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循环风阀及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3-04-11 22:1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循环风阀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2.新风机开启内循环模式后,室内空气通过内循环风道发生循环,内循环风阀控制内循环风道的打开或关闭。但是,相关技术的新风机的内循环风阀的结构简易、稳定性较差,受风机的影响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循环风阀,结构稳定可靠,能够稳定地实现内循环风道的开闭。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循环风阀的新风机。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包括:支架,形成有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安装座和定位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定位部间隔设置;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所述定位部设置;阀门,包括相连接的转轴部和门体部,所述转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定位部,以使所述门体部打开或关闭所述气流通道。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通过设置包括安装座和定位部的支架,电机安装于安装座,阀门通过转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定位部,阀门能够在电机驱动下相对于支架转动,使阀门的门体部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支架的气流通道,从而实现内循环风阀的打开或者关闭,其运行稳定可靠,耐用性强,且便于装配。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形成有腔体,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安装座还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部的端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为支柱,所述转轴部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支柱配合的卡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部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门体部与所述支架密封配合的一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内循环风阀。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内循环风阀通过设置包括安装座和定位部的支架,电机安装于安装座,阀门通过转轴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定位部,阀门能够在电机驱动下相对于支架转动,使阀门的门体部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支架的气流通道,从而实现内循环风阀的打开或者关闭,其运行稳定可靠,耐用性强,且便于装配,提高了新风机的使用寿命。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壳体,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换热芯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保温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内循环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主体,所述内循环风阀、所述保温主体和所述换热芯体形成连通所述新风口的新风风道和连通所述回风口的回风风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回风风道;其中,所述保温主体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连通口,所述门体部打开所述气流通道时能够关闭所述连通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导风部和所述支架形成所述连通口。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部朝向所述连通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门体部关闭所述连通口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导风部密封配合。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包括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的周沿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风道的第一框壁和第二框壁,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框壁,所述导风部凸出设于所述第二框壁;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第二框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框壁的夹角为a,满足:30
°
≤a≤60
°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包括底板和连接所述底板的周沿的边框,所述边框和底板设有预埋件,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预埋件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俯视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去除换热芯体、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5所示的内循环风阀的爆炸图;
28.图8为图6所示的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号:
32.壳体100;进风口110;新风口120;回风口130;排风口140;
33.保温主体200;框架210;底板211;边框212;第一框壁2121;第二框壁2122;第一通孔2123;预埋件213;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进风风道250;新风风道260;回风风道270;排风风道280;导风部290;连通口291;第一导风面292;第二导风面293;支撑件294;
34.换热芯体300;
35.新风风机400;
36.排风风机500;
37.内循环风阀600;支架610;气流通道611;导入口612;插槽613;限位条614;导入槽615;阀门620;转轴部621;门体部622;第一密封件623;第二密封件624;过滤组件630;甲醛过滤网631;高效过滤网632;拉环633;安装座640;腔体641;第二通孔642;电机650;支柱660;支耳670;
38.新风阀700。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壳体100、保温主体200和换热芯体300。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10、新风口120、回风口130和排风口140。保温主体200安装于壳体100内,实现对新风机的整体保温,有效避免凝露的产生。保温主体200可以采用泡沫等材料制成,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且加工更加方便。保温主体200内形成有芯体腔(图中未示出),换热芯体300安装于芯体腔内,换热芯体300内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保温主体200形成为与换热芯体300相配合的结构,保温主体200和换热芯体300之间分别形成进风风道250、新风风道260、回风风道270和排风风道280,进风风道250连通进风口110,新风风道260连通新风口120,回风风道270连通回风口130,排风风道280连通排风口140,从而使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通过进风风道250连通进风口110,另一端通过新风风道260连通新风口120,第二换热通道的一端通过回风风道270连通回风,另一端通过排风风道280连通排风口140。
44.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风机400和排风风机500,新风风机400安装于保温主体200的新风风道260内,排风风机500安装于保温主体200的排风风道280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外空气依次经过进风口110、进风风道250、换热芯体300的第一换热通道、新风风道260、新风风机400和新风口120后进入室
内,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1表示新风路径;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回风口130、回风风道270、换热芯体300的第二换热通道、排风风道280、排风风机500和排风口140后排出室外,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2表示排风路径。由于新风和排风可以通过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混风,从而将室外的冷空气与室内的暖空气混合,进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循环,且能够有效避免新风机出现凝露的情况。
45.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内循环风阀600,内循环风阀600固定连接于保温主体200,内循环风阀600设于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之间。当新风机开启内循环模式时,室内空气依次经过回风口130、回风风道270、内循环风阀600、新风风道260、新风风机400和新风口120后排出室内,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虚线p3表示内循环路径。
46.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由于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时室内空气不会经过换热芯体300,因此无法在换热芯体300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为了避免在内循环模式时内部产生凝露而进行了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阀700,新风阀700固定连接于进风口110处,新风阀700用于控制进风口110打开或关闭。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主体200包括导风部290,导风部290位于回风风道270内,导风部290与内循环风阀600之间形成连通口291,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支架610和阀门620,支架610形成气流通道611,气流通道611的两端连通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阀门620与支架610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气流通道611,即控制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的通断,并用于打开或关闭连通口291。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控制阀门620转动打开一定角度,从而连通新风风道260和回风风道270,并关闭连通口291,防止室外空气从排风口140进入到回风风道270,同时新风阀700关闭进风口110,防止室外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到新风风道260,从而避免室外空气与回风口130进入的室内空气在新风机的内部发生接触而形成凝露,避免新风机的内部产生冷凝水而发生滴水现象,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防止冷凝水对电控元件造成损伤,提升了新风机的安全性。当室外环境低温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能够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47.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包括框架210,框架210包括底板211和边框212,边框212围绕于底板211的周沿设置。边框2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框壁2121和第二框壁2122,第一框壁2121和第二框壁2122位于回风风道270内。第一框壁2121对应回风口130设置有第一通孔2123,内循环风阀600通过支架610安装于第一框壁2121。导风部290设于第二框壁2122,导风部290自第二框壁2122向回风风道270凸出延伸形成,导风部290可以和底板211、边框212一体成型。导风部290包括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连接,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通孔2123进入的空气能够在导风部290的导流下顺畅地流入内循环风阀600或换热芯体300,降低了新风机在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下的风量损失。连通口291形成于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二导风面293的连接处,从而有利于连通口291与阀门620的配合效果,保证了阀门620对连通口291的密封效果。
48.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定义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的夹角为a,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一框壁2121的夹角a满足:30
°
≤a≤60
°
。当a满足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内循环风阀600进入新风风道260的风量损失较小,而且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
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也较小,能够实现较好的平衡。当小于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较大;当大于上述参数范围时,回风风道270通过换热芯体300进入排风风道280的风量损失较大。
4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当阀门620的打开角度在50
°
至90
°
之间时,空气通过回风风道270进入内循环风阀600时更为顺畅,使得空气通过内循环风阀600进入新风风道260的风量损失更小。
50.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面292与第二导风面293相连接,定义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的夹角为b,第一导风面292和第二导风面293的夹角b满足:b≥80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满足上述参数范围,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能够有效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
51.可以理解的是,定义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的夹角为c,第二导风面293与第二框壁2122的夹角c满足:c≥120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满足上述参数范围,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能够有效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
5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和c同时满足对应的参数范围,能够使空气在连通口291和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进一步降低回风风道270的风量损失,提升排风效果。
53.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还包括支撑件294,支撑件294的一端与内循环风阀600的支架610连接,支撑件294的另一端与导风部290连接。支撑件294的两端可以以扣接的方式连接支架610和导风部290,从而便于装配;另外支撑件294的两端还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或者卡扣720等方式与支架610和导风部290连接,具体在此不再限定。支撑件294可以采用泡沫或铝型材制成,支撑件294、导风部290、底板211和支架610形成连通口291。支撑件294一方面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提高内循环风阀600连接结构的强度,使内循环风阀600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当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支撑件294能够封堵阀门620与壳体100的顶板(图中未示出)之间的间隙,使连通口291的密封性能更佳,进一步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回风风道270,与室内空气混合产生凝露的问题。
54.参照图5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安装座640和电机650。安装座640与支架610固定连接,安装座640和支架610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安装座640设于支架610的上侧,支架610的下侧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安装座640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电机650安装于安装座640,电机652的输出端朝向定位部设置。阀门620包括相连接的转轴部621和门体部622,转轴部62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机650的输出轴和定位部,从而实现与阀门620的稳定连接,使得阀门620的运行更加稳定。电机650与阀门620驱动连接,进而驱动阀门620相对于支架610转动,从而实现气流通道611的打开或关闭,运行稳定可靠,耐用性强,能够提高新风机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转轴部621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与电机650的输出轴和定位部相匹配的结构,从而实现与电机650和支架610的快速装配,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55.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定位部为支柱660,支柱660朝向安装座640凸出,安装座640和支柱660分别位于支架610的上下两端。转轴部621的下端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卡槽与支柱660卡接,便于阀门620的装配,减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且结构稳
定,增加了内循环风阀600的可靠性。
56.参照图5、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安装座64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电机650的腔体641,腔体641位于安装座640的上端且开口向上,便于电机650的安装。安装座640设有向下穿设的第二通孔642,电机650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通孔642向下穿出,并与转轴部621的端部装配。电机650的输出轴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与转轴部621实现快速装配。电机650内置于腔体641,使得安装座640与阀门620相配合的外壁面与阀门620的间隙更小,配合时密封性能更佳,有利于提高内循环风阀600关闭时的密封性。
57.参照图5所示,为了提升内循环风阀60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性,门体部622与支架610配合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件623,第一密封件623可以沿门体部622的周沿设置,也可以覆盖于门体部622的端面,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因此,新风机处于新风模式时,门体部622关闭气流通道,第一密封件623与支架610密封连接,使得回风风道270与新风风道260之间不会发生窜风,保证了新风机的排风效果。
58.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升门体部622对支撑件294、导风部290、底板211和支架610形成的连通口291的密封性,门体部6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密封件624,第二密封件624可以沿门体部622的周沿设置,也可以覆盖于门体部622的端面,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因此,新风机处于内循环模式时,门体部622关闭连通口291,此时第二密封件624与导风部290、支撑件294等密封连接,避免室外空气进入回风风道270,与室内空气混合产生凝露的问题。
59.为了解决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下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阀600还包括过滤组件630。过滤组件630设于气流通道611内,对经过气流通道611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使得新风机在开启内循环模式时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60.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架610的一侧设有导入口612,导入口612连通支架610的外侧和气流通道611,过滤组件630能够通过导入口612从支架610的外侧插入安装到气流通道611内,实现过滤组件630的安装和更换。支架610的内壁设有插槽613,插槽613沿气流通道611的周向布置,过滤组件630从导入口612插入气流通道611并定位连接于插槽613,并且在插槽613的限位作用下与支架610实现稳定连接,其装配更加可靠,且能够方便地实现安装和更换。
61.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简化过滤组件630的装配,支架610的内壁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条614,两个限位条614沿气流通道611的方向间隔设置,插槽613通过两个限位条614与支架610的内壁形成,插槽613沿过滤组件630的插入方向延伸设置,从而使过滤组件630能够导向插入至气流通道611内。
62.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架610还设有导入槽615,导入槽615形成于导入口612处。导入槽615连接于插槽613朝向导入口612的一侧,导入槽615可以通过插槽613向导入口612延伸形成,导入槽615和插槽613可分别设于支架610的内壁的上侧和下侧。导入槽615形成为渐扩结构,即导入槽615的宽度自远离插槽613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过滤组件630能够导向滑入插槽613内,从而提高过滤组件630装配的顺畅性,而且也便于过滤组件630取出进行更换。
63.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组件630设有多个,多个过滤组件630可以
根据实际产品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滤网,例如甲醛过滤网631、高效过滤网632、活性炭滤网等。为了便于过滤组件630的更换,支架610设有多个导入口612和多个插槽613,多个导入口612和多个插槽613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导入口612和插槽613对应一个过滤组件630,过滤组件630沿气流通道611间隔设置,因此导入口612和插槽613也沿气流通道611间隔设置,从而使内循环风阀600能够方便地对过滤组件630进行安装和更换。
64.参照图5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对室内空气实现较佳的净化效果,过滤组件630设有两个,对应的,导入口612和插槽613也分别设有两个。两个过滤组件630分别为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从而使内循环风阀600能够吸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和微颗粒,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过滤,提升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体验。
65.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朝向对应的导入口612的一侧分别设有拉环633,拉环633能够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取出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提高更换甲醛过滤网631和高效过滤网632的效率。
66.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保温主体200内形成有芯体腔,芯体腔用于容纳换热芯体300。支架610的一侧与保温主体200固定连接,或者通过保温主体20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实现内循环风阀600的稳定固定。支架610的另一端设有导入口612,且导入口612与芯体腔连通。因此,用户只需要拆卸换热芯体300后,即可露出芯体腔(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芯体腔的空间对过滤组件630进行安装和更换,其操作空间更大,操作更加简单方便,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安装和更换的效率。导入口612与芯体腔连通。
67.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保温主体20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框架210的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和第三支承部240与边框212固定连接,或者与底板211固定连接,又或者同时连接边框212和底板211。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和内循环风阀600沿壳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分别朝向芯体腔的一侧与换热芯体300的角部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芯体300为方形状,第一支承部220、第二支承部230、第三支承部240朝向换热芯体300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定位的钣金件(图中未示出),内循环风阀600的支架610朝向换热芯体300的一侧设有定位结构(图中未示出),换热芯体300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第一支承部220的钣金件、第二支承部230的钣金件、第三支承部240的钣金件和支架610的定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换热芯体300沿周向的支撑,使得换热芯体300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便于换热芯体300的安装和更换。
68.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边框212和底板211设有预埋件213,支架610通过紧固件与预埋件213连接,从而实现内循环风阀600与保温主体200的稳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预埋件213为金属件,能够增加保温主体200用于连接支架610的部分区域强度,使得内循环风阀600的连接更加可靠,也提高了保温主体200的耐用性。参照图6和图10所示,支架610沿气流通道6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支耳670,支架610的下端也形成有支耳670,保温主体200在与三个支耳670相配合的区域设有预埋件213,支耳670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预埋件213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内循环风阀600的连接稳定性。
6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