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光轴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1

风速仪本体;12

传感线;13

风速探头;2

三脚架;21

转动座; 22

支腿;23

上伸缩杆;3

卡接组件;31

卡块;32

卡槽;33

弹性硅胶垫;4
‑ꢀ
滚轮;51

锁紧盖;52

支撑座;521

条形槽;522

通孔;523

螺纹孔;6

放置座;61

放置槽;7

磁吸组件;71

磁铁;72

铁环;8

收线组件;81

限位块; 811

第一螺杆;812

限位孔;82

第一滑轮;821

第一转轴;822

固定块;83
‑ꢀ
光轴;831

第二螺杆;84

坠重轮组件;841

固定架;842

滑套;843

第二滑轮; 844

配重块;845

第二转轴;85

限位环;9

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6.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速仪,包括风速仪本体1,所述风速仪本体1通过传感线12与风速探头13相连接,还包括可调节高度的三脚架2,所述风速仪本体1通过卡接组件3与所述三脚架2上的转动座2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三脚架2的三个支腿22下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滚轮4,所述三脚架2的上伸缩杆23上部通过锁紧盖51可拆卸的连接有支撑座52,所述支撑座 52上端面固定设有放置座6,所述风速探头13通过磁吸组件7可分离的设于所述放置座6上,所述支撑座52上还设有用于实时对所述传感线12进行收线的收线组件8。
27.可方便将所述风速仪本体1安装于所述三脚架2上,并将所述风速探头13 放置于所述放置座6上,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无需手持所述风速仪本体1,也可方便观看所述风速仪本体1上的检测数值,只需拿起所述风速探头13进行检测,在这过程中,所述收线组件8可实时对所述传感线12进行收线,避免混乱,当需要到下个检测位置进行检测时,可先将所述风速探头13重新放置于所述放置座6上,由于所述收线组件8实时对所述传感线12进行收线,当需要移动至下个检测位置时,无需再对所述传感线12进行收纳,简化操作,通过所述滚轮4 的设置,可直接推动所述三脚架2至下个检测位置,轻松省力。
28.如图5所示,所述卡接组件3包括卡块31和卡槽32,所述转动座21上端面向内凹陷并形成有贯穿前侧端面的所述卡槽32,所述卡槽32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所述卡块31与所述卡槽32相适配,所述卡块31可分离的嵌设于所述卡槽32内,所述卡块31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速仪本体1上,当需要进行检测时,首先可通过将所述卡块31嵌设于所述卡槽32内,从而使得所述风速仪本体1 稳定设于所述三脚架2上,从而使得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无需手持着所述风速仪本体1,降低劳动强度,当检测完成之后,又可方便的将所述风速仪本体1从所述三脚架2上拆卸下来,此外,所述卡槽32内底面还固定设有弹性硅胶垫33,可使得所述卡块31在所述卡槽32内卡得更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风速仪本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
29.如图5所示,所述锁紧盖51与所述支撑座5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上伸缩杆 23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锁紧盖51与所述支撑座52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组件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采用此结构,从而便于所述支撑座52与所述三脚架2之间的快速拆装。
30.如图3所示,所述磁吸组件7包括磁铁71和铁环72,所述铁环72固定套设于所述风速探头13上,所述放置座6上端面向内凹陷并形成有贯穿前后两侧的放置槽61,所述放置槽61内固定设有所述磁铁71,当需要转移至下一个检测点进行风速检测时,可将所述风速探头13放置于所述放置槽61内,此时,所述磁铁71可吸住所述铁环72,从而使得所述风速探头13稳定放置于所述放置槽61内,当到达下一个检测点后,又可方便从所述放置槽61内拿起所述风速探头13。
31.如图2所示,所述收线组件8包括限位块81、第一滑轮82、光轴83和坠重轮组件84,所述支撑座52上开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条形槽521,所述第一滑轮82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所
述条形槽521的正上方两侧,所述第一滑轮82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的设于第一转轴821上,所述第一转轴821两端均通过固定块 822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2上端面,所述限位块81上设有限位孔812,所述限位块81通过所述限位孔812可移动的套设于所述传感线12上,所述传感线 12上还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环85,所述限位块81为两个并均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环85之间,所述限位环85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孔812的内径,两个所述限位块81均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2上端面上并分别位于所述条形槽521 的两侧,所述支撑座52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所述光轴83,所述坠重轮组件84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光轴83上,两个所述限位块81之间的所述传感线12穿过所述条形槽521并绕在所述坠重轮组件84和两个第一滑轮82上且呈u字型布置,所述坠重轮组件84始终保持对所述传感线12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通过所述限位块81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在检测过程中使所述传感线12 脱离所述第一滑轮82,确保所述传感线12能够稳定的绕在所述第一滑轮82上,通过所述限位环85的设置,所述限位环85可与所述限位块81相抵接,从而对两个所述限位块81之间的所述传感线12的最长长度进行限定,避免所述坠重轮组件84脱离所述光轴83,同时,也可避免所述坠重轮组件84对所述传感线 12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所述风速仪本体1和所述风速探头13上,通过所述坠重轮组件84的设置,从而始终保持拉紧所述传感线12,实现对所述传感线12的收线效果,通过所述光轴83的设置,从而对所述坠重轮组件84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确保更好更稳定的拉紧所述传感线12,所述坠重轮组件84可在所述光轴83上进行上下移动,保持拉紧所述传感线12,从而适应检测时所述风速探头13位置的变化。
32.此外,所述光轴83可选用不锈钢管制作而成,所述第一滑轮82外表面设有用于套设约束所述传感线12的第一环形凹槽。
33.如图4所示,所述坠重轮组件84包括固定架841、滑套842、第二滑轮843 和配重块844,所述固定架841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滑套842,所述滑套842可移动的套设于所述光轴83上并与所述光轴83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架841一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二转轴845,所述第二滑轮843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二转轴845上,所述配重块844为多个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架841上,可通过调整所述配重块844的数量从而调节所述坠重轮组件84的整体重量,从而更好的拉紧所述传感线12。
34.此外,所述第二滑轮843外表面设有用于套设约束所述传感线12的第二环形凹槽。
35.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限位块81下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螺杆811,所述支撑座52上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通孔522,所述第一螺杆811穿过所述通孔522并与锁紧螺母9螺纹连接,从而便于所述限位块81与所述支撑座52之间的快速拆装。
36.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光轴83上端固定设有第二螺杆831,所述支撑座 52下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831相适配的螺纹孔523,所述第二螺杆83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523内,从而便于所述光轴83与所述支撑座52之间的快速拆装。
37.优选的,所述配重块844的数量为2

4个。
3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速仪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首先将支撑座52 通过锁紧盖51固定安装于三脚架2上,将风速仪本体1上的卡块31嵌设于转动座21上的卡槽32内,从而使得所述风速仪本体1安装于所述三脚架2上,然后将风速探头13放置于放置座6上,并通过所述放置座6内的磁铁71吸住所述风速探头13上的铁环72,从而使所述风速探头13稳定处于所述放置座6 上,将两个所述限位块81分别通过锁紧螺母9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52上,并使两个所述限位块81之间的传感线12穿过所述支撑座52上的条形槽521且绕在第二滑轮843和两个第一滑轮82上,然后将所述传感线12的插头端插在所述风速仪本体1上的插孔内进行电性连接,开启所述风速仪本体1后,便可开始进行检测,只需拿起所述风速探头13,对需要检测风速的位置进行检测,在整个过程中,坠重轮组件84可始终保持对所述传感线12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保持拉紧所述传感线12,当需要到下一个位置进行检测时,可现将所述风速探头13重新放置于所述放置座6的放置槽61内,然后,直接推动所述三脚架2从而移动至下一个检测位置,然后,再次拿起所述风速探头13进行检测,如此重复,直至所有需要检测的位置均检测完成。
3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