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增强粮食作物抗倒伏能力且增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3-07-05 09:0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强化添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增强粮食作物抗倒伏能力且增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水稻、小麦、玉米及大豆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的倒伏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和效益。生产上预防作物倒伏在种植品种确定下,一般都是在作物的拔节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降低作物的株高和缩短作物基部节间的长度从而达到抗倒伏的目的。粮食作物生产上应用最普遍的抗倒伏调节剂物质为烯效矬、多效矬等植物生长延缓类生长调节剂物质,但因烯效矬、多效矬这类物质的原药都不溶于水所以都是以粉剂的形式使用,因此利用效率不高,而且还要使用到大量的有害助剂严重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例如烯效矬、多效矬在生产上使用的粉剂制剂的有效含量一般为5%、10%,有90%以上是助剂等添加剂物质,而且粮食作物在拔节期使用烯效矬、多效矬等植物生长延缓类生长调节剂物质来降低茎秆基部节间长度都会影响到收获物穗子的生长发育,从而在没有出现引起倒伏发生的大风大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严重的减产风险,而倒伏的发生又是一个概率性事件,所以往往存在稳产而不增产增效的问题。生产上也有用乙烯利水剂作为粮食作物中后期的抗倒伏制剂但实际应用范围很小,原因是乙烯利作为粮食作物抗倒伏制剂使用副作用明显、使用技术要求高,特别是使用量(25克/亩左右的有效成分)控制不当造成减产严重,而且乙烯利的有效使用窗口期窄,在稻麦拔节期使用对降低株高抗倒伏的作用不显著,且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在大面积生产上使用很少。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增强粮食作物全生长期抗倒伏能力且增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将烯效唑或多效唑由原来的粉剂型制备为水剂型,大量减少有害助剂的使用,并显著提高烯效唑或多效唑被作物吸收的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组合物中相关成分之间的互作增效作用,使每亩每次有效成分的用量仅为粉剂型状态时用量的十分之一以下;该组合物不仅副作用小,在抗倒伏的同时还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还拓宽了其在粮食作物上的使用窗口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粮食作物抗倒伏能力的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0.05~5份、有机多元膦酸6~20份、醇15~50份、水溶性维生素10~25份、螯合稳定剂0.2~0.6份和水20~50份;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烯效唑或多效唑。
6.优选的,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烯效唑时,所述烯效唑和有机多元膦酸的质量比为(0.05~0.5):(6~20);
7.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时,所述烯效唑和有机多元膦酸的质量比为(0.5~5):(6~20)。
8.优选的,所述有机多元膦酸包括2-氯乙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1,2-乙基二膦酸和乙烷-1-羟基-1,1-二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9.优选的,所述醇包括乙醇、甲醇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所述水溶性维生素包括v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4、维生素b5、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中的一种或多种。
11.优选的,所述螯合稳定剂包括富里酸、腐植酸、黄腐酸、黄腐酸钾和植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醇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14.将有机多元膦酸和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15.将螯合稳定剂、水溶性维生素和水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16.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混合,得到所述组合物。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或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在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18.优选的,所述农作物包括水稻、三麦、玉米或大豆。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当所述农作物为水稻或三麦时,所述方法包括:对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组合物,两个时期的喷施量分别为80~120ml/亩;对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始穗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80~120ml/亩;
20.当所述农作物为玉米时,所述方法包括: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为8~9叶时及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时分别喷施组合物,喷施量分别为20~50ml/亩;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时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
21.当所述农作物为大豆时,所述方法包括:在大豆初花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
22.所述组合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或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
23.所述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包括满足以下(1)~(5)任一项或多项的种植区域:(1)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密度的20%的种植区域;(2)施肥量>合理施肥量的20%的种植区域;(3)施氮肥的时期不当而产生旺长的种植区域;(4)处于气象风口的种植区域;(5)中后期天气不稳定,风力6级,陈风7级以上且雨量中等以上和/或极端性天气的种植区域;
24.所述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的判断标准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均符合栽培要求且未处于气象风口和中后期天气稳定的种植区域。
25.优选的,当所述农作物为水稻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水稻秧苗移栽前1~3天,喷施所述组合物,喷施量为80~120ml/亩。
26.有益效果: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的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三
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0.05~5份、有机多元膦酸6~20份、醇15~50份、水溶性维生素10~25份、螯合稳定剂0.2~0.6份和水20~50份;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烯效唑或多效唑。本发明提供了的组合物将当前粮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能降低作物株高而抗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或多效唑,由原来的粉剂型(因烯效唑、多效唑原药不溶于水)通过复配适宜的醇、有机多元膦酸和螯合稳定剂制备成水剂型,大量减少有害助剂的使用,并提高烯效唑或多效唑被作物吸收的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组合物中相关成分之间的互作增效作用,使每亩每次有效成分的用量仅为粉剂型状态时用量的十分之一以下。如烯效唑在小麦、水稻田上的用量由粉剂型的每亩每次3~5g有效成分下降到水剂型的每亩每次0.2g(有效成分)以下;使乙烯利在粮食作物上作为抗倒伏剂使用的量由原来的25~30g/亩有效成分下降到12~15g/亩左右,在玉米大豆作物上由原来每亩每次7~10g有效成分下降到3~5g有效成分,使乙烯利的用量平均下降达50%;所用的助剂均为环境友好型,如组合物中的乙醇、富里酸等,大大降低了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压力;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还拓宽了其在粮食作物上的使用窗口期,该组合物可以使抗倒调控从苗期一直到始穗扬花期都可以进行有效抗倒伏调控,改变了以前单独使用烯效唑或多效唑粉剂在小麦、水稻始穗以后使用对其株高及抗倒伏性基本无效,以及乙烯利在拔节期或分蘖期使用对株高及抗倒性也基本无效且有副作用的状况。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是一种可以增强粮食作物(水稻、三麦、玉米、大豆)抗倒伏能力,使粮食作物的株高下降、基部节间长度及倒一二节间的长度缩短使粮食作物的重心下移、茎秆基部的充实度及抗折力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提升、光合能力增强,合理分配光合产物达到既抗倒伏又增产且环境友好的组合物调节剂。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的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0.05~5份、有机多元膦酸6~20份、醇15~50份、水溶性维生素10~25份、螯合稳定剂0.2~0.6份和水20~50份;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烯效唑或多效唑。
29.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对所述组合物的各组分来源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市售商品即可。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各组分的质量份均为有效成分的质量份。
30.以质量份计,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0.05~5份。本发明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烯效唑或多效唑;当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烯效唑时,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烯效唑0.05~0.5份,优选为0.054~0.45份,更优选为0.054份、0.18份、0.27份、0.315份、0.36份或0.45份;
31.当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时,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多效唑0.5~5份,优选为0.54~4.5份,更优选为0.54份、1.8份、2.7份、3.15份、3.6份或4.5份。
32.以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份为基准,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有机多元膦酸6~20份,优选为6~9份或10~15份或16~20份,更优选为6份、8份、10份、12份、16份、18份或20份。本发明所述有机多元膦酸优选包括2-氯乙基膦酸(即乙烯利)、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即edtmp)、1,2-乙基二膦酸(即乙二磷酸)和乙烷-1-羟基-1,1-二磷酸(即羟基乙叉二膦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2-氯乙基膦酸。
33.本发明使用的乙烯利或乙二磷酸等有机多元膦酸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乙烯激素释放剂,在正常ph3以下状态下十分稳定,被植物吸收后在细胞内ph大于3.5~4的情况下开始释放乙烯而调控作物生长;同时,本发明中的有机多元膦酸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确保组合物液体的ph值为2以下的较强酸性状态,从而使烯效唑或多效唑在醇溶液中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不被水解;再者,本发明通过适宜量的有机多元膦酸与烯效唑或多效唑复配产生互作增效作用,从而使烯效唑或多效唑及有机多元膦酸的用量较单独使用时有较大下降的情况下,更能起到提高水稻、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抗倒伏能力,而且对提高成穗数、每穗粒数、粒重、结实率及增产更有积极作用,彻底改善了烯效唑或多效唑在粉剂状态下应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如烯效唑用量仅为粉剂型状态时用量的十分之一以下,而乙烯利的用量下降50%以上。
34.以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份为基准,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醇15~50份,优选为18~50份,进一步优选为18~30份或31~42份或42.5~50份,更优选为18份、27份、31.5份、36份或40.5份。本发明所述醇优选包括乙醇、甲醇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乙醇,更优选为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本发明所述醇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溶剂,不仅可以使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溶解在醇中,从而制备成水剂,而且对环境友好、安全。
35.以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份为基准,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水溶性维生素10~25份,优选为10~22份,进一步优选为12~15份或16~20份或20.8~22份,更优选为12份、12.8份、14.4份、17.6份、20.8份或21.6份。本发明所述水溶性维生素优选包括v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4、维生素b5、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维生素b4。
36.本发明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不仅可以促进粮食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烯效唑、多效唑、乙烯利、乙二磷酸等)所造成的副作用,从而使抗倒伏稳产与增产有机地统一起来。
37.以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份为基准,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螯合稳定剂0.2~0.6份,优选为0.24~0.56份,更优选为0.24份、0.28份、0.32份、0.4份或0.56份。本发明所述螯合稳定剂优选包括富里酸、腐植酸、黄腐酸、黄腐酸钾和植酸(环己六醇六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富里酸。本发明所述螯合稳定剂具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提高烯效唑或多效唑在醇溶液状态下溶解度的稳定性,解决了烯效唑或多效唑在水剂状态下易被析出,以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经兑水后易被析出的难题,这也是烯效唑能由粉剂状态改进成稳定水剂状态的关键所在;第二是通过螯合作用促使烯效唑或多效唑能够高效快速被粮食作物叶片吸收,大大提高了烯效唑或多效唑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富里酸、植酸等也有提高粮食作物的抗逆性及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的作用,且对环境友好。
38.以所述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份为基准,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括水20~50份。本发明所述水的用量优选为溶解螯合稳定剂的体积与定容所用的体积之和;溶解螯合稳定剂时所用的水和螯合稳定剂的体积质量比优选为15ml:0.8g;所述定容后的组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优选为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的基础上将质量份替换为
×
10g/l,以所述螯合稳定剂为例,所述定容后的组合物中螯合稳定剂的浓度优选为2~6g/l,进一步优选为2.4
~5.6g/l,更优选为2.4g/l、2.8g/l、3.2g/l、4g/l或5.6g/l。本发明所述水优选包括去离子水。
3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将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醇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41.将有机多元膦酸和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42.将螯合稳定剂、水溶性维生素和水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
43.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混合,得到所述组合物。
44.本发明先将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醇混合后再与有机多元膦酸混合,可以使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充分溶解在醇中,与有机多元膦酸混合可以确保混合物液体的ph值为2以下的较强酸性状态,从而使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醇溶液中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不被水解。
45.本发明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混合后,优选还包括:调节混合后的溶液的ph值为1~2,更优选为1~1.5;调节ph值后优选还包括加入水定容,得到所述组合物。
46.本发明通过分步混合,可以使各组分充分溶解且稳定,保证产品质量。
4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或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在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产量中的应用。在本发明中,所述农作物优选包括水稻、三麦、玉米或大豆;所述三麦优选为小麦、大麦或元麦。
48.以往生产上在粮食作物的倒伏化控预防上,都是在粮食作物的拔节期使用化控剂来控制作物基部节间的生长来防止倒伏的,但是粮食作物的收获物都是在作物的上部,而且根据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同生关系规律,控制基部节间生长必定会影响粮食作物穗部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巨大的减产风险。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可以随时据生产实际情况(种植区域倒伏风险高低)的需要进行调控,从而防止发生倒伏,而且对作物产量有显著增产作用,解决了以往在粮食作物生产上在水稻小麦的拔节期单独使用烯效唑或多效唑粉剂或乙烯利或乙二磷酸等进行抗倒伏预防时的减产风险问题。
4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增强农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当所述农作物为水稻或三麦时,所述方法包括:对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组合物,两个时期的喷施量分别为80~120ml/亩;对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始穗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80~120ml/亩;
50.当所述农作物为玉米时,所述方法包括: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为8~9叶时及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时分别喷施组合物,喷施量分别为20~50ml/亩;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时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
51.当所述农作物为大豆时,所述方法包括:在大豆初花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
52.所述组合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物或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
53.所述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包括满足以下(1)~(5)任一项或多项的种植区域:(1)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密度的20%%的种植区域;(2)施肥量>合理施肥量的20%的种植
区域;(3)施氮肥的时期不当而产生旺长的种植区域;(4)处于气象风口的种植区域;(5)中后期天气不稳定,风力6级,陈风7级以上且雨量中等以上和/或极端性天气的种植区域;
54.所述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的判断标准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均符合栽培要求的种植区域。
55.本发明所述拔节期优选指在水稻或三麦的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生长时期。
56.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农作物为水稻时,所述方法优选还包括:在水稻秧苗移栽前1~3天,喷施所述组合物;喷施量优选为80~120ml/亩,更优选为100ml/亩。本发明在水稻秧苗移栽前1~3天喷施适宜量的所述组合物,可以使移栽后的秧苗减少植伤,加快返青,促进分蘖,使分蘖节增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抗倒伏性。
57.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农作物为水稻或三麦时,根据种植区域倒伏风险的高低确定喷施方法,具体为:对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组合物,两个时期的喷施量分别为80~120ml/亩,优选为100ml/亩;对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始穗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80~120ml/亩,优选为100ml/亩。
58.本发明所述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包括满足以下(1)~(5)任一项或多项的种植区域:(1)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密度的20%的种植区域;(2)施肥量>合理施肥量的20%的种植区域;(3)施氮肥的时期不当而产生旺长的种植区域;(4)处于气象风口的种植区域;(5)中后期天气不稳定,风力6级,陈风7级以上且雨量中等以上和/或极端性天气的种植区域;所述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的判断标准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均符合栽培要求且未处于气象风口和中后期天气稳定的种植区域;所述天气稳定优选包括:风力≤6级,陈风≤7级且雨量中等以下和没有极端性天气。本发明所述适宜种植密度或合理施肥量,优选根据种植品种和种植区域的要求确定,具体确定方式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即可。
59.在拔节期喷施所述组合物可使水稻或三麦植株矮化及基部第1~2节间缩短显著,抗倒伏成效显著,但在不发生倒伏性天气情况下有减产风险,故本发明根据种植区域倒伏风险的高低确定喷施方法可以使抗倒伏稳产与增产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组合物,可以解决在拔节期单独使用组合物后,没有出现诱发作物发生倒伏的灾害性天气下可能造成减产的问题;而且对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优选仅在始穗期喷施组合物,即可提高水稻或三麦的抗倒伏能力及提高产量,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60.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农作物为玉米时,所述方法包括: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后倒伏风险高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为8~9叶时及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优选为6叶时分别喷施组合物,喷施量分别为20~50ml/亩,优选为35ml/亩;对于第10~11叶展开前后倒伏风险低的种植区域,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为5~7叶,优选为6叶时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优选为35ml/亩。
61.在玉米展开叶为8~9时进行喷施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虽然可以提高抗倒伏效果,但在不发生倒伏性天气情况下有减产风险。故本发明根据种植区域倒伏风险的高低确定喷施方法可以使抗倒伏稳产与增产有机地统一起来。
62.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农作物为大豆时,所述方法优选包括:在大豆初花期喷施组合物,喷施量为20~50ml/亩,优选为35ml/亩。
63.在本发明中,所述喷施的方法优选包括:将所述组合物和水混合后进行喷施。本发明对所述组合物和水的比例没有特殊要求,优选保证种植区域上的农作物均能喷施得到,更优选为水的用量为15kg/亩。
6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增强粮食作物抗倒伏能力且增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65.实施例1
66.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2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4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3g、质量浓度80%vb4(即维生素b4)18g、质量浓度90%乙醇30g和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8份、烯效唑0.36份、富里酸0.24份、vb414.4份、乙醇27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67.2、调节剂组合物的配制方法为:
68.(1)将质量浓度90%烯效唑用90%浓度的乙醇溶解;
69.(2)将质量浓度80%富里酸用去离子水溶解,溶解比例为1g质量浓度80%富里酸用15ml去离子水溶解;
70.(3)将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溶液倒入(1)溶液中,边加入边搅拌,使两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71.(4)将称取的质量浓度80%vb4溶液倒入(3)液体中,边加入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72.(5)将已经配制好的(2)溶液倒入(4)溶液之中,边加入加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放置1小时后,使液体呈现浅棕色透明液体;
73.(6)调整(5)所得液体的ph值,确保液体的ph值在1~2之间;若ph值大于2以上,则要加入盐酸,使ph值稳定在1~1.5之间;
74.(7)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75.3、试验材料和方法:
76.(1)时间与地点:2022年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
77.(2)供试品种与田间管理:
78.南粳9108;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79.(3)试验方法及处理
80.试验方法:所有试验处理设三重复,每个处理区的面积为6.0m
×
3.0m=18.0m2。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喷药,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如下任一试验处理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81.试验处理:处理1(记为

),仅在水稻秧苗移栽前2天每亩秧田叶面喷雾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秧苗叶片上;
82.处理2(记为

),仅在水稻拔节期(特指在稻麦的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生长时候)每亩稻田叶面喷雾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水稻植株上部叶片上;
83.处理3(记为

),仅在水稻拔节期(特指在稻麦的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生长时候)和始穗期喷雾,两个时期均进行如下处理:每亩稻田叶面喷雾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水稻植株上部叶片上;
84.处理4(记为

),仅在水稻始穗期每亩稻田叶面喷雾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水稻植株上部叶片上;
85.处理5(记为

),水稻秧苗移栽前2天、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清水15kg/亩做对照。
86.4、考查指标:
87.(1)株高(cm);(2)水稻茎秆基部1~2节长度(cm);(3)水稻茎秆倒1~2节间长度(cm);(4)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g);(5)茎秆基部充实度(mg/cm);(6)始穗期喷施处理后30天测根系活力(μg/(g.h));(7)成穗数(万/亩)、实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小区产量(kg/亩)。
88.实施例2:
89.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4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2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2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和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90.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91.3、试验材料和方法:
92.(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1;
93.(2)田间管理:同实施例1;
94.(3)供试品种:连粳15;
95.(4)试验方法及处理:同实施例1。
96.4、考查指标:同实施例1。
97.实施例3:
98.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3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3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4g、质量浓度80%vb415g、质量浓度90%乙醇20g和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2份、烯效唑0.27份、富里酸0.32份、vb412份、乙醇18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99.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100.3、试验材料和方法:
101.(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1:
102.(2)田间管理同实施例1;
103.(3)供试品种:ⅱ优128;
104.(3)试验方法及处理:同实施例1。
105.4、考查指标:同实施例1。
106.实施例1~3的考查指标结果见表1~6。
107.表1实施例1水稻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南粳9108
[0108][0109]
注:表中的较ck%为(对应处理组-ck组)
÷
ck组*100,下表同理。
[0110]
表2实施例1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南粳9108
[0111][0112]
注:表中的ⅰ、ⅱ、ⅲ为三次重复,下表同理。
[0113]
表3实施例2水稻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连粳15号
[0114][0115]
表4实施例2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连粳15号
[0116][0117]
表5实施例3水稻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杂交稻ⅱ优128
[0118][0119]
表6实施例3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杂交稻ⅱ优128
[0120][0121]
由表1~6可知,1)不同处理组中除处理1(移栽前2天叶面喷施)外都有较显著的降低株高功能,四个处理都有提高茎杆基部充实度及增强基部节间抗折力。拔节 始穗喷施株高下降最多达5cm以上;2)拔节期喷施主要缩短基部1~2节长度,而始穗期喷施主要缩短倒1~2节长度;3)移栽前处理可显著提高亩万穗数和实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4)在始穗期喷施的增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始穗 拔节”喷施,仅在拔节期喷施增产效果最小,主要为增强抗倒伏性能;5)在不同类型水稻上喷施都有显著的调控抗倒及增产效果;6)籼稻上的增产
效果好于粳稻。
[0122]
四个处理的株高较对照平均分别下降0.703%、4.74%、6.84%、3.77%;基部1~2节间长较对照分别下降11.22%、33.06%、33.74%、5.38%;倒1~2节间长较对照分别下降-2.19%、1.86%、9.45%、10.49%;基部节间抗折力较对照分别提高25.6%、48.8%、61.4%、51.9%。所以使用本发明产品后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基部节间充实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9.17%、41.14%、55.57%、51.61%。
[0123]
每亩成穗数除处理1(移栽前2天叶面喷施)较对照平均增加2.42%外,其他处理与对照持平,分别较ck增加-0.04%、0.43%、0.19%,每穗实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5.76%、-1.51、1.93、4.1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46%、-2.72%、1.2%、3.69%。每亩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34%、1.31%、6.20%、9.57%,始穗期处理既能解决后期倒伏又增产。后期根系活力较对照分别提高30.23%、70.07%、78.23%、64.73%。
[0124]
实施例4:
[0125]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5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5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7g、质量浓度80%vb426g、质量浓度90%乙醇45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20份、烯效唑0.45份、富里酸0.56份、vb420.8份、乙醇40.5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126]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0127]
3、使用方法,分三种情况,具体为:在小麦拔节期(特指在小麦的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生长时候)使用技术,在小麦拔节期每亩大田用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均匀喷施;拔节期 始穗期使用技术,先在小麦拔节期使用本调节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再在小麦始穗期用本组合物调节剂,两个时期所用本调节剂组合物均为每亩100ml,兑水15kg后叶面喷施;仅在小麦始穗期用本组合物调节剂每亩100ml,兑水15kg后叶面喷施。
[0128]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129]
(1)时间与地点:2021~2022年度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水稻。
[0130]
(2)供试品种:淮麦33;
[0131]
(3)田间管理: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132]
(4)试验方法及处理
[0133]
试验方法:所有试验处理设三重复,每个处理区的面积为3.0m
×
10.0m=30.0m2。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喷药,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如下任一试验处理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134]
试验处理:处理1(记为

),仅在小麦拔节期叶面喷雾;
[0135]
处理2(记为

),仅在小麦拔节期喷雾 始穗期喷雾;
[0136]
处理3(记为

),仅在小麦始穗期喷雾;
[0137]
处理4(记为

),在小麦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清水做对照。
[0138]
5、考查指标:
[0139]
(1)株高(cm);(2)小麦茎秆基部1~2节长度(cm);(3)小麦茎秆倒1~2节间长度
(cm);(4)小麦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g);(5)茎秆基部充实度(mg/cm);(6)始穗期喷施处理后30天测根系活力(μg/(g.h));(7)成穗数(万/亩)、实粒/穗、结实率(%)、千粒重(g)、小区产量(kg/亩)。
[0140]
实施例5:
[0141]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4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2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2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142]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4;
[0143]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144]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4;
[0145]
(2)供试品种:扬麦33;
[0146]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4;
[0147]
(4)试验方法及处理:同实施例4;
[0148]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4。
[0149]
实施例6:
[0150]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2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35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4g、质量浓度80%vb415g、质量浓度90%乙醇35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8份、烯效唑0.315份、富里酸0.32份、vb412份、乙醇31.5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151]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4;
[0152]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153]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4;
[0154]
(2)供试品种:西农979;
[0155]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4;
[0156]
(4)试验方法及处理:实施例4:
[0157]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4。
[0158]
实施例4~6的考查指标结果见表7~12。
[0159]
表7实施例4小麦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淮麦33
[0160][0161]
表8实施例4小麦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淮麦33
[0162][0163]
表9实施例5小麦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扬麦33基本苗17.5万
[0164][0165]
表10实施例5小麦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扬麦33
[0166][0167][0168]
表11实施例6小麦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西农979(涟水)
[0169][0170]
表12实施例6小麦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西农979(涟水)
[0171][0172]
从表7~12(实例4~6)得出以下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拔节期使用本发明的调节剂组合物抗倒伏性明显增强,但对产量有影响,平均减产4.89%。2)在拔节 始穗联合应用平均增产2.92%,抗倒伏能力最强。3)在始穗期喷施既有很好的抗倒伏性又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达8.02%。4)拔节期喷施株高平均下降3.03cm,主要是缩短基部1~2节间长,而拔节 始穗喷施株高平均下降4.17cm。基部节间及穗下节都有所下降,在始穗期喷施平均下降3.23cm。5)拔节期喷施会使每穗粒数显著下降,千粒重也有所降低,拔节期喷施对穗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6)使用技术:群体不大的田块为了使抗倒和增产统一,必须在始穗期使用本发明的调节剂组合物。而对于群体过大,倒伏风险很高的田块为了尽量防止倒伏发生,应该在拔节期和始穗期联合应用。7)本发明产品对小麦的每亩穗数没有影响。
[0173]
1、拔节期喷施株高平均下降3.6%,基部1~2节长下降12.22%。倒1~2节长平均下降0.4%。基部第二节抗折力提高50.03%,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38.37%。根系活力提升61.93%,对亩穗数没有影响;对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下降2.85%、3.75%。在没有倒伏情况下平均减产达4.89%。
[0174]
2、拔节 始穗各喷施一次,株高平均下降4.94%,基部1~2节长缩短14.19%,倒1~2节间平均下降8.16%;抗折力提高67.04%;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58.78%;根系活力提升81.53%;对亩穗数影响不大,但对粒数/穗及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提高2.96%、1.04%,平均增产2.92%(在不发生倒伏情况下)。
[0175]
3、仅在始穗期喷施,株高平均下降3.83%,基部1~2节间缩短0.3%,主要倒1~2节间下降达6.64%,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充实度分别提升51.61%、53.13%,在没有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平均增产达8.02%。增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分别提高4.55%、4.06%。
[0176]
实施例7:
[0177]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15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4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7g、质量浓度90%乙醇45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6份、烯效唑0.36份、富里酸0.4份、vb421.6份、乙醇40.5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178]
2、配制方法:实施例1。
[0179]
3、使用方法:
[0180]
在玉米作物上的使用量为35ml/亩,兑水15kg叶面喷施。使用时间:为防止玉米前期的倒伏,可在玉米展开叶为8~9时进行喷施,但在不发生倒伏性天气情况下有减产风险;对于前后期倒伏风险都高的玉米田块,可以分别在玉米展开叶为8~9时及展开叶龄余数为
6叶时进行喷施本组合物调节剂,使用量为每次每亩35ml/亩;对前期倒伏风险不高的田块仅需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7~5叶时喷药,最佳用药时期为展开叶龄余数为6叶时喷药。
[0181]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182]
(1)时间与地点
[0183]
2022年在江苏省徐州丰县华山镇渠楼村的江苏省玉米高产创建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
[0184]
(2)供试品种:苏玉29;
[0185]
(3)田间管理:
[0186]
试验玉米于2022年6月23日播种,种植密度4500株/亩,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187]
(4)试验方法及处理:
[0188]
所有试验处理设三重复,由于是用无人机喷施在每个处理之间特设10m宽的隔离带防止用无人机喷施时产生漂移,每个处理区的面积为15.0m
×
30.0m=450.0m2用本组合物调节剂35ml/亩,兑水15kg进行上部叶面喷施,同时设置对照(喷施清水)处理。喷施工具为用大疆无人机喷施。
[0189]
试验处理:处理1(记为

),仅在玉米9叶展开时叶面喷雾;
[0190]
处理2(记为

),仅在玉米叶龄余数为6时叶面喷雾;
[0191]
处理3(记为

),分别在玉米9叶展开及叶龄余数为6时各进行一次叶面喷雾;
[0192]
处理4(记为

),在玉米9叶展开及叶龄余数为6时各喷施清水处理。
[0193]
5、考查指标:
[0194]
(1)株高(cm);(2)茎秆穿刺强度(n);(3)气生根数(条);(4)穗位高(cm);(5)穗位以上长度(cm);(6)根系活力(μg/(g.h));(7)秃顶长(cm);(8)穗粒结构(每穗实粒数、百粒重及产量)。
[0195]
实施例8:
[0196]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4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2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2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197]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7;
[0198]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199]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7;
[0200]
(2)供试品种:郑单958;
[0201]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7;
[0202]
(4)试验方法及处理:实施例7:
[0203]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7。
[0204]
实施例9:
[0205]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2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06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4g、质量浓度80%vb416g、质量浓度90%乙醇3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8份、烯效唑0.054份、富里酸0.32份、vb412.8份、乙醇27份
和去离子水若干。
[0206]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7;
[0207]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208]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7;
[0209]
(2)供试品种:登海605;
[0210]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7;
[0211]
(4)试验方法及处理:实施例7:
[0212]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7。
[0213]
实施例7~9的考查指标结果见表13~18。
[0214]
表13实施例7玉米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苏29
[0215][0216]
表14实施例7玉米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苏29
[0217][0218]
表15实施例8玉米株高及抗倒伏性状品种:郑单958
[0219][0220]
表16实施例8玉米穗粒结构及产量品种:郑单958
[0221]
[0222][0223]
表17实施例9玉米株高及抗倒伏性状登海605
[0224][0225]
表18实施例9玉米穗粒结构及产量登海605
[0226][0227]
由表13~18可知:1)在展开9叶时喷施株高平均下降8.7%,穗位高下降平均达16.68%,穗位以上高度平均下降仅2.76%。但是每穗粒数下降明显,平均达-7.30%,导致减产平均达7.2%。
[0228]
2)在展开9叶喷施后再在叶龄余数6时各喷一次,株高平均下降达17.09%,穗位高平均下降17.06%,穗位以上高度平均下降达17.4%,每穗实粒数增加平均达4.84%,并增产8.66%。
[0229]
3)在叶龄余数6时喷施一次,株高平均下降达12.7%,主要是降低了穗位以上高度,平均下降达16.65%,每穗实数及千粒重分别增加8.48%及7.38%,平均增产达14.83%。
[0230]
4)三个处理的茎杆穿刺强度分别增加45.5%、53.3%、50.2%。气生根数分别增加20.86%、25.15%、20.83%。秃顶长减少49.39%、57.53%、65.07%。
[0231]
5)三个处理的根系活力分别提高33.7%、49.8%、36.0%。
[0232]
实施例10:
[0233]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25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35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35g、质量浓度80%vb427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315份、富里酸0.28份、vb421.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234]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0235]
3、使用方法:在大豆初花期开始使用,使用量为35ml/亩,兑水15kg叶面喷施,用人
工机具喷施。
[0236]
4、试验材料和方法:(1)时间与地点:2022年度于淮阴区北吴集种粮大户丁健同志在淮阴区北吴集村的旱作承包田(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旱粮作物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偏下,前茬为小麦。
[0237]
(2)供试品种:淮豆13;
[0238]
(3)田间管理: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基地大豆高产栽培相同。
[0239]
(4)试验方法及处理
[0240]
试验方法:所有试验处理设三重复,小区面积为3.0m
×
7.0m=21.0m2。播种时间:2022.7.10,大豆行距30cm,株距14cm。
[0241]
调节剂处理时间:2022.8.12,大豆为初花期,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喷药,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试验处理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242]
试验处理:处理1大豆初花期将配制的调节剂进行叶面喷雾;
[0243]
ck喷清水做对照。
[0244]
5、考查指标:
[0245]
(1)株高(cm);(2)茎秆穿刺强度(n);(3)每亩株数(万/亩);(4)每株粒数(粒/株);(5)百粒重(g);(6)小区产量(kg/亩)。
[0246]
实施例11:
[0247]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4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2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2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248]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0;
[0249]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250]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10;
[0251]
(2)供试品种:淮豆13;
[0252]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10;
[0253]
(4)试验方法及处理:实施例10:
[0254]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10。
[0255]
实施例12:
[0256]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2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06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3g、质量浓度80%vb425g、质量浓度90%乙醇30g、去离子水若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8份、烯效唑0.054份、富里酸0.24份、vb420份、乙醇27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257]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3、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0;
[0258]
4、试验材料和方法:
[0259]
(1)时间与地点:同实施例10;
[0260]
(2)供试品种:淮豆13;
[0261]
(3)田间管理:同实施例10;
[0262]
(4)试验方法及处理:实施例10:
[0263]
5、考查指标:同实施例10。
[0264]
实施例10~12的考查指标结果见表19。
[0265]
表19实施例10~12的考查指标结果
[0266][0267][0268]
由表19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调节剂组合物对大豆株高有显著调控作用,三个实施平均下降达15.64%,株高平均下降11.9cm。本调节剂能使大豆茎杆的穿刺强度大大上升,强度平均提高53.95%。本调节剂有显著增产作用,平均增产达48.4%,所有处理小区都没有发生倒伏,而对照倒伏率在30~60%之间。使用本调节剂组合物后可以使粒/株及百粒重分别增加40.59%、7.78%,平均每株多结豆子25.8粒,百粒重增加1.3g以上,平均每亩多收69kg大豆,增产达48.4%。
[0269]
实施例13:
[0270]
1、调节剂组合物的备料:称取质量浓度40%乙烯利40g、质量浓度90%烯效唑0.2g、质量浓度80%富里酸0.5g、质量浓度80%vb422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去离子水若
干备用。以质量份计,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
[0271]
2、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
[0272]
3、试验材料和方法:
[0273]
(1)时间与地点:2022年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
[0274]
(2)供试品种与田间管理:
[0275]
南粳9108;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276]
(3)试验方法及处理
[0277]
试验方法:8个试验处理均设三个平行重复实验,小区面积为6.0m
×
3.0m=18.0m2。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喷药,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278]
8个试验处理的处理内容分别为:
[0279]

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本调节剂组合物,两个时期的喷施量均为:每亩秧田叶面喷雾本调节剂组合物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水稻植株的上部叶片上;
[0280]

烯效唑粉剂每亩用量为当前生产上的常规用量,即5%含量的烯效唑粉剂100g/亩,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1]

乙烯利水剂每亩用量为当前生产上作为抗倒剂使用的常规用量,即40%含量的乙烯利水剂50g/亩,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2]

与本发明组合物中等量烯效唑有效成分的粉剂,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3]

与本发明组合物中等量乙烯利有效成分的水剂,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4]

5%含量的烯效唑粉剂100g与40%含量的乙烯利水剂50g进行现场混合使用,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5]

处理(4)与处理(5)进行现配现混使用,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叶面喷施;
[0286]

喷清水做对照。
[0287]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重复,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大田。
[0288]
4、考查指标:
[0289]
(1)株高(cm);(2)水稻茎秆基部1~2节长度(cm);(3)水稻茎秆倒1~2节间长度(cm);(4)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g);(5)小区产量(kg/亩)。结果见表20。
[0290]
表20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与单剂(烯效唑、乙烯利)使用效果比较结果
[0291]
[0292][0293]
从表20可知:(1)5%烯效唑100g/亩(处理2)及40%乙烯利50g/亩(处理3)与本发明组合物调节100ml/亩(处理1),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其株高分别较对照下降7.38%、1.004%、6.62%;而在水稻始穗期喷施,其株高分别下降:0.72%、2.29%、3.69%。表明本发明调节剂对株高的控制不管是在拔节期还是在始穗期都显著优于烯效唑粉剂和乙烯利水剂的单剂使用效果,使用量显著减少了。
[0294]
(2)若将5%烯效唑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中的实际用量与本发明调节剂中所含烯效唑、乙烯利相同,则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后,其株高较对照下降分别为0.77%、0.27%。而始穗期喷施分别下降-0.013%、1.79%。充分表明烯效唑与乙烯利复配成水剂应用对株高的调控有显著的互作增效作用。处理6与处理7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0295]
(3)不同处理对基部第二节间的抗折力数据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不管是在水稻拔节期还是在始穗期应用,都能使抗折力显著提高,拔节期、始穗期分别提高53.62%和47.14%;而单剂5%烯效唑粉剂100g/亩用量(核5g/亩,是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的27倍),在拔节期、始穗期分别提高28.59%和1.99%。表明烯效唑在始穗期对基部抗折力的提升作用微小;而单剂40%乙烯利50g/亩(为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的1.25倍),在拔节期、始穗期分别提高15.34%、18.65%;如果将5%烯效唑粉剂100g/亩与40%乙烯利水剂50g/亩进行现场混配,在拔节期、始穗期联合应用,则对水稻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的提高分别为28.76%、7.15%;如果是将烯效唑粉剂、乙烯利水剂有效成分的用量和本发明组合调节剂内的用量
相同,而进行现配现喷(处理7),则对水稻基部第二节间的抗折力没有任何提升作用。
[0296]
(4)在产量方面,在对照没有倒伏的情况下,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在拔节期、始穗期喷洒分别较对照增产-1.174%和10.01%,表明仅在拔节期使用抗倒伏显著增强,但有一定的减产风险,然而在始穗期使用,则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和抗倒伏作用;而烯效唑粉剂或者乙烯利单剂使用或者是混配联合使用,都是减产的,减产的幅度在拔节期使用减产1.96%~4.64%,而始穗期使用减产0.24%~3.22%,平均分别减产3.04%、2.01%。
[0297]
实施例14:将实施例2的组合物(即乙烯利16份、烯效唑0.18份、富里酸0.4份、vb417.6份、乙醇36份和去离子水若干)用实施例1制备方法所得调节剂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0298]
1、高低温贮存试验(2022年度)
[0299]
处理内容:
[0300]
处理1:低温(零下18℃)贮存6个月;
[0301]
处理2:高温(50℃)贮存6个月;
[0302]
处理3:常温(25℃)贮存6个月;
[0303]
考查指标:
[0304]
(1)外观有无变化,包括颜色,有无沉淀,包装外观、重量体积;(2)有效成分烯效唑、乙烯利含量。
[0305]
2、产品兑水稀释后稳定性试验(2022年度)
[0306]
考察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产品在兑水稀释条件下,其中的有效成分稀效唑及乙烯利的理化稳定性。
[0307]
处理内容:
[0308]
处理1:组合物产品100ml兑水1kg;
[0309]
处理2:组合物产品100ml兑水5kg;
[0310]
处理3:组合物产品100ml兑水10kg;
[0311]
处理4:组合物产品100ml兑水20kg;
[0312]
处理5:组合物产品100ml兑水40kg;
[0313]
处理6:原液作对照ck。
[0314]
考查指标:(1)兑水稀释2小时后观察外观有没有变化及物质析出;兑水5小时后用滤纸过滤,检测过滤液中烯效唑、乙烯利含量。
[0315]
3、富里酸螯合稳定性试验(2021~2023年度)
[0316]
考察富里酸在本组合物调节剂中所起的对产品稳定性作用。试验于2021年1月5日,在实施例2的组合物配比基础上配制不同含量富里酸(组合物中其他物质含量相同)的组合物,并进行跟踪观察。
[0317]
处理内容:
[0318]
处理1: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75g;
[0319]
处理2: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50g;
[0320]
处理3: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25g;
[0321]
处理4: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15g;
[0322]
处理5: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10g;
[0323]
处理6: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05g;
[0324]
处理7:组合物中质量浓度80%富里酸替换为0.00g。
[0325]
考查指标:
[0326]
(1)配制时稳定性观察;
[0327]
(2)5小时后稳定性观察;
[0328]
(3)10天后稳定性观察;
[0329]
(4)30天后稳定性观察;
[0330]
(5)一年后稳定性观察;
[0331]
(6)二年后稳定性观察。
[0332]
实施例14的考查结果见表21~23。
[0333]
表21不同温度存放下产品变化情况
[0334][0335]
从表21可知,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产品分别在低温(零下18℃),高温50℃及常温下连续存放6个月,在外观及主要成分含量上都没有什么变化。
[0336]
表22不同兑水量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情况
[0337][0338]
由表22可知,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100ml兑水40kg后5小时内其中烯效唑、乙烯利两物质的物理化学性状是稳定的。
[0339]
表23不同富里酸含量对组合物外观物理稳定性情况
[0340][0341]
由表23可知,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内富里酸含量大于0.25g/100ml时,组合物调节剂的外观物理性状至少在两年内是稳定性的,不会有折出沉淀物产生。
[0342]
实施例15:富里酸的螯合功能对烯效唑生物利用效率的作用试验
[0343]
试验设计:在烯效唑(乙醇溶解水剂)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添加或不添加富里酸后考查其对水稻拔节期使用后对其株高的影响情况来表明富里酸螯合后能提高烯效唑被水稻叶片吸收利用。
[0344]
时间与地点:2021年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
[0345]
(2)供试品种:连粳15;
[0346]
(3)田间管理: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347]
(4)试验方法及处理
[0348]
试验方法:
[0349]
处理时间:
[0350]
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水稻的始穗期进行各处理叶面喷施;
[0351]
处理内容:
[0352]
1、烯效唑0.18g、乙烯利16g、vb415.4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和富里酸0.4g,去离子水定溶100ml。
[0353]
2、烯效唑0.18g、乙烯利16g、vb415.4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和富里酸0.0g,去离子水定溶100ml。
[0354]
3、烯效唑0.18g、乙烯利0.0g、vb415.4g、质量浓度90%乙醇40g和富里酸0.4g,去离子水定溶100ml。
[0355]
4、富里酸0.4g,去离子水定溶100ml。
[0356]
5、乙烯利16g,去离子水定溶100ml。
[0357]
6、ck喷清水。
[0358]
处理内容1~5中的烯效唑、乙烯利、vb4和富里酸均为有效成分的用量。
[0359]
所有处理内容设三重复,小区面积为6.0
×
3.0m2。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喷药,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360]
考核指标:
[0361]
(1)株高(cm);(2)水稻茎秆基部1~2节长度(cm);(3)水稻茎秆倒1~2节间长度(cm);(4)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g);(5)小区产量(kg/亩)。结果见表24。
[0362]
表24螯合稳定剂富里酸对烯效唑利用效率的影响品种:连粳15 2021年
[0363][0364]
从表24可知:1、富里酸在每亩0.4克用量下,对水稻的株高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在水稻拔节期、始穗期喷洒仅分别较对照增加0.21%、0.105%,对倒1~2节间长度能增加1%左右,对产量增加1%左右。
[0365]
2、处理1和处理2比较表明,富里酸能显著提高烯效唑的应用效果。拔节期喷施处理1,处理2株高较对照分别下降5.468%、0.526%相差十倍以上。由于烯效唑在水稻始穗期喷施对株高作用不大,而乙烯利在始穗期喷施有降低株高的作用,所以处理1处理2在始穗期喷施后株高分别下降3.365%~3.47%,没有显著差异。
[0366]
3、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处理1、处理2对比可知,富里酸可以显著提高烯效唑对水稻基部抗折力提升的作用。
[0367]
4、在产量方面也充分表明富里酸可以提升烯效唑对水稻产量的贡献。
[0368]
实施例16:水溶性维生素对降低乙烯利副作用的试验
[0369]
(1)时间与地点:2019年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
[0370]
(2)供试品种与田间管理:
[0371]
南粳45;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372]
(3)试验方法及处理
[0373]
试验方法:8个试验处理均设三个平行重复实验,小区面积为6.0m
×
3.0m=18.0m2。分别在水稻的拔节期和始穗期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叶面喷施本试验处理,每亩每次用处理配组药液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小麦叶片上;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374]
试验的8个处理内容分别为:
[0375]

乙烯利20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76]

乙烯利20g/亩 vb4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77]

乙烯利20g/亩 vc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78]

乙烯利20g/亩 复合维生素b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79]

乙烯利20g/亩 vb418g/亩 vc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80]

乙烯利20g/亩 vc18g/亩 复合维生素b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81]

乙烯利20g/亩 vb418g/亩 复合维生素b18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382]

喷清水做对照。
[0383]
处理内容



中的乙烯利、vb4、vc和复合维生素b均为有效成分的用量。
[0384]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重复,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大田。
[0385]
4、考查指标:
[0386]
亩)。(1)株高(cm);(2)每亩穗数;(3)每穗实粒数;(4)千粒重(g);(5)小区产量(kg/表25水溶性维生素对降低乙烯利副作用的试验南粳45
[0387][0388][0389]
从表25可知:1、对每亩成穗数影响不大。2、对株高的影响:拔节期喷施平均下降3.78%,始穗期喷施平均下降4.51%。表明乙烯利在始穗后喷施对株高的控制强于拔节期喷施。3、对每穗粒数的影响:在拔节期喷施都是下降的。但是添加维生素类物质下降的程度变小,处理

平均下降4.3%,而添加了水溶性维生素后平均下降为2.81%;在始穗期喷施乙烯利每穗实粒数的下降程度较拔节期喷施小。处理

的实粒数/穗下降2.78%,较拔节期喷施减少了1.52个百分点。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后的每穗实粒数都较对照有增加,平均增加6.8粒/穗,达6.07%。充分表明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后能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在增强抗倒性的同时还能增产的基础。4、对千粒重的影响:在拔节期及始穗期单独喷施乙烯利、千粒重分别下降6.62%、4.04%,但是添加维生素后,拔节期喷施分别下降2.28%、-0.86%。表明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能显著降低乙烯利的副作用。5、对产量的影响:乙
烯利单独在拔节期或始穗期喷施,产量都是减产,分别减产5.02%、2.60%;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后,拔节期喷施平均减产1.17%,而在始穗期喷施后都是增产,平均增产达6.51%。
[0390]
综上分析表明,乙烯利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后可以显著减少其副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单独添加,也可以组合添加。
[0391]
实施例17
[0392]
添加植酸对烯效唑、多效唑水剂与乙烯利、乙二磷酸及vb4复配组合物的增效作用试验:
[0393]
1、试验材料和方法:
[0394]
(1)时间与地点:2020-2021年度于种粮大户吴某田同志在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薛行村的承包田(江苏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涟水县示范基地)中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水稻。
[0395]
(2)供试品种与田间管理:
[0396]
淮麦30;试验田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与常规高产栽培相同。
[0397]
(3)试验方法及处理
[0398]
试验方法:8个试验处理均设三个平行重复实验,小区面积为6.0m
×
3.0m=18.0m2。分别在小麦的拔节期和始穗期用人工机械喷雾器叶面喷施本试验处理,每亩每次用处理配组药液100ml,兑水15kg后均匀喷施于小麦叶片上;喷药处理时,不喷药处理小区用物理物档以防止药液漂移。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0399]
试验的8个处理内容分别为:
[0400]

烯效唑0.18g/亩 乙二磷酸16g/亩 乙醇25g/亩 vb415.4 g/亩 植酸0.45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1]

多效唑1.8g/亩 乙烯利16g/亩 甲醇25g/亩 vb415.4 g/亩 植酸0.45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2]

多效唑1.8g/亩 乙二磷酸16g/亩 乙醇10g/亩 甲醇15g/亩 vb415.4 g/亩 植酸0.45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3]

烯效唑0.18g/亩 乙烯利16g/亩 乙醇15g/亩 甲醇10g/亩 vb415.4g/亩 植酸0.45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4]

植酸0.45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5]

多效唑1.8g/亩 乙烯利16g/亩 乙醇10g/亩 甲醇15g/亩 vb415.4 g/亩 植酸0.00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6]

烯效唑0.18g/亩 乙烯利16g/亩 乙醇15g/亩 甲醇10g/亩 vb415.4 g/亩 植酸0.00g/亩,最后加水定容至100ml;
[0407]

喷清水做对照。
[0408]
处理内容



中的烯效唑、多效唑、乙烯利、乙二磷酸、乙醇、植酸和甲醇均为有效成分的用量。
[0409]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重复,除处理内容外,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大田。
[0410]
2、考查指标:
[0411]
(1)株高(cm);(2)水稻茎秆基部1~2节长度(cm);(3)水稻茎秆倒1~2节间长度(cm);(4)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g);(5)小区产量(kg/亩)。
[0412]
3、结果分析:
[0413]
(1)株高;(2)基部1~2节间及倒1~2节间长度;(3)基部节间抗折力、充实度;(4)产量。
[0414]
表26植酸对烯效唑、多效唑在水剂状态下的调控增效作用比较淮麦30
[0415][0416]
从表26可知:1、植酸对烯效唑、多效唑在水剂状态下都有显著提高其利用效率。处理
①②③④
对株高的调控在拔节期喷施分别下降4.7%、4.3%、4.1%、4.9%,平均下降4.5%。而处理
⑥⑦
平均下降仅为1.250%,植酸自身对株高没有下降作用,拔节期喷施而使株高提高0.83%。而在始穗期喷施处理
①②③④
平均使株高下降3.5%,处理
⑥⑦
平均下降2.5%,植酸使株高提高1.17%。充分表明植酸有提高烯效唑、多效唑在水剂状态下的对株高调控能力。特别在拔节期喷施对株高的调控作用。2、基部1~2节间长度。烯效唑及多效唑在有植酸加入情况下,在拔节期喷施处理
①②③④
平均缩短4.5cm,达37.8%,而处理
⑦⑧
平均仅缩短0.1cm,下降0.88%。处理

(仅喷植酸)基部1~2节长度平均还增长0.34%,充分说明植酸的添加可显著提高烯效唑和多效唑在缩短小麦基部节间长度上的作用,且烯效唑、多效唑在拔节期的作用显著大于在始穗期的作用。3、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和充实度不管是在拔节期喷施还是在始穗期喷施,添加植酸后都有极显著的提升。拔节期处理
①②③④
的平均抗折力、充实度分别较对照提高54.1%、45.23。始穗期喷施分别提高48.18%、47.53%。而没有添加植酸的处理
⑦⑧
,拔节期喷施分别提高11.4%和24.55%。始穗期喷施分别提高10.8%、23.15%。处理

仅喷施植酸拔节期喷施分别提高2.0%和2.3%,始穗期喷施仅提高0.9%和1.45%。
[0417]
4、从小区产量分析。在拔节期喷施不管是否添加植酸螯合稳定剂,都有减产风险,平均减产达3.34%,但单独喷施植酸增产1.1%;但是在始穗期喷施则添加植酸后有显著增产作用,处理
①②③④
平均增产达6.73%。单独喷施植酸增产1.4%,而不添加植酸则有减
产发生,平均减产1.36%。
[0418]
5、本试验还表明,用乙醇、甲醇或两者的组合都可以作为烯效唑和多效唑的溶剂来使用。
[0419]
综上所述,(1)本试验中,连粳15品种在水稻秧苗移栽前2天喷施本组合物调节剂可以使水稻移栽后植伤小分蘖快,最后每亩穗数较对照增加0.89%;株高平均下降0.69%影响小,但能够使水稻基部1~2节间的长度宿短11.21%、充实度提高19.17%;促使水稻后期根系活力提升30.23%、抗折力增强25.6%;在产量性状方面,使水稻每亩穗数较对照增加1.76%,每穗实粒数增加5.76%,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68%、1.46%,使水稻增产平均达10.34%。表明在水稻苗期(水稻秧苗移栽前2天)使用本发明调节剂有显著的增产和较好的防倒伏效果。
[0420]
在水稻拔节期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可使水稻株高平均下降4.73%,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41.14%,基部第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33.05%,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1.85%;后期根系活力提升70.07%、抗折力提高48.8%;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1.51%、-0.72%、-2.72%、1.31%;对照有发生倒伏现象,而处理没有发生倒伏。表明单独在水稻拔节期使用本发明调节剂的抗倒伏较好,但也存在着减产风险。
[0421]
在水稻始穗期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3.77%,基部第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5.38%,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10.49%,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51.61%;后期根系活力提升64.73%、抗折力提高51.9%;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4.15%、2.02%、3.69%、9.57%;对照有发生倒伏现象,而处理没有出现倒伏现象。表明倒伏风险不大的水稻田块在始穗期使用本发明调节剂后其抗倒伏性、增产效果及综合效益最高。
[0422]
在水稻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达6.84%,基部第1~2节间长度缩短33.72%,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9.45%,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55.57%;后期根系活力提升78.23%、抗折力提高61.4%;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4.15%、2.02%、3.69%、9.57%;对照有发生倒伏现象,处理没有出现倒伏现象。表明在倒伏风险较大的田块可在水稻拔节和始穗期分别使用本发明调节剂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与增产性。
[0423]
(2)在三麦(小麦、大麦、元麦)拔节期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后,在对照和处理都没有出现倒伏的情况下,株高平均下降达3.6%,基部第1~2节间长度缩短12.22%,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0.4%,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38.37%;后期根系活力提升61.93%、抗折力提高50.03%;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下降了2.85%、3.75%、4.89%。表明单独在小麦拔节期使用本发明调节剂虽有较好的抗倒伏效果,但在没有发生灾害性倒伏天气情况下存在着减产及效益下降的风险。
[0424]
在三麦(小麦、大麦、元麦)始穗期(破口)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后叶面喷施后,株高平均下降达3.83%,基部第1~2节间长度缩短0.3%,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6.64%,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53.13%、抗折力提高51.61%;后期根系活力提升73.43%,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了4.55%、4.06%和8.02%。表明在倒伏风险不大的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田块在始穗期使用本发明调节剂后其抗倒伏性、增产效果及综合效益最高。
[0425]
在三麦(小麦、大麦、元麦)拔节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达4.94%,基部第1~2节间长度缩短14.19%,倒1~2节间长度平均缩短8.16%,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提高58.78%;后期根系活力提升81.53%、抗折力提高67.04%;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2.96%、1.04%、2.96%(对照和处理都没有出现倒伏现象情况下)。表明在倒伏风险较大的三麦田块可在拔节和始穗期分别使用本发明调节剂来增强其抗倒伏性、增产及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
[0426]
(3)在玉米8~10叶展开期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8.7%,穗位高下降16.68%,穗位以上的高度下仅降2.76%,茎秆穿刺强度增加45.5%,气生根数增加20.86%,后期根系活力提高33.7%,使玉米前期的抗倒伏性显著提高。此时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能使玉米的秃顶长下降49.39%,但是玉米的每穗实粒数明显减少平均达7.30%,导致平均减产达7.2%。表明为了防止玉米前期倒伏而单独在8~10叶展开期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可使玉米前期的抗倒伏性显著提高,但在没有发生灾害性倒伏天气情况下存在着显著减产及效益下降的风险。
[0427]
在玉米叶龄余数6时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12.7%,穗位高仅下降%,而穗位以上的高度下降达16.65%,茎秆穿刺强度增加50.2%,气生根数增加20.83%,后期根系活力提高36.0%,使玉米后期的抗倒伏性显著提高。此时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能使玉米的秃顶长下降65.07%,每穗实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8.48%/7.38%,平均增产达14.83%。表明为了防止玉米后期倒伏及增产可以在玉米叶龄余数6时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可使玉米后期的抗倒伏性显著提高,并使玉米产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不能预防玉米前期倒伏的问题。
[0428]
为了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倒伏预防与玉米增产增收相协调,可以在玉米8~10叶展开期及玉米叶龄余数6时都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株高平均下降17.09%,穗位高下降17.06%,而穗位以上的高度下降达17.40%,茎秆穿刺强度增加53.3%,气生根数增加25.15%,后期根系活力提高49.8%,使玉米前后期的抗倒伏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能使玉米的秃顶长下降57.53%,每穗实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84%、8.09%,平均增产达8.66%。表明为了防止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倒伏危害同时确保玉米增产增收可以在玉米8~10叶展开期和玉米叶龄余数6时两次喷施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可使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抗倒伏性显著提高,并使玉米产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但需要增加应用成本。
[0429]
试验表明本发明的组合物调节剂在玉米不同时期喷施都有极显著的降低株高防倒伏的作用。在增产方面还是以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为6时最为显著。能使高产、稳产相得益彰。表明在玉米前期倒伏风险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玉米展开叶龄余数为6叶时喷施本发明产品效益更高。
[0430]
(4)在大豆初花期使用本发明组合物调节剂平均可使大豆株高下降15.64%,茎秆穿刺强度提高53.95%,显著提升了大豆的抗倒伏性,同时使大豆的每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分别增加40.89%、7.78%、48.4%。
[0431]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