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质量检验可分为内在质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质量三大方面。
3.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常常使用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在检测的时候,往往需要将探头紧贴着混凝土墙面,传统的检测仪在操控的时候往往是由两个工人协作进行,一个人手握检测仪进行操控,一个人拿着探测头使其紧贴着混凝土墙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包括检测仪和夹持结构,所述检测仪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远离检测仪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探测头,所述检测仪的表面设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表面和检测仪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滑杆的内部滑动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套有螺母,所述连接框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插杆,所述连接杆相对于连接框的位置开设有插槽。
6.优选的,所述夹持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块彼此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垫。
7.优选的,所述插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圆盘的一端和连接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尺寸和插槽的尺寸相适配,插槽用以插杆的插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圆柱,所述圆柱的表面转动套有圆轮,所述圆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栓。
10.优选的,所述圆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矩形框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圆条,所述压板的表面和圆条固定连接,所述压板远离圆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所述压板靠近圆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压板的一端和矩形框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夹持结构,当需要对混凝土墙面进行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先将探测头放置在两个夹持块之间,此时拧动螺杆上的螺母,两个螺母将带动两个滑杆彼此靠近,此时滑杆将带动两个夹持块夹持住探测头,由于夹持块的表面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将避免探测头被挤压坏,同时由于每个人握住检测仪使用时的角度习惯不同,这时
先将圆盘朝着远离连接框的方向移动,此时圆盘将带动插杆从连接杆内抽出,此时转动连接杆从而调节连接杆和检测仪之间的角度,使探测头被夹持后仍旧能始终混凝土墙面紧密贴合,接着松开圆盘,圆盘表面的弹簧将带动圆盘复位,同时圆盘将带动插杆插进连接杆表面的插槽内从而限制连接杆转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握住检测仪进行操作的同时使探测头紧贴混凝土墙壁,整个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检测仪在操控的时候往往是由两个工人协作进行,一个人手握检测仪进行操控,一个人拿着探测头使其紧贴着混凝土墙面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辅助结构,先将电线的中端放置在矩形框内,此时压板在其表面的弹簧作用下将挤压电线,其中压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此时海绵块将起到限制电线移动的同时还能不压扁电线的作用,其中圆条起到了可以方便拉动压板的作用,接着转动圆轮,圆轮将把电线缠绕在其表面,直至电线处于紧绷状态时停止转动,并拧动固定板表面的螺栓从而限制圆轮的转动,整个结构解决了检测仪上的电线过长,在使用的时候往往拖下来,容易被墙壁上伸出的钢筋或其它异物挂住,在未发现时移动容易导致破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中夹持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中连接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中辅助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检测仪;2、电线;3、探测头;4、夹持结构;41、连接框;42、连接杆;43、连接板;44、滑杆;45、夹持块;46、螺杆;47、螺母;48、插杆;49、圆盘;5、辅助结构;51、圆柱;52、圆轮;53、固定板;54、螺栓;55、矩形框;56、圆条;57、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质量装置,包括检测仪1和夹持结构4,检测仪1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电线2,电线2远离检测仪1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探测头3,检测仪1的表面设有夹持结构4。
2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夹持结构4和辅助结构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3.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结构4包括连接框41,连接框41的表面和检测仪1固定连接,连接框4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2,连接杆42远离连接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3,连接板4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44,滑杆4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块45,滑杆44的内部滑动插设有螺杆46,螺杆46的表面螺纹套有螺母47,连接框41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插杆48,连
接杆42相对于连接框41的位置开设有插槽,当需要对混凝土墙面进行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先将探测头3放置在两个夹持块45之间,此时拧动螺杆46上的螺母47,两个螺母47将带动两个滑杆44彼此靠近,此时滑杆44将带动两个夹持块45夹持住探测头3,由于夹持块45的表面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将避免探测头3被挤压坏,夹持块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块45彼此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插杆4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盘49,圆盘4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圆盘49的一端和连接框41固定连接,插杆48的尺寸和插槽的尺寸相适配,插槽用以插杆48的插入。
24.其整个夹持结构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夹持结构4,当需要对混凝土墙面进行检测的时候,工作人员先将探测头3放置在两个夹持块45之间,此时拧动螺杆46上的螺母47,两个螺母47将带动两个滑杆44彼此靠近,此时滑杆44将带动两个夹持块45夹持住探测头3,由于夹持块45的表面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将避免探测头3被挤压坏,同时由于每个人握住检测仪1使用时的角度习惯不同,这时先将圆盘49朝着远离连接框41的方向移动,此时圆盘49将带动插杆48从连接杆42内抽出,此时转动连接杆42从而调节连接杆42和检测仪1之间的角度,使探测头3被夹持后仍旧能始终混凝土墙面紧密贴合,接着松开圆盘49,圆盘49表面的弹簧将带动圆盘49复位,同时圆盘49将带动插杆48插进连接杆42表面的插槽内从而限制连接杆42转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握住检测仪1进行操作的同时使探测头3紧贴混凝土墙壁,整个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检测仪1在操控的时候往往是由两个工人协作进行,一个人手握检测仪1进行操控,一个人拿着探测头3使其紧贴着混凝土墙面的问题。
25.如图1和图4所示,连接杆42的表面设有辅助结构5,辅助结构5包括圆柱51,圆柱51的表面转动套有圆轮52,圆轮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3,固定板53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栓54,先将电线2的中端放置在矩形框55内,此时压板57在其表面的弹簧作用下将挤压电线2,其中压板5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此时海绵块将起到限制电线2移动的同时还能不压扁电线2的作用,其中圆条56起到了可以方便拉动压板57的作用,接着转动圆轮52,圆轮52将把电线2缠绕在其表面,直至电线2处于紧绷状态时停止转动,并拧动固定板53表面的螺栓54从而限制圆轮52的转动,圆轮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框55,矩形框5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57,矩形框55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圆条56,压板57的表面和圆条56固定连接,压板57远离圆条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块,压板57靠近圆条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压板57的一端和矩形框55固定连接。
26.其整个辅助结构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辅助结构5,先将电线2的中端放置在矩形框55内,此时压板57在其表面的弹簧作用下将挤压电线2,其中压板5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此时海绵块将起到限制电线2移动的同时还能不压扁电线2的作用,其中圆条56起到了可以方便拉动压板57的作用,接着转动圆轮52,圆轮52将把电线2缠绕在其表面,直至电线2处于紧绷状态时停止转动,并拧动固定板53表面的螺栓54从而限制圆轮52的转动,整个结构解决了检测仪1上的电线2过长,在使用的时候往往拖下来,容易被墙壁上伸出的钢筋或其它异物挂住,在未发现时移动容易导致破损的问题。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