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的制作方法

2023-04-03 16:14: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钢管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被利用,单纯地下室或高层建筑带地下室越来越多存在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标高的情况,地下室抗浮问题逐渐凸显。当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采用传统灌注桩、预制桩及抗浮锚杆。传统灌注桩的直径较大,需要采用长螺旋钻机、旋挖钻机等大型设备,受设备或施工条件影响较大,成本高。预制桩存在挤土效应,会对周围的土体产生严重的扰动,造成浮桩;同时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影响,预制桩容易出现沉桩不达标和断桩。抗浮锚杆需要在地下室底板上设置张拉孔洞,对抗拔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存在工序交叉情况,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
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旨在简化施工设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避免在地下室底板内留下张拉孔洞,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所述注浆钢管桩包括抗拔钢筋、对中钢筋组和钢管,所述钢管设置于钻孔中且钢管上部的露出段一位于钻孔的外部,所述抗拔钢筋设置于钢管内部且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件对中钢筋组,所述抗拔钢筋下部的延伸段位于钢管下端的外部,所述抗拔钢筋的上部设置锚固钢筋组,所述锚固钢筋组位于钢管上端的外部。
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锚固钢筋组包括抗拔钢筋上部的露出段二和至少一件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焊接于露出段二上,所述露出段一、露出段二和附加钢筋均锚固于混凝土浇筑的底板中。
7.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附加钢筋为l型;所述锚固钢筋组中,在露出段二周侧均匀布置多件附加钢筋;或者是,所述露出段二折弯成l型后,露出段二和多件附加钢筋沿周向均布。
8.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钢管与钻孔之间、钢管与抗拔钢筋之间均填充注浆液。
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抗拔钢筋与钢管内壁之间的净间距不小于25mm。
1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对中钢筋组包括多件沿着周向方向均布的对中钢筋单件,所述对中钢筋单件的端部与抗拔钢筋表面焊接。
11.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对中钢筋组之间的间距为1500~2500mm。
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位于钢管下端外部的延伸段长度不少于1m。
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抗拔钢筋下端距钻孔底部的距离不小于0.5m。
14.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附加钢筋与抗拔钢筋之间的焊缝高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0.3倍;采用双面焊接时,所述附加钢筋与抗拔钢筋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5倍;采用单面焊接时,所述附加钢筋与抗拔钢筋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10倍。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注浆钢管桩,成孔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施工灵活,节约工期;注浆钢管桩可以均匀地铺满整个地下室,使地下室底板受力均匀,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节约成本。在地下室底板之前施工,避免了在底板上预留预应力张拉孔洞,减少了工序交叉,提高了施工进度。
17.注浆钢管桩具有抗压承载能力,对于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地下室或地下消防水池等小型地下构建筑物,能够兼做承担建筑荷载压力的抗压桩,充分利用其性能。通过锚固钢筋组与地下室底板锚固,能够有效解决钢管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注浆钢管桩能够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单桩承载力较低,方便进行检测。
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是注浆钢管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
22.其中,1、注浆钢管桩,2、抗拔钢筋,2.1、延伸段,2.2、露出段二,3、对中钢筋组,4、钢管,4.1、露出段一,5、底板,6、附加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
26.参见图1,一种兼顾抗浮与抗压的注浆钢管桩,所述注浆钢管桩1包括抗拔钢筋2、对中钢筋组3和钢管4,所述钢管4设置于钻孔中且钢管4上部的露出段一4.1位于钻孔的外部,所述抗拔钢筋2设置于钢管4内部且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件对中钢筋组3,所述抗拔钢筋2下部的延伸段2.1位于钢管4下端的外部(即抗拔钢筋的下部延伸出钢管之外,延
伸段指的是位于钢管外部的一段),所述抗拔钢筋2的上部设置锚固钢筋组,所述锚固钢筋组位于钢管4上端的外部。
27.具体的,所述锚固钢筋组包括抗拔钢筋2上部的露出段二2.2和至少一件附加钢筋6,所述附加钢筋6焊接于露出段二上,所述露出段一4.1、露出段二2.2和附加钢筋6均锚固于混凝土浇筑的底板5中。所述露出段一4.1、露出段二2.2和附加钢筋6锚固于底板中,实现注浆钢管桩1与底板5之间良好连接。
28.优选的,所述附加钢筋6为l型;所述锚固钢筋组中,所述露出段二为直线状,在露出段二周侧均匀布置多件附加钢筋6;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所述露出段二折弯成l型后,露出段二和多件附加钢筋6沿周向均布。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种设置方式,将露出段二折弯后在露出段二上焊接附加钢筋6,本实施例中附加钢筋6为一件,与l型的露出段二为对称设置。通过锚固钢筋组实现与底板5之间进行锚固,解决了注浆钢管桩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问题。
29.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钢管4与钻孔之间、钢管4与抗拔钢筋2之间均填充注浆液。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抗拔钢筋2与钢管4内壁之间的净间距不小于25mm,具体是通过多件对中钢筋组3实现将抗拔钢筋2与钢管4的内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保持整个抗拔钢筋居中固定,保证抗拔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
31.参见图2,所述对中钢筋组3包括多件沿着周向方向均布的对中钢筋单件,优选一件对中钢筋组中包括至少两件对中钢筋单件,进一步优选为至少三件对中钢筋单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中钢筋单件为圆弧状,所述对中钢筋单件的端部与抗拔钢筋表面焊接,所述对中钢筋单件的钢筋直径不小于8mm。
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相邻对中钢筋组3之间的间距为1500~2500mm。
33.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位于钢管4下端外部的延伸段2.1长度不少于1m,延伸段可以提升钢管桩与水泥浆的握裹性,提高钢管桩的抗拔承载力。
34.优选的,所述抗拔钢筋2下端距钻孔底部的距离不小于0.5m。
35.在实际应用时,所述附加钢筋6与抗拔钢筋2之间的焊缝高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0.3倍;采用双面焊接时,所述附加钢筋6与抗拔钢筋2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5倍;采用单面焊接时,所述附加钢筋6与抗拔钢筋2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抗拔钢筋直径的10倍。
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对中钢筋单件选用hpb300或hrb400钢筋,抗拔钢筋采用普通hrb400钢筋。其中,钢管4的规格型号、抗拔钢筋的直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确定,注浆钢管桩采用小直径机械钻机即可施工。
3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
38.注浆钢管桩成孔、注浆工艺:1)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机械成孔,要求取芯时能够判断岩土层地质情况;2)桩径(即钻孔直径)允许偏差
±
50mm;3)垂直度允许偏差≤1%;4)桩位允许偏差≤50mm;5)钻孔进入或穿过易垮孔地层时应采用套管护壁钻进成孔施工;6)钻孔宜采用机械干作业成孔施工,防止成孔垮土或湿法施工水浸泡软化坑壁土。
39.钢管和抗拔钢筋的制作与安装工艺:1)抗拔钢筋使用前,调直并清除污锈;采用双面焊将附加钢筋与抗拔钢筋焊接;将2根注浆管分别与抗拔钢筋绑扎在一起,对用于二次注浆的高压注浆管出浆孔和端头应进行封口;2)钢管和抗拔钢筋应采用悬挂或支撑的方法保
持相对位置固定,确保注浆时的位置和高度。
40.钢管桩注浆工艺: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的虚土清除干净。钢管注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其中第一次注浆采用强度等级≥m30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第二次注浆采用强度等级≥m30的水泥浆。全部注浆钢管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底板整体施工。
4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效果是:
42.采用本实施例的注浆钢管桩进行抗浮,能够避免使用旋挖钻机等大型设备,节省造价,施工方便,节约施工工期;相比于抗浮锚杆,注浆钢管桩具有抗压承载能力,能够兼做承担建筑荷载压力的抗压桩,充分利用性能;同时通过锚固钢筋组与地下室底板锚固,解决了钢管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问题。
43.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使桩身注浆体致密,对周围土有渗透、加固、加密的作用,能够提升桩身注浆体的承载力。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