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以及光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9-07 10:1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以及光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研究表明,具有一定波长的红光或近红外光能够穿透人体颅骨,并通过刺激细胞来对细胞产生有益效果,从而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例如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创伤性疾病等。现有的光治疗设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发光组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导致患者不适,而目前通常采用风扇或输入冷气的方式对患者头部进行降温,但是采用上述降温方式时,需要在光治疗设置的头帽内壳和患者头部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实现气体流通来保证降温效果,这就导致布置于头帽上的发光组件距离患者头皮较远,此外,为保证对患者头部大面积且较为均匀的降温,需要在发光组件的装设层与患者头部之间设置容气腔,使冷气通过该容气腔以及容气腔上的通气孔实现对患者头部吹冷气,这就导致光治疗设备中的头帽整体体积较大,再加上以上容气腔的设置,使得发光组件距患者头皮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导致在到达头皮前较多的近红外光经空气中的介质吸收、散射等,降低了光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以及光治疗设备,其能够解决头帽体积大且发光组件距离患者头皮较远的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包括头戴式本体、第一发光组件以及拨发体。头戴式本体用于转动佩戴至头部,所述头戴式本体具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且所述头戴式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腔道,所述第一冷却腔道铺设于所述头戴式本体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以为头部降温。第一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头戴式本体的外侧面上,用于向头部发射近红外光。拨发体设于所述头戴式本体的预设面上,用于在所述头戴式本体转动佩戴时插入发间以拨动头发,并使所述头戴式本体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
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治疗设备,包括上述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铺设于头戴式本体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冷却腔道,使得第一冷却腔道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向头皮,通过该铺设的第一冷却腔道能够增加冷却面与头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较佳的为头部散热的效果,且上述第一冷却腔道采用铺设的方式,第一发光组件直接设于头戴式本体的外侧面上,能够使得第一发光组件较为靠近头部,使得第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更多地照射向头部,以达到提高光治疗效果的目的,头戴式本体上还设有拨发体,拨发体在所述头戴式本体转动佩戴时插入发间以拨动头发,从而使所述头戴式本体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从而使得第一冷却腔道进一步地贴合向头皮,且能够使更多的近红外光进入患者头部,提高了冷却及光治疗效果,且本技术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无需预留空间来实现气体流
动,且不需要设置容气腔实现头部的均匀降温,整体体积较小,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7.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剖视图。
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头戴式本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头戴式本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为第一冷却腔道提供冷却介质的结构。
1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为第一冷却腔道提供冷却介质的结构。
1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剖视图。
1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剖视图。
1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光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光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光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光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1-头戴式本体;101-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2-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3-第一冷却腔道;104-桥接部;105-弧形佩戴部;106-引流板;107-压发部;2-第一发光组件;3-拨发体;4-第一冷却组件;401-第二冷却腔道;5-容发腔;6-第一弹性囊;7-外壳;8-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01-第二冷却组件;802-第二发光组件;803-第三冷却腔道;9-第二弹性囊;10-帽体;11-弹性帽;12-弹性带;13-柔性囊结构;14-水泵;15-水箱;16-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24.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
改变。
25.在本技术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26.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2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包括头戴式本体1、第一发光组件2以及拨发体3。头戴式本体1用于转动佩戴至头部,头戴式本体1具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且头戴式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分别连通的第一冷却腔道103,第一冷却腔道103铺设于头戴式本体1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以为头部降温。第一发光组件2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上,用于向头部发射近红外光。拨发体3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预设面上,用于在头戴式本体1转动佩戴时插入发间以拨动头发,并使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
29.具体地,上述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用于治疗任一脑区,包括但不限于顶叶、颞叶、额叶和枕叶等。
30.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示出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用于治疗部分额叶脑区、部分顶叶脑区以及颞叶,即上述第一发光组件2是对应部分额叶脑区、部分顶叶脑区以及颞叶设置的。
31.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图中示出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用于治疗至少部分额叶脑区、顶叶脑区、颞叶以及枕叶,即上述第一发光组件2是对应至少部分额叶脑区、顶叶脑区、颞叶以及枕叶设置的。
32.具体地,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形状可为绕头部左右两侧的半环形状(如图1至图5所示),也可为能够覆盖头部上侧的帽型(如图6所示),本技术对头戴式本体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能够稳定佩戴在头部上即可。
33.具体地,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可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以使第一冷却腔道103中的冷却介质的冷量能够尽可能地导向头部。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可采用隔热性好的材料制成,以使隔绝第一发光组件2所散发的热量,避免该热量导向头部。
34.具体地,上述转动佩戴可理解为头戴式本体1由对应前额的位置向后转动至对应头顶或头后侧的位置,从而完成转动佩戴动作。
35.具体地,上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6.具体地,上述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液或者冷却气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7.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可理解为其佩戴于头部上贴合向
头部的侧面。另外,其中贴合向头部的侧面可以理解为头戴式本体1佩戴于头部后和头部接触的侧面。第一冷却腔道103铺在该内侧面上,以尽可能增加第一冷却腔道103和头部的接触面积的方式设置,从而达到最大化的为头部冷却的效果。
38.具体地,上述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包括控制板以及靠近头皮一侧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头皮温度,控制板能够获取头皮温度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对第一发光组件2的工作进行调控,和/或对流向第一冷却腔道103的冷却介质的冷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根据头皮温度动态调节第一发光组件2的工作状态和/或第一冷却腔道103内冷却介质所能够散发的冷量。
39.具体地,拨发体3和头戴式本体1之间可以为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为一体连接。另外,拨发体3可以和头戴式本体1配合使用。在拨发体3和头戴式本体1配合使用时,拨发体3可与头戴式本体1同步进行转动佩戴动作,上述拨发体3在拨动头发后,使得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从而使铺设于头戴式本体1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冷却腔道103更能够贴合头皮,提高降温效果,此外,还使得位于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上的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光能够尽可能多的地照向头皮,降低了光损耗,有效地提高了光传输效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40.具体地,上述拨发体3可为多个,多个拨发体3配合形成梳齿状,以达到较佳的拨发效果。上述拨发体3从额叶开始拨发并向对应顶叶、颞叶或枕叶的位置运动,实现转动拨发,达到防止头发四散的目的。
41.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可理解为头戴式本体1朝外的侧面。上述预设面可至少包括头戴式本体1的佩戴方向上的端面、内侧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的拨发体3位于头戴式本体1端面上。
42.具体地,上述脑部光学治疗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将头戴式本体1箍紧在头部上的连接带,连接带可收紧于头部,也可收紧于下颌处,本技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头戴式本体1转动佩戴后能够稳定置于头部上即可。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以及部分所述端面可设置成透光的,以使得位于所述外侧面的第一发光组件2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透过头戴式本体1照射到头部,以实现光治疗效果。此外,脑部光学治疗装置还可包括设于第一发光组件2外侧的不透光的壳体,以防止第一发光组件2发射的近红外光背向头部的方向发散,造成近红外光外泄,导致安全问题出现。
44.本技术通过铺设于头戴式本体1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冷却腔道103,使得第一冷却腔道103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向头部,通过该铺设的第一冷却腔道103能够增加冷却面与头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较佳的为头部散热的效果,且上述第一冷却腔道103采用铺设的方式,第一发光组件2直接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上,能够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较为靠近头部,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更多地照射向头部,以达到提高光治疗效果的目的,头戴式本体1上还设有拨发体3,拨发体3在头戴式本体1转动佩戴时插入发间以拨动头发,从而使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从而使得第一冷却腔道103进一步地贴合向头皮,且能够使更多的近红外光进入患者头部,提高了冷却及光学治疗效果,且本技术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无需预留空间来实现气体流动,且不需要设置容气腔实现头部的均匀降温,整体体积较小,节约了空间。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脑部光学治疗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却组件4,第一冷却组件4设于第一发光组件2背向头戴式本体1的一侧,且第一冷却组件4具有第二冷却腔道401,第二冷却腔道401铺设于第一发光组件2上,用于为第一发光组件2降温。
46.如此,通过第一冷却组件4能够为第一发光组件2有效降温,达到延长第一发光组件2使用寿命的目的,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第一发光组件2工作所散发的热量对头部的影响。
47.具体地,上述第一冷却组件4的形状可与第一发光组件2相对应,即第一冷却组件4对应地铺设在第一发光组件2的上方,通过与第一发光组件2接触实现降温。
48.具体地,如图7所示,上述第一冷却组件4的形状以及结构可与头戴式本体1的形状以及结构可以相同,以利于生产加工,当然,第一冷却组件4的形状以及结构也可与头戴式本体1的形状以及结构不同,可根据实际结构设计设置,例如,第一冷却组件4覆盖在第一发光组件2的外侧面上,以避免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近红外光外泄,导致安全问题出现。
49.具体地,第二冷却腔道401铺在第一发光组件2的外侧面上,以尽可能增加第二冷却腔道401和第一发光组件2的接触面积的方式设置,从而达到最大化的为第一发光组件2冷却的效果。
50.具体地,上述第一冷却腔道103和第二冷却腔道401可相独立地设置,即第一冷却腔道103和第二冷却腔道401中的冷却介质无法相流通,以根据降温具体需要实现分别为头部和第一发光组件2进行降温,从而达到为二者分别降温的较佳的冷却效果。
51.具体地,上述第一冷却组件4可采用挡光材料制成,以防止第一发光组件2发散。
52.具体地,上述第二冷却腔道401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拨发体3和第一发光组件2均为多个,预设面为头戴式本体1的佩戴方向上的端面,即拨发体3可由头戴式本体1的端面向佩戴头戴式本体1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多个拨发体3在预设面上呈绕头部的弧形布设,多个第一发光组件2分别呈多排布设,拨发体3与至少一排第一发光组件2对应设置。
54.如此,拨发体3能够将与其对应的一排第一发光组件2的光路上的头发拨开,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射的近红外光能够尽可能多地照射向头部,从而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55.上述拨发体3设置在头戴式本体1的佩戴方向上的端面上能够避免影响头戴式本体1和头部的贴合程度,即使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更好地贴合向头部,从而达到较佳的冷却效果。
56.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发光组件2可并列设有多排,每排下的第一发光组件2可沿着佩戴头戴式本体1的方向依次布设。上述拨发体3可与成排的第一发光组件2一一对应地设置,即一个拨发体3对应一排第一发光组件2。
57.具体地,拨发体3在头戴式本体1的佩戴方向上具有尖端,以便于在佩戴头戴式本体1时拨开头发。其中,尖端可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以使拨发体3能够向头部施加足够的拨开头发的作用力,以达到较佳的拨发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拨发体3远离其尖端的部分可分为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上侧部分可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以防止头发被拨开后散落,下侧部分为接触头皮的部分,该下侧部分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提高佩戴舒适性且使得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向头部。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拨发体3和第一发光组件2均为多个,预设面为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拨发体3凸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上,且拨发体3的内部中空设置,使得拨发体3的内部形成部分第一冷却腔道103。
59.具体地,头戴式本体1可以为一体式的片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0.具体地,拨发体3可为头戴式本体1内侧的圆柱,该圆柱的内部可中空设置,如此,在拨发体3拨开头部后,头发置于拨发体3之间,拨发体3和头皮能够直接接触,流向拨发体3的内部的冷却介质能够冷却头皮,提高为头部的冷却效果,改善用户舒适度。
61.具体地,第一发光组件2可与拨发体3对应设置,即第一发光组件2可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与拨发体3布置位置对应的外侧。另外,第一发光组件2还可设于拨发体3拨开头发后可漏出头皮的位置,以使第一发光组件2发射的近红外光尽可能多的照射头部。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头戴式本体1还具有桥接部104以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弧形佩戴部105,多个弧形佩戴部105用于配合箍紧头部,桥接部104用于连接各个弧形佩戴部105,且桥接部104间隔设置,相邻的桥接部10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拨发体3所拨开的头发的容发腔5。
63.上述结构能够减轻头戴式本体1的重量,使得头戴式本体1佩戴后能够向头部施加较小的压力,且结构设计较为简单,结构稳定性强,整体体积较小,能够使第一发光组件2更靠近头部,降低光损,提高治疗效果。上述容发腔5用于容纳被拨发体3拨开的头发,以对被拨开的头发起到限制作用。
64.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弧形佩戴部105可为两个,桥接部10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弧形佩戴部105上,且多个桥接部104并列地设置。此外,上述弧形佩戴部105也可大于两个,多个弧形佩戴部105与多个桥接部104连接,以实现结构更加稳定的头戴式本体1。例如,多个桥接部104可均匀的并列地设置,多个弧形佩戴部105可均匀地与多个桥接部104以一定的角度相连接,例如,可以互相垂直。
65.具体地,上述弧形佩戴部105可构造为发箍状。
66.具体地,上述容发腔5中可设置有压发部107,以压紧被拨发体3拨开的头发。示例性地,压发部107一端固定连接于形成容发腔5的桥接部104,另一端可构造为自由端,使得压发部107对头发施加的压力能够具有一定空间,既能够压紧头发,还不对头部造成过大的压力。示例性地,压发部107的两端可均固定连接于形成容发腔5的桥接部104,例如,压发部107可由弧形佩戴部105对应容发腔5的部分形成,以尽可能的压紧被拨开的头发,又能保证头戴式本体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发部107可为多个,以适用于短发人群。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桥接部104和弧形佩戴部105包括中空腔道,且桥接部104的中空腔道和弧形佩戴部105的中空腔道连通以配合形成部分或全部第一冷却腔道103,至少桥接部104的内侧面用于与头部贴合以为头部冷却。
68.如此,上述桥接部104的内侧面即可与头部贴合实现为头部冷却,头戴式本体1整体结构简单,且能够达到有效为头部降温的目的。
69.具体地,上述桥接部104可构造为薄板状,其内侧面与头部贴合,外侧面用于装设第一发光组件2。薄板状的桥接部104能够增加其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达到较佳的为头部冷
却的效果。
70.具体地,上述桥接部104可采用上窄下宽结构,以使其与头皮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增加冷却面积。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发光组件2设置在桥接部104和/或弧形佩戴部105的背向头部的外侧面上,拨发体3设置于桥接部104的位于佩戴方向的端面上,且各桥接部104的位于佩戴方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拨发体3。上述结构设计合理,且第一发光组件2直接设置在桥接部104和/或弧形佩戴部105上,能够使得结构更为紧凑,达到减小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整体体积,且能够减轻脑部光学治疗装置重量。
72.具体地,上述第一发光组件2可采用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桥接部104和/或弧形佩戴部105上,以利于安装和拆卸第一发光组件2。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可均设于桥接部104一端部的一个弧形佩戴部105上,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设于桥接部104的另一端部的另一个弧形佩戴部105上,或者,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分别设于各桥接部104的一端,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设于桥接部104的另一端部的弧形佩戴部105上。
74.具体地,桥接部104一端部的弧形佩戴部105与桥接部104相连通,通过在弧形佩戴部105上与桥接部104连通位置处设置多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或者直接在各桥接部104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均匀快速的进入各个桥接部104,冷却介质桥接部104的另一端后,可由另一端部的弧形佩戴部105上两侧设置的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流出,由于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设置弧形佩戴部105的两侧,由于弧形佩戴部105的两侧相对于中间位置更低,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实现冷却介质的快速循环。
75.如此,能够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能够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量,使得更多的冷却介质快速进入第一冷却腔道103中。上述结构冷却介质是由一个弧形佩戴部105或者桥接部104的一端经由桥接部104流向另一个弧形佩戴部105。
76.具体地,上述多个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可间隔设置,以使冷却介质能够均匀地流向第一冷却腔道103中。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腔道103中设有引流板106,引流板106用于使第一冷却腔道103的冷却介质在其内迂回流动,并使得冷却介质至少流过部分桥接部104。具体地,引流板106可以设置在具有中空结构的弧形佩戴部105中,以使弧形佩戴部105、桥接部104以及引流板106形成第一冷却腔道,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头戴式本体1佩戴完成后,弧形佩戴部105未与头皮贴合为其降温,通过增加引流板106形成第一冷却腔道,可以减少冷却介质流过不必要的区域,使其尽快的流进能与头皮接触的桥接部104,以尽快的实现为头部降温效果。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可以设置在连接桥接部104的一端侧的同一弧形佩戴部105上,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分别设于弧形佩戴部105的两端,以使得冷却介质流过全部桥接部104,如此,使冷却介质流过尽可能多的能与头皮贴合的桥接部104,以实现大面积降温,提高降温效果。
78.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冷却腔道103可具体构造为蛇形腔道。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治疗需求,采用多个脑部光学治疗装置进行光学治疗。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含两个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用于对患者额叶、枕叶、颞叶及顶叶
等各脑区进行光学治疗,其中,拨发体3均设于图示的两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右侧(即佩戴方向),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均布置于两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相对上方的位置,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均布置于两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相对下方的位置,且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尽量靠近两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头戴式本体1的两侧,以使冷却介质能够流经头戴式本体1的更多区域,实现较大面积的降温,以提高头部降温效果。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脑部光学治疗装置还包括包覆于第一冷却组件4外侧的第一弹性囊6,第一弹性囊6用于向第一冷却组件4及头戴式本体1施加使其靠近头部的作用力。
81.如此,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囊6可将头戴式本体1更好地压紧向头部,从而达到更好地贴合头部的目的。
82.具体地,上述第一弹性囊6可具有收缩态和膨胀态,收缩态的第一弹性囊6内充入气体或者液体后,可转换为膨胀态。膨胀态下的第一弹性囊6可覆盖第一发光组件2的外侧面,实现第一弹性囊6能够从各个角度对头戴式本体1均匀地施加压力。其中,向收缩态的第一弹性囊6内充入的气体或者液体可以为冷却介质,以为第一发光组件2散热。此外,在第一弹性囊6的外侧还可设置刚性的壳体,以使第一弹性囊6尽可能的向头戴式本体1侧膨胀,以更好的对其施加压力,从而使头戴式本体1能更贴合头皮。
83.具体地,上述第一弹性囊6可采用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可形变性和耐磨性。
84.具体地,上述第一弹性囊6可包括膨胀态能够覆盖第一发光组件2的外侧面的囊体,还可包括用于将囊体收紧于头部的带体。
8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治疗设备,光治疗设备包括上述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采用上述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光治疗设备通过铺设于头戴式本体1贴合向头部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冷却腔道103,使得第一冷却腔道103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向头部,通过该铺设的第一冷却腔道103能够增加冷却面与头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较佳的为头部散热的效果,且上述第一冷却腔道103采用铺设的方式,第一发光组件2直接设于头戴式本体1的外侧面上,能够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较为靠近头部,使得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出的近红外光能够更多地照射向头部,以达到提高光治疗效果的目的,头戴式本体1上还设有拨发体3,拨发体3在头戴式本体1转动佩戴时插入发间以拨动头发,从而使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面能够贴合头部,从而使得第一冷却腔道进一步地贴合向头皮,且能够使更多的近红外光进入患者头部,提高了冷却及光治疗效果,且本技术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无需预留空间来实现气体流动,且不需要设置容气腔实现头部的均匀降温,整体体积较小,节约了空间。
86.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光治疗设备还可包括水泵14、水箱15以及散热器16。水泵14和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连通,用于将水箱15内的冷却介质经由第一冷却介质进口101泵入第一冷却腔道103中。上述水箱15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2连通,用于盛接第一冷却腔道103中排出的冷却介质,并通过水箱15内的散热器16为冷却介质降温,以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使用。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光治疗设备还包括罩设于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外壳7,以及设于外壳7内侧的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至少包括第二冷却组件80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802,第二发光组件802用于向头部前额叶发射近红外光,第
二冷却组件801设于第二发光组件802和外壳7之间,用于覆盖第二发光组件802以为其降温。其中,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箭头方向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
88.如此,通过上述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可实现对前额叶的光治疗,以及通过第二冷却组件801可实现对第二发光组件802的降温,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延长第二发光组件802的使用寿命。
89.具体地,如图11至图14所示,上述第二冷却组件801可具有第三冷却腔道803,第三冷却腔道803的出口可与第一冷却腔道103的出口可连通,使得第三冷却腔道803和第一冷却腔道103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同步排出。
90.具体地,上述外壳7罩设于脑部光学治疗装置的外壳7,其能够遮挡第一发光组件2所发射的近红外光,从而防止近红外光泄漏伤害用户。
91.具体地,图11中所示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以用于对患者的部分额叶、部分顶叶以及双侧颞叶进行光学治疗,图12、图13中所示的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可以用于对患者的额叶和双侧颞叶进行光学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光治疗设备还包括设于外壳7外侧的第二弹性囊9,且第二弹性囊9的外侧设有帽体10,外壳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帽体10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刚性帽体10的作用更利于第二弹性囊9结构用于向外壳7施加使其靠向头部的作用力。
92.如此,可通过设置第二弹性囊9可通过外壳7作用于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以及头戴式本体1,使二者更好地压紧向头部,从而达到更好地贴合头部的目的。
93.具体地,上述第二弹性囊9可具有收缩态和膨胀态,收缩态的第二弹性囊9内充入气体或者液体后,可转换为膨胀态。膨胀态下的第二弹性囊9可覆盖外壳7的外侧面,实现第二弹性囊9能够从各个角度对外壳7均匀地施加压力。
94.具体地,上述第二弹性囊9可采用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可形变性和耐磨性。
95.具体地,上述第二弹性囊9可以为能够覆盖整个外壳7的单个弹性囊或者多个弹性囊。另外,可以先对第二弹性囊9充入气体或者液体后,再将其置于外壳7和帽体10之间,或者也可以将第二弹性囊9先置于外壳7和帽体10之间,在对其进行介质填充,在此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光治疗设备还包括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和弹性帽11,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与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之间通过弹性带12连接,弹性帽11罩设于脑部光学治疗装置及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外,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至少包括第二冷却组件801以及第二发光组件802,第二发光组件802用于向头部前额叶发射近红外光,第二冷却组件801设于第二发光组件802和弹性帽11之间,用于覆盖第二发光组件802以为其降温。
97.如此,可通过弹性帽11和弹性带12使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与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稳定地佩戴在头部上,且能够增加光治疗设备的适配性,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头部,提高了脑部光学治疗装置与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的贴合度。
98.具体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上述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7以及上述弹性帽11的覆盖范围至少包括与其对应实施例中的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以及脑部光学治疗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前额叶光治疗组件8还包括设于第二发光组
件802的内侧上的柔性囊结构13,在使用时冷却介质排向柔性囊结构13内,使柔性囊结构13由收缩状态转换为贴合头部前额的膨胀状态,以为头部降温。
100.如此,上述柔性囊结构13可为头部前额处进行冷却,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佩戴舒适度。
101.具体地,冷却介质的进口分别与上述柔性囊结构13以及第二冷却组件801的第三冷却腔道803连通,柔性囊结构13和第二冷却组件801的第三冷却腔道803的冷却介质的出口相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同一入口分别流向柔性囊结构13并能够共同排出,无需为柔性囊结构13设置其他冷却介质提供装置。具体地,上述柔性囊结构13和/或头戴式本体1的内侧接触头皮的位置可设置智能贴紧感知模块,当柔性囊结构13或者头戴式本体1与头皮贴合不良时,可通过向柔性囊结构13内充入冷却介质、向第二弹性囊9内充入液体或气体、向第一弹性囊6内充入液体或气体、调整弹性帽11和弹性带12等方式使柔性囊结构13和/或头戴式本体1更贴合头部,以满足对头部降温的效果。
102.具体地,上述柔性囊结构13可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以避免遮挡第二发光组件802所发射的近红外光。
103.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技术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
104.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技术。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技术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技术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105.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