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护坡夯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4-03 22:3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坡面夯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护坡夯实装置。


背景技术:

2.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护坡受暴风雨天气影响而发生倒塌的现象,通常会在铺设砖块或栽植前,先对护坡的坡面进行夯实。
3.专利号为cn2168651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边坡夯实机,包括移动架、电源箱、电动伸缩杆、活动架、伸缩连接件、压实板和振动电机,其中:电源箱固定连接至移动架的上端,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至移动架的上端,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通过移动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至活动架上,活动架可滑动的插接移动架上,伸缩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活动架的底端,伸缩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压实板上,振动电机固定连接至压实板的上端。通过移动架移动装置,便于对较小的区域进行压实。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夯实机在工作时只能在护坡的坡面上行走,因此在工作时,需要人站在护坡上推着夯实机行走,或者是站在地面上扶着夯实机行走。但由于护坡通常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人在护坡上推夯实机行走的方式容易站不稳,从而具有安全隐患,而站在地面上扶着夯实机的方式又不能很好的对夯实机施力以维持夯实机的稳定,从而影响夯实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夯实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护坡夯实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护坡夯实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护坡夯实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结构以及压实结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驱动结构设于底座上,所述压实结构安装在驱动结构上,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使压实结构靠近或远离护坡;所述压实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压块,所述压块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压块转动的限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移动至护坡未压实的一侧,通过驱动结构调整压实结构的位置,以使压块的底面能够靠近护坡坡面,随后利用驱动结构驱使压块反复远离或靠近护坡,以使压块对护坡进行捶打,以实现对护坡的夯实作用。由于压块在固定座上可转动,则通过转动压块并利用限位组件对压块进行固定,即可在底座扔在底面上行走的同时,压块的底面还能够朝向护坡,并对护坡进行夯实。因此在压块能够对护坡夯实的情况下,底座能够在地面上平稳的行走,提高了底座行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夯实效率。
9.可选的,所述压块的截面为以连接轴为轴的扇形,所述压块的弧面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压块的转动方向开设;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弧形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块转动的过程中,限位块始终滑动连接在弧形槽内,
对压块远离连接轴的一端提供支撑力,便于对压块进行限位,且能够提高压块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限位块为t型块,所述弧形槽与限位块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设置使得限位块能够被稳定在弧形槽内,进一步提高压块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限位块上,所述第二通孔在压块上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弧形槽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可供所述第一螺栓插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压块,直至压块的底面与护坡平行或接近平行,且同时第一通孔与其中一个第二通孔对齐,将第一螺栓插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并锁紧,即可将压块稳定在固定座上,以实现对压块的限位。
15.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螺纹穿设在限位块上的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的一端可与弧形槽的底壁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压块以使压块的底面与护坡表面平行,然后转动锁紧螺钉,直至锁紧螺钉的一端与弧形槽的底壁抵紧,进而利用摩擦对压块进行固定。
17.可选的,所述弧形槽的上端贯穿压块且此端设有堵块,所述堵块可与弧形槽插接配合,所述堵块上还螺纹穿设有第二螺钉,所述压块上开设有与第二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堵块能够阻止锁紧螺钉打滑导致压块松动的情况。从堵块上取下第二螺钉,将堵块从弧形槽内拿出,并向下转动压块,以使限位块能够从弧形槽的上端滑出,以便将压块取下。
19.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可供连接轴插入,所述安装管上还开设有供压块转动的转动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滑出弧形槽内后,向安装管外拔出连接轴,即可将压块从固定座上拆下,便于对压块进行维修和更换,转动槽为压块转动提供了转动的空间。
21.可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升降气缸、连接板以及横移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连接板与升降气缸远离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横移气缸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固定座与横移气缸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气缸可以调节压块与护坡之间的距离,横移气缸用于驱使压块沿护坡移动,进而可以改变压块对护坡的夯实位置。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转动压块,使得压块能够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护坡,压块在对护坡进行夯实时,底座能够在地面上稳定行走,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夯实效率;
25.2.通过将堵块与安装管的设置,使得压块能够方便的从固定座上被取下,便于压块的拆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旨在体现限位组件的结构;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旨在体现限位组件的结构。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驱动结构;3、压实结构;4、行走轮;5、升降气缸;6、连接板;7、横移气缸;8、固定座;9、压块;10、连接轴;11、弧形槽;12、限位块;13、安装管;14、转动槽;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第一螺栓;18、锁紧螺钉;19、堵块;20、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一种护坡夯实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底座1、驱动结构2以及压实结构3。底座1底部设有行走轮4,驱动结构2设于底座1上,压实结构3安装在驱动结构2上,驱动结构2用于驱使压实结构3靠近或远离护坡。具体的,驱动结构2包括升降气缸5、连接板6以及横移气缸7,升降气缸5安装在底座1上,连接板6与升降气缸5远离底座1的一端连接,横移气缸7安装在连接板6上。压实结构3包括固定座8和压块9,固定座8安装在横移气缸7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压块9上固定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转动连接在固定座8的底部。驱动结构2还包括用于限制压块9转动的限位组件。
33.将底座1移动至护坡的一侧,调整横移气缸7以使压块9靠近待夯实区,随后启动升降气缸5带动压块9不断升降,以实现对护坡的夯实作用。当护坡的一个区域完成夯实后,推动底座1向护坡的一端移动,进而对护坡的不同位置进行夯实。
34.压块9的截面为以连接轴10为轴的扇形,压块9的弧面上开设有弧形槽11,且弧形槽11沿压块9的转动方向开设。固定座8上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滑动连接在弧形槽11内。具体的,限位块12为t型块,且弧形槽11与限位块12配合。
35.固定座8的底端设有安装管13,安装管13的周壁上还设有供压块9转动的转动槽14,安装管13可供连接轴10与部分压块9插入。
36.向安装管13的一端滑动连接轴10,直至将连接轴10拔出安装管13,即可完成压块9的拆卸。安装压块9时,将连接轴10插入安装管13内,随后将压块9从下往上转动,以使限位块12能够滑入弧形槽11内,最后利用第一螺栓17对压块9进行固定。
37.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以及第一螺栓17。第一通孔15开设于限位块12上,第二通孔16在压块9上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二通孔16沿弧形槽1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的轴线均平行于连接轴10,且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均可供第一螺栓17插入。
38.当压块9转动至底面与护坡平行或接近平行时,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6与第一通孔15对齐,将第一螺栓17插入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内,即可实现对压块9的限位,且此种限位方式较为稳定。
39.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转动压块9,当压块9底面与护坡表面平行或接近平行,且第一通孔15与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6对齐时,将第一螺栓17插入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内,对压块9进行固定。启动横移气缸7,调节压块9在护坡上的位置,随后启动升降气缸5带动压块9反复捶打护坡,实现对护坡的夯实。
40.需要拆换压块9时,向下旋转压块9,直至限位块12滑出弧形槽11。随后将连接轴10拔出安装管13外,即可完成压块9的拆卸。
41.实施例2:
42.一种护坡夯实装置,参照图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组件的不同:限位组件包括螺纹穿设在限位块12上的锁紧螺钉18,锁紧螺钉18转动过程中,锁紧螺钉18的一端可与弧形槽11的底壁抵接。
43.弧形槽11的上端贯穿压块9且此端设有堵块19,堵块19可与弧形槽11插接配合。堵块19上还螺纹穿设有第二螺钉20,压块9上开设有与第二螺钉20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44.当压块9底面与护坡平行时,转动锁紧螺钉18,驱使锁紧螺钉18的一端抵紧弧形槽11的底壁,利用摩擦实现对压块9的限位。拆卸压块9时,先将第二螺栓与堵块19取下,再向下转动压块9,直至限位块12滑出滑槽,即可从安装管13上取下压块9。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