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品收纳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5-11 06:1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收纳设备,其具备:物品收纳架,其具备能够将多个物品沿进深方向并排而收纳的收纳部;中继装置,其在入库出库部与中继部之间搬送物品;以及搬送装置,其在中继部与收纳部之间搬送物品。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平7-9700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能够将多个物品沿进深方向并排而收纳的物品收纳架的物品收纳设备的一个示例。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弧内示出的符号是专利文献1的符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物品收纳设备具备:存放架(7),其能够将2个被存放物(8、9)沿进深方向并排而存放;和工件搬送设备(3),其在入库出库口(6)与存放架(7)之间搬送被存放物(8、9)。工件搬送设备(3)以沿存放架(7)的宽度方向并排的状态具备2个在存放架(7)存取被存放物(8、9)的入库出库设备(4、5)。而且,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15中记载的那样,在该物品收纳设备,在不使跟前侧的被存放物(8)出库、而将里侧的被存放物(9)出库的情况下,工件搬送设备(3)在使用第1入库出库设备(4)来将跟前侧的被存放物(8)取出之后,使用第2入库出库设备(5)来将里侧的被存放物(9)取出。然后,工件搬送设备(3)在使用第1入库出库设备(4)来使跟前侧的被存放物(8)返还至存放架(7)之后,行驶直至入库出库口(6),将里侧的被存放物(9)搬出至入库出库口(6)。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70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可是,如在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3中还记载的那样,有时产生紧急地将收纳于物品收纳架的物品(在专利文献1中,存放于存放架的被存放物)出库的需要。在专利文献1的物品收纳设备,在出库对象的物品(以下,称为“第1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相对于并非出库对象的物品(以下,称为“第2物品”)在背面侧(里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在第2物品和第1物品按顺序从物品收纳架取出之后,第2物品返还至物品收纳架,然后第1物品搬出至作为用于将物品出库的部位的中继部(在专利文献1中,入库出库口)。因此,与使第2物品返还至物品收纳架所需要的时间相应地,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变长,在缩短该时间上存在改善的余地。此外,理想的是,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并同时实现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5.于是,期望实现如下的技术:在出库对象的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相对于并非出库对象的物品在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并同时谋求直至出库对象的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收纳设备具备:物品收纳架,其具备能够将多个物品沿进深方向并排而收纳的收纳部;入库出库部,其相对于前述收纳部配置于作为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第1侧,进行物品的搬入和搬出;中继装置,其在前述入库出库部与配置于前述入库出库部和前述收纳部的前述宽度方向之间的中继部之间搬送物品;搬送装置,其相对于前述收纳部在作为前述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前面侧沿前述宽度方向行驶,在前述收纳部与前述中继部之间搬送物品;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前述搬送装置的工作,前述搬送装置以沿前述宽度方向并排的状态具备多个能够将物品相对于前述收纳部和前述中继部移载的移载机,将在前述收纳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一部分的区域作为临时放置用区域,将在前述收纳部的相对于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与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是前述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区域作为收纳用区域,将前述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前面侧相反侧作为背面侧,将从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作为第1物品,将并非从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作为第2物品,将多个前述移载机的1个作为第1移载机,并且将另一个作为第2移载机,前述控制装置以在前述第1物品在前述收纳用区域相对于前述第2物品在前述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前述搬送装置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的方式构成,前述特定移载模式是使前述搬送装置按顺序执行第1移载动作、行驶动作和第2移载动作的模式,前述第1移载动作是在使用前述第2移载机来将前述第2物品从前述收纳用区域移载至前述搬送装置之后,使用前述第1移载机来将前述第1物品从前述收纳用区域移载至前述搬送装置的动作,前述行驶动作是在保持前述第1物品和前述第2物品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前述中继部和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的动作,前述第2移载动作是使用前述第1移载机来将前述第1物品从前述搬送装置移载至前述中继部并使用前述第2移载机来将前述第2物品从前述搬送装置移载至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动作。
7.依据本构成,在作为从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的第1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的收纳部的收纳用区域相对于作为并非从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的第2物品在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搬送装置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在特定移载模式下,能够在将第2物品和第1物品按顺序从收纳部移载至搬送装置之后,使除了第1物品之外还保持第2物品的状态的搬送装置行驶直至与中继部和临时放置用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为“边界对应位置”),将第1物品从搬送装置移载至中继部或将第2物品从搬送装置移载至临时放置用区域。这样,在特定移载模式下,能够使用于将第1物品向中继部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和用于将第2物品向临时放置用区域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的2个位置中的一个为边界对应位置,使另一个为边界对应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因此,与用于将并非出库对象的第2物品向收纳部移载(即,用于返还至收纳部)的搬送装置的位置为从边界对应位置离开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使搬送装置迅速地行驶直至用于将第1物品移载至中继部的位置,谋求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8.此外,在本构成中,通过作为将由中继装置搬入至中继部的物品(即,向物品收纳架的入库对象的物品)搬入至收纳用区域的构成,基本上能够为了在特定移载模式下临时放置第2物品而空出临时放置用区域。而且,在本构成中,能够将临时放置用区域设置于作为每当将物品入库出库于物品收纳架时搬送装置行驶的部位的中继部的附近。因此,与第2物品临时放置于收纳部的从中继部离开的场所(例如,原本收纳有第2物品的收纳场所)的情况相比,容易利用用于将物品入库出库于物品收纳架的搬送装置的行驶动作来进行临时
放置的第2物品向收纳部的期望的收纳场所的搬送。由此,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
9.如以上那样,依据本构成,在第1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相对于第2物品在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并同时谋求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10.物品收纳设备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从对于参照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11.图1是物品收纳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物品收纳设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控制框图。图4是示出特定移载控制的处理次序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出库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6是示出出库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7是示出入库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8是示出入库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9是示出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0是示出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1是示出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2是示出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3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4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5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6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特定移载控制的一种情形的图。图17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收纳设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参照附图而对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以将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收纳设备适用于搬送装置行驶于与物品收纳架的各层对应地形成的行驶路径的物品收纳设备的情况为示例而说明。
13.如图1中示出的那样,物品收纳设备100具备物品收纳架1、入库出库部2、中继装置4、搬送装置5以及控制装置9(参照图3)。物品收纳架1具备能够将多个物品w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收纳部10。在此,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将在收纳部10的收纳物品w的进深方向y的位置作为收纳位置p。收纳部10从下侧z2(上下方向z的下侧)支撑物品w。物品w为例如瓦楞纸壳或容器壳等。进深方向y是与物品收纳架1的宽度方向x正交的方向。在此,宽度方向x和进深方向y任一均为沿着水平面的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纳架1以夹着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而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物品收纳架1也能够作为相对于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仅设置于进深方向y的一侧的构成。
14.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10以能够将2个物品w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方式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w在收纳部10收纳于2个收纳位置p(具体而言,第1收纳位置p1和第2收纳位置p2)的任一个。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第1收纳位置p1是2个收纳位置p中的前面侧y1的收纳位置p,第2收纳位置p2是2个收纳位置p中的背面侧y2的收纳位置p。在此,前面侧y1是进深方向y的一侧(具体而言,相对于收纳部10存取物品w的一侧),背面侧y2是进深方向y上的与前面侧y1相反侧。
15.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收纳部10以能够将多个物品w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收纳的方式构成。即,收纳部10在收纳位置p的各个(在此,第1收纳位置p1和第2收纳位置p2的各个)以能够将多个物品w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收纳的方式构成。例如,能够将多个板状体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构成能够将多个物品w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收纳的收纳部10。该板状体例如在俯视观察(沿着上下方向z的方向观察)下以矩形状形成,或在俯视观察下以在前面侧y1开口的u字状形成。
16.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纳架1在上下方向z(铅垂方向)的多个部位具备收纳部10,以能够将物品w收纳于沿上下方向z并排的多个层(架层)的各个的方式构成。此外,物品收纳架1也能够作为仅在上下方向z的1个部位具备收纳部10的构成。
17.入库出库部2相对于收纳部10配置于宽度方向x的外侧。即,入库出库部2在宽度方向x上配置于收纳部10的配置区域的外侧。入库出库部2相对于收纳部10配置于作为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第1侧x1。换而言之,收纳部10相对于入库出库部2配置于作为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即,宽度方向x的与宽度方向第1侧x1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第2侧x2。在入库出库部2,进行物品w的搬入和搬出。具体而言,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从入库线等搬入至入库出库部2,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2搬出至出库线等。此外,物品w在入库出库部2的搬入和搬出也可以由搬送车或操作者等进行。
18.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入库出库部2,设置有第1运送机41和第2运送机42。换而言之,在利用第1运送机41的物品w的搬送路径上或利用第2运送机42的物品w的搬送路径上设置有入库出库部2。第1运送机41是用于将物品w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入库用运送机,在入库出库部2将物品w朝向宽度方向第2侧x2搬送。第2运送机42是用于将物品w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出库用运送机,在入库出库部2将物品w朝向宽度方向第1侧x1搬送。第1运送机41为例如构成入库线的运送机,第2运送机42为例如构成出库线的运送机。作为第1运送机41和第2运送机42,能够使用例如辊式运送机或带式运送机。此外,第1运送机41或第2运送机42也能够作为与当时的物品收纳设备100的状态相应地还作为入库用运送机和出库用运送机的任一个使用的构成。
19.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入库出库部2与收纳部10的宽度方向x之间,配置有中继部3。具体而言,中继部3相对于收纳部10在宽度方向第1侧x1邻接而配置。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2经由中继部3搬送至收纳部10,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从收纳部10经由中继部3搬送至入库出库部2。
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继部3,设置有第3运送机43和第4运送机44。换而言之,在利用第3运送机43的物品w的搬送路径上或利用第4运送机44的物品w的搬送路径上设置有中继部3。第3运送机43是用于将物品w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入库用运送机,在中继部3将物品w朝向宽度方向第2侧x2搬送。第4运送机44是用于将物品w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出库用运
送机,在中继部3将物品w朝向宽度方向第1侧x1搬送。作为第3运送机43和第4运送机44,能够使用例如辊式运送机或带式运送机。此外,第3运送机43或第4运送机44也能够作为与当时的物品收纳设备100的状态相应地还作为入库用运送机和出库用运送机的任一个使用的构成。
21.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夹着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而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物品收纳架1。而且,第3运送机43相对于一个物品收纳架1的收纳部10在宽度方向第1侧x1与该收纳部10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第4运送机44相对于另一个物品收纳架1的收纳部10在宽度方向第1侧x1与该收纳部10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另外,上述的第1运送机41相对于第3运送机43在宽度方向第1侧x1与第3运送机43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上述的第2运送机42相对于第4运送机44在宽度方向第1侧x1与第4运送机44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
22.如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部3设置于配置有收纳部10的高度(上下方向z的位置)的各个。具体而言,在配置有收纳部10的高度的各个,设置有第3运送机43和第4运送机44。而且,在入库出库部2与中继部3的宽度方向x之间,设置有第1升降装置45和第2升降装置46。第1升降装置45以由第1运送机41和第3运送机43从宽度方向x的两侧夹着的方式配置,第2升降装置46以由第2运送机42和第4运送机44从宽度方向x的两侧夹着的方式配置。第1升降装置45和第2升降装置46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即,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方式)构成。而且,在第1升降装置45升降至与第1运送机41对应的高度的状态下,在第1升降装置45与第1运送机41之间搬送物品w,在第1升降装置45升降至与任一个第3运送机43对应的高度的状态下,在第1升降装置45与该第3运送机43之间搬送物品w。另外,在第2升降装置46升降至与第2运送机42对应的高度的状态下,在第2升降装置46与第2运送机42之间搬送物品w,在第2升降装置46升降至与任一个第4运送机44对应的高度的状态下,在第2升降装置46与该第4运送机44之间搬送物品w。
23.中继装置4是在入库出库部2与中继部3之间搬送物品w的装置。中继装置4将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2搬送至中继部3,将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从中继部3搬送至入库出库部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4具备第1运送机41、第2运送机42、第3运送机43、第4运送机44、第1升降装置45和第2升降装置46。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由第1运送机41、第1升降装置45和第3运送机43按顺序搬送,从而从入库出库部2搬送至中继部3。另外,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由第4运送机44、第2升降装置46和第2运送机42按顺序搬送,从而从中继部3搬送至入库出库部2。
2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4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使用包括第1运送机41和第3运送机43的装置组(在本示例中,还包括第1升降装置45的装置组)来将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2搬送至中继部3,使用包括第2运送机42和第4运送机44的装置组(在本示例中,还包括第2升降装置46的装置组)来将物品w从中继部3搬送至入库出库部2。此外,中继装置4也能够将1个装置组用于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2向中继部3的搬送和物品w从中继部3向入库出库部2的搬送的两者,在此情况下,中继装置4也能够作为仅具备上述2个装置组中的一个的构成。
25.搬送装置5是相对于收纳部10在前面侧y1沿宽度方向x行驶、在收纳部10与中继部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运送机43和第4运送机44)之间搬送物品w的装置。即,搬送装置5进行沿宽度方向x行驶的行驶动作r和物品w相对于收纳部10或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搬送装
置5将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从中继部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运送机43)搬送至收纳部10,将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从收纳部10搬送至中继部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运送机44)。如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与物品收纳架1的各层对应地与物品收纳架1的层数(换而言之,沿上下方向z并排的收纳部10的数量)数量相同地形成。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由在上下方向z的相同位置以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轨道51形成。搬送装置5配置于各层的行驶路径,在相互相同的层的收纳部10与中继部3之间(换而言之,在配置于上下方向z的相同位置的收纳部10与中继部3之间)搬送物品w。在图1中,仅示出配置于最上侧z1(上下方向z的上侧)的搬送装置5。
26.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以沿宽度方向x并排的状态具备多个能够将物品w相对于收纳部10和中继部3移载的移载机60。搬送装置5使用移载机60来进行物品w的移载动作t。搬送装置5具备沿宽度方向x行驶的行驶部50,移载机60被行驶部50支撑。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夹着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而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物品收纳架1,搬送装置5以相对于一对物品收纳架1的任一个的收纳部10都能够使用移载机60来将物品w移载的方式构成。
27.在此,将多个移载机60的1个作为第1移载机61,并且将另一个作为第2移载机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移载机61相对于第2移载机62配置于宽度方向第1侧x1。具体而言,第1移载机61是相对于第2移载机62在宽度方向第1侧x1邻接的移载机6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搬送装置5的移载机60的数量是2个。即,搬送装置5具备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的2个移载机6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收纳部10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物品w的数量和设置于搬送装置5的移载机60的数量为相互相等的数量(具体而言,2个)。
28.移载机60以使物品w沿进深方向y移动而移载物品w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移载机60通过使物品w向前面侧y1移动,将物品w从收纳部10或中继部3等移载对象部位移载至搬送装置5,通过使物品w向背面侧y2移动,将物品w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移载对象部位。从移载对象部位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物品w被搬送装置5所具备的支撑部(移载机60所具备的支撑部或行驶部50所具备的支撑部等)支撑,从而被搬送装置5保持。在图2中,示出如下的状况:第1移载机61进行将物品w在收纳部10的第1收纳位置p1与搬送装置5之间移载的移载动作t,第2移载机62进行将物品w在收纳部10的第2收纳位置p2与搬送装置5之间移载的移载动作t。这样,移载机60以相对于在收纳部10的任一个收纳位置p都(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1收纳位置p1和第2收纳位置p2的任一个都)能够将物品w移载的方式构成。另外,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以如下的方式设置于搬送装置5:能够使用这2个移载机60来将在收纳部10或中继部3沿宽度方向x并排的2个物品w(在此,不将其它物品w夹在之间而沿宽度方向x并排的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在移载对象部位与搬送装置5之间移载。
29.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移载机60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利用进退机构65(滑动机构等)来使抵接于物品w的抵接部66沿进深方向y进行进退移动(向背面侧y2的进移动和向前面侧y1的退移动),使物品w沿进深方向y移动。具体而言,移载机60通过使抵接部66向背面侧y2进行进移动而由抵接部66将物品w向背面侧y2推出,将该物品w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移载对象部位。另外,移载机60通过使抵接部66向前面侧y1进行退移动而由抵接部66将物品w向前面侧y1拉入,将物品w从移载对象部位移载至搬送装置5。在图2中,为
了简化,省略在将物品w向背面侧y2推出时使用的抵接部66的图示。此外,移载机60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移载机60,也能够使用使从下侧z2支撑物品w的支撑体沿进深方向y进行进退移动的叉式移载机或使夹持物品w的夹紧部沿进深方向y进行进退移动的夹紧式移载机等。
30.控制装置9是控制搬送装置5的工作的装置。控制装置9具备cpu等运算处理装置,并且具备存储器等外围电路,通过这些硬件与在运算处理装置等硬件上执行的程序的协作来实现控制装置9的各功能。控制装置9通过例如基于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而控制各种马达的驱动,控制搬送装置5的工作。控制装置9控制行驶部50的工作以进行行驶动作r,并且控制移载机60的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移载机61的工作和第2移载机62的工作)以进行移载动作t。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控制装置9的技术的特征也能够适用于搬送装置5的控制方法,搬送装置5的控制方法也在本说明书中公开。在该控制方法中,包括进行图4中示出的各处理(各步骤)的工序。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9基于来自上级的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进行使物品w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出库控制或将物品w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入库控制。控制装置9在进行出库控制的情况下,使搬送装置5按顺序执行行驶直至与物品w在收纳部10的收纳场所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移载机60与该物品w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使用移载机60来将该物品w从收纳部10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在保持该物品w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移载机60与该物品w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以及使用移载机60来将该物品w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
32.控制装置9在进行入库控制的情况下,使搬送装置5按顺序执行行驶直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移载机60与配置于中继部3的物品w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使用移载机60来将该物品w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在保持该物品w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收纳部10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移载机60与该物品w在收纳部10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以及使用移载机60来将该物品w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部10的移载动作t。
33.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将在收纳部10的宽度方向第1侧x1的一部分的区域作为临时放置用区域11,将在收纳部10的相对于临时放置用区域11与宽度方向第1侧x1是宽度方向x的相反侧(即,宽度方向第2侧x2)的区域作为收纳用区域12。换而言之,控制装置9将收纳部10分成临时放置用区域11和收纳用区域12来管理。而且,控制装置9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进行入库控制的情况下,将入库对象的物品w(具体而言,由中继装置4搬入至中继部3的物品w)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临时放置用区域11以宽度方向x的大小比收纳用区域12更小的方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宽度方向x的大小为与物品w的宽度方向x的尺寸相应的大小(即,不能将多个物品w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的大小)。也能够与这样的构成不同,使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宽度方向x的大小为能够将多个物品w(例如、2个物品w)沿宽度方向x并排而配置的大小。
34.在以下,将从物品收纳架1的出库对象的物品w作为第1物品w1,将并非从物品收纳架1的出库对象的物品w作为第2物品w2。图5至图8按时序示出控制装置9在执行使2个第1物品w1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出库控制之后,执行将2个物品w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入库控制
的场景的一个示例。图6示出在自图5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7示出在自图6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8示出在自图7以后的时刻的情形。
35.如图5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行驶直至与2个第1物品w1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第1物品w1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中,在该时刻,中继装置4进行将搬入对象的2个物品w搬入至中继部3的搬入动作e。然后,如图6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在保持2个第1物品w1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
36.如图7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配置于中继部3的2个物品w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在图7中示出的示例中,在该时刻,中继装置4进行将2个第1物品w1从中继部3搬出的搬出动作l。然后,如图8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在保持2个物品w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收纳用区域12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物品w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移载动作t。在图8中示出的示例中,在该时刻,中继装置4进行将搬入对象的2个物品w搬入至中继部3的搬入动作e。
37.可是,作为出库对象的物品w的第1物品w1有时在收纳用区域12相对于作为并非出库对象的物品w的第2物品w2在背面侧y2并排(具体而言,不将其它物品w夹在之间而在背面侧y2并排)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x的相同位置,在第1物品w1收纳于第2收纳位置p2且第2物品w2收纳于第1收纳位置p1的情况下,第1物品w1相对于第2物品w2在背面侧y2并排而配置。控制装置9以在第1物品w1在收纳用区域12相对于第2物品w2在背面侧y2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搬送装置5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的方式构成。
38.特定移载模式是使搬送装置5按顺序执行第1移载动作t1、特定行驶动作r0和第2移载动作t2的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定行驶动作r0相当于“行驶动作”。此外,按顺序执行多个对象动作(在此,上述3个动作)意味着,即使在中途执行除了这些多个对象动作以外的动作(例如,为了进行下一个对象动作而需要的行驶动作r)的情况下,这些多个对象动作的执行顺序也为预先确定的顺序(在此,第1移载动作t1、特定行驶动作r0和第2移载动作t2的顺序)。此外,与需要相应地随时进行搬送装置5的行驶动作r。
39.第1移载动作t1是在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之后,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动作。特定行驶动作r0是在保持第1物品w1和第2物品w2的状态下行驶直至边界对应位置b的动作。在此,边界对应位置b是与中继部3和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边界对应的位置。换而言之,边界对应位置b是以中继部3与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边界为基准而确定的位置,在后文中参照图9至图12而说明的特定移载控制的示例中,图11中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是边界对应位置b,在后文中参照图13至图16而说明的特定移载控制的另一示例中,图14中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是边界对应位置b。第2移载动作t2是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并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动作。
40.控制装置9在将搬送装置5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基于特定移载模式而使搬送装置5工作的特定移载控制。即,控制物品收纳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包
括将搬送装置5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的模式切换工序和基于特定移载模式而使搬送装置5工作的特定移载控制工序(执行特定移载控制的工序)。如图4中示出的那样,在特定移载控制中,控制搬送装置5的工作,以按顺序执行第1移载动作t1(步骤#10)、作为行驶动作的特定行驶动作r0(步骤#11)和第2移载动作t2(步骤#12)。
41.图9至图12按时序示出控制装置9执行特定移载控制的场景的一个示例。图10示出在自图9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11示出在自图10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12示出在自图11以后的时刻的情形。
42.如图9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行驶直至与第1物品w1和第2物品w2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第1移载动作t1。在本示例中,在该时刻,中继装置4进行将作为搬入对象的2个物品w的第3物品w3和第4物品w4搬入至中继部3的搬入动作e。在第1移载动作t1中,在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之后(参照图9),进行在保持第2物品w2的状态下行驶直至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在此,向宽度方向第2侧x2的行驶动作r),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参照图10)。这样,在第1移载动作t1中,在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与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之间,进行在保持第2物品w2的状态下行驶的行驶动作r。
43.如图11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进行特定行驶动作r0。特定行驶动作r0中的边界对应位置b为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或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在本示例中,如图11中示出的那样,特定行驶动作r0中的边界对应位置b为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
44.如图11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特定行驶动作r0之后,进行第2移载动作t2。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在第2移载动作t2中,与使用第1移载机61的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向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并行地进行使用第2移载机62的第2物品w2从搬送装置5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动作t。此外,并行地执行2个动作意味着,以一个动作期间和另一个动作期间至少一部分重复的方式执行2个动作。如图12中示出的那样,中继装置4进行将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的第1物品w1从中继部3搬出的搬出动作l。此外,第2移载动作t2中的第2物品w2的移载场所也可以是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第1收纳位置p1和第2收纳位置p2的任一个,但在未在相对于第2收纳位置p2在前面侧y1并排的第1收纳位置p1配置物品w的情况下,该第2收纳位置p2被选择作为第2物品w2的移载场所。
45.在本示例中,如图12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第2移载动作t2之后,进行行驶直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在图12中由实线的箭头示出的行驶动作r)。在图1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3物品w3相对于第4物品w4配置于宽度方向第1侧x1,上述的行驶动作r中的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为第1移载机61与配置于中继部3的第3物品w3沿进深方向y
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配置于中继部3的第4物品w4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然后,搬送装置5进行第3移载动作t3。第3移载动作t3是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3物品w3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并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4物品w4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动作。在此,在第3移载动作t3中,与使用第1移载机61的第3物品w3从中继部3向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并行地进行使用第2移载机62的第4物品w4从中继部3向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
46.如图12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第3移载动作t3之后,进行在保持第3物品w3和第4物品w4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收纳用区域12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在图12中由虚线的箭头示出的行驶动作r)。该行驶动作r中的与收纳用区域12对应的位置为第1移载机61与第3物品w3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第2移载机62与第4物品w4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或第1移载机61与第3物品w3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第4物品w4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虽然省略图示,但搬送装置5在进行上述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3物品w3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移载动作t或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4物品w4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移载动作t。
47.在此,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将第1移载机61与第2移载机62的宽度方向x的间隔(具体而言,第1移载机61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与第2移载机62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之间的宽度方向x的距离)作为第1间隔d1。另外,将物品w(具体而言,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与物品w(具体而言,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的宽度方向x的间隔(具体而言,前者的移载场所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与后者的移载场所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之间的宽度方向x的距离)作为第2间隔d2。另外,将在收纳用区域12的沿宽度方向x并排的2个物品w(在此,不将其它物品w夹在之间而沿宽度方向x并排的2个物品w)的宽度方向x的间隔(具体而言,一个物品w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与另一个物品w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之间的宽度方向x的距离)作为第3间隔d3。
48.如上述那样,在图9至图12中示出的特定移载控制的示例中,边界对应位置b为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即,用于将第1物品w1向中继部3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换而言之,能够将第1物品w1向中继部3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和用于将第2物品w2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换而言之,能够将第2物品w2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均为边界对应位置b。在以下,将用于将第1物品w1向中继部3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作为“第1位置”,将用于将第2物品w2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移载的搬送装置5的位置作为“第2位置”。
49.例如,在第1间隔d1被固定的构成中,通过作为第1间隔d1与第2间隔d2相应地设定的构成,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为共同的位置(边界对应位置b)。在此,第1间隔d1与第2间隔d2相应地设定是包括第1间隔d1与第2间隔d2相等的情况和在能够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为共同的位置的范围内第1间隔d1与第2间隔d2不同的情况两者的概念。这样,在第1间隔d1被固定的构成中,在第1间隔d1为与第3间隔d3相应的间隔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8中示出的示例那样,能够与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在搬送装置5与收纳用区域12之间移载物品w并行地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在搬送装置5与收纳用区域12之间移载物品w。即,能够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相对于收纳用区域12移载。在
此,第1间隔d1为与第3间隔d3相应的间隔是包括第1间隔d1与第3间隔d3相等的情况和在能够如上述那样将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相对于收纳用区域12移载的范围内第1间隔d1与第3间隔d3不同的情况两者的概念。
50.另外,例如,第1间隔d1以能够变更的方式构成,作为在其可变更范围内包括与第2间隔d2相应的间隔的构成,从而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为共同的位置(边界对应位置b)。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9在进行第2移载动作t2的情况下,控制第1间隔d1,以使第1间隔d1成为与第2间隔d2相应的间隔。在此,与第2间隔d2相应的间隔是包括与第2间隔d2相等的间隔和在能够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为共同的位置的范围内与第2间隔d2不同的间隔两者的概念。例如,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的一个或两者作为以能够沿宽度方向x移动的方式被行驶部50支撑的构成,从而能够实现第1间隔d1能够变更的构成。这样,在第1间隔d1的可变更范围内包括与第2间隔d2相应的间隔的构成中进而作为在第1间隔d1的可变更范围内包括与第3间隔d3相应的间隔的构成,从而如图5和图8中示出的示例那样,能够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相对于收纳用区域12移载。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9在使用第1移载机61和第2移载机62来将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相对于收纳用区域12移载的情况下,控制第1间隔d1,以使第1间隔d1成为与第3间隔d3相应的间隔。在此,与第3间隔d3相应的间隔是包括与第3间隔d3相等的间隔和在能够如上述那样将2个物品w同时或并行地相对于收纳用区域12移载的范围内与第3间隔d3不同的间隔两者的概念。
51.此外,在不能使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为共同的位置(边界对应位置b)的情况下,与在后文中说明的特定移载控制的示例同样地(参照图14和图15),在第2移载动作t2中,在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的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向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和使用第2移载机62的第2物品w2从搬送装置5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动作t中的一个移载动作t直至进行另一个移载动作t的期间,进行行驶动作r(参照图15)。
52.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9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第1物品w1在收纳用区域12相对于第2物品w2在背面侧y2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以能够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确保第2物品w2的移载场所为条件,将搬送装置5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而且,控制装置9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不能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确保第2物品w2的移载场所的情况下,将搬送装置5的控制模式切换成除了特定移载模式以外的模式。除了特定移载模式以外的模式为如下的模式:例如,控制搬送装置5,以使得在将第2物品w2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空出的场所之后,在保持第1物品w1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位置,将第1物品w1移载至中继部3。
53.〔其它实施方式〕接着,对物品收纳设备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4.(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1移载机61相对于第2移载机62配置于宽度方向第1侧x1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作为第1移载机61相对于第2移载机62配置于宽度方向第2侧x2的构成。在此情况下,搬送装置5在第2移载动作t2中,在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的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向中继部3的移载动作t和使用第2移载机62的第2物品w2从搬送装置5向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动作t中的一个移载动作t直至进行另一个移载动作t的期间,进行行驶动作r。
55.图13至图16按时序示出在第1移载机61相对于第2移载机62配置于宽度方向第2侧x2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执行特定移载控制的场景的一个示例。图14示出在自图13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15示出在自图14以后的时刻的情形,图16示出在自图15以后的时刻的情形。
56.在第1移载机61相对于第2移载机62配置于宽度方向第2侧x2的情况下的第1移载动作t1除了如下的点以外,成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在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与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收纳用区域12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之间进行的在保持第2物品w2的状态下的行驶动作r不是向宽度方向第2侧x2的行驶动作r,而成为向宽度方向第1侧x1的行驶动作r。图13与图10同样地示出在第1移载动作t1完成的时刻的情形。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与第1移载动作t1并行地进行利用中继装置4的第3物品w3和第4物品w4向中继部3的搬入动作e。
57.如图14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进行特定行驶动作r0。在本示例中,特定行驶动作r0中的边界对应位置b为第2移载机62与第2物品w2在临时放置用区域11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因此,搬送装置5在第2移载动作t2中,在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2物品w2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临时放置用区域11之后(参照图14),进行在保持第1物品w1的状态下行驶直至第1移载机61与第1物品w1在中继部3的移载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1物品w1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参照图15)。如图16中示出的那样,中继装置4进行将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中继部3的第1物品w1从中继部3搬出的搬出动作l。
58.如图16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第2移载动作t2之后,进行第3移载动作t3。在本示例中,第3移载动作t3是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4物品w4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并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3物品w3从中继部3移载至搬送装置5的动作。在此,在第3移载动作t3中,与使用第1移载机61的第4物品w4从中继部3向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并行地进行使用第2移载机62的第3物品w3从中继部3向搬送装置5的移载动作t。
59.如图16中示出的那样,搬送装置5在进行第3移载动作t3之后,进行在保持第3物品w3和第4物品w4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收纳用区域12对应的位置的行驶动作r(在图16中由虚线的箭头示出的行驶动作r)。该行驶动作r中的与收纳用区域12对应的位置为第1移载机61与第4物品w4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第2移载机62与第3物品w3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或第1移载机61与第4物品w4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且第2移载机62与第3物品w3在收纳用区域12的收纳场所沿进深方向y对置的位置。虽然省略图示,但搬送装置5在进行上述的行驶动作r之后,进行使用第1移载机61来将第4物品w4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移载动作t或使用第2移载机62来将第3物品w3从搬送装置5移载至收纳用区域12的移载动作t。
60.(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搬送装置5是沿着与物品收纳架1的各层对应地设置的行驶路径行驶的搬送装置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搬送装置5作为例如堆垛起重机等其它构成的搬送装置。
61.在图17中,示出在搬送装置5是堆垛起重机的情况下的一个示例。在图17中示出的示例中,形成搬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的轨道51设置于地板部。而且,搬送装置5具备:行驶部50,其被轨道51引导而沿宽度方向x行驶;和升降体53,其被竖立设置于行驶部50的柱52引导而升降。移载机60被升降体53支撑,在升降体53升降至与移载对象的收纳部10对应的高
度的状态下,在搬送装置5与该收纳部10之间移载物品w。另外,在升降体53升降至与中继部3对应的高度的状态下,移载机60在搬送装置5与中继部3之间移载物品w。此外,在图17中示出的示例中,中继装置4不具备第1升降装置45或第2升降装置46,入库至物品收纳架1的物品w由第1运送机41和第3运送机43按顺序搬送,从而从入库出库部2搬送至中继部3,从物品收纳架1出库的物品w由第4运送机44和第2运送机42按顺序搬送,从而从中继部3搬送至入库出库部2。
62.(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能够在收纳部10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物品w的数量和设置于搬送装置5的移载机60的数量均为2个。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这些数量也可以是3以上的整数(例如,3)。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能够在收纳部10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物品w的数量和设置于搬送装置5的移载机60的数量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数量。在能够在收纳部10沿进深方向y并排而收纳的物品w的数量为3以上的构成中,例如,在第2物品w2收纳于最前面侧y1的收纳位置p的情况下、或在相对于第2物品w2在前面侧y1未收纳其它物品w的情况下,由控制装置9执行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控制。
63.(4)此外,只要不产生矛盾,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就还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组合而适用(包括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说明的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关于其它构成,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也都只不过是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64.〔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物品收纳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
65.一种物品收纳设备具备:物品收纳架,其具备能够将多个物品沿进深方向并排而收纳的收纳部;入库出库部,其相对于前述收纳部配置于作为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宽度方向第1侧,进行物品的搬入和搬出;中继装置,其在前述入库出库部与配置于前述入库出库部和前述收纳部的前述宽度方向之间的中继部之间搬送物品;搬送装置,其相对于前述收纳部在作为前述进深方向的一侧的前面侧沿前述宽度方向行驶,在前述收纳部与前述中继部之间搬送物品;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前述搬送装置的工作,前述搬送装置以沿前述宽度方向并排的状态具备多个能够将物品相对于前述收纳部和前述中继部移载的移载机,将在前述收纳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一部分的区域作为临时放置用区域,将在前述收纳部的相对于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与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是前述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区域作为收纳用区域,将前述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前面侧相反侧作为背面侧,将从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作为第1物品,将并非从前述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作为第2物品,将多个前述移载机的1个作为第1移载机,并且将另一个作为第2移载机,前述控制装置以在前述第1物品在前述收纳用区域相对于前述第2物品在前述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前述搬送装置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的方式构成,前述特定移载模式是使前述搬送装置按顺序执行第1移载动作、行驶动作和第2移载动作的模式,前述第1移载动作是在使用前述第2移载机来将前述第2物品从前述收纳用区域移载至前述搬送装置之后,使用前述第1移载机来将前述第1物品从前述收纳用区域移载至前述搬送装置的动作,前述行驶动作是在保持前述第1物品和前述第2物品的状态下行驶直至与前述中继部和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的动作,前述第2移载动作是使用前述
第1移载机来将前述第1物品从前述搬送装置移载至前述中继部并使用前述第2移载机来将前述第2物品从前述搬送装置移载至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动作。
66.依据本构成,在作为从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的第1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的收纳部的收纳用区域相对于作为并非从物品收纳架的出库对象的物品的第2物品在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搬送装置的控制模式切换成特定移载模式。在特定移载模式下,能够在将第2物品和第1物品按顺序从收纳部移载至搬送装置之后,使除了第1物品之外还保持第2物品的状态的搬送装置行驶直至与中继部和临时放置用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为“边界对应位置”),将第1物品从搬送装置移载至中继部或将第2物品从搬送装置移载至临时放置用区域。这样,在特定移载模式下,能够使用于将第1物品向中继部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和用于将第2物品向临时放置用区域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的2个位置中的一个为边界对应位置,使另一个为边界对应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因此,与用于将并非出库对象的第2物品向收纳部移载(即,用于返还至收纳部)的搬送装置的位置为从边界对应位置离开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使搬送装置迅速地行驶直至用于将第1物品移载至中继部的位置,谋求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67.此外,在本构成中,通过作为将由中继装置搬入至中继部的物品(即,向物品收纳架的入库对象的物品)搬入至收纳用区域的构成,基本上能够为了在特定移载模式下临时放置第2物品而空出临时放置用区域。而且,在本构成中,能够将临时放置用区域设置于作为每当将物品入库出库于物品收纳架时搬送装置行驶的部位的中继部的附近。因此,与第2物品临时放置于收纳部的从中继部离开的场所(例如,原本收纳有第2物品的收纳场所)的情况相比,容易利用用于将物品入库出库于物品收纳架的搬送装置的行驶动作来进行临时放置的第2物品向收纳部的期望的收纳场所的搬送。由此,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
68.如以上那样,依据本构成,在第1物品在物品收纳架相对于第2物品在背面侧并排而配置的情况下,能够谋求设备整体的物品的搬送效率的提高,并同时谋求直至第1物品搬出至中继部为止的时间的缩短。
69.在此,合适的是,前述第1移载机相对于前述第2移载机配置于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
70.在本构成中,能够使在搬送装置保持第1物品和第2物品的状态下的第1物品和第2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并排顺序与第1物品被移载的中继部和第2物品被移载的临时放置用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并排顺序一致。因此,与第1移载机相对于第2移载机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的与宽度方向第1侧相反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于将第1物品向中继部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与用于将第2物品向临时放置用区域移载的搬送装置的位置接近,也能够使这2个位置为共同的位置(上述的边界对应位置)。因而,能够谋求第2移载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
71.在如上述那样前述第1移载机相对于前述第2移载机配置于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构成中,合适的是,前述第1移载机与前述第2移载机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与前述第1物品在前述中继部的移载场所与前述第2物品在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移载场所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相应地设定。
72.依据本构成,即使在第1移载机与第2移载机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被固定的情况下,在第2移载动作中,也能够与将第1物品移载至中继部并行地将第2物品移载至临时放置用
区域。因而,能够将第2移载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抑制得较短。
73.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前述第1移载机相对于前述第2移载机配置于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构成中,合适的是,前述第1移载机与前述第2移载机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以能够变更的方式构成,在其可变更范围内,包括与前述第1物品在前述中继部的移载场所与前述第2物品在前述临时放置用区域的移载场所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相应的间隔和与在前述收纳用区域的沿前述宽度方向并排的2个物品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相应的间隔。
74.依据本构成,通过将第1移载机与第2移载机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变更成与第1物品在中继部的移载场所与第2物品在临时放置用区域的移载场所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相应的间隔,在第2移载动作中,能够与将第1物品移载至中继部并行地将第2物品移载至临时放置用区域。另外,通过将第1移载机与第2移载机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变更成与在收纳用区域的沿宽度方向并排的2个物品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相应的间隔,能够与使用第1移载机来在搬送装置与收纳用区域之间移载物品并行地使用第2移载机来在搬送装置与收纳用区域之间移载物品。因而,能够将物品相对于物品收纳架效率良好地入库出库。
75.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收纳设备能够起到上述的各效果中的至少1个即可。符号说明
76.1:物品收纳架2:入库出库部3:中继部4:中继装置5:搬送装置9:控制装置10:收纳部11:临时放置用区域12:收纳用区域60:移载机61:第1移载机62:第2移载机100:物品收纳设备b:边界对应位置(与中继部和临时放置用区域的边界对应的位置)d1:第1间隔(第1移载机与第2移载机的宽度方向的间隔)d2:第2间隔(第1物品在中继部的移载场所与第2物品在临时放置用区域的移载场所的宽度方向的间隔)d3:第3间隔(在收纳用区域的沿宽度方向并排的2个物品的宽度方向的间隔)r0:特定行驶动作(行驶动作)t1:第1移载动作t2:第2移载动作w:物品w1:第1物品w2:第2物品
x:宽度方向x1:宽度方向第1侧y:进深方向y1:前面侧y2:背面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