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载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2023-04-11 19:4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充气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充气泵。


背景技术:

2.随着充气泵的发展,在各类充气泵追求高性能、高充气效率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充气泵所需要的便携属性,具体来说,对于一款车载充气泵,便携属性往往决定了用户使用车载充气泵的实用程度,相关技术中的车载充气泵的体积要求达不到较为便携的收纳程度,通常需要将车载充气泵放置在类似后备箱的位置,且车载充气泵一旦占用体积较大,会影响车辆上其余物品的放置,带给用户不良的使用体验。
3.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充气泵的便携属性,从而使得充气泵更便于携带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充气泵更便于携带。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充气泵,包括:内机壳,内机壳设有安装空间,内机壳包括:电池仓;充气装置,充气装置设于安装空间,且充气装置与内机壳的内壁贴合设置,充气装置包括:电机组件与活塞腔,电机组件与活塞腔传动连接,且活塞腔相对电机组件错位偏心设置,电机组件与活塞腔包围限定出置物缺角;其中,电池仓设于置物缺角,且电池仓与电机组件贴合设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电池仓能够配合内机壳的其余零部件构成内机壳对充气装置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进一步地减小车载充气泵的整体的体积,使得本技术方案中的车载充气泵更便于携带。同时,置物缺角的设置能够使得电池仓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空间,在减小车载充气泵的体积的同时,提高电池仓相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适配度。
7.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内机壳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电池仓相对设置,第一壳体与电池仓连接,且第一壳体贴合电机组件与活塞腔;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一端与电池仓连接,且第二壳体另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设置,且第二壳体与活塞腔贴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电池仓与第二壳体分体设置,电池仓需要先与第二壳体装配完成后,接着才能够与第一壳体相适配连接,电池仓与第二壳体并未一体设置,从而能够便于电池仓的拆卸操作。
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还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与内机壳连接,且设于安装空间,减震组件与充气装置贴合设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减小充气装置工作过程中所传递至内机壳的震动,当本技术方案中的车载充气泵在大功率运行时也能够使得车载充气泵带给用户较低的震感。
11.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减震组件与充气装置之间夹设有垫片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进一步地起到缓震作用。
1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与电池仓连接,第一减震件贴合电机组件;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与第一减震件相对设置,且第二减震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二减震件贴合电机组件;第三减震件,第三减震件与第二壳体连接,且第三减震件与活塞腔贴合设置;第四减震件,第四减震件与第一壳体连接,第四减震件与活塞腔贴合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多个减震件的分布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的减震效果。
15.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三减震件开设有让位凹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让位凹槽的设置能够使得活塞腔所延伸出来的管路能够卡合至让位凹槽内,对活塞腔所延伸出的管路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降低活塞腔工作震动时对管路的影响。
17.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中仅通过电池仓配合第二壳体所构成的整体,与第一壳体连接,实现对充气装置的挤压及限位卡合固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充气装置在安装空间内的固定,仅仅通过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电池仓之间的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也即充气装置并未设置有类似螺钉螺母等金属连接件与内机壳之间连接,从而避免了金属连接件会将充气装置所产生的强烈的震动传递至内机壳,仅通过结合上述垫片件的设置,更好地利用橡胶制的垫片件的吸震效果,实现进一步地减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本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的减震效果。
1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还包括:外机壳,外机壳包覆至少部分的内机壳,且外机壳与内机壳套接设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通过套接装配的方式,使得本技术方案中的车载充气泵能够更为便于拆卸以及装配。
21.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车载充气泵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内机壳的外壁连接,且安装板环绕内机壳的外壁周缘设置;照明件,照明件与安装板连接,且照明件朝向着活塞腔的一侧设置。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环绕设置的照明件使得发出的亮光呈环形发散,减小车载充气泵使用时光亮的照射死角,提高车载充气泵的实用性。
2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外机壳包覆安装板,且外机壳与安装板错位设置,外机壳与安装板包围限定出放置空间;其中,照明件设于放置空间。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能到达的效果:通过外机壳与安装板的过盈错位设置,构成的放置空间,使得最靠近照明件照明光源的刺眼光圈被外机壳所止挡,从而照明件照射延伸后较为柔和的光线能够从透光罩向四周发散出,为用户提供较优的灯光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为车载充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车载充气泵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载充气泵除去透光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载充气泵;100、内机壳;110、电池仓;120、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200、充气装置;210、电机组件;220、活塞腔;230、置物缺角;300、减震组件;310、第一减震件;320、第二减震件;330、第三减震件;331、让位凹槽;340、第四减震件;350、垫片件;400、外机壳;500、安装板;x1、第一距离;600、照明件;700、放置空间;800、端板;900、顶盖;910、透光罩;920、提手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7.实施例一:参加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气泵1,包括:内机壳100,内机壳100设有安装空间,内机壳100包括:电池仓110;充气装置200,充气装置200设于安装空间,且充气装置200与内机壳100的内壁贴合设置,充气装置200包括:电机组件210与活塞腔220,电机组件210与活塞腔220传动连接,且活塞腔220相对电机组件210错位偏心设置,电机组件210与活塞腔220包围限定出置物缺角230;其中,电池仓110设于置物缺角230,且电池仓110与电机组件210贴合设置。
28.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装置200设置于内机壳100所包围限定出的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装置200与内机壳100的内壁贴合设置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小车载充气泵1的体积,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仓110即为内机壳100的一部分,并不将电池仓110独立设置,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仓110由一种独立仓壳构成,具体参见图2,电池仓110为一种硬质材料所制成的注塑件,电池仓110内设有分隔设置的独立仓体,仓体内用于电池的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电池外部包裹胶皮的设置,本实施例中电池仓110的设置对电池提供了更优的保护,增加了车载充气泵1的安全性能,同时使得电池仓110能够配合内机壳100的其余零部件构成内机壳100对充气装置200进行固定限位,从而进一步地减小车载充气泵1的整体的体积,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更便于携带。
29.进而,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长14厘米,宽10厘米,高23厘米,正负差值为1厘米。
30.同时,进一步地,电池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传递至电池仓110,通过电池仓110较大的接触面积向外传递热量,因此单独设置的电池仓110提供了更优的散热效果。
31.其中,内机壳100还包括:第一壳体120,第一壳体120与电池仓110相对设置,第一壳体120与电池仓110连接,且第一壳体120贴合电机组件210与活塞腔220;第二壳体130,第二壳体130的一端与电池仓110连接,且第二壳体130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20连接,第二壳体130相对第一壳体120设置,且第二壳体130与活塞腔220贴合。
32.进一步地,参见图1,置物缺角230即为图1中所标注出的虚线部分,其中,以电机组件210所处位置的上下方向为第一轴线,以及以活塞腔220所处位置的上下方向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错位设置,也即活塞腔220相对电机组件210偏心设置,且本实施例
中活塞腔220相对电机组件210偏移距离较大,优选的,第二轴线相对于第一轴线偏移2-2.5厘米,从而保证置物缺角230的空间充足,便于电池仓110的放置装配。同时,置物缺角230的设置能够使得电池仓110与第一壳体120以及第二壳体130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空间,在减小车载充气泵1的体积的同时,提高电池仓110相对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的适配度。
33.其中,电池仓110与第二壳体130分体设置,电池仓110需要先与第二壳体130装配完成后,接着才能够与第一壳体120相适配连接,电池仓110与第二壳体130并未一体设置,从而能够便于电池仓110的拆卸操作。
34.参见图2与图3,本实施例中,车载充气泵1还包括:减震组件300,减震组件300与内机壳100连接,且设于安装空间,减震组件300与充气装置200贴合设置。
35.其中,减震组件300的设置能够减小充气装置200工作过程中所传递至内机壳100的震动,当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在大功率运行时也能够使得车载充气泵1带给用户较低的震感。
36.其中,进一步地,减震组件300与充气装置200之间夹设有垫片件350。垫片件350为一种橡胶材质垫片,进一步地起到缓震作用。
37.其中,减震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减震件310,第一减震件310与电池仓110连接,第一减震件310贴合电机组件210;第二减震件320,第二减震件320与第一减震件310相对设置,且第二减震件320设置于第一壳体120,第二减震件320贴合电机组件210;第三减震件330,第三减震件330与第二壳体130连接,且第三减震件330与活塞腔220贴合设置;第四减震件340,第四减震件340与第一壳体120连接,第四减震件340与活塞腔220贴合设置。
38.具体来说,减震组件300包括有多个减震件,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所需减震要求较高,本实施例中选用大转速电机,提高充气装置200充气效率的同时产生的震动也会提高,因此设置有第一减震件310与电池仓110连接,对应的,第二减震件320与第一减震件310对应设置,第二减震件320设置于第一壳体120,通过第一减震件310与第二减震件320的夹设进一步地对电机组件210进行缓震。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20上对应活塞腔220的位置连接设置有第四减震件340,第四减震件340与第三减震件330对应设置,第三减震件330则与第二壳体130的内壁连接,其中,由于活塞腔220的结构不同,导致活塞腔220所会产生的震动幅度与电机组件210不同,因此,具体参见图3,对应第二壳体130内的第三减震件330,所设置的垫片件350区别于第一减震件310、第二减震件320所对应的垫片件350的结构,第一减震件310、第二减震件320所设置的为弧形结构的垫片件350,第三减震件330所对应的垫片件350为一种弯折结构的橡胶垫,包覆于活塞腔220的外部壳体上,从而达到较优的减震效果。
39.其中,参见图2,第三减震件330开设有让位凹槽331。让位凹槽331的设置能够使得活塞腔220所延伸出来的管路能够卡合至让位凹槽331内,对活塞腔220所延伸出的管路起到一定限位作用,降低活塞腔220工作震动时对管路的影响。同时,让位凹槽331的设置避免了第二壳体130相对第三减震件330重新开设一个单独的槽口放置管路,提高了第二壳体130内壁位置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充气装置200与内机壳100装配时的适配度。
40.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车载充气泵1中仅通过电池仓110配合第二壳体130所构成的整体,与第一壳体120连接,实现对充气装置200的挤压及限位卡合固定。
41.其中,具体来说,充气装置200在安装空间内的固定,仅仅通过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20、电池仓110之间的机械连接进行固定,也即充气装置200并未设置有类似螺钉螺母等金属连接件与内机壳100之间连接,从而避免了金属连接件会将充气装置200所产生的强烈的震动传递至内机壳100,仅通过结合上述垫片件350的设置,更好地利用橡胶制的垫片件350的吸震效果,实现进一步地减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本实施例中车载充气泵1的减震效果。
42.其中,参见图1至图3,车载充气泵1还包括:外机壳400,外机壳400包覆至少部分的内机壳100,且外机壳400与内机壳100套接设置。其中参见图1、图4与图5,车载充气泵1还包括:安装板500,安装板500与内机壳100的外壁连接,且安装板500环绕内机壳100的外壁周缘设置;照明件600,照明件600与安装板500连接,且照明件600朝向着活塞腔220的一侧设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方向为下,即为朝向活塞腔220的一侧,方向为上即为朝向电机组件210的一侧。其中,安装板500环绕内机壳100的外壁周缘设置,对应的,照明件600同样为适配安装板500的环形设置。
43.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的安装过程,将电池仓110与第二壳体130装配,接着将第一壳体120与电池仓110以及第二壳体130连接,构成内机壳100,接着将端板800装配至内机壳100的端部,此端部为电机组件210所处的位置的端部,接着便可将外机壳400套接至内机壳100的外壁位置,接着将顶盖900与端板800连接装配,即可实现车载充气泵1大体结构的装配,通过套接装配的方式,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能够更为便于拆卸以及装配。
44.进一步地,当把照明件600装配至安装板500后,仅需将透光罩910包覆于第二壳体130的外壁以及第一壳体120位于活塞腔220的部分,即可完成车载充气泵1的装配,且装配便捷快速。
45.参见图4至图5,本实施例中,外机壳400包覆安装板500,且外机壳400与安装板500错位设置,外机壳400与安装板500包围限定出放置空间700;其中,照明件600设于放置空间700。
46.其中,具体来说,照明件600为一种led灯片,同时,安装板500相对外机壳400呈下沉设置,放置空间700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域,照明件600位于放置空间700中,当车载充气泵1在正常使用时,照明件600亮起,此时靠近照明件600以及安装板500的位置会使得光亮较为集中显示,使得靠近安装板500位置的照明件600形成集中光亮的灯环,照明件600越往远处发散则光线越柔和,仅在靠近灯源位置,光源集中,从而产生较刺眼光亮,从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机壳400与安装板500的过盈错位设置,构成的放置空间700,使得最靠近照明件600照明光源的刺眼光圈被外机壳400所止挡,从而照明件600照射延伸后较为柔和的光线能够从透光罩910向四周发散出,为用户提供较优的灯光使用体验。同时,优选的,外机壳400相对安装板500所凸出延伸的距离为第一距离x1,为了使得外机壳400能够止挡刺眼光圈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减小对照明件600光亮的影响,因此第一距离x1优选为0.7-1厘米。
47.实施例二: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充气泵1还设置有提手件920,提手件920与外机壳400转动连接,提手件920可进行手提,便于移动充气泵,或者可通过提手件920将车载充气泵1挂置在户外的高位,提供照明作用。同时,提手件920可进行转动,便于提手件920的收纳,减
小车载充气泵1的收纳体积。
48.其中,优选的,提手件920可以是软性橡胶材质制成,软性的提手件920使得手提较为舒适,提手件920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另一端进行销轴铰接。
49.进一步地,车载充气泵1还包括:散光件,散光件贴合于内机壳100靠近活塞腔220位置的外壁,且散光件夹设于内机壳100与透光罩910之间。
50.其中,散光件具体为一种光面纸板结构,使得照明件600产生的光亮经过光面纸板进行反光,接着经过反光的光亮能够从透光罩910内发散出,同时散光件对内机壳100靠近活塞腔220位置的外壁全覆盖设置,并利用光面纸板的反光面使得光线发散均匀,以在照明时充分进行光照,提升照明效果。
51.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