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破壁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破壁机。


背景技术:

2.破壁机,是一种集合了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可以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的机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破壁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3.破壁机一般都会在其杯体底部设置加热组件,然后通过电控组件来控制加热组件对杯体中的食材进行加热。为了符合安规的要求,在杯体底部还必须设置多道感温安全开关,以保证在电控组件控制失效且杯体底部的加热组件温度异常时能够断开加热组件与电控组件之间的电路连接,避免发生危险。
4.中国实用新型cn205758376u中公开了一种破壁机,其包括有支架、搅拌杯、杯盖、加热盘体和耦合器,搅拌杯螺纹连接在支架的上方,加热盘体设在支架上并位于搅拌杯的底部,加热盘体包括发热管,加热盘体上设有温控器、保险丝、热敏电阻和耦合器,其中,加热盘体与温控器、保险丝以及耦合器串联连接,热敏电阻并联在弱电控制电路上。上述这种破壁机,发热管、温控器、保险丝、热敏电阻都是分开布置在搅拌杯体底部的,且它们之间都是通过导线进行连接,这就使得搅拌杯体底部的布线比较复杂;另外,由于搅拌杯体底部空间有限,各部件的安装操作也不方便,而且容易出现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破壁机其杯体底部的布线比较复杂,部件的安装操作不方便,且容易出现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的缺陷,提供一种破壁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简化破壁机杯体底部的布线,使得部件的安装操作方便,且能够减少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危险的发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壁机,包括杯体以及设于所述杯体底部的杯座,所述杯体底部还设有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上穿设有伸入到所述杯体内部的搅拌粉碎组件,所述杯座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粉碎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电控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贴紧设置在所述杯体底端的发热盘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靠近所述杯座这一侧面上的加热管,所述发热盘上靠近所述杯座这一侧面上还设有集成了至少两道感温开关的感温安全控制组件,所述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一端与所述加热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这样,由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集成了至少两道感温开关,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多道感温开关的安装,并且省去了多道感温开关之间以及与电控组件的连接导线,直接让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与电控组件连接即可,使得破壁机底部的布线大大简化了,可以减少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危险的发生。
7.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安全控制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
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两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靠近所述加热管两极的端头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两极紧贴接触,以此来实现加热管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之间的电连接,这就又省去了两条导线,进一步简化了杯体底部的布线;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远离所述加热管两极的端头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电体通/断路和所述第二导电体通/断路的第一感温开关和第二感温开关,所述第一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低于所述第二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发热盘紧贴。具体工作时,杯体底部的加热组件是由电控组件根据杯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值来控制加热组件的工作启停的,也就是说电控组件不出现问题时,第一感温开关和第二感温开关都是不会动作的,处于备用状态。一旦电控组件出现问题,不能在加热组件该停止时让其停止,那么加热管就会持续工作,发热盘的温度就会持续上升,当发热盘的温度上升到第一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就会动作切断第一导电体的通路,使得加热管断电,避免发生危险。如果电控组件和第一感温开关都失效的情况下,还有第二感温开关,其原理与第一感温开关类似,当发热盘的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就会动作切断第二导电体的通路,使得加热管断电,避免发生危险。这样,就相当于给破壁机设置了三道安全开关,基本可以完全避免发生危险。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温开关为可自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导电金属片和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和第一导电弹片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和第一导电弹片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和第一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为自然状态,所述第一感温开关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连接。这样,当发热盘温度上升到第一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就会动作将第一导电弹片顶开,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开,则第一导电体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一导电弹片发生了变形,处于蓄能状态,当发热盘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一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就会自动复位,第一导电弹片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弹回,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再次接触,则第一导电体的通路就又导通了。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温开关包括第一连接柱和可自复位感温片,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面上与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的第一变形端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第一变形端弯折变形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连接柱另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凹位中并与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的第一变形端正对。可自复位感温片在低于其感温阈值的温度时,其第一变形端是朝向一侧的,当温度上升到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就会朝向相反的一侧弯折变形,当温度再次降低后,其第一变形端又能够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中,可自复位感温片在温度到达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就会朝向第一凹位这一侧弯折变形,并挤压第一连接柱,通过第一连接柱将第一导电弹片挤压变形,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开;当温度再次降低到低于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就会朝向第一凹位相反的这一侧变形复位,第一导电弹片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也会复位。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感温开关为不可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二感温开关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四触点的位置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导电弹片挤压变形使得所述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为蓄能状态。这样,当发热盘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就会松开第二导电弹片,第二导电弹片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弹开,使得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分开,则第二导电体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二导电弹片发生变形后处于自然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是不会自动再弹回去使得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接触的,由于第二感温开关是不可复位的,所以第二导电体的通路断开了就不能再自动导通了。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感温开关为一圆柱形热熔断体,所述圆柱形热熔断体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四触点的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固定连接。圆柱形热熔断体将第二导电弹片挤压变形使得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相接触,当温度到达圆柱形热熔断体的感温阈值时,圆柱形热熔断体就会融化断掉,第二导电弹片失去了挤压力就会弹回到自然状态。
12.作为另一种优方案,所述第二感温开关为可手动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和第二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为自然状态,所述第二感温开关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四触点的位置连接。这样,当发热盘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就会动作将第二导电弹片顶开,使得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分开,则第二导电体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二导电弹片发生了变形,处于蓄能状态;但是由于第二感温开关只能手动复位,并不能自动复位,所以当发热盘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感温开关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也不会自动复位,必须手动施加外力才能让第二感温开关复位,第二导电弹片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弹回,使得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再次接触,则第二导电体的通路就又导通了。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感温开关包括第二连接柱和不可自复位感温片,所述第二连接柱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靠近所述第四触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面上与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的第二变形端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第二变形端弯折变形的第二凹位,所述第二连接柱另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凹位中并与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的第二变形端正对。这种情况下,第二感温开关的结构与第一感温开关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二感温开关采用的是不可自复位感温片,所以一旦第二感温开关发生了动作,就需要拆机维修,通过施加外力来使得不可自复位感温片恢复原来位置。为了更方便的维修,可以在第三感温开关上设置一个手动复位装置,这样就不用拆机也可以手动进行复位。手动复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活动穿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
二导电弹片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一定长度。顶杆另一端可以设置的伸出到破壁机底部外侧,这样,在破壁机底部外侧通过按压顶杆即可将第三感温开关手动复位。
14.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感温探头,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加热管两极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ntc感温探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这样,ntc感温探头由一个感温安全控制组件就完成了固定,不需要再单独固定,进一步使得杯体底部的部件安装更方便。所述发热盘上与所述ntc感温探头对应的位置设有一通孔,所述ntc感温探头穿过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杯体内部。这样可以保证ntc感温探头探测的是更接近杯体内部液体的温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破壁机将至少两道感恩开关集成在一起组成感温安全控制组件,这样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多道感温开关的安装,并且省去了多道感温开关之间以及与电控组件的连接导线,直接让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与电控组件连接即可,使得破壁机底部的布线大大简化了,可以减少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危险的发生。
17.本实用新型的破壁机通过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一端分别直接与加热管两极紧贴接触来实现了加热组件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的连接,进一步简化了破壁机底部的布线设置。另外,通过感温安全控制组件就可以同时实现ntc感温探头的固定,进一步使得破壁机底部的部件安装变得简单,且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的配合连接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与搅拌粉碎组件的配合连接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第一端面这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第二端面这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体和第一感温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导电体和第二感温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导电体和第二感温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第二端面这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0.实施例1
31.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破壁机,包括杯体以及设于所述杯体底部的杯座,所述杯体底部还设有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上穿设有伸入到所述杯体内部的搅拌粉
碎组件,所述杯座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粉碎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电控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贴紧设置在所述杯体底端的发热盘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靠近所述杯座这一侧面上的加热管,所述发热盘上靠近所述杯座这一侧面上还设有集成了至少两道感温开关的感温安全控制组件,所述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一端与所述加热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感温安全控制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这样,由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集成了至少两道感温开关,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多道感温开关的安装,并且省去了多道感温开关之间以及与电控组件的连接导线,直接让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与电控组件连接即可,使得破壁机底部的布线大大简化了,可以减少导线破损互相粘连发生短路危险的发生。
32.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感温安全控制组件包括壳体5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的第一导电体6和第二导电体7,所述第一导电体6和第二导电体7的两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5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电体6和第二导电体7靠近所述加热管4两极的端头分别与所述加热管4的两极紧贴接触,以此来实现加热管4与感温安全控制组件之间的电连接,这就又省去了两条导线,进一步简化了破壁机底部的布线;所述第一导电体6和第二导电体7远离所述加热管4两极的端头与所述电控组件27电连接,所述壳体5的第一端面51上与所述第一导电体6和第二导电体7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电体6通/断路和所述第二导电体7通/断路的第一感温开关8和第二感温开关9,所述第一感温开关8的感温阈值低于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的感温阈值,所述壳体5的第一端面51与所述发热盘3紧贴。具体工作时,破壁机底部的加热组件是由电控组件27根据破壁机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值来控制加热组件的工作启停的,也就是说电控组件27不出现问题时,第一感温开关8和第二感温开关9都是不会动作的,处于备用状态。一旦电控组件27出现问题,不能在加热组件该停止时让其停止,那么加热管4就会持续工作,发热盘3的温度就会持续上升,当发热盘3的温度上升到第一感温开关8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8就会动作切断第一导电体6的通路,使得加热管4断电,避免发生危险。如果电控组件27和第一感温开关8都失效的情况下,还有第二感温开关9,其原理与第一感温开关8类似,当发热盘3的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9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9就会动作切断第二导电体7的通路,使得加热管4断电,避免发生危险。这样,就相当于给破壁机设置了三道安全开关,基本可以完全避免发生危险。
33.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感温开关8为可自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一导电体6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5内壁上的第一导电金属片61和第一导电弹片62,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61和第一导电弹片62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5外部,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61和第一导电弹片62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5内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片61和第一导电弹片62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所述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62为自然状态,所述第一感温开关8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62靠近所述第二触点11的位置连接。这样,当发热盘3温度上升到第一感温开关8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8就会动作将第一导电弹片62顶开,使得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分开,则第一导电体6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一导电弹片62发生了变形,处于蓄能状态,当发热盘3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一感温开关8的感温阈值时,第一感温开关8就会自动复位,第一导电弹片62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弹回,使得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再次接触,则第一导电体6的通路就又导通了。
34.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感温开关8包括第一连接柱81和可自复位感温片82,所述第一连接柱81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62靠近所述第二触点11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82固定在所述壳体5的第一端面51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81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面51上与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82的第一变形端821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第一变形端821弯折变形的第一凹位511,所述第一连接柱81另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一端面51的第一凹位511中并与所述可自复位感温片82的第一变形端821正对。可自复位感温片82在低于其感温阈值的温度时,其第一变形端821是朝向一侧的,当温度上升到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821就会朝向相反的一侧弯折变形,当温度再次降低后,其第一变形端821又能够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中,可自复位感温片82在温度到达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821就会朝向第一凹位511这一侧弯折变形,并挤压第一连接柱81,通过第一连接柱81将第一导电弹片62挤压变形,使得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分开;当温度再次降低到低于其感温阈值时,其第一变形端821就会朝向第一凹位511相反的这一侧变形复位,第一导电弹片62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也会复位。
35.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为不可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二导电体7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5内壁上的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5外部,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5内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靠近所述第四触点13的位置连接,并将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挤压变形使得所述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为蓄能状态。这样,当发热盘3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9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9就会松开第二导电弹片72,第二导电弹片72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弹开,使得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分开,则第二导电体7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二导电弹片72发生变形后处于自然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是不会自动再弹回去使得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接触的,由于第二感温开关9是不可复位的,所以第二导电体7的通路断开了就不能再自动导通了。
36.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为一圆柱形热熔断体,所述圆柱形热熔断体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靠近所述第四触点13的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的第一端面51固定连接。圆柱形热熔断体将第二导电弹片72挤压变形使得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相接触,当温度到达圆柱形热熔断体的感温阈值时,圆柱形热熔断体就会融化断掉,第二导电弹片72失去了挤压力就会弹回到自然状态。
37.如图3到图5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感温探头,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加热管两极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ntc感温探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这样,ntc感温探头由一个感温安全控制组件就完成了固定,不需要再单独固定,进一步使得杯体底部的部件安装更方便。所述发热盘上与所述ntc感温探头对应的位置设有一通孔,所述ntc感温探头穿过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杯体内部。这样可以保证ntc感温探头探测的是更接近杯体内部液体的温度。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为可手动复位的感温开关,所述第二导电体7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5内壁上的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一端均伸出到所述壳体5外部,
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另一端均置于所述壳体5内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片71和第二导电弹片72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所述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为自然状态,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靠近所述第四触点13的位置连接。这样,当发热盘3温度上升到第二感温开关9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9就会动作将第二导电弹片72顶开,使得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分开,则第二导电体7的通路就断开了,此时第二导电弹片72发生了变形,处于蓄能状态;但是由于第二感温开关9只能手动复位,并不能自动复位,所以当发热盘3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感温开关9的感温阈值时,第二感温开关9也不会自动复位,必须手动施加外力才能让第二感温开关9复位,第二导电弹片72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弹回,使得第三触点12和第四触点13再次接触,则第二导电体7的通路就又导通了。
40.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感温开关9包括第二连接柱91和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所述第二连接柱91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靠近所述第四触点13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固定在所述壳体5的第一端面51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91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面51上与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的第二变形端921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第二变形端921弯折变形的第二凹位512,所述第二连接柱91另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一端面51的第二凹位512中并与所述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的第二变形端921正对。这种情况下,第二感温开关9的结构与第一感温开关8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二感温开关9采用的是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所以一旦第二感温开关9发生了动作,就需要拆机维修,通过施加外力来使得不可自复位感温片92恢复原来位置。为了更方便的维修,可以在第三感温开关上设置一个手动复位装置,这样就不用拆机也可以手动进行复位。手动复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壳体5的第二端面52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9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521,所述第一通孔521中活动穿设有顶杆14,所述顶杆14一端伸入到所述壳体5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72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91连接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顶杆14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壳体5外部一定长度。顶杆14另一端可以设置的伸出到破壁机底部外侧,这样,在破壁机底部外侧通过按压顶杆14即可将第三感温开关手动复位。
41.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