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2023-04-05 22:0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


背景技术:

2.茶叶的制作过程中包括: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加工、包装等步骤。其中,发酵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自然发酵是鞠菌发酵与茶叶内部氧化发酵集合在一起的变化过程。在发酵的过程中,由于茶叶会凝结成团,翻堆步骤必不可少,翻堆是茶叶发酵中人为调节茶堆温度、适度、空气等到主要手段,也是控制发酵进程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
3.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方便翻堆的茶叶发酵机(公开号cn213587341u)该专利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传送带的转动,使得连接杆发生转动,进而使得翻堆板轴转动,对处于发酵仓内部的茶叶进行翻堆,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对茶叶进行发酵的过程中,通过翻堆板轴的转动,带动翻堆板的转动,仅能实现茶叶上下方向上的翻堆处理,无法对茶叶进行多方向的翻堆处理,成团的茶叶不易打散,茶叶翻堆处理的效果较差,从而会影响到茶叶的发酵效果以及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包括底座、发酵室以及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发酵室,所述底座与发酵室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以及发酵室为固定连接,所述发酵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翻堆组件;
7.所述第一翻堆组件包括位于发酵室内部的第一中心杆,所述第一中心杆上下两侧的两端共设置有四组第二翻堆组件;
8.所述第一翻堆组件还包括位于发酵室内部且位于第一中心杆两侧的翻堆板,所述第一中心杆与翻堆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9.所述第二翻堆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中心杆内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中心杆,所述第二中心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棒。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中心杆与发酵室为转动连接,所述发酵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中心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中心杆上相对于第一电机的位置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密封槽的内部,所述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室四个侧壁的内侧均镶嵌有电热板,所述发酵室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室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盖板底部的边缘处紧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室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挡板,所述发酵室上相对于出料挡板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出料挡板与限位槽为滑动连接,所述出料挡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出料挡板为滑动连接,所述出料挡板的边缘处紧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室的前侧壁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发酵室的前表面且位于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收料箱。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翻堆组件以及第二翻堆组件的相互配合,并控制位于第一中心杆上下两侧第二翻堆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茶叶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翻堆处理,可以将成团的茶叶充分打散,相比于传统单一方向上的翻堆处理,该翻堆处理的翻堆效果更佳、翻堆效率更快,极大的提高了茶叶翻堆处理的效率以及效果,便于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18.2、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下,出料挡板安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板插入到出料挡板内,将出料挡板固定安装在发酵室的底部,当需要将发酵完成后的茶叶排出时,将限位板从出料挡板内滑动抽出,再将出料挡板从限位槽内滑动抽出,即可将出料口打开,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口掉落下来,并通过收料箱将茶叶收集好,该排料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充分的将茶叶排出,避免有少量的茶叶残留在发酵室内,而造成茶叶的浪费。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发酵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2、发酵室;201、盖板;202、提手;203、第一密封垫;3、支撑杆;4、第一翻堆组件;401、第一中心杆;402、翻堆板;403、连接杆;5、第二翻堆组件;501、第一电机;502、第二中心杆;503、搅拌棒;6、第二电机;601、支撑板;7、密封槽;701、密封板;8、电热板;9、温度传感器;10、出料口;11、出料挡板;12、限位槽;13、限位板;14、第二密封垫;15、观察窗;16、控制器;17、收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翻堆的发酵机,包括底座1、发酵室2以及支撑杆3,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发酵室2,底座1与发酵室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以及发酵室2为固定连接,发酵室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翻堆组件4;
25.第一翻堆组件4包括位于发酵室2内部的第一中心杆401,第一中心杆 401上下两侧的两端共设置有四组第二翻堆组件5;
26.第一翻堆组件4还包括位于发酵室2内部且位于第一中心杆401两侧的翻堆板402,第一中心杆401与翻堆板40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3;
之间处于紧闭的状态,确保热源气不会通过发酵室2与出料挡板11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便于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33.在图1中,发酵室2的前侧壁体上设置有观察窗15,发酵室2的前表面且位于观察窗1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6,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收料箱17。
34.需要补充的是:1.温度传感器9的型号为pt100;
35.2.观察窗15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因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15对茶叶的发酵进程进行观察;
36.3.第一电机501、第二电机6以及温度传感器9均与控制器16为电线连接,通过控制器16对第一电机501、第二电机6以及温度传感器9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茶叶的发酵进程进行实时控制,便于茶叶的发酵,提高了茶叶的发酵效果。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下,盖板201卡在发酵室2的顶部,通过螺栓将发酵室2与盖板201固定安装好,出料挡板11安装在限位槽12 内,限位板13插入到出料挡板11内,将出料挡板11固定安装在发酵室2的底部;
38.在整个茶叶发酵机的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螺栓的旋转拧松,再通过提手202将盖板201掀起来,即可将茶叶倒入到发酵室2的内腔中,待所需发酵的茶叶添加好后,再通过螺栓的旋转拧紧,将盖板201固定安装在发酵室2 的顶部;
39.待盖板201固定安装好后,启动第二电机6以及第一电机501,通过第二电机6的转动,使得第一中心杆401发生转动,进而使得翻堆板402发生转动,通过第一电机501的转动,带动第二中心杆502的转动,使得搅拌棒503 发生转动,控制第一中心杆401上下两侧第一电机501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位于第一中心杆401上方的搅拌棒503顺时针转动、位于第一中心杆401 下方的搅拌棒503逆时针转动,使得茶叶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翻堆处理,可以将成团的茶叶充分打散,相比于传统单一方向上的翻堆处理,该翻堆方式的翻堆效果更佳、翻堆效果更快,极大的提高了茶叶翻堆处理的效率以及效果,便于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40.在对茶叶进行发酵的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9对发酵室2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启动电热板8,通过电热板8控制发酵室2内部的温度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便于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提高了茶叶的加工品质;
41.待茶叶发酵完毕后,将限位板13从出料挡板11内滑动抽出,再将出料挡板11从限位槽12内滑动抽出,即可将出料口10打开,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料口10掉落下来,并通过收料箱17将茶叶收集好,该排料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充分的将茶叶排出,避免有少量的茶叶残留在发酵室2内,而造成茶叶的浪费;
42.待茶叶完毕排出并收集好后,将出料挡板11恢复到初始位置,便于整个茶叶发酵机的后续使用。
4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