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3-04-11 20:0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空调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但是在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对空调的出风方向要求不同,例如,为避免出风直吹人体造成不适,可以通过调整导风板的偏转角度,以实现出风的角度调整,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但在相关技术的导风板中,在调整出风方向时,导致送风距离较近,影响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可以在调整风向时同时保证空调器送风距离。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风道件,所述风道件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一端形成为出风口;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具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在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导风板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在气流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折部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弯曲。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沿顺时针的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折部和沿逆时针的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折部,气流在流经第一弯折部时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偏转,在流经第二弯折部时,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偏转,使得流出导风板的气流流向与进入导风板的气流流向之间的偏转角度较小,可以在导风板调整出风方向的同时保证出风距离,有利于保证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游。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在流经第一弯折部的偏转角度为α1,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的偏转角度为α2,且满足:α1≥α2。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2满足:15
°
≤α2≤45
°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α2满足:45
°
<α2≤75
°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为多个,多个导风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导风板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板同步转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出风风道内,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杆连接。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所述连杆可转动地连接。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固定在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限位导轨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形成为圆弧形,所述偏心轴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游。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游的所述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游的所述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将气流朝向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心的方向引导。
1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18.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20.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21.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22.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23.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24.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25.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26.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27.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28.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29.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30.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31.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32.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33.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34.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35.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36.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37.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导风路径示意图;
38.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39.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驱动机构、连杆和导风板的示意图;
40.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驱动机构驱动连杆移动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41.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驱动机构和限位导轨的主视图;
42.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驱动机构和限位导轨的俯视图;
43.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驱动机构和限位导轨的右视图。
44.附图标记:
45.空调器1000;
46.导风组件100;
47.导风板1;第一弯折部11;第二弯折部12;
48.连杆2;固定杆3;
49.驱动机构4;偏心轴41;
50.限位导轨5;限位孔51;
51.风道件200;出风风道201;出风口202;第一端203;第二端204。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5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55.参考图1和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风道件200和导风组件100。具体地,风道件200限定出出风风道201,出风风道201的一端形成为出风口202。由此,使得外界空气在通过空调器1000的调节后,可以经由出风风道201,并通过出风口202排入室内空间,便于空调器1000对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56.其中,导风组件100具有导风板1,导风板1可转动地设在空调器1000的出风口202处,在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上,导风板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弯曲,第二弯折部12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弯曲。
57.也就是说,在出风口202气流流经第一弯折部11时,气流沿着第一弯折部11流动,即气流方向沿着顺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而当气流流经第二弯折部12时,气流沿着第二
弯折部12流动,即气流方向沿着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由此,使得气流在通过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调整后,流出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与进入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之间的偏转角度较小,可以在导风板1调整出风方向的同时保证出风距离,有利于保证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率。
58.例如,参考图4、图9和图14,当平行气流流向第一弯折部11时,气流方向沿着顺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偏转后的气流继续向第二弯折部12流动,进而沿着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使得最终通过第二弯折部12流出的气流方向与进入第一弯折部11的气流方向之间的角度偏转变小。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当出风的角度偏转越小时,出风距离越长。由此,气流在流经第一弯折部11时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偏转,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时,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偏转,使得流出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与进入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之间的偏转角度较小,可以在导风板1调整出风方向的同时保证出风距离,有利于保证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率。
59.此外,由于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均弯曲设置,使得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对气流的阻力的较小,从而降低导风板1对气流流动的损耗。
60.另一方面,参考图4、图9和图14,第一弯折部11位于导风板1的进风侧,第二弯折部12位于导风板1的出风侧。其中,附图中平行的箭头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因此,气流在向室内空间流动的过程中,首先流经第一弯折部11,并在第一弯折部11弯曲的部分引导气流沿顺时针方向偏转后,流向第二弯折部12,进而通过第二弯折部12弯曲的部分引导气流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但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弯折部12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弯折部12在远离第一弯折部11的方向上,逐渐与气流流向分离。从而使得第二弯折部12在调整完气流的角度后,不会对出风气流造成阻挡,从而保证出风口202的顺畅出风。
61.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在风轮的延伸方向上往往存在出风不均匀的状况。例如,贯流风轮轴向方向上的两端的出风速度较慢,而中部区域的出风速度较快,并且,在贯流风轮转动时,出风口内部的出现负压,而室内空间环境为正压,因此,较易造成外界的空气通过贯流风轮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向贯流风轮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出风口内部负压的区域回风。此外,出风口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出风时,出风与出风口两端的侧壁摩擦加大了气流流动的阻力,使得出风口长度方向的两端区域内的出风速度降低,增加了外界的空气通过贯流风轮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向贯流风轮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出风口内部负压的区域回风的可能性。其中,回风容易造成空调出风口位置的喘振噪声。此外,回风将导致出风较慢区域的出风不连续,使得该区域的出风温度极差较大,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62.由此,空调器1000在通过出风口202向室内空间吹风时,通过调整导风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关系,可以较好地调整流经导风板1的出风方向。其中,在下文为简化说明,将导风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定义为导风板1中段较为平直部分与水平面的角度关系。例如,在如图4-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导风板1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出风在导风板1的引导下朝向上侧偏转,且出风的上扬角度较大。在如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导风板1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出风在导风板1的引导下朝向下侧偏转,且出风的下抑角度较大。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导风板1可以较好地将出风引导至距离导风板1较远的出风区域,使得当该区域的出风速度较慢时,通过导风板1可以较好地补充该区域的出风量。
63.进一步地,在如图9-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即导风板1从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沿
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缩小,通过导风板1引导的气流流向同步沿逆时针方向角度偏转,使得出风的上扬角度变小。而在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即导风板1从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缩小,通过导风板1引导的气流流向同步沿顺时针方向角度偏转,使得出风的下抑角度变小。可以理解的是,上扬角度或下抑角度变小可以将出风引导至距离导风板1较近的区域出风区域,使得当该区域的出风速度较慢时,通过导风板1可以较好地补充该区域的出风量。而在图14-图16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17、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保证出风较为顺畅地通过导风板1,使得空调器1000可以持续稳定出风,满足快速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64.换言之,导风板1可以引导出风朝向不同的角度流动以补充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并且,导风板1还可以处于对出风干扰较小的状态,以保证空调器1000的稳定持续出风。由此,通过调整导风板1与水平面的角度关系,可以较好地调整导风板1处的出风风向,以将流动速度较快的区域的出风引导至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使得在出风口202的出风面上,气流进入室内空间时的流动速度差异较小,进而实现空调器1000的均匀出风。
65.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朝向出风口202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解决了出风口202内部因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此外,还可以较好地避免回风阻碍流动速度较慢区域的出风,使得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可以连续出风。由此,可以较好地改善出风速度较慢区域的出风温度极差。
6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沿顺时针的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折部11和沿逆时针的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折部12,气流在流经第一弯折部11时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偏转,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时,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偏转,使得流出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与进入导风板1的气流流向之间的偏转角度较小,可以在导风板1调整出风方向的同时保证出风距离,有利于保证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率。
6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在第一弯折部11朝向远离第二弯折部12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的厚度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弯折部11首先与气流接触一端的厚度较小,从而降低第一弯折部11对气流的流动阻力。在第二弯折部12朝向远离第一弯折部11的方向上,第二弯折部12的厚度逐渐减少,使得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时,第二弯折部12逐渐远离出风方向,从而降低第二弯折部12对气流的阻力。同时,可以减少导风板1的生产材料投入,有利于减轻导风板1的重量。
68.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一体成型设计。由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装配效率,保证了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连接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6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9和图14,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位于第二弯折部12的上游。也就是说,在气流通过导风板1流动的过程中,气流首先流经第一弯折部11,使得气流的流向在第一弯折部11的引导下沿顺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进而气流从第一弯折部11流向第二弯折部12,使得气流的流向在第二弯折部12的引导下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从而完成气流的流向调整。
70.其中,参考图9,穿过导风板1的出风方向大致与第二弯折部12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使得第一弯折部11后侧出风速度较快的气流,在导风板1的引导下,实现出风角度上扬,以将出风速度较快区域的部分气流引导至导风板1上侧的出风区域,从而补充导风板1上侧区域内风量,可以较好地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朝向出风口202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解决了出风口202内部因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
7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在流经第一弯折部11的偏转角度为α1,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的偏转角度为α2,且满足:α1≥α2。也就是说,气流在第二弯折部12引导下产生的偏转角度不大于在第一弯折部11引导下产生的偏转角度。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气流在第一弯折部11上的偏转角度与第一弯折部11的弯曲角度一致,气流在第二弯折部12上的偏转角度与第二弯折部12的弯曲角度一致,即第一弯折部11的弯折角度为α1,第二弯折部12的弯折角度为α2。这里的弯折角度指的是第一弯折部11、第二弯折部12与导风板1中段较为平直部分的夹角。由此,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弯折角度,以控制气流的流动方向。
72.其中,当α2小于α1时,参考图14,使得气流在通过第二弯折部12流入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避免弯折部分阻碍上方气流的流动,从而降低出风通过导风板1的损耗。
73.此外,当α1等于α2时,在图19-图21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22、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使得导风板1可以形成为中心对称结构,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沿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连接位置形成中心对称,可以较好地减少生产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时的开模数量。此外,当导风板1一体成型生产时,可以较好地降低楷模难度,从而降低导风板1的生产难度。
74.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202位置处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弯折部12的弯曲角度成正比,参考图4和图7,第二弯折部12的弯曲角度越小,则出风的上扬或者下抑的角度越大,反之,参考图19和图22,第二弯折部12的弯曲角度越大,则出风的上扬或者下抑的角度越小。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弯折部12的弯曲角度控制进一步控制出风角度。
7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α2满足:15
°
≤α2≤45
°
。也就是说,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的偏转角度在15
°
和45
°
之间(包含15
°
和45
°
)。由此,使得气流通过第二导风板时偏转的角度较小。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4,α2为20
°
,也就是说,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时,第二弯折部12对气流的调整角度较小,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气流偏转过程中的损耗。
76.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α2满足:45
°
<α2≤75
°
。也就是说,气流在流经第二弯折部12的偏转角度在45
°
和75
°
之间(不会包含45
°
,包含75
°
)。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气流在第二弯折部12上的偏转角度,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9,α2为75
°
。其中,α2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导风板需求灵活设置,这里仅是对其中两个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7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导风板1为多个,多个导风板1平行间隔设置。由此,使得外界空气在通过空调器1000的处理后,可以经由出风风道201,并通过出风口202排入室内空间,便于空调器1000对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78.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导风组件100能够引导的出风面积与其在上下方向上的覆盖长度成正比,覆盖长度越长,则通过导风组件100引导的气流越多,使得通过导风板1引导后可以补充的风量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导风板1的数量,以增加导风组件100在上下方向
上的覆盖面积。换言之,可以根据出风口202的出风状态灵活调整导风板1的数量。例如,当出风口202顶部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较大时,可以设置四片或者五片导风板1,从而增加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引导至出风口202顶部出风速度较慢区域的风量,进而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朝向出风口202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以解决出风口202内部因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
79.此外,将导风板1平行间隔设置,可以较好地使得多个导风板1对出风的引导方向一致,如图4所示,三个导向板平行设置,气流经过三个导风板1的引导后的出风方向也是平行的,可以较好地避免出风方向不同导致的气流絮乱。
80.进一步地,参考图3,导风组件100还包括:连杆2和驱动机构4。其中,连杆2与多个导风板1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导风板1同步转动。由此,降低了多个导风板1同步调整的难度。此外,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风道201内,且驱动机构4与连杆2连接。也就是说,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连杆2移动,进而带动多个导风板1同步转动。由此,通过驱动机构4控制连杆2的移动,便可以较好地调整多个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关系,以使得转动后导风板1可以较好地将出风速度较快区域的部分气流引导至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从而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口202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向出风风道201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解决了因出风风道201内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
8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24和图25,导风组件100具有三个导风板1,三个导风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3连接,每个导风板1的中间位置均与固定杆3可转动连接,连杆2分别与三个导风板1的进风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得驱动机构4和连杆2可以较好地隐藏在固定杆3后端,当然,连杆2也可以分别于三个导风板1的出风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这里不做限制。因此,在驱动机构4的带动下,可以驱动连杆2远离固定杆3移动,从而带动三个导风板1的下端围绕与固定杆3的连接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在导风板1转动至指定角度后,驱动机构4停止驱动连杆2。
82.其中,驱动机构4可以带动三个导风板1转动的角度,可以根据导风板1可以转动的角度设置。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0
°
到90
°
,因此,驱动机构4可以带动连杆2移动,从而将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调整到0
°
到90
°
之间任何一个角度。
8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26,驱动机构4具有偏心轴41,偏心轴41与连杆2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杆2与导风板1的转动连接,且导风板1与出风口201可转动连接,参考图24和图25,使得导风板1在转动的过程中,导风板1与连杆2连接第一端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而由于偏心轴41在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可以沿着弧形摆动,使得在偏心轴41沿弧形摆动时,可以同步带动连杆2沿弧形摆动,以带动导风板1与连杆2连接的位置沿弧度转动,使得导风板1与连接连接的一端在偏心轴41的带动下,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由此,通过在驱动机构4设置偏心轴41可以较好实现导风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调整。
84.进一步地,参考图26-图28,导风组件100还包括:限位导轨5,限位导轨5固定在出风风道201内,限位导轨5具有限位孔51,限位孔51形成为圆弧形,偏心轴41穿设在限位孔51内。也就是说,在驱动机构4驱动偏心轴41转动时,偏心轴41在限位孔51内沿着限位孔51移动。因此,通过设置限位导轨5的上止点和下止点,即限位导轨5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可以
较好地限制偏心轴41的转动角度,即限制导风板1的转动角度,可以较好地避免偏心轴41转动过程中的角度偏差,从而实现导风板1偏转角度的精准控制。
8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位于第二弯折部12的下游,也就是说,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气流首先流经第二弯折部12,使得气流的流向在第二弯折部12的引导下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进而气流从第二弯折部12流向第一弯折部11,使得气流的流向在第一弯折部11的引导下沿顺时针偏转一定角度,从而完成气流的流向调整。
86.其中,参考图7,穿过导风板1的出风方向大致与第一弯折部11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使得第二弯折部12后侧出风速度较快的气流,在导风板1的引导后下抑出风角度,以将出风速度较快区域的部分气流引导至导风板1下侧的出风区域,从而补充导风板1下册区域内风量,可以较好地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朝向出风口202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解决了出风口202内部因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
8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100的安装位置到出风口202长度方向上其中一端之间的距离与出风口202总长度的比值为l,l满足:15%≤l≤85%。也就是说,导风组件100的安装位置与出风口20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出风口202总长度的15%。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连接位置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202处,而在导风组件100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动导风板1以调整出风角度。因此,将导风组件100的安装位置与出风口202的两端间隔设置,可以较好地防止在导风板1的转动过程中,出风口202两端的侧壁阻碍第一弯折部11或第二弯折部12转动的干涉风险,有利于保证导风板1的顺畅转动。
8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出风口202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导风组件100,每个导风组件100设有三个导风板1,位于上侧的导风组件100设于出风口202上部的三分之一处,位于下侧的导风组件100设于出风口202下部的三分之一处,从而使得位于上侧导风组件100中最上端的导风板1可以顺畅转动,同时,位于下侧的导风组件100中最下端的导风板1可以顺畅转动。
89.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l的取值范围为便于理解导风组件100的安装位置,l的取值可以根据导风板1的尺寸进行设置,即,导风组件100的安装位置以不影响导风板1的正常转动为前提,这里不做限制。
9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0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分别设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位于第二弯折部12的上游的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弯折部11位于第二弯折部12的下游的导风板1,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适于将气流朝向背离出风口202的中心的方向引导。
91.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出风口202的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上,出风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需要与出风风道201内的三个侧壁摩擦,使得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位置处的出风阻力较大,从而使得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的出风速度比出风风道201中部区域的出风速度慢。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可以较好地将出风风道201内出风速度较快区域地部分气流向背离出风口202的中心的方向,即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引导,可以较好地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出风速度较慢的区域朝向出风口202内出风速度较快的区域回风,
解决了出风口202内部因回风导致的喘振噪声问题。
9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9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