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载货空间具有货架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6-17 21:09: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总体涉及机动车辆,以及更具体地涉及在载货空间中具有可转移的货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机动车辆可以在机动车辆的载货空间中配备有货架。例如,如果机动车辆用于交付货物以便例如将包装件存储在货架中,配备有货架是有价值的。在另一示例中,机动车辆由技工使用,以便将工具箱、其他设备或建筑材料例如存储在货架中。在这种情况下,货架不应设计得太小,以便可以在货架中存储足够数量的物品,以及更大的物品。此外,货架应当以尽可能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在载货空间中,也就是说,当货架安装在载货空间中时,应尽可能不形成不可用的间隙。
3.货架通常不具有人体工程学可接近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不得不蹲在载货空间中才能触及货架的隔间。此外,可以想象的是,机动车辆的载货空间地板可能被物品阻挡,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体工程学可接近性的问题。
4.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货架的机动车辆,该货架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容纳在机动车辆的载货空间中,并且具有人体工程学可接近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载货空间、后门开口(经由后门开口可以从机动车辆的外部接近载货空间)、界定后门开口的门柱和货架,货架在收起状态下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内,并且当从机动车辆的外部沿机动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观察时,货架至少部分地被门柱隐藏,以及货架在展开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的外部。机动车辆还包括转移机构,转移机构配置为经由后门开口将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或者从展开状态转移到收起状态,其中转移机构配置为在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货架在机动车辆的车辆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向内移动。
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含括载货空间、后门开口(经由后门开口可以从机动车辆的外部接近载货空间)、界定后门开口的门柱和货架,货架在收起状态下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内,并且当从机动车辆的外部沿机动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观察时,货架至少部分地被门柱隐藏,以及货架在展开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的外部。机动车辆还包括转移机构,转移机构配置为经由后门开口将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或者从展开状态转移到收起状态,其中转移机构配置为在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货架在机动车辆的车辆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向内移动,其中转移机构具有第一引导件和配置为沿第一引导件移动的第一从动件。第一引导件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并且第一从动件紧固到货架上,或者其中第一引导件紧固到货架上,并且第一从动件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转移机构具有第二引导件和第二从动件,第二从动件配置为沿第二引导件移动并且布置为在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一从动件间隔
开,其中第二引导件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并且第二从动件紧固到货架上,或者,其中第二引导件紧固到货架上,并且第二从动件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在空间上彼此分离。
7.通过参考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和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优点和目的。
附图说明
8.在附图中:
9.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的通过机动车辆的水平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货架处于收起状态;
10.图2是图1中的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其中货架处于展开状态;
11.图3是机动车辆的后部平面图,示出了处于收起状态的货架的后部;
12.图4是图3的后部平面图,其中所示的货架处于展开状态;
13.图5是机动车辆的转移机构在第一时间的示意图;
14.图6是图5中的转移机构在第二时间的示意图;
15.图7是图6中的转移机构在第三时间的示意图;以及
16.图8是图5中的转移机构在第四时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从图1-8中可以看出,汽车1或机动车辆被示出为具有载货空间2、后门开口7和界定后门开口7的门柱6a,通过后门开口7可以从机动车辆1的外部接近载货空间2;特别地,门柱6a在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界定后门开口7。车辆横向轴线15可以垂直于车辆纵向轴线14布置,并且可以与车辆纵向轴线14一起位于水平面内。此外,机动车辆1具有货架3a,货架3a具有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收起状态下,货架3a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2内,并且当从机动车辆1的外部沿机动车辆1的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观察时,货架3a至少部分地被门柱6a隐藏;在展开状态下,货架3a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2的外部。应当理解,当货架3a部分地定位在机动车辆1的外部时,机动车辆1应当停放好并且不移动。图3示出了在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从机动车辆1的外部观察的机动车辆1的平面图,其中图3特别清楚地示出了货架3a被门柱6a部分地隐藏。机动车辆1还具有转移机构25,转移机构25用于经由后门开口7将货架3a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转移机构25被配置为在货架3a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货架3a在机动车辆1的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向内移动。
18.图1和图2示出了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侧壁4a和另一侧壁4b,侧壁4a和侧壁4b在机动车辆1的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侧界定载货空间2。此处,在收起状态下,货架3a可以布置为更靠近侧壁4a而不是更靠近另一侧壁4b。如图1和2所示,由于货架3a在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向内移动的事实,货架3a进一步远离侧壁4a移动。此外,机动车辆1具有隔板11,隔板11在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的前部界定载货空间2。机动车辆1还可以具有驾驶室10,驾驶室10布置在隔板11的背离载货空间2的一侧。
19.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后门5,通过使用后门5可关闭后门开口7。后门5可枢转地安装在门柱6a上。作为后门5的可枢转安装的替代,后门5也可以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例
如,如图1-4所示,后门5可以是双扇构造。为此,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另一门柱6b,其中两个门扇中的每一个都可枢转地安装在门柱6a和另一门柱6b中的相应之一上。
20.图5-8以俯视图示出了在四个不同时间的转移机构25,其中图5示出了第一时间,图6示出了第二时间,图7示出了第三时间,以及图8示出了第四时间,其中时间从第一时间进行到第四时间。图5-8示出了货架3a从图5所示的收起状态转移到图8所示的展开状态的情况。图7示出了部分展开状态。
21.转移机构25可以具有第一引导件18和配置为沿第一引导件18移动的第一从动件31。图5-8示出了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的第一情形,其中,在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的第一情形中,第一引导件18被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并且第一从动件30紧固到货架3a。可替代地,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一从动件的第二种情形下,可以设想第一引导件紧固到货架3a上,并且第一从动件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在第一引导件和第一从动件的第二情形下,第一引导件可以例如被设计成相对于图5-8中所示的第一引导件18点对称。
22.此外,位移机构25可以具有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第二从动件32被配置为沿第二引导件19移动,并且布置为在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与第一从动件31间隔开。图5-8示出了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的第一情形,其中,在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的第一情形下,第二引导件被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并且第二从动件32紧固到货架3a。可替代地,在第二引导件和第二从动件的第二情形下,可以设想第二引导件紧固到货架3a,并且第二从动件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在第二引导件和第二从动件的第二情形下,第二引导件可以例如被设计成相对于图5-8所示的第二引导件19点对称。
23.例如,第一引导件18可以具有导轨,并且第一从动件31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或者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滚动的轮子。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引导件18可以具有导向槽,并且第一从动件31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动块,或者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内滚动的轮子。例如,第二引导件19可以具有导轨,并且第二从动件32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或者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滚动的轮子。在另一示例中,第二引导件19可以具有导向槽,并且第二从动件32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动块,或者可以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内滚动的轮子。
24.如示例所示,第一引导件18和第二引导件19可以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可替代地,可以设想第一引导件18和第二引导件19可以在空间上不彼此分离,例如,第一引导件19和第二引导件19由单个导轨或单个导向槽形成。
25.第一引导件18可以具有第一引导件的起点20和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其中,在收起状态下,第一从动件31布置在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处,在展开状态下,第一从动件布置在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处,其中第一引导件18限定了第一从动件31从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到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的轨迹。在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的第一情形下(其中第一从动件31紧固到货架3a,特别是紧固为相对于货架3a是静止的),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描述了第一从动件31相对于载货空间2的运动。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对应于图5-8中绘制的线,该线将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和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彼此连接。在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的第二情形下(其中第一从动件31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描述了第一从动件31相对于货架3a的运动。
26.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可以具有横向部分28,横向部分28使得货架3a以沿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的运动分量远离侧壁4a或朝向侧壁4a运动。此外,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可以具有纵向部分30,纵向部分30沿着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布置在横向部分28和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之间,并且使得货架3a以沿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的运动分量移出或移入载货空间2。横向部分28和纵向部分30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14可以具有不同的倾角。此外,横向部分28和纵向部分30可以是直的。例如,横向部分28可以与车辆横向轴线15形成最多45
°
,特别是最多30
°
或最多20
°
的第三角度。横向部分28和纵向部分30可以是直的。纵向部分30可以与车辆纵向轴线14形成最多45
°
,特别是最多20
°
或最多10
°
的第四角度。横向部分28可以直接邻接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纵向部分30可以直接邻接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
27.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可以具有弯曲设计的弯曲部分29,弯曲部分29沿着第一从动件31的轨迹布置在横向部分28和纵向部分30之间。特别地,弯曲部分29可以直接邻接横向部分28并且直接邻接纵向部分30。
28.第二引导件19可以具有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和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其中,在收起状态下,第二从动件32布置在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处,在展开状态下,第二从动件布置在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处,其中第二引导件19限定了第二从动件32从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到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的轨迹。在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的第一情形下(其中第二从动件32紧固到货架3a,特别是紧固为相对于货架3a是静止的),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描述了第二从动件32相对于载货空间2的运动。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对应于图5-8中绘制的线,该线将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和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彼此连接。在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的第二情形下(其中第二从动件32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2是静止的),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描述了第二从动件32相对于货架3a的运动。
29.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可以具有第一部分26,第一部分26使得货架3a以沿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的运动分量远离侧壁4a或朝向侧壁4a运动。此外,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可以具有第二部分27,第二部分27沿着第二从动件32的轨迹布置在第一部分26和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之间,并且使得货架3a以沿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的运动分量移出或移入载货空间2。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14可以具有不同的倾角。特别地,第一部分26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14的角度大于第二部分27相对于车辆纵向轴线14的角度。此外,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7可以是直的。第一部分26可以与车辆横向轴线15形成0
°
至80
°
的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可大于0
°
,特别是大于5
°
。特别地,第一角度范围为30
°
至70
°
。第二部分27可以与车辆纵向轴线14形成最多45
°
、特别是最多30
°
或最多20
°
的第二角度。
30.在图5-8的具体实施例中,货架3a从收起状态向展开状态的转移可以描述如下:在第一时间,货架3a布置在收起状态,并且第一从动件31布置在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处,第二从动件32布置在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处。在第二时间,第一从动件31已经远离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移动,并且位于横向部分28或弯曲部分29中。由于横向部分28与车辆横向轴线15形成0
°
角,这样的效果是第二从动件32仅进行了短暂的平移运动并且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在第三时间,货架3a处于部分展开状态并且因此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2的外部。货架3a和门柱6a在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的相对侧界定间隙13(也参见图3),使得货架3a可以在不碰撞的情况下移出载货空间2。第一从动件31位于弯曲部分29或纵向部分30中。第二从动件32现在已经远离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移动了一段距离,并且位于第一部分26或
第二部分27中。在第四时间,货架3a布置在展开状态,其中第一从动件31布置在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处,而第二从动件32布置在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处。
31.可以设想,第一引导件18的起点20和/或第一引导件18的终点21具有用于第一从动件31的止动件。因此,可以界定货架3a的转移。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设想,第二引导件19的起点22和/或第二引导件19的终点23具有用于第二从动件32的止动件。
32.图3和图4示出了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向下界定载货空间2的载货空间地板9,并且货架3a可以具有货架3a的底端24a,其中货架3a的底端24a布置为与载货空间地板9间隔开。例如,从货架3a的底端24a到载货空间地板9的间隔可以是至少10cm或至少20cm。货架3a的底端24a可以布置在界定载货空间2的轮罩16的上方。特别地,当货架3a处于收起状态时,货架3a位于轮罩16的上方。轮罩16由图5-8中的虚线矩形表示。
33.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支撑在载货空间地板9上的货架底座12a。货架3a可以支撑在载货空间地板9上。
34.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配置为将货架3a锁定在收起状态以防止通过使用转移机构25进行转移。
35.机动车辆可以有一个马达,特别是一个电动马达,其被配置为将货架3a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
36.图5-8示出了货架3a可以具有手柄17,手柄17在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形成货架3a的后端。
37.例如,机动车辆1可以是箱式货车、卡车或其他配置有载货空间的机动车辆。
38.例如,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可以布置在货架3a的下侧,特别地,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可以布置在货架3a的下侧或布置在货架3a的上侧。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2可以布置在货架3a的上侧,特别地,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可以布置在货架3a的下侧或布置在货架3b的上侧。
39.还可以设想,第一引导件18和第一从动件31布置在货架3a的下侧,并且转移机构25具有布置在货架3a的上侧的另一第一引导件和另一第一从动件。第一引导件18和另一第一引导件可以例如关于水平面彼此镜像对称。此外,可以设想的是,第二引导件19和第二从动件32布置在货架3a的下侧,并且转移机构25具有布置在货架3a的上侧的另一第二引导件和另一第二从动件。第二引导件19和另一第二引导件可以例如关于水平面彼此镜像对称。
40.图1-4示出了机动车辆1可以具有界定后门开口7的另一门柱6b、具有底端24b、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另一货架3b和另一转移机构,在收起状态下,另一货架3b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2内,并且当在机动车辆1的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从机动车辆1的外部观察时,另一货架3b至少部分地被另一门柱6b隐藏,在展开状态下,另一货架3b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2的外部,通过使用该转移机构,另一货架3b可以经由后门开口7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另一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在货架3b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另一货架3b在机动车辆1的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向内移动。另一货架3b在机动车辆1的车辆横向轴线15的方向上向内移动。这可以意味着另一货架3b布置为相比于侧壁4a更靠近另一侧壁4b,并且进一步远离另一侧壁4b运动。转移机构25和另一转移机构可以具有类似的结构。例如,转移机构25和另一转移机构可以关于一个平面镜像对称,该平面的法线布置为平行于车辆横向轴线15。另一货架3b在车辆纵向轴线14的方向上可以比货架3a
短。例如,如图1和2所示,如果侧门开口8布置在另一侧壁4b中,货架3b可以比货架3a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的是,另一转移机构关于一个平面镜像对称,该平面的法线布置为平行于车辆横向轴线15,但相对于转移机构具有缩短的设计。
41.此外,机动车辆1具有支撑在载货空间地板9上的另一货架底座12b,其中,另一货架3b支撑在另一货架基座12b上。
42.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具有载货空间、后门开口、门柱、货架和转移机构。可从机动车辆外部经由后门开口接近载货空间。门柱界定后门开口。货架具有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收起状态中,货架被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中,并且当在机动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从机动车辆外部观察时,货架至少部分地被门柱隐藏,在展开状态中,货架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的外部。通过使用转移机构,可以经由后门开口将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其中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在将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货架在机动车辆的车辆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向内移动。
43.由于货架在展开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外,因此在展开状态中,货架可从机动车辆外部以人体工程学角度接近。无需进入载货空间即可触及货架的隔间。由于货架在收起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被门柱隐藏,货架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容纳在载货空间中。通过使用转移机构,货架可以在车辆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向内移动,从而随后通过门柱移动到外部。
44.例如,机动车辆可以是厢式货车和/或卡车或具有载货空间的其他机动车辆。
45.转移机构具有第一引导件和配置为沿第一引导件移动的第一从动件,其中第一引导件布置为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并且第一从动件紧固到货架,或者其中第一引导件紧固到货架并且第一从动件被布置为相对于所述载货空间是静止的。转移机构具有第二引导件和第二从动件,第二从动件被配置为沿第二引导件移动,并且布置为在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一从动件间隔开,其中第二引导件被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并且第二从动件紧固到货架,或者其中第二引导件紧固到货架,并且第二从动件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由于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因此在转移货架期间,第一从动件的轨迹形式可以不同于第二从动件的轨迹形式。这为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的运动的配置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反之亦然。
46.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货架运动的配置的灵活性。
47.第二引导件具有第二引导件的起点和第二引导件的终点,其中,在收起状态下,第二从动件布置在第二引导件的起点处,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从动件布置在第二引导件的终点处,其中第二引导件限定了第二从动件从第二引导件的起点到第二引导件的终点的轨迹,其中第二从动件的轨迹具有与车辆横向轴线形成约0
°
至80
°
的第一角度的第一部分。因此,实现了货架在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在第二从动件的区域中径向向内移动。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角度特别优选大于0
°
,特别是大于5
°
。因此,实现了货架在第二从动件的区域中径向向内移动和在后门开口的方向上移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角度的范围从30
°
到70
°

48.第二从动件的轨迹优选具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沿着第二从动件的轨迹布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引导件的终点之间,并且与车辆纵向轴线形成最多45
°
的第二角度。因此实现
了货架在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在第二从动件的区域中在后开口的方向移动。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各自与车辆纵向轴线形成不同的角度。根据更具体的实施例,第二角度为至多30
°
,更具体地为至多20
°

49.第一引导件具有第一引导件的起点和第一引导件的终点,其中在收起状态下,第一从动件布置在第一引导件的起点,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从动件布置在第一引导件的终点,其中第一引导件限定了第一从动件从第一引导件的起点到第一引导件的终点的轨迹,其中第一从动件的轨迹具有与车辆横向轴线形成最多45
°
的第三角度的横向部分。因此,实现了货架在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在第一从动件的区域中径向向内移动。在一个示例中,第三角度最多为30
°
,更特别地最多为20
°

50.第一从动件的轨迹优选具有纵向部分,纵向部分沿着第一从动件的轨迹布置在横向部分和第一引导件的终点之间,并且与车辆纵向轴线形成最多45
°
的第四角度。因此,实现了货架在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在第一从动件的区域中在后开口的方向上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各自与车辆纵向轴线形成不同的角度。根据更具体的实施例,第四角度为至多20
°
,更具体地为至多10
°

51.第一从动件的轨迹优选地具有弯曲设计的弯曲部分,弯曲部分沿着第一从动件的轨迹布置在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之间。由此产生从横向部分到纵向部分的平滑过渡。
52.第一引导件具有导轨,以及第一从动件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或者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滚动的轮子,或者如果第一引导件具有导向槽,则第一从动件具有布置为在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动块或者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内滚动的轮子。第二引导件具有导轨,以及第二从动件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块或者具有配置为在导轨上滚动的轮子,或者如果第二引导件具有导向槽,则第二从动件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中滑动的滑动块或者具有配置为在导向槽内滚动的轮子。
53.机动车辆或机动车辆具有向下界定载货空间的载货空间地板,并且货架具有货架的底端,其中货架的底端布置为与载货空间地板间隔开。如果转移机构布置在货架的底部,则因此有利地不太可能污染转移机构。因此,如果物品被布置在载货空间地板上,则也可以将货架转移到所述物品上。从货架底端到载货空间地板的间隔特别优选为至少10cm或至少20cm。货架的底端可以布置在界定载货空间的轮罩的上方。
54.转移机构可以布置为直接邻近载货空间地板,或者可以布置为与载货空间地板隔开,例如,间距至少为10cm或至少20cm。
55.机动车辆优选具有配置为将货架锁定在收起状态以防止被转移机构转移的锁定装置。例如,锁定机构可以具有纵向可移动的螺栓和切口,其中螺栓必须纵向移动,以及因此被引入切口中,以便施加锁定动作。螺栓可以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货架上,并且切口可以布置成相对于载货空间是静止的。可选地,螺栓可以以纵向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界定载货空间的壁上,并且切口可以以静止方式布置在货架上。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动车辆具有一个马达,马达配置为将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马达可以是电动马达。作为马达的提供的替代或补充,货架和转移机构可以被配置为从收起状态手动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
57.货架可以有手柄。因此,可以用手容易地抓住货架以便将所述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手柄尤其可以在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形成货架的后端。
58.在所示实施例中,机动车辆具有界定了后门开口的另一门柱、具有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另一货架和另一转移机构,在收起状态下,另一货架完全布置在载货空间中,并且当在机动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方向上从机动车辆外部观察时,另一货架至少部分地被另一门柱隐藏,在展开状态下,另一货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货空间的外部,通过使用该另一转移机构,另一货架可以经由后门开口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反之亦然,其中另一转移机构配置为在另一货架从收起状态转移到展开状态期间使得另一货架在机动车辆的车辆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向内移动。
59.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除非这些权利要求以其文字明确说明其他内容,否则这些构思将被以下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