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3-04-06 00:5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网新能源用电行业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新能源和双碳发展战略的推进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公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并且增速逐年上升,但随之而来的充电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老旧小区内存在诸多短板:没有固定车位、车位管理困难、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台区负荷不足、充电桩审批困难等,造成了充电车位一次性投资高、资源浪费、充电低峰期充电桩空闲、负荷浪费等问题,这些原因导致居住地物业不配合,用户无法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加上公共充电桩配备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这严重影响新能源用户的用车体验,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用户与物业公司有关充电桩安装的纠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现状的共享有序移动充电桩,在满足现有台区负荷的基础上切实解决用户充电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包括一对充电支架,一对所述充电支架之间安装平行设置的至少两套充电轨道结构,所述充电轨道结构包括电缆盒和丝杠导轨,所述电缆盒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导轨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支架限位转动连接;
5.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上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结构,通过转动所述丝杠导轨,所述充电结构能沿所述充电轨道结构轴向移动;
6.所述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桩座、垂直导轨、充电桩、遮雨罩,所述充电桩座安装在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上,所述充电桩座下方垂直安装垂直导轨及限位导轨,所述充电桩安装在垂直导轨及限位导轨上,所述垂直导轨的末端安装旋转手柄,所述遮雨罩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下方,所述充电桩内安装第一供电电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的末端连接充电枪。
7.所述遮雨罩的末端边缘采用向外卷边结构。
8.所述电缆盒内安装拖链,所述拖链内安装第二供电电缆,所述第二供电电缆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充电桩内的交流电触点上。
9.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的一端与交流电触点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枪相连,所述充电桩内安装余缆架,所述第一供电电缆能安装在余缆架上。
10.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为两套,充电支架上固定安装v型连接架,所述v型连接架的开口两支架分别与两套充电轨道结构连接。
11.所述丝杠导轨的一端能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带动其转动。
12.所述充电桩座与所述丝杠导轨螺纹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桩座被所述电缆盒在其转动方向上限位。
13.所述余缆架上安装手动旋转放线摇杆,通过转动手动旋转放线摇杆能将第一供电电缆收回至余缆架上,同时充电枪回收至遮雨罩下。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手柄与丝杠的机械结构,实现简单手动旋转手柄即可调节充电桩的位置,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充电桩可移动,解决老旧小区因车位不固定导致安装私人充电桩难的问题,实现了使用较少的充电桩,服务较多的车辆,减少了建设投资,节约资源;本实用新型充电桩下方新增加一个遮雨罩,遮雨罩的边缘采用卷边设计,一方面可以保护连接充电枪的电缆,防止磨损,一方面起到雨水导向的作用,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对充电枪起到防护作用,延长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利用拖链带动供电电缆在电缆盒中顺畅移动,保证充电桩可靠供电。
附图说明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充电结构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25.如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包括一对充电支架6,一对所述充电支架之间安装平行设置的至少两套充电轨道结构,所述充电轨道结构包括电缆盒3和丝杠导轨2,所述电缆盒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导轨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支架限位转动连接;
26.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上安装至少一个充电结构,通过转动所述丝杠导轨,所述充电结构能沿所述充电轨道结构轴向移动;
27.具体的,所述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桩座7、垂直导轨8、充电桩13、遮雨罩9,所述充电桩座7安装在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上,所述充电桩座7下方垂直安装垂直导轨8及限位导轨,所述充电桩13安装在垂直导轨8及限位导轨18上,所述垂直导轨的末端安装旋转手柄10,所述遮雨罩9固定安装在充电桩13下方,所述充电桩内安装第一供电电缆15,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的末端连接充电枪11。
28.所述遮雨罩的末端边缘采用向外卷边结构。
29.所述电缆盒内安装拖链12,所述拖链12内安装第二供电电缆17,所述第二供电电缆17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充电桩13内的交流电触点上。
30.所述第一供电电缆15的一端与交流电触点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枪11相连,所述充电桩内安装余缆架14,所述第一供电电缆15能安装在余缆架上。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轨道结构为两套,充电支架上固定安装v型连接架,所述v型连接架的开口两支架分别与两套充电轨道结构连接。
32.所述丝杠导轨的一端能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带动其转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皮带4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丝杠导轨转动,在传动驱动端安装水平调节旋转手柄5,通过旋转水平调节旋转手柄5,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带动丝杠导轨转动。
33.所述充电桩座与所述丝杠导轨螺纹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桩座被所述电缆盒在其转动方向上限位。
34.所述余缆架上安装手动旋转放线摇杆16,通过转动手动旋转放线摇杆能将第一供电电缆15收回至余缆架14上,同时充电枪11回收至遮雨罩9下。
35.作为举例,用户可通过向电力公司申请安装该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当小区新能源汽车密度较低时,充电轨道结构上安装一个充电结构,新能源汽车1不再局限于固定充电车位,停在任一车位均能充电。后期,随着申请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的用户数量增加,充电轨道结构上安装多个充电结构,必要时可采取多个充电轨道结构,满足用户充电需求。
36.转动水平调节旋转手柄5,实现充电桩座7左右移动,第二供电电缆17放置在电缆盒3内的拖链12中,第二供电电缆17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通过拖链12、充电桩座7与充电桩13相连,当充电桩座左右移动时,放置在电缆盒3内的拖链12也会随之移动,拖链12带动里面的第二供电电缆17移动,保证充电桩的电源供应;转动竖直调节旋转手柄10可以使充电桩13上下移动,保证第二供电电缆17能为充电桩正常供电,充电桩下方有一遮雨罩9,遮雨罩的边缘采用卷边设计,一方面可以保护连接充电枪的电缆,防止磨损,一方面起到雨水导向的作用,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对充电枪起到防护作用,延长充电枪的使用寿命;另外,充电桩13内置余缆架14,第二供电电缆17的一端固定在充电桩里的3个固定触点上(交流电
3相,3个触点),第一供电电缆15从3个固定触点上取电并缠绕在余缆架14上,第一供电电缆15的另一端与充电枪11相连,当用户需要充电时,移动充电枪时余缆架14旋转释放电缆,充电完毕后,转动手动旋转放线摇杆16,将第一供电电缆15收回至余缆架14上,同时充电枪11回收至遮雨罩9下。
37.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