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4-13 06:2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用氧舱吸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是用于高压氧治疗的专用设备,使用时向舱体内注入空气介质并将舱体内环境压力升高,舱体内患者通过吸氧装置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从而治疗患者的疾病。
3.目前,高压氧舱的吸氧装置包括包括依次安装在供氧管路上的调节阀、氧气缓冲罐和呼吸器,调节阀的两端分别与氧气缓冲罐和外部供氧设备相连通,氧气缓冲罐和呼吸器相连通,呼吸器远离氧气缓冲罐的一端连通有供氧波纹管,供氧波纹管远离呼吸器的一端连通有三通阀,且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连通有吸氧面罩和排氧管路。
4.舱体内患者需要吸氧时,带上呼吸面罩,通过自主呼吸启动呼吸器,呼吸器中的膜片通过患者的自由呼吸驱动发生上下位移,同时带动膜片下方的金属杆上下位移,金属杆的位移驱动与金属杆相连设在呼吸器供氧管路接口处的“o”型密封圈反复开启,以实现随患者自主呼吸频率的间歇式供氧,即自主调节供氧,但这种吸氧方式普遍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吸氧阻力较大。
5.在舱体内患者开始吸氧前,先打开调节阀,供氧设备将氧气通过供氧管路注入氧气缓冲罐内,当患者吸氧时,带上呼吸面罩,开启设在呼吸器内的供氧调节阀,此时,氧气缓冲罐内存储的氧气通过呼吸器由供氧波纹管进入呼吸面罩,氧气缓冲罐为氧气提供一定的压力,使患者可通过呼吸面罩顺畅的吸入氧气。
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氧气缓冲罐内注入的氧气量有限,当氧气缓冲罐长时间使用后,氧气缓冲罐内的氧气存量减少,此时患者在吸氧时会存在部分吸氧阻力,致使患者吸氧时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装置进行吸氧后会出现吸氧阻力使得患者吸氧不顺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改善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装置进行吸氧后会出现吸氧阻力使得患者吸氧不顺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
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包括用于为患者提供氧气的吸氧组件,吸氧组件包括调节阀、氧气缓冲罐、呼吸器和呼吸面罩,调节阀与氧气缓冲罐相连通,呼吸器与氧气缓冲罐相连通,呼吸器上设置有供氧波纹管,呼吸面罩上设置有吸排氧三通阀,吸排氧三通阀的两端分别与供氧波纹管和呼吸面罩相连通,吸排氧三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有排氧管路,所述调节阀远离氧气缓冲罐的一端连通有稳压供氧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舱体内患者开始吸氧前,先打开调节阀,供氧设备将氧气通过供氧管路注入氧气缓冲罐内,当患者吸氧时,带上呼吸面罩,氧气缓冲罐内存储的氧气通过呼吸器由供氧波纹管进入呼吸面罩,使患者可通过呼吸面罩顺畅的吸入氧气,患者呼吸后吐出的废气经吸排氧三通阀从排氧管路排出。在患者使用吸氧组件进行吸氧时,氧气从供氧设备流入稳压供氧器内,稳压供氧器为供氧设备内流出的氧气提供稳定的压力,氧气缓冲罐长时间使用后,稳压供氧器为氧气缓冲罐注入氧气,使得氧气缓冲罐内的氧气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组件进行吸氧时依然能够顺畅的吸入氧气。
11.优选的,所述稳压供氧器远离吸氧组件的一端连通有流量控制阀,且所述流量控制阀远离稳压供氧器的一端与外部供氧设备相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舱体内患者结束吸氧治疗后,使用流量控制阀即可快速关闭氧气注入,从而减少氧气经吸氧组件泄漏至舱体内的情况,同时使用流量控制阀可调节氧气的输入量。
13.优选的,所述稳压供氧器远离流量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有供氧流量计,且所述供氧流量计远离稳压供氧器的一端与调节阀相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供氧流量计对稳压供氧器内提供的氧气流量进行监测,从而减少因稳压供氧器提供的压力不稳定导致氧气缓冲罐内缺少氧气的情况。
15.优选的,所述吸氧组件位于舱体内,所述稳压供氧器、流量控制阀和供氧流量计均位于舱体外,所述调节阀远离氧气缓冲罐的一端设置有供氧穿管,所述供氧穿管穿过舱体并与供氧流量计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舱体外部的氧气通过供氧穿管注入舱体内部,稳压供氧器、流量控制阀和供氧流量计位于舱体外,便于呼吸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稳压供氧器内提供的氧气流量进行监测,同时便于舱体内患者结束吸氧治疗后,工作人口快速关闭流量控制阀。
17.优选的,所述排氧管路包括排氧波纹管和排氧穿管,所述排氧波纹管与排氧穿管相连通,所述排氧波纹管与吸排氧三通阀相连通,所述排氧穿管穿过舱体。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呼吸后吐出的废气经吸排氧三通阀排入排氧波纹管中,氧气经过排氧波纹管排入排氧穿管中,再从排氧穿管排出舱体。使用可弯曲的排氧波纹管便于患者对呼吸面罩进行移动。
19.优选的,所述排氧穿管和供氧穿管上均设置有穿舱密封件,所述穿舱密封件包括穿舱管、密封内套和密封外套,所述穿舱管穿过舱体,所述密封外套设置在穿舱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密封外套的外侧壁与舱体相抵紧,所述密封内套设置穿舱管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密封内套的内侧壁与排氧穿管或供氧穿管的外侧壁相抵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舱密封件对排氧穿管以及供氧穿管与舱体贯穿处进行密封,穿舱管内侧的密封内套对排氧穿管或供氧穿管进行密封连接,穿舱管外侧的密封外套对舱体进行密封连接,从而使得舱体内的高压气体不易发生泄漏。
21.优选的,所述密封外套靠近调节阀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抵接在舱体的内侧壁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舱体内开始加压时,舱体内的高压气体挤压密封环,使
得密封环抵紧在舱体的内侧壁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外套与舱体之间的密封性。
23.优选的,所述排氧穿管和供氧穿管为硬质塑料管。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氧穿管和供氧穿管为硬质塑料管使得排氧穿管和供氧穿管在舱体内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内套与排氧穿管以及供氧穿管之间的密封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采用稳压供氧器,氧气缓冲罐长时间使用后,稳压供氧器为氧气缓冲罐注入氧气,使得氧气缓冲罐内的氧气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组件进行吸氧时依然能够顺畅的吸入氧气;
27.2.通过采用流量控制阀,舱体内患者结束吸氧治疗后,使用流量控制阀即可快速关闭氧气注入,从而减少氧气经吸氧组件泄漏至舱体内的情况;
28.3.通过采用穿舱密封件,穿舱密封件对排氧穿管以及供氧穿管与舱体贯穿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舱体内的高压气体不易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为突出展示穿舱密封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吸氧组件;11、调节阀;12、氧气缓冲罐;13、呼吸器;14、呼吸面罩;2、供氧波纹管;3、吸排氧三通阀;4、排氧管路;41、排氧波纹管;42、排氧穿管;5、流量控制阀;6、供氧流量计;7、供氧穿管;8、穿舱密封件;81、穿舱管;82、密封内套;83、密封外套;9、密封环;10、供氧管路;15、稳压供氧器;16、支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
34.参照图1,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吸氧装置包括安装在舱体内部的吸氧组件1,吸氧组件1包括调节阀11、氧气缓冲罐12、呼吸器13和呼吸面罩14,调节阀11、氧气缓冲罐12和呼吸器13上均安装有供氧管路10,调节阀11、氧气缓冲罐12和呼吸器13通过供氧管路10依次连通,且调节阀11远离氧气缓冲罐1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供氧穿管7,供氧穿管7穿过舱体并与外部供氧设备相连通。在舱体内患者开始吸氧前,先打开调节阀11,供氧设备将氧气通过供氧穿管7和供氧管路10注入氧气缓冲罐12内。
35.呼吸器13远离氧气缓冲罐1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供氧波纹管2,供氧波纹管2远离呼吸器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排氧三通阀3,吸排氧三通阀3的第二端与呼吸面罩14相连通,吸排氧三通阀3的第三端连通有排氧管路4,且排氧管路4穿过舱体并延伸至舱体外部。当患者带上呼吸面罩14进行吸氧时,氧气缓冲罐12内的氧气经呼吸器13流入供氧波纹管2内,再从供氧波纹管2端部的吸排氧三通阀3进入呼吸面罩14内,氧气缓冲罐12为氧气提供一定的压力,使患者可通过呼吸面罩14顺畅的吸入氧气,且患者呼吸后吐出的废气经吸排氧三通阀3从排氧管路4排出。
36.供氧穿管7位于舱体外的端部固定连通有供氧流量计6,供氧流量计6远离舱体的一端通过供氧管路10连通有稳压供氧器15,稳压供氧器15上固定安装有支管接头16,且支管接头16与供氧管路10相连通。稳压供氧器15放置在地面上,且稳压供氧器15远离供氧流量计6的一端通过供氧管路10连通有流量控制阀5,且流量控制阀5远离稳压供氧器15的一端通过供氧管路10与供氧设备相连通。本技术中,稳压供氧器15可选用为稳压罐。
37.氧气从供氧设备经过流量控制阀5流入稳压供氧器15内,稳压供氧器15为氧气提供稳定的压力,氧气缓冲罐12长时间使用后罐内的氧气存量减少,此时稳压供氧器15为氧气缓冲罐12注入氧气,使得氧气缓冲罐12内的氧气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组件1进行吸氧时依然能够顺畅的吸入氧气。且患者吸氧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供氧流量计6对稳压供氧器15内提供的氧气流量进行监测,从而减少因稳压供氧器15提供的压力不稳定导致氧气缓冲罐12内缺少氧气的情况,吸氧治疗后,工作人员使用流量控制阀5即可快速关闭氧气注入,从而减少氧气经吸氧组件1泄漏至舱体内的情况。
38.排氧管路4包括排氧波纹管41和排氧穿管42,排氧波纹管41与吸排氧三通阀3固定连通,排氧穿管42固定安装在排氧波纹管41远离吸排氧三通阀3的一端,且排氧穿管42穿过舱体并延伸至舱体外部。使用可弯曲的排氧波纹管41和供氧波纹管2使得呼吸面罩14移动更加方便。
39.参照图1和2,供氧穿管7和排氧穿管42上均安装有穿舱密封件8,穿舱密封件8包括穿舱管81、密封内套82和密封外套83,舱体上开设有穿孔,密封外套83抵紧在舱体穿孔的内侧壁上,穿舱管81抵紧在密封外套83的内侧壁上,密封内套82抵紧在穿舱管81的内侧壁上,且密封内套82相适配套设在供氧穿管7或排氧穿管42上。本技术中,密封内套82和密封外套83均可选用为橡胶材料制成,供氧穿管7和排氧穿管42可选用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硬质管。穿舱密封件8对排氧穿管42以及供氧穿管7与舱体贯穿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舱体内的高压气体不易发生泄漏,且硬质塑料管使得排氧穿管42和供氧穿管7在舱体内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内套82与排氧穿管42以及供氧穿管7之间的密封性。
40.密封外套83位于舱体内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密封环9,密封环9与密封内套82位于舱体内的端面固定连接,密封环9相适配贴合在舱体的内侧壁上,且密封环9、密封内套82和密封外套83选用橡胶材料经注压工艺一体成型。当舱体内开始加压时,舱体内的高压气体挤压密封环9,使得密封环9抵紧在舱体的内侧壁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外套83与舱体之间的密封性。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患者带上呼吸面罩14进行吸氧时,氧气缓冲罐12内的氧气经呼吸器13流入供氧波纹管2内,再从供氧波纹管2端部的吸排氧三通阀3进入呼吸面罩14内,氧气缓冲罐12为氧气提供一定的压力,使患者可通过呼吸面罩14顺畅的吸入氧气,且患者呼吸后吐出的废气经吸排氧三通阀3从排氧管路4排出。氧气从供氧设备经过流量控制阀5流入稳压供氧器15内,稳压供氧器15为氧气提供稳定的压力,氧气缓冲罐12长时间使用后罐内的氧气存量减少,此时稳压供氧器15为氧气缓冲罐12注入氧气,使得氧气缓冲罐12内的氧气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患者长时间使用吸氧组件1进行吸氧时依然能够顺畅的吸入氧气。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