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车间内对金属零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对车间内的工作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在车间内放置除尘箱来对车间的粉尘进行去除,实现对车间环境的净化。
3.参照图1,一般的除尘箱包括箱体1和除尘筒3,箱体1竖直悬设于地面,箱体1底端设置有排出口2,除尘筒3竖直设置在排出口2与地面之间,除尘筒3顶端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此时除尘筒3与箱体1内腔连通。在利用除尘箱对车间内进行除尘时,先将除尘筒3移动到排出口2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处,然后对除尘筒3的位置进行调整,使除尘筒3顶端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之后启动箱体1开始对车间的除尘工作,车间内的灰尘被吸入箱体1内,箱体1将灰尘收集在除尘筒3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调整除尘筒开口与排出口对准的过程耗时长,劳动强度大,导致除尘筒的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除尘筒的安装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包括悬设于地面的箱体和用于收集灰尘的除尘筒,箱体底端设置有排出口,除尘筒位于排出口与地面之间,除尘筒的开口与排出口对准,所述除尘筒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轨、前滑轮和后滑轮,导向轨与地面固定连接,前滑轮和后滑轮均与除尘筒转动连接,前滑轮和后滑轮均与导向轨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除尘筒位置时,移动除尘筒靠近排出口,除尘筒带动前滑轮和后滑轮均沿导向轨滑动,前滑轮和后滑轮的设置减小了除尘筒移动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移动除尘筒的便捷性,起到省力的作用;同时导向轨为前滑轮和后滑轮的滑动进行导向,缩减了调整除尘筒开口与排出口对准的所用时间,降低了工人安装除尘筒的劳动强度,达到提高了除尘筒安装效率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导向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当除尘筒的开口与排出口对准时,前滑轮与定位块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块与导向轨固定连接,定位块在导向轨上的位置固定不变,移动除尘筒带动前滑轮和后滑轮沿导向轨滑动,直到前滑轮与定位块抵接,此时除尘筒的开口正好到达所需安装位置;定位块的设置,实现了对除尘筒移动时的快速定位,进一步缩减了调整除尘筒位置的所需时间。
11.可选的,所述导向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与导向轨滑动连接,当前滑轮未与定位
块抵接时,活动块远离地面一端与导向轨底壁抵接,当前滑轮与定位块抵接后,活动块升高至与后滑轮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活动块与导向轨滑动连接,使得活动块的位置是可变的,在前滑轮沿导向轨滑动时,活动块未突出导向轨底壁,此时活动块对前滑轮和后滑轮不造成阻拦;当前滑轮与定位块抵接后停止移动,此时升高活动块的位置,利用活动块对后滑轮进行限位,通过活动块和定位块的配合将除尘筒在导向轨处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小了除尘筒发生移动的概率,提高了除尘筒收集灰尘时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与导向轨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气缸来驱动活动块沿直线发生移动,驱动气缸为活动块的移动提供动力,提高了移动活动块的便捷性。
15.可选的,所述定位块与前滑轮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前滑轮是否移动到定位块的位置处,也对除尘筒是否到达所需安装位置进行快速判断;由于压力传感器与驱动气缸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除尘筒到达所需安装位置时,压力传感器控制驱动气缸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活动块对后滑轮进行限位,提高了对除尘筒安装位置进行定位操作的自动化程度。
17.可选的,所述排出口与除尘筒之间设置有锁死装置,锁死装置包括锁死杆、导向管和锁死块,导向管与排出口固定连接,锁死块与除尘筒固定连接,锁死块靠近导向管的端面开设有锁死孔,锁死杆与排出口滑动连接,锁死杆一端穿过导向管后插入锁死孔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除尘筒的开口与排出口对准后,移动锁死杆,使锁死杆一端穿过导向管后插入锁死孔内,导向管为锁死杆的移动进行导向,锁死杆对除尘筒的位置进行锁死,加固了除尘筒位于安装位置处的稳定性,减小驱动气缸失灵对除尘筒位置的影响。
19.可选的,所述锁死杆设置有多个,多个锁死杆远离锁死块一端连接有环板,环板与多个锁死杆均固定连接,环板与排出口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死杆数量的设置,提高了锁死杆对除尘筒位置的锁死程度;由于环板与多个锁死杆均固定连接,环板在移动时带动多个锁死杆同步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了多个锁死杆之间的联动,同时节省了对多个锁死杆移动时的施力。
21.可选的,所述环板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杆,驱动电机与排出口固定连接,螺杆一端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环板,螺杆与环板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杆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螺杆在排出口的位置固定,在驱动电机工作时带动螺杆发生转动,又由于螺杆穿过环板且与环板螺纹连接,螺杆转动时带动环板发生位置的改变,提高了移动环板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导向轨、前滑轮和后滑轮的设置,对除尘筒的移动进行导向,缩减了调整除尘筒开口与排出口对准的所用时间,降低了工人安装除尘筒的劳动强度,达到提高了除尘筒安装效率的效果;
25.2.通过定位块的设置,实现了对除尘筒移动时的快速定位,进一步缩减了调整除
尘筒位置的所需时间;
26.3.通过压力传感器和驱动气缸的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驱动气缸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活动块对后滑轮进行限位,提高了对除尘筒安装位置进行定位操作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除尘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后除尘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于安装状态下除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除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控制箱;2、排出口;21、第一板;3、除尘筒;31、第二板;4、导向装置;41、导向轨;411、定位块;4111、压力传感器;412、活动块;4121、驱动气缸;413、支杆;42、前滑轮;43、后滑轮;5、锁死装置;51、锁死杆;52、导向管;53、锁死块;531、锁死孔;54、环板;55、驱动组件;551、驱动电机;552、螺杆;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2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参照图2,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包括箱体1和除尘筒3,箱体1竖直设置于车间地面,箱体1底端设置有排出口2,排出口2悬设于地面,除尘筒3竖直设置在排出口2与地面之间,除尘筒3与排出口2连通,除尘筒3顶端与排出口2之间设置有锁死装置5,除尘筒3底端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4。在使用除尘箱进行除尘工作前,需要先对除尘筒3进行安装,安装时,移动除尘筒3靠近排出口2,并利用导向装置4对除尘筒3的移动进行导向,在除尘筒3的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时,利用锁死装置5将除尘筒3的位置锁死,之后启动箱体1对车间环境进行除尘工作,车间内的灰尘被吸入箱体1内,灰尘穿过箱体1后被收集在除尘筒3内,实现了对车间内环境的净化。
35.参照图2和图3,排出口2竖直设置,排出口2为倒置的正棱锥状,排出口2顶端与箱体1底端固定连接且连通,排出口2底端为开口结构,排出口2底端外侧水平套设有第一板21,第一板21为圆环状,第一板21内侧壁与排出口2底端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板21底端与排出口2底端齐平。箱体1内的灰尘穿过排出口2后落入除尘筒3内。
36.参照图2,排出口2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箱体1内部操作的控制箱11,控制箱11竖直设置,控制箱11与箱体1固定连接,控制箱11底端的所在高度低于排出口2底端所在高度。控制箱11对除尘筒3在控制箱11所在方向的移动进行阻碍,在移动除尘筒3时需要避开控制箱11。
37.参照图3和图4,除尘筒3为顶端开口的结构,除尘筒3顶端外侧水平套设有环状的第二板31,第二板31内侧壁与除尘筒3顶端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板31顶端与除尘筒3顶端齐平,在除尘筒3的顶端开口与排出口2底端对准时,第二板31顶端与第一板21底端抵接且密封;为了方便移动除尘筒3时对除尘筒3的施力,除尘筒3远离控制箱11的侧壁处水平设置有把手6,把手6与除尘筒3侧壁固定连接。
38.在安装除尘筒3时,工人对把手6施推力,把手6带动除尘筒3靠近排出口2底端,直
到第二板31顶端与第一板21底端抵接,且除尘筒3的顶端开口与排出口2底端对准时,此处即为除尘筒3的安装位置;利用除尘筒3对灰尘进行收集,收集工作完成后对把手6施拉力,把手6带动除尘筒3远离排出口2,然后对除尘筒3内收集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除尘筒3重新安装在所需位置处。
39.参照图2和图3,导向装置4包括导向轨41、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导向轨41平行设置有两条,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均竖直设置有两个,两个前滑轮42和两个后滑轮43均设置在除尘筒3底端与导向轨41之间,两个前滑轮42分别位于两个后滑轮43与控制箱11之间,两个前滑轮42和两个后滑轮43均与除尘筒3底端转动连接,两个前滑轮42分别与两个导向轨41顶端滑动连接,两个后滑轮43也分别与两个导向轨41顶端滑动连接。
40.在通过导向装置4对除尘筒3进行导向时,移动除尘筒3靠近导向轨41,除尘筒3带动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滚动到导向轨41内,继续移动除尘筒3,除尘筒3带动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沿导向轨41底壁进行滑动,除尘筒3沿着导向轨41的方向移动,直到除尘筒3顶端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
41.参照图2和图3,导向轨41水平设置于车间地面,导向轨41垂直于控制箱11设置,导向轨41靠近控制箱11的一端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支杆413,支杆413竖直设置,支杆413底端与车间地面固定连接,支杆413顶端与导向轨41靠近控制箱11一端的底端固定连接,导向轨41远离控制箱11一端向车间地面呈弧形式弯折,且导向轨41远离控制箱11一端端面与地面固定连接。推动除尘筒3从导向轨41远离控制箱11一端滑入导向轨41内,利用支杆413为导向轨41靠近控制箱11一端提供支撑,同时为导向轨41与地面之间留出缝隙。
42.参照图2和图5,导向轨41内竖直设置有定位块411和活动块412,定位块411位于活动块412与控制箱11之间,定位块411底端与导向轨41底壁固定连接,定位块411靠近活动块412的侧壁处竖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111,压力传感器4111与定位块411远离控制箱1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除尘筒3沿导向轨41滑动时,活动块412顶端与导向轨41底壁齐平,在除尘筒3移动到所需位置时,活动块412顶端高度高于导向轨41底壁高度,活动块412底端穿过导向轨41底端,活动块412与导向轨41滑动连接,活动块412底端连接有驱动气缸4121,驱动气缸4121竖直设置在地面与导向轨41之间,驱动气缸4121与导向轨41底端固定连接,驱动气缸4121与压力传感器4111通过电控线进行电连接。
43.在移动除尘筒3沿导向轨41滑动时,除尘筒3带动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依次越过活动块412顶端处,随后前滑轮42与定位块411远离控制箱11的侧壁处的压力传感器4111抵接,压力传感器4111随即控制驱动气缸4121启动,驱动气缸4121推动活动块412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活动块412逐渐升高,直到活动块412靠近定位块411的侧壁与后滑轮43抵接,此时活动块412和定位块411配合着将前滑轮42和后滑轮43的位置进行了限定,将除尘筒3固定在与排出口2对准的位置处,整个操作缩减了调整除尘筒3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的所用时间,降低了工人安装除尘筒3的劳动强度,达到提高了除尘筒3安装效率的效果。
44.参照图3和图4,锁死装置5包括锁死杆51、导向管52、锁死块53和环板54,导向管52和锁死块53均竖直设置有四个,导向管52与第一板21的外环侧壁固定连接,锁死块53与第二板31的外环侧壁固定连接,锁死块53顶端竖直开设有锁死孔531,锁死孔531未贯穿锁死块53,环板54水平套设在排出口2外侧,环板54位于第一板21远离第二板31一侧,环板54连接有驱动组件55,驱动组件55位于环板54远离除尘筒3一侧,环板54与排出口2滑动连接,锁
死杆51竖直设置有四个,四个锁死杆51均匀分布在环板54底端,锁死杆51顶端与环板54底端固定连接,锁死杆51底端穿过导向管52后插入锁死孔531内,锁死杆51与导向管52和锁死块53均滑动连接。
45.在定位块411和活动块412将除尘筒3限定在所需安装位置后,利用驱动组件55驱动环板54向靠近除尘筒3的方向移动,环板54带动四个锁死杆51同步进行移动,四个锁死杆51底端均穿过导向管52后插入锁死孔531内穿过导向管52后插入锁死孔531内,从而对除尘筒3的位置进行锁死。
46.参照图3,驱动组件55包括驱动电机551和螺杆552,驱动电机551和螺杆552均竖直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电机551沿排出口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驱动电机551与排出口2外侧壁固定连接,螺杆552顶端与驱动电机551固定连接,螺杆552底端穿过环板54,螺杆552底端与环板54螺纹连接。同时启动两个驱动电机551,两个驱动电机551带动两个螺杆552同步开始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两个螺杆552带动环板54沿竖直方向发生移动。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化立式车间脉冲除尘箱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除尘筒3时,首先对除尘筒3施推力,使除尘筒3移动到导向轨41内,之后移动除尘筒3沿导向轨41滑动,直到除尘筒3的开口与排出口2对准时,压力传感器4111受到前滑轮42的挤压后控制驱动气缸4121启动,驱动气缸4121将活动块412升起,对除尘筒3进行快速定位,之后驱动电机551,驱动电机551通过螺杆552和环板54的传动来带动锁死杆51开始移动,锁死杆51底端插入锁死块53内,对除尘筒3的位置进行锁死,从而完成了对除尘筒3的安装,不仅缩短了除尘筒3的安装时间,还增强了除尘筒3安装时的稳定性,之后通过控制箱11来启动箱体1开始进行除尘操作。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