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3:5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施工大型机械车辆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有效提高了道路施工的作业效率,但是,由于大型机械车辆施工作业大多环境较为恶劣,在其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大型机械车辆在恶劣天气或者夜间能见度较低情况下,无法判断周围是是否存在障碍物或人,极易发生事故,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有效阻止施工车辆撞上人或障碍物。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包括:
6.毫米波雷达,安装于车辆底部,用于探测周围是否存在人和障碍物;
7.控制器,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其至少包括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探测结果,并判断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探测信息,所述探测信息至少包括车辆与人或障碍物的距离信息,所述探测信息能直观的展示给驾驶人员;
8.车内报警装置,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后,采用声、光的方式提醒驾驶人员减速或制动;
9.车外报警装置,其至少包括设置于车顶部的爆闪灯及语音播报器,所述爆闪灯及语音播报器均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开始启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毫米波雷达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安装于车辆的最前端车架上,用于探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人或障碍物,另一个安装于车辆的最后端车架上。
11.进一步地,还包括:gps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及服务器,所述gps定位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均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车辆位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车辆位置信息传输给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根据车辆位置信息来判定车辆是否存在碰撞风险。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车尾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在倒车时,采集车尾路面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给显示模块。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刹车模块,所述刹车模块与车辆制动系统电连接,所述刹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探测信息判断是否向所述车辆制动系统发出刹车信号。
14.进一步地,所述毫米波雷达外罩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在所述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处设置有第一开口。
15.进一步地,所述毫米波雷达背离所述第一开口一侧的所述防尘罩处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向所述防尘罩内吹风。
16.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倾斜安装,斜向上吹风,所述防尘罩顶部向上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内部用于对风导向。
17.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外设置有过滤筛网。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报警装置能够为驾驶人员及时的提供驾驶辅助,使驾驶人员能够及时避让人或障碍物,本实用新型中尤其采用车内报警装置和车外报警装置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做到及时提醒车内驾驶人员,假如车内驾驶人员没有注意,可以通过车外报警装置来提醒施工人员进行远离,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毫米波雷达安装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毫米波雷达;2、控制器;3、车内报警装置;4、爆闪灯;5、语音播报器;6、处理模块;7、显示模块;8、刹车模块;9、车外报警模块;10、gps定位模块;11、通信模块;12、服务器;13、车辆制动系统;14、摄像头;15、防尘罩;16、第一开口;17、风扇;18、过滤筛网;19、弧形凸起;2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如图1和2所示的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作业防撞报警装置,包括:
25.毫米波雷达1,安装于车辆底部,用于探测周围是否存在人和障碍物;
26.控制器2,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其至少包括处理模块6和显示模块7,处理模块6用于接收毫米波雷达1的探测结果,并判断是否发出报警信号,显示模块7用于实时显示毫米波雷达1的探测信息,探测信息至少包括车辆与人或障碍物的距离信息,探测信息能直观的展示给驾驶人员;
27.车内报警装置3,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后,采用声、光的方式提醒驾驶人员减速或制动;
28.车外报警装置,其至少包括设置于车顶部的爆闪灯4及语音播报器5,爆闪灯4及语音播报器5均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开始启动。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报警装置主要是装配在道路施工机械车辆上使用的,这里提到的道路施工机械车辆具体为压路机、洒水车等为新修路面施工的工程车辆等,由于在夜晚、或者大雾等能见度低的天气下,工程车辆在前进和倒车时不能及时判断周围的人或障碍物,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防撞报警装置,主要是用于防止以上事故的发生,具体的,当司机在驾驶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撞报警装置的车辆时,当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人或障碍物时,通过毫米波雷达1可探测到周围的人或障碍物,并将探测结果发送给处理模块6,处理模块6接收到周围一段距离内有人或障碍物时,能够产生报警信号并发生给车内报警装置3来提醒驾驶人员注意人或障碍物,同时也将报警信号发送给车外的爆闪灯4和语音播报器5,让施工人员注意到车辆靠近,要马上远离,以上所说的一段距离,可以是周围2m-10m之间的任意长度,这里要根据车速来具体设定,只要保证防止驾驶人员及时的减速或制动,不撞上施工人员或障碍物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模块7可以装配在驾驶室中控台或者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就能轻易看到的地方,通过显示模块7来显示人或障碍物距离车辆的距离,也能为驾驶人员及时的提供驾驶辅助,使驾驶人员能够及时避让人或障碍物。本实用新型中尤其采用车内报警装置3和车外报警装置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做到及时提醒车内驾驶人员,假如车内驾驶人员没有注意,可以通过车外报警装置来提醒施工人员进行远离,安全性更高。
30.更具体的,毫米波雷达1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安装于车辆的最前端车架20上,用于探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人或障碍物,另一个安装于车辆的最后端车架20上,车辆主要是前进或者后退,所以,最需要感应的是前方或者后方的人或障碍物,安装于车辆的最前端车架20上的毫米波雷达1,探测方向朝向车辆行进方向,另一个安装于车辆最后端车架20上的毫米波雷达1,探测方向朝向车辆倒车方向,用于探测车尾区域的人或障碍物。
3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在车辆左侧和右侧也分别设置有毫米波雷达1,探测范围为5-8m,尤其是检测车辆行进方向两侧是否有施工人员靠近。
32.为了防止施工车辆之间发生碰撞,还包括:gps定位模块10、通信模块11及服务器12,gps定位模块10和通信模块11均安装于车辆驾驶室内,gps定位模块10用于实时定位车辆位置,通信模块11用于将车辆位置信息传输给服务器12,服务器12根据车辆位置信息来判定车辆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在多个施工车辆上均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报警装置,其中,gps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车辆的位置,将实时位置通过通信模块11传送给服务器12,服务器12可以专门设置施工区域附近的一辆工程车上,也可以设置在施工区域周围搭建的房屋内,通过服务器12来处理好各个车辆的位置信息,当两个车辆靠近且容易造成事故时,服务器12及时发送碰撞信号给车辆,用于防止车辆间发生事故。
33.为了使司机更加直观的观察到车尾情况,还包括:设置在车尾的摄像头14,摄像头14用于在倒车时,采集车尾路面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给显示模块7。
34.为了使车辆能够及时刹住,用于防止驾驶人员没有及时处理报警信号,控制器2还包括刹车模块8,刹车模块8与车辆制动系统13电连接,刹车模块8用于根据毫米波雷达1的探测信息判断是否向车辆制动系统13发出刹车信号。
35.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毫米波雷达1表面蒙上一层灰尘,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毫米
波雷达1外罩设有防尘罩15,防尘罩15在毫米波雷达1导引头处设置有第一开口16,毫米波雷达1背离第一开口16一侧的防尘罩15处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设置有风扇17,风扇17向防尘罩15内吹风,风扇17倾斜安装,斜向上吹风,防尘罩15顶部向上弧形凸起19,弧形凸起19内部用于对风导向,风扇17外设置有过滤筛网18。
36.通过采用防尘罩15和风扇17的配合,有效阻止灰尘进入到防尘罩15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毫米波雷达1表面产生灰尘。
3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